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和珅有几件黄马褂(古代历史上黄马褂有什么权限)

清朝和珅有几件黄马褂(古代历史上黄马褂有什么权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69 更新时间:2024/1/25 8:19:43

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讲究长袍大袖,峨冠博带,看起来非常有意境,但在生活中难免有些不方便,尤其是在劳动的时候。所以在此之外,还有一种较短的衣服,俗称为“褂子”。

褂子是指中式的单上衣,在生活和劳动中穿起来很方便。但是,这种褂子在骑马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束缚,尤其是骑马打仗的时候,仍旧略有不便。

于是,擅长在马上打仗的满人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马上作战的褂子,所以称之为“马褂”。

顾名思义,所谓“黄马褂”指的就是黄颜色的马褂。可是,黄颜色的马褂又绝不普通,因为在清王朝,黄色是严禁民间使用的,比如黄色的衣服,黄色的瓦片,黄色的椅子等等,谁要违反了这条禁令,那就是大不敬之罪,严重的时候是要抄家灭族的。

所以,马褂不稀奇,但黄马褂就很稀奇了,一般人弄不到,而弄到手的人也无不趾高气扬,人前炫耀。

清朝的黄马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任黄马褂,另一种是赏穿黄马褂。而赏穿黄马褂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职任黄马褂的意思,就是只有在职的时候才可以穿,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们。

清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所以侍卫作为一个为皇帝服务的人群,也被特许使用。侍卫们的黄马褂虽然也是明黄色,但上面却不允许有任何图案,而且侍卫们也只能在当值的时候穿,平时是不能穿的。

赏穿黄马褂的意思,就是皇帝赏给大臣们穿的黄马褂,代表的是一种荣耀。

同样是赏赐给臣子们,这其中也有区别。

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叫做行围褂子。清代咸丰以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打猎20天,这就叫做“行围”。

在“行围”中,打猎时射得鹿的,或打猎完毕遇到献禽的蒙古人,射中五箭的(汉官规定射中三箭)且官阶较高的……总之,只要表现优异的,皇帝都会御赐一件黄马褂。

不过,行围时得到的黄马褂,只能在木兰围场打猎时才可以穿,平时不能穿,违者一律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还有一种黄马褂,那才是真正的“赏穿黄马褂”,就是如果大臣有军功,或者有大功绩,皇帝为了表示鼓励,特地赏赐给他们黄马褂穿。

这种黄马褂可以随时穿,显示恩荣。

但实际上,赏穿黄马褂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受奖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才能穿一次,平时则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平时穿在身上的“黄马褂”,其实是一件复制品而已。

不过,赏穿黄马褂并非是永久荣誉,一旦这个大臣犯了错,皇帝还要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

一般来说,乾隆以前,黄马褂赏赐较少,到了咸丰帝以后黄马褂赏赐的就多了。

综上所述,黄马褂并没有什么特权,穿在侍卫们的身上,其实就是一件“工作服”。即便是赏穿黄马褂,对大臣们来说,也只是一种荣耀而已,相当于“通报表彰”,并没有任何特权。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当你穿着黄马褂时,没人敢动手打你,即便是官府的人也不行。

因为打你一拳或者砍你一刀,有极大地可能打在黄马褂上,而黄马褂又是皇上所赐,万一打坏了岂不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而且,能被赏穿黄马褂的人,无一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人与人之间或许有不认识的,但总该认得黄马褂吧?

比如,在电影《九品芝麻官》,大太监李莲英为干孙子常威带了一件黄马褂,并且表示:“这是老佛爷赐给你的黄马褂,穿上它,除了皇帝,谁也打不了你。”

和珅在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之前,就是御前侍卫出身,是肯定会被授予“行职褂子”的。在受到乾隆的赏识之后,几乎天天跟在乾隆身边,乾隆每年的“行围”,肯定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带着和珅的,而以和珅的能力,要在“行围”取得一点较好的成绩,自然不在话下,所以他得到的“行围褂子”必然也不在少数。

到了乾隆后期,和珅已经成为最受乾隆信任的人,没有之一,作为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内阁大学士,和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乾隆禅位给嘉庆之后,和珅依然独揽大权,被称为“二皇帝”,权力之大还在嘉庆之上。

以和珅这样的地位,求一件武功褂子,乾隆断然没有不给的道理,只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赏穿黄马褂,以示对和珅的荣耀。

这么算起来,和珅拥有二十多件黄马褂也并不是一件多奇怪的事情了。

标签: 黄马褂权限历史清朝古代什么

更多文章

  •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什么意思(这句名言出自《书剑恩仇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仇录,慧极,书剑恩,名言,意思,伤情,出自,什么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实里面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字面上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聪明到了极点,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如果用情太深,那么这份感情就不会持续长久。”其实这句话并非出自任何古籍,而是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但原文也并非这八个字,而是略

  • 水浒传中林冲排名第几位(梁山好汉排名第六位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排名,水浒传,好汉,林冲,梁山,第六,第几

    林冲在没有逼上梁山之前,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名声远扬,连远在沧州的柴进都听说过他的大名。林冲武艺高强,万夫不当之勇,在梁山好汉中鲜有敌手。林冲是梁山的第一代元老,又在晁盖成为带头大哥一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林冲的断然出手,王伦就不会死;王伦不死,梁山就不会在晁盖、宋江两任带头大哥手里

  • 单刀赴会的故事介绍(三国演义单刀赴会的主要内容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单刀赴会,概括,内容,介绍,故事,主要,三国演义

    单刀会是一段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说的是东吴鲁肃设计,邀请关羽过江赴宴,打算趁机索取荆州。关羽只带着周仓一人,然后单刀赴会。在宴席上,智勇兼备的关羽从容不迫,挫败了东吴的计策,然后安然返回。然而,历史上的单刀会与小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角也不是关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赤壁之战后说起,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要樊於期的人头(怎样说服樊於期甘心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樊於期,甘心,荆轲,人头,秦王,自刎,说服,怎样,为什么

    樊於(wu)期主动献出自己的人头,客观上是帮助荆轲刺秦王,主观上是报答燕太子丹,他是真的不怕死!大家都熟悉一句俗语,“士为知己者死”,这里的“士”在古代,和战士、勇士、博士里的士并不是一个意思,而是特指贵族中最低的一个阶层。周朝时,最高的统治者为天子。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家亲戚和功臣,并授予他们公侯伯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孙子兵法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法,哲理,蕴含,意思,孙子,什么

    人最重要的是能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方能成事。《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在作战中,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敌人,作战时就不会有风险而能百战百胜。用国学经典,堪称“四书”之一的《大学》之话来说,就是“知其所止”。“知其所止”,简单地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在什么地方停止,

  • 鲁提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鲁提辖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提辖,事例,特点,性格,体现,人物,哪些,怎样,一个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其实是两个文学形象,一个是渭州城小种经略府提辖,名叫鲁达。另一个则是五台山出家,二龙山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花和尚鲁智深。除了这两个形象而外,书中还隐藏着第三个鲁智深,那就是修得佛道两家正果的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因而,解读“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还得从这三个文学形象入手,单讲哪一个都不

  • 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意思(解释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仲谋,生子,典故,含义,意思,解释,什么

    1204年,65岁的辛弃疾就任镇江知府,先后登上北固山,留下两首北固亭怀古,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另一首《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多数人都更喜欢第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也被称为辛词第一,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里面的典故很多,总体来说说,最后一句表达了英雄迟暮的辛弃疾

  • 水浒传之行者武松(浅谈水浒传中行者武松人物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松,中行者,分析,人物,水浒传

    武松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家中排行老二又叫武二郎,号行者,是清河县人氏,哥哥是武大郎。从小失去父母,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号称“三寸丁谷树皮”武松家中太贫穷,为了糊口武大郎将武松送入嵩

  • 秦可卿是谁的老婆(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老公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可卿,老婆,老公,名字,什么,红楼梦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大概都会发现,古代这些权贵人家,他们的婚姻,确实很讲究门当户对。比如说贾母,娘家是“金陵史家”。还有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姑侄俩的娘家,则是连东海龙王都要跑来借白玉床的“金陵王家”。他们管这叫联姻,也就是没什么感情。然而,这世上的任何事情,但凡有例行,就必然会有例外。就像贾蓉的老婆

  • 康熙和雍正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清史雍正继位之谜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1636年—1912年)一共有12位皇帝。清朝入关前两位,入关后共10位皇帝。期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间为62年。为历代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孙乾隆崇拜康熙功绩,在位60年后禅位嘉庆。后代帝王无一超越。康熙在8岁登基14岁亲政。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