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苏轼犯罪入狱(乌台诗案起因经过结果)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苏轼犯罪入狱(乌台诗案起因经过结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4/1/18 14:50:52

苏东坡是个有理想的好官,但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因此在这场新旧党派的斗争漩涡中,苏东坡注定要成为牺牲品。

当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十分欣赏苏东坡的才华,打算拉他入伙。结果这位老兄和他那个二愣子弟弟苏辙,一起反对王安石变法。当然了,只是反对其中的一部分观点而已。

王安石很气愤,就把他们俩打发到地方上做官了。相对来说王安石对苏东坡,算是仁至义尽了,并没有加害他。

可是多年以后王安石下台了,苏东坡可就麻烦了。宋神宗变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他把所有气都撒在了旧党文人身上,苏东坡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这下完犊子了,宋神宗要收拾你,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所以说要查你根本不需要理由,宋神宗只需要一个眼神,底下的御史们就知道该咋整了!

一、乌台诗案,本身就是新党对旧党的打击。

当时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地方官都要写一份谢表给自己的大领导宋神宗。于是苏轼就写了一份《湖州谢上表》,本来也没啥,就是一份普通的例行公事的谢表而已,可御史们却从里面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文中有这么一段: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就是说,宋真宗您是真厉害啊,知道我跟不上变法的形势,只能在外地做做地方官,不能到朝中担当大任。

有了这么一段话,那苏轼的罪名可算是坐实了!这种与变法决裂的态度,几乎是公之于众了!宋神宗是越想越气啊,二话不说就让人把苏轼给抓回来了!

此后御史们又把苏轼家的诗文全都搜罗了一遍,从中强行找出了一些有可能影射朝廷的诗文,这下完犊子了,苏轼彻底坐实了藐视宋神宗,藐视新法的罪名。

犯下如此罪过,基本就是杀头才能解决问题了。那么真的是苏轼的诗文有什么问题吗?其实不然,从乌台诗案所牵连的人来看,这就是一场新党对旧党的打压。

司马光、驸马王诜等39名与苏轼互赠诗词的人,都受到了乌台诗案的牵连。很显然,这帮人大多是旧党成员,即使不是,也是保守派。

二、苏轼是如何躲过一劫的呢?

按照当时宋神宗的想法,苏轼这回是铁定完犊子了。因为查出了大量诗文是直接抨击新法的,这是击中了宋神宗的要害。

当时御史李定曾经上报宋神宗,表示苏轼名气太大,不敢动用刑具。气得宋神宗破口大骂,狠狠收拾了苏轼一个月时间,居然连退休的王安石,都跟苏轼有过书信来往。

这下子宋神宗稍微有点清醒了,这哪里是在收拾苏轼啊,这是在砸自己的招牌有没有?宋朝善待文人,那是出了名的。

现在这帮御史已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了。如果连王安石都牵扯进来,这事儿可就不好收场了。

于是宋神宗开始冷静分析这件事,御史们再次找到某些诗词中有哪些隐喻的时候,宋神宗也出现了不以为然的想法。可是就这么饶了苏轼,未免太丢面子了吧?必须要有一个导火索才行。

这个时候,体现苏轼人脉关系的时刻到来了!当时新党成员们,非要怂恿宋神宗弄死苏轼,可苏轼的朋友们却开始提出反对意见。

比如说已经退休的王安石,就曾经上书给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经上书给宋神宗:愿意削职为民,换取哥哥苏轼的生命。

还有一堆文人分封上书劝说宋神宗,这下子宋神宗终于找到台阶下了,于是就搬出了宋太祖不杀士大夫的誓言,饶了苏轼一条小命。

可以说,苏轼这个人虽然做政客,没什么水平。但是在交朋友这方面,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绝对是典范。

三、宋神宗变法不顺,本打算拿苏轼作为突破口。

王安石在任的时候,变法进展迅速,虽然阻力很大,可王安石的气场更大,因此挡住了若干压力。可是宋神宗却挡不住内外的压力。

当时若干因为变法而伤害到自身利益的王孙贵胄们,找到了宋神宗诉苦,纷纷指责王安石不是人!此外太皇太后和太后,都纷纷跑到宋神宗这儿哭诉王安石变法的祸害。

这下完蛋了,因为王安石顶得住,可宋神宗却顶不住了!于是宋神宗出卖了王安石,罢免了他的宰相之位。这件事对变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为啥?因为实行变法的人,会发现他们的老大都被搞得下岗了,那这事儿还能办得下去吗?所以说此后宋神宗再想变法,已经变得千难万难了。

王安石下岗以后,宋神宗那叫一个后悔啊,索性自己担任了变法的领头人。结果遭遇了各种挫折,再加上此前朝令夕改的问题,变法急需一个催化剂才能继续前进。而乌台诗案就是最好的催化剂。

当时底下的人都不敢随便实行新法,担心第二天就换了个说法。因此大家都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个时候宋神宗把那帮反对变法的旧党揍一顿,岂不就是给摇摆不定者敲响了警钟?政客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那啥服务的!

总结:经此一役,苏轼性情大变。

过去的苏轼,那就是一个愤青,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看不顺眼就用笔写下来,骂两句。这种性格实在是太可爱,但是也太容易得罪人了。

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立刻老实太多了,轻易不下笔,下笔也不敢轻易去谈论国事了。他可不想再经历一遍牢狱之灾,想起当日的情况,苏轼依旧瑟瑟发抖。

撰促轼行,二狱卒就直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孔氏谈苑》

宋神宗派来的人,抓苏轼这个太守,就跟抓一只小鸡仔一样,实在是狼狈得很。或许这就叫,经历使人成长吧。

标签: 乌台诗苏轼入狱犯罪结果经过因为

更多文章

  • 王夫人对刘姥姥的态度(红楼梦刘姥姥和王夫人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姥姥,王夫人,态度,关系,什么,红楼梦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打秋风,就是奔王夫人而去的,但王夫人没有接见刘姥姥,而是安排王熙凤招待和周全。这也从侧面证明,王夫人并不欢迎刘姥姥这个不请自来之客。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从这段回话

  • 曹操和董卓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董卓为什么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侯,董卓,天子,曹操,为什么

    董卓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案例,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压根就是失败的。你可以说曹操的事业比董卓成功,但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方面,的确比不上董卓。曹操把汉献帝弄到身边以后,他能直接指挥天下诸侯吗?很显然不能嘛!不谈袁绍、刘备、孙权这些死对头了,哪怕是袁术、刘表、张鲁、刘璋、马腾等人,曹操也使唤

  • 李世民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和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对比)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曹操,军事,评价,能力,对比

    李世民是天才的军事家,他品评军事方面的将帅,自然是要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合理。毕竟他有这个资本和资格。但是他在评价曹操的军事能力时,是这么说的: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李世民认为,曹操的军事才能,比一般带兵打仗的将领要强一些,但是作为集团总司令来说,水平还是差了点。这句话被传扬

  • 红楼梦里北静王是什么人物(北静王在红楼梦里是干嘛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静王,人物,干嘛,什么,红楼梦

    北静王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次数极少,仅有一两次,但在《红楼梦》中北静王这一人物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曹雪芹在写小说《红楼梦》时从来不会写闲文赘笔,处处可见其预设伏笔和铺垫。在《红楼梦》小说中既然有北静王的存在,那就证明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有其作用和意义的。四王八公之中,北静王水溶身份最为尊贵,

  • 湘西的蛊术是真的吗(揭秘湘西传说中的放蛊的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蛊术,湘西,放蛊,揭秘,真相,传说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这里是多种民族的汇聚之地,其中苗族、侗族和土家族的人数占比居多,也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中的民俗文化给湘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湘西民俗文化流传的是一种巫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湘西赶尸、放蛊、落花洞女等。这些巫文化的形成有其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这些流传的巫文化中,每一件事情的

  • 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李世民的儿子谋反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谋反,李承乾,李世民,事件,太子,儿子,为何

    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灭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顺便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坐上皇位,开创了贞观

  •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封冠军侯(冠军侯的由来与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冠军,意思,历史,由来,中国

    冠军侯,那是汉武帝赐给名将霍去病的爵位,意味着霍去病“功冠全军”。这绝不仅仅是“勇冠三军”的意思,霍去病是军事统帅,不是先锋大将,所以专长于战略布局,而不仅仅是战术打击。成为一个单挑能力过硬的将领,或许通过努力锻炼就能达到。可想要成为一名天才的军事指挥官,这可就不能光靠努力了,这需要足够的天分才行。

  • 清朝光绪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的生父和生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生父,生母,皇帝,儿子,清朝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虽然“无显著之失德”但却“屡现微行”的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宣告了咸丰皇帝一脉绝嗣。同治皇帝无后嗣承继皇权,两宫皇太后为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确保对晚清政权的继续把控,以“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方式,选择了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载湉,“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

  • 赢稷的下一位皇帝是谁(历史上赢稷后面一个皇上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赢稷,皇上,皇帝,历史,后面,一个

    引言: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各怀鬼胎,谁也不能吞并谁,只想着乘火打劫,敲诈勒索一些土地和钱财。只有秦国是在列国中始终保持着东出的决心与信念,并世代相传,不会因为其他列国使计谋而计较恩怨得失。在秦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为的国君,就连在位仅有三年的秦武王嬴荡也是为秦国的东出做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天不假命,秦

  • 降龙十八掌招式名字(真正的降龙十八掌十八式的招式名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降龙十八,名称,名字,十八式,掌招式,真正

    如果评选金庸笔下最具人气的武功绝学,丐帮【降龙十八掌】绝对榜上有名,稳占前三。【降龙十八掌】名气之响,名头之大甚至屡被其他文学作品引用,脍炙人口。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金老爷子把【降龙十八掌】改成了【降龙二十八掌】;并由萧峰删繁去简,改进为【降龙十八掌】;后经虚竹子代传,重新传到丐帮洪七公手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