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光绪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的生父和生母是谁)

清朝光绪是谁的儿子(光绪皇帝的生父和生母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1/17 8:45:2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虽然“无显著之失德”但却“屡现微行”的同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宣告了咸丰皇帝一脉绝嗣。

同治皇帝无后嗣承继皇权,两宫皇太后为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确保对晚清政权的继续把控,以“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方式,选择了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载湉“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性格本就“勤勉恭敬、谨慎小心”的醇亲王奕譞,得知自己的儿子被选中为皇位继承人,能够出现“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的惶恐表现,也属情理之中。其实,醇亲王奕譞的惶恐表现,并非全系秉性使然,还有着其他客观原因。

1、醇亲王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即为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有了这层关系,奕譞对于慈禧太后“嗜权如命、行事专断”的本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为了能够将光绪皇帝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慈禧太后会不会借故除掉自己,还是一个未知数。

2、正如光绪皇帝登基后,醇亲王奕譞向两宫皇太后提出的“辞职”奏请所言,“唯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醇亲王奕譞虽然愚钝,但其对于当下的朝廷局势有着极为理性的分析。

身份尴尬的奕譞,即使不被慈禧太后清算也会被诸多敌对势力攻击,以致落得悲凉下场。想要活命,他只能做一个“闲王”

3、更重要的是,载湉虽然被推上了皇位,但晚清政权的真正话事人是慈禧太后。此时的醇亲王奕譞被扣上类似“太上皇”的身份后,无疑对慈禧太后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的挑战。

所以,他必须表现出诚惶诚恐、谨慎小心的一面,以打消慈禧太后对自己的猜忌之心。

“醇亲王”荣升为“皇帝生父”以后,奕譞对两宫皇太后时时、处处谦恭有礼、谨慎小心。

光绪十二年,刚满46岁的醇亲王奕譞再次向慈禧太后请辞,并以一句“臣愚以为诸事当先请懿旨,再於皇帝前奏闻”,既让慈禧太后同意了奏请,还对其更为信任和赏识。

光绪十六年,51岁的醇亲王奕譞病逝于府邸,结束了自己战战兢兢、恭谨小心的一生。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亲临视疾”“皇帝本生考”的称号赐予、“谥号为贤、配享太庙”的巨大荣宠,也明确宣告了醇亲王奕譞的善终。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病逝已经7年的醇亲王奕譞却因为自己坟前的一颗白果树,也就是银杏树惹怒了慈禧太后,差点落得像多尔衮一样的下场。

《方家园杂咏纪事》记载了光绪二十三年,时任内务府大臣英年向慈禧太后的一份奏请:

醇王园寝有古白果树一株,高十余丈,树荫数亩,形如翠盖,罩在墓上,按地理有帝陵之象。而且白果的白字,加于王字之上,明明是个皇字,于皇家本支不利,请旨速伐此树。

就因为埋葬王爷的地方,有一个年代久远的银杏树,犯了“王上加白即为皇”的忌讳,就因为手下臣属一句“于皇家本支不利”,就让慈禧太后大为震怒,命其“速伐此树,不必告他(光绪皇帝)”

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曾经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在其所著日记——《翁同龢日记》中也有过相关说明:

醇王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二十三年四月廿三事,懿旨锯去。

既然这件事确实发生过,那么就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疑问出现:

1、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已经成为光绪皇帝,还需要避讳“王上加白”的迷信说法吗?

2、伐掉这棵银杏树的目的,在于消除其对“皇家本支不利”的负面影响,这对光绪皇帝而言是有好处的。既然如此,还需要刻意避开光绪皇帝吗?

生前谨小慎微,对她不敢有丝毫冒犯的醇亲王奕譞,是没有可能惹怒慈禧太后的;那棵带有“王上加白”迷信含义的银杏树,即使果真会影响“皇家本支”,却也因为载湉的继位失去了实际意义。

所以,这棵银杏树只是慈禧太后“借题发挥”的对象,真正惹怒她的人,正是拼命阻拦“伐树懿旨”的光绪皇帝。

光绪二十三年,已经“亲政”整整10年的光绪皇帝,身边围绕着一大群致力于“求变图强、推行新政”“改革派”,对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守旧派”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

对待锐意变法,试图摆脱自己控制的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自然不会放任不管,于是通过一棵银杏树对光绪皇帝的刻意敲打大戏上演了。

慈禧太后的“伐树懿旨”发布后,光绪皇帝匆匆赶至醇王园寝,却只见“树身倒卧,树根周围现十余丈深池,用千余袋石灰沃水灌其根,以防复生”

虽已亲政,却始终被慈禧太后“训政”控制的光绪皇帝,也只能“默然无语,步行环绕墓三周,顿足拭泪而归”

一棵银杏树,竟也能成为慈禧太后找到维护权威、稳固地位的有效工具,由此可见,慈禧太后能被后世评价为“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平衡之术登峰造极”,并非虚言。

参考文献:《清实录·列传八·诸王七》、《翁同龢日记》、《方家园杂咏纪事》、《清代野史大观》、《清稗类钞·宫闱类》

标签: 光绪生父生母皇帝儿子清朝

更多文章

  • 赢稷的下一位皇帝是谁(历史上赢稷后面一个皇上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赢稷,皇上,皇帝,历史,后面,一个

    引言: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各怀鬼胎,谁也不能吞并谁,只想着乘火打劫,敲诈勒索一些土地和钱财。只有秦国是在列国中始终保持着东出的决心与信念,并世代相传,不会因为其他列国使计谋而计较恩怨得失。在秦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为的国君,就连在位仅有三年的秦武王嬴荡也是为秦国的东出做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天不假命,秦

  • 降龙十八掌招式名字(真正的降龙十八掌十八式的招式名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降龙十八,名称,名字,十八式,掌招式,真正

    如果评选金庸笔下最具人气的武功绝学,丐帮【降龙十八掌】绝对榜上有名,稳占前三。【降龙十八掌】名气之响,名头之大甚至屡被其他文学作品引用,脍炙人口。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金老爷子把【降龙十八掌】改成了【降龙二十八掌】;并由萧峰删繁去简,改进为【降龙十八掌】;后经虚竹子代传,重新传到丐帮洪七公手里,更

  • 历史上高阳公主是谁的女儿(李世民为什么最爱高阳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主,高阳,李世民,历史,女儿,为什么

    永徽四年,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府上迎来一桩圣旨,撰写者是登基不过四年,一向以仁爱温厚著称的唐高宗李治,但圣旨的内容却堪称狠辣。即让房遗爱之妻,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高阳公主自缢,简称让她自杀于府上,虽说高阳公主和李治的母亲不为一人,但两人同属一父,作为弟弟的李治为何狠心要将姐姐高阳公主赐死呢?备受宠爱,无法

  •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弟子,孔子,得意,颜回吗,喜欢

    认真读过《论语》的人都会知道,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以孔子的严格,《论语》中记载,孔子竞夸过颜回四次。有一次,无缘无故地,孔子便突然发感慨:“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孔子之所以非常器重颜回,

  • 楚河汉界是什么意思(象棋盘上为什么写着楚河汉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河汉界,象棋盘,意思,为什么

    下棋的人都知道我国的象棋棋盘中间有一个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的字样,也作为两方的分界线。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明代戏曲作家沈采写过

  • 赵曙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宋英宗赵曙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曙,宋英宗,皇后,妻子,名字,一生,什么,一个

    电视剧《清平乐》的播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在历史上,宋仁宗赵祯虽然有几个皇子,但是最后都早早夭折.后宫佳丽也没有一人再为他生出一个儿子,令他十分苦恼,只好在嘉佑七年,无奈册立养子赵宗实为太子,也就是后来改名为赵曙的宋英宗。只可惜,宋英宗仅仅担任了四年皇帝,36岁就仓促病逝,在历史上也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 咬舌自尽真的能死吗(在古代咬舌自尽真的会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咬舌,存在,古代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经常有咬舌自尽的桥段。从医学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学机制支持这种传说存在任何成立的可能。自己不可能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咬舌自尽,意味着人有意识地咬断自己的舌头达到自杀的目的。我们知道,生物之所以可以生存有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疼痛,就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之

  • 被逼上梁山的是谁(分别介绍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是哪几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山,好汉,介绍,分别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其实没有多少人!那么问题来了,梁山108将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梁山寨主宋江,其实他算是主动上梁山的,他并非是被逼无奈的,就他做的那些事情,已经多次违背了朝廷法律,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军师吴用,他可是打劫生辰纲的参与者,当时他们本就是良民,是他们主动去抢劫官府的东西

  • 清明节有哪些节日风俗(我国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俗,习俗,节日,传统,清明节,我国,哪些,什么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一、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

  • 我国古代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简介(历史高句丽是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句丽,历史,政权,简介,民族,国家,古代,我国,哪个

    在写文章的时候,我提到“高句丽,简称高丽”,于是很多人就反驳我说:高句丽不是高丽,高丽是韩国的。今天我就专门写下这篇文章,来说说高句丽和高丽到底是什么关系。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扶余族建立的边疆政权,存在时间是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一共有700多年的历史。高句丽最初在松花江上游一带,在魏晋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