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狄仁杰只是个三品官(唐朝狄仁杰三品怎么是宰相)

狄仁杰只是个三品官(唐朝狄仁杰三品怎么是宰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13 更新时间:2024/1/26 16:39:47

三品,内史,听起来级别也不高,官名也不大,为何狄仁杰却能令满朝文武畏惧呢?

这其实是因为唐朝的官制与我们熟悉的明清官制大不相同,明清时一品、二品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在唐朝三品已经是实职中的顶端了,那么“内史”究竟是个什么官呢?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简短地从头说起。秦始皇称帝之后,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地位最高的当然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又以丞相的权力最大,比如大家熟悉的李斯

汉朝建立之后,也沿用了秦朝的官制,设丞相,汉文帝时因陈平周勃平定诸吕功劳太大,将两人都封为丞相,称为左相、右相。

然而,随着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地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威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强行违背皇帝的意志。

因此,汉武帝时设立了“内朝”,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近臣,组成宫中决策的“小班子”,逐渐取代了丞相,成为最高的中央决策机构。

汉武帝封这些人为“尚书”,而负责管理“尚书”们的人称为“中书令”,一般由宦官担任。元帝时中书令权势最大,不过到了汉成帝时就废掉了。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不设中书令,而是成立了“尚书台”,负责的长官叫作“尚书令”,是全国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然而,随着尚书令权力的越来越大,很快也像当初的丞相一样,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于是三国时的曹丕就设立了中书令,以此削弱尚书令的权力。

到魏明帝曹叡时,干脆在尚书台之外另设了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可以参与机密,位置隐隐在尚书令之上。

之后都是乱世,但中书令的地位稳步上升,比如东晋时谢安就是以中书令的职位执掌朝政。

当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后,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设立了一套新的制度,就是大家熟悉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简单来说,“三省”是决策机构,“六部”是执行机构,而“六部”是尚书省下辖的部门,所以尚书省既可以参与决策,也可以具体执行,所以权利最大、地位最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隋文帝不放心让别人来干,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杨广。

因此,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仆射就成了尚书台的实际长官,位列宰相之首。比如高颎任此职达十九年,综理全国政务。隋炀帝时,杨素也是以尚书左仆射的位置,执掌朝政。

当杨广要除掉杨素时,就升他为尚书令,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实权。

中书省的长官叫作中书令。但是隋朝时,中书省叫作“内史省”,因为杨坚的父亲名为杨忠,为了避讳,将中书省改为了内史省,所以长官的职位名称也改为了“内史”。

然而,就这个官名,历史上改来改去的次数很多,隋炀帝曾改为“内书省”,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又改回“内史省”,过了几年又改为“中书省”,唐高宗改为“右相”(侍中叫左相平核文件和事务)。

而到了武则天的时候,花样就翻新了,她改中书省为“风阁”,改中书令为“内史”。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吧,“内史”这个官职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就是“中书令”。

一国之中,当然是皇帝最大,但皇帝也不可能事事亲为,所以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协助他处理国家政务。

秦汉时这个人是丞相,但皇帝们觉得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太大又不放心,于是渐渐地由一个人协助,变成了由一个班子来协助,通常这个班子的成员都称为“宰相”。

唐朝初期,这个班子的成员只有四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

尚书左右仆射本是尚书令的副手,但因为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这个职务,因此不设,所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实际最高长官,其中左仆射地位稍高。

中书令即中书省长官,侍中即门下省长官。这四个人讨论工作的地方叫作“政事堂”,设在门下省。

以上四人(有时中书、门下不止一个长官,那就会超过四人)是当然的宰相,被称为“实质宰相”。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觉得权力分给四个人还是太集中,于是用非三省长官也进入政事堂参与国家机密大事,而授予他们的职务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意思就是官职与侍中、中书令在同一品级上。

后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直译过来就是和中书、门下省长官一起断决处理政事。这些人被称为“第二级宰相”,地位上稍低于实质宰相。“平章事”就是宰相的代名词。

因此,狄仁杰所担任的“内史”一职,地位确实非常高了。但在电视剧中,如果狄仁杰对别人说自己的职务是内史,那么就搞错了,因为他担任内史的时候,距离他去世只有一年不到了。

狄仁杰第一次拜相是在691年,被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听起来很陌生吧,其实就相当于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前文说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相当于宰相了,所以这个时候狄仁杰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但随后不久,狄仁杰遭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虽依靠机智保住性命,但仍被贬为彭泽县令。

697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鸾台侍郎,是门下省的副职,但有“平章事”的身份在,其实这已经不太重要了。

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即中书令,这才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相”位置。同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

综上所述,狄仁杰虽然担任过内史,但时间很短,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以内史一职虽然地位很高,但却不是他令朝臣畏惧尊敬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狄仁杰的“平章事”的身份,这意味着他是宰相,可以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可以直接向武则天谏言。此外,狄仁杰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也是大小官员对他畏惧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唐朝的宰相只有三品呢?这其实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在唐朝,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和天策这七个官员是正一品官员。

但是这其中的有些职位实际上并没有人来担任,有只是虚设的一个名头,比如太师、太傅等等,而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之类的就是从一品的官职了。

再往下就是正二品的职位了,有没有呢?有!只有两个,一个是尚书令,一个是大行台尚书令,很可惜这两个职位李世民在当秦王时都担任过,他即位之后就再没有任命过,因此正二品的实职在唐朝也几乎是不存在的。

那么从二品呢?也有!除了太子少师、太子少保这些虚职以外,还有尚书左右仆射也是从二品。但是,自从李绩开始,左右仆射的地位就开始动摇,到了武则天时期,被改为文昌左右相,如果不加“平章事”三个字,那么就成了不理政事的虚职,反而不在宰相之列了。

再往下,可就是正三品了,这个品级的实职也不多,只有内史(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等数个职位而已。

因此,在唐朝,实职的天花板就是正三品,是绝对的大佬。而“平章事”就意味着踏入宰相的行列,可以参与机密大事,手握重权。狄仁杰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当他报出自己职务和名号的时候,其他官员无不十分畏惧。

标签: 三品官宰相狄仁杰唐朝狄怎么

更多文章

  • 安乐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隆基,公主,反目成仇,安乐,关系,为何

    安乐公主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李显和李旦是亲兄弟,他们的父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所以,安乐公主和李隆基是堂姐弟关系,安乐公主是堂姐,李隆基是堂弟,两人仅相差一岁。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共有四子,长子李弘先被立为太子,不久便离奇猝死。之后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但没

  •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里了(契丹灭亡于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灭亡,契丹人,朝代,辽国,哪里,什么

    在中华民几千年壮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以“镔铁”自称的民族,他们就是契丹民族。对于这个民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们建立的辽国。而且史学界还有一种说法,宋辽金时期,正统并不在宋而是在辽,可见当时辽国之强盛。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萧峰,就是契丹人。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司马昭心里想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路人皆知,来历,心里,什么

    魏少帝曹髦认为,司马昭篡位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但实际上,曹髦在位期间,司马昭虽然权倾朝野,但其为人其实并不算嚣张。 司马懿死后,传位给了嫡长子司马师。但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就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为继子。按照计划,原本司马师死后是要传位给司马攸的,但当时局势复杂,司马攸年龄又小,

  •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好多年(历史上南宋维持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维持,历史,南宋,坚持,多少,为什么,好多

    宋辽金元时期,宋打不过辽,辽打不过金,金打不过蒙古,宋朝其实是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宋打不过辽,幽云十六州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立志收复,但最后一直到宋朝灭亡也没成功,还吃了好几次败仗,即便在北宋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是和辽打了个差不多,还签订了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辽打不过金,金1115年建国,到1125年就

  • 吕雉为什么没杀刘肥(吕雉为什么杀了刘邦的三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雉,刘肥,刘邦,儿子,为什么

    刘邦有八个儿子,但到吕后死的时候,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其余六个儿子都死了。因此,很多人都说是吕后几乎杀光了刘邦的儿子,但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不喜欢从头看起的,可以直接看最后一个大段。)代王刘恒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汉文帝,因为他的封国在代国,距离长安很远,而且刘恒为人比较低

  • 汉族打仗战斗力厉害吗(纯正汉族人真的不擅长打仗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族人,打仗,战斗力,纯正,擅长,厉害

    汉族当然算得上是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随便举几个例子。汉武帝时与匈奴作战,我们且不说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大明星,说一个小人物吧。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中,有一个叫李陵的,职位是骑都尉,属于中级军官。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去打匈奴的左贤王,并命李陵负责运送粮草。大家都知道在汉朝想要封侯,那必须得有

  • 多尔衮的母亲为什么殉葬(历史上的多尔衮母亲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多尔衮,母亲,殉葬,历史,故事,为什么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福晋,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个儿子后来都是手握重兵、威震一方的人物。尤其是多尔衮更是当上了清朝的皇父摄政王,权势尚在皇帝之上。可是,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这三个孩子还太小了,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母亲。要说明白阿巴亥的出身,其实是一件难事,因为清朝建立之前各部落的关

  • 王阳明真有那么厉害吗(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阳明,厉害,到底,什么样,那么

    王阳明真的超级厉害!很多西方人说咱们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哲学,其实你完全可以把王阳明推出来打他们的脸。王阳明的伟大成就,主要在哲学范畴,而这个领域,涉猎者自古以来就不多,因为需要高智商、足够闲才行。如果你是一个整天忙碌着养家糊口的人,整天为了碎银几两操碎了心,那你压根就没有这个闲情逸致来研究哲学。而目

  • 李治娶武则天用的什么理由(武则天跟李治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治娶,武则天,理由,天用,什么

    先说我的观点:李治娶武则天算不上败坏人伦。 武则天入宫时十四岁,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媚娘”,所以也称武才人、武媚娘。才人在唐朝初期的后宫之中,其实地位很低。后宫所有妃嫔之中,皇后是第一档,地位远高于其他人。第二档为“四夫人”,通常有四位,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隋炀帝的女儿就是李

  • 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打到哪里(为什么不发动第四次西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帝国,蒙古,发动,哪里,第四,第三,为什么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崛起的时候,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国其实也逐渐崛起了,他们吞并了包括波斯、阿富汗等地,甚至把手伸到了西辽地区。 这下子成吉思汗有点坐不住了,啥情况?还有比我横的?于是成吉思汗就派了个450人的使团去试探试探人家,结果这波人全被花剌子模国给灭了。这还得了?成吉思汗可是个暴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