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真宗死在泰山封禅的经过(在泰山封禅的皇帝有哪些)

宋真宗死在泰山封禅的经过(在泰山封禅的皇帝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67 更新时间:2024/1/6 10:57:01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后世的皇帝之所以不封禅是因为后世的君王不屑于宋真宗站在同一个位置。个人觉得完全就是胡扯。

首先何谓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其实说白了封禅泰山就是帝王的一场政治作秀而已,只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帝位是受命于天地,因为我是天之子所以你们这些凡人是绝对不能反抗我对你们的统治,不然天就会惩罚你们。

同时封禅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皇帝自己的丰功伟业罢了,其他就没什么意思,而且封禅耗资巨大,皇帝一生能有一次就不错了。

第一位封禅泰山的,当然是号称祖龙的秦始皇嬴政。

这位老大就很牛了,凭借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陆续灭亡战国其余六国,完成了七国大一统的局面,使得后世英雄们,都以秦始皇作为自己的楷模,因此避免了我们成为欧洲那个德行。

所以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人敢说个不字,而且封禅泰山这一举动也是人家发明的,秦始皇对此有专利权,后面那几位按道理还要交专利费给他。

第二位封禅泰山的,则是汉武帝刘彻

说起西汉最著名的皇帝,不是开国之君汉高帝刘邦,不是最英明的皇帝汉宣帝刘询,而是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因为在此之前,西汉对匈奴总是唯唯诺诺,任其欺凌。

汉武帝一改屈辱政策,将匈奴打得载歌载舞,友好多了,是他奠定了汉家天下的自豪感。他不封禅泰山,谁敢封禅泰山?而且他5次封禅泰山,秦皇汉武,基本上是并驾齐驱的排名。

第三位封禅泰山的,是号称位面之子的东汉光武帝刘秀

王莽篡汉以后,光武帝刘秀带着一票人,不光灭了王莽,还平定了天下诸侯,再次完成了大汉朝的大一统局面。刘秀为汉朝多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寿命,可谓是功德无量。

而且他带领的少年开国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刘秀更是在30岁登基称帝,打仗百战百胜,又不滥杀功臣,可谓是千古罕见。这样的皇帝,活该封禅泰山。

第四位封禅泰山的,准确的来说,是两个人,而且是夫妻。他们便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

这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夫妻俩一起封禅泰山,可见武则天在李治的生命中,有多么重要。李治这个皇帝其实真的配不上封禅泰山,因为这哥们没什么太出色的政绩。

反倒是做了不少荒唐事,但是配上武则天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有千古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女皇陪着,你小子偷着乐吧,而且武则天干皇帝这份职业,比李治强多了。他俩封禅泰山,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第五位封禅泰山的,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就要比李治强得多了,他心想,既然李治都能封禅泰山,为啥我就不行呢?毕竟我也开创了开元盛世了!在一帮小人的支持下,李隆基终于前往泰山。

当时天气骤变,寒风刺骨,可能是老天爷不想看到这货封禅泰山,李隆基多次祷告以后,这才天气转暖,可能是老天爷觉得算了,毕竟后面封禅的还有更差劲的,李隆基算是可以的了。

第六位封禅泰山的,就是这位寂寂无名的宋真宗了。

说起宋朝,其实除了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根本就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皇帝。最出名的当然是宋徽宗赵佶,这哥们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就是不懂治国,结果出现了靖康之耻。

而且宋朝没有哪个皇帝完成过天下一统,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封禅泰山。非要有一个入选的话,或许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

但是赵匡胤被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弄死了,年仅50岁。如果活得再长一点,或许他还真的会去封禅泰山。毕竟他也是34岁就做了皇帝的男人。

宋太祖赵光义是没脸封禅的,他自己也知道,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灭了北汉。

宋太宗有点廉耻,可他儿子宋真宗赵恒是真的一点廉耻都不要啊。大辽南下的时候,宋真宗在寇准的逼迫下,才愿意御驾亲征。

本来宋朝在战场上是有优势的,可是这个时候辽国萧太后提出了议和。宋真宗哪里晓得战场上的胜负?立刻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答应了人家的条件,签订了澶渊之盟。

这本来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维持了两国和平。但是有奸臣王钦若认为,这次寇准的功劳太大,他想要泼点冷水。

于是王钦若就告诉宋真宗,这次澶渊之盟根本就是耻辱性的条约。当时宋真宗还自得其乐,认为办了一件大事,这话一听就有些不高兴了。

钦若度帝厌兵,即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涤耻。"帝曰:"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能为此?可思其次。"钦若曰:"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宋史》

王钦若知道,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为了化解这一矛盾,王钦若提出了两个方案给宋真宗。要想赢回荣誉,要么收复幽燕之地,要么封禅泰山。前者对宋真宗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明摆着王钦若就是要宋真宗封禅泰山。于是宋真宗就这么去了。

可以说封禅泰山讲的不是够不够格,而是全凭皇帝的意愿,皇帝不想封禅就不封禅,皇帝想封禅就可以封禅,可以这么说即使是如晋惠帝司马哀这般的昏君他想封禅,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去。所以说谁能封禅不是老天决定,也不是大臣们决定,更不是老百姓决定,而就只是皇帝自己决定,只要他想就可以。

那么很多人会问既然这个封禅这么荣耀却只有那么几个皇帝去呢?不是他想去就去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皇帝不去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要么就是脸皮不够厚,要么就是不屑去,要么就是只顾着玩乐根本就不想去,要么就是想去没时间,要么就是国家都快亡想去也去不了,要么就是忙着打战没空去。

其实说白了封禅本质上就是皇帝用于巩固皇权,粉饰太平的一颗棋子罢了,皇帝觉得有必要他随时随地都可以下出来,没有人会阻拦,就如汉武帝先后六次封禅于泰山,难道他真的有那么的功绩可以跟老天说吗?

我想没有,其实纯粹的政治需要罢了,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晚年的西汉由于连年征战,国家的青壮年由于战争已经十去九八,民间可以说十室九空。

这个时候民间已经怨声载道,汉武帝急需要做些什么来让民怨平息,来让他的皇权能够稳定下来,而封禅就是最好的方法。

就这样汉武帝晚年几乎隔几年就去泰山封禅。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民怨,昭示自己帝王的正统身份罢了。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后世的皇帝之所以不封禅是因为后世的君王不屑于宋真宗站在同一个位置。

个人觉得完全就是胡扯,元朝不去是因为人家根本就不信封禅泰山那套,他们的传统就是在上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祭拜他们的长生天,而不是去泰山封什么禅。

至于明朝则更直接了,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都直接把泰山祭祀给取消了,甚至前几个朝代给予的泰山的封号都全部取消,就这样你说明朝的皇帝还有谁会去?

至于清朝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明朝早已取消了这一传统,再者封禅泰山花费的物力和人力也不少,如果恢复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世人讥笑其好大喜功,所以即使后期乾隆十分想封禅。

但却最终怕落了个坏名声也只能放弃,乾隆虽然几次登上泰山,但也只敢祭祀下,而不敢封禅。

标签: 泰山封禅宋真宗皇帝经过哪些

更多文章

  • 明朝的三个首都的历史渊源(明朝迁都北京主要原因 )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提起明朝的首都,大部分都知道是北京,稍懂历史的可能还知道南京也曾是明朝的首都,但其实明朝历史上共有四个首都,分别是应天府(南京)、汴梁(开封)、临濠(凤阳)、北平(北京)。朱元璋的一生之中,无论是起兵造反,还是四方征战,还是当了皇帝之后,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杀伐果断,极少拖泥带水,唯独在定都这件事上,

  • 蜀汉灭亡的时间(三国汉是在哪一年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灭亡,蜀汉,三国汉,时间

    公元262年,此时的曹魏军政早已尽归司马氏,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在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之后,决定大举攻伐蜀国。自此魏灭蜀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蜀国有山川之险,仍可据此坚守,为何却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到灭亡呢?魏灭蜀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曹魏在衡量天下形势后,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

  • 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谁厉害(九门提督的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提督,九门,兵部,尚书,权力,厉害

    论实权,当然是九门提督更大。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兵部尚书的地位更高,这其实是因为兵部尚书早期权力的确很大,但后来慢慢被架空了。借此机会,我尽量全面地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职位的由来,以及其之间的对比。 先说一下“尚书”。“尚书”这个官职很早就有了,大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朝建立之后,

  • 狄仁杰只是个三品官(唐朝狄仁杰三品怎么是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品官,宰相,狄仁杰,唐朝狄,怎么

    三品,内史,听起来级别也不高,官名也不大,为何狄仁杰却能令满朝文武畏惧呢?这其实是因为唐朝的官制与我们熟悉的明清官制大不相同,明清时一品、二品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在唐朝三品已经是实职中的顶端了,那么“内史”究竟是个什么官呢?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简短地从头说起。秦始皇称帝之后,实行的是“三公九卿

  • 安乐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隆基,公主,反目成仇,安乐,关系,为何

    安乐公主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李显和李旦是亲兄弟,他们的父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所以,安乐公主和李隆基是堂姐弟关系,安乐公主是堂姐,李隆基是堂弟,两人仅相差一岁。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共有四子,长子李弘先被立为太子,不久便离奇猝死。之后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但没

  •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里了(契丹灭亡于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灭亡,契丹人,朝代,辽国,哪里,什么

    在中华民几千年壮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以“镔铁”自称的民族,他们就是契丹民族。对于这个民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们建立的辽国。而且史学界还有一种说法,宋辽金时期,正统并不在宋而是在辽,可见当时辽国之强盛。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萧峰,就是契丹人。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司马昭心里想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路人皆知,来历,心里,什么

    魏少帝曹髦认为,司马昭篡位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但实际上,曹髦在位期间,司马昭虽然权倾朝野,但其为人其实并不算嚣张。 司马懿死后,传位给了嫡长子司马师。但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就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为继子。按照计划,原本司马师死后是要传位给司马攸的,但当时局势复杂,司马攸年龄又小,

  •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好多年(历史上南宋维持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维持,历史,南宋,坚持,多少,为什么,好多

    宋辽金元时期,宋打不过辽,辽打不过金,金打不过蒙古,宋朝其实是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宋打不过辽,幽云十六州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立志收复,但最后一直到宋朝灭亡也没成功,还吃了好几次败仗,即便在北宋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是和辽打了个差不多,还签订了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辽打不过金,金1115年建国,到1125年就

  • 吕雉为什么没杀刘肥(吕雉为什么杀了刘邦的三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雉,刘肥,刘邦,儿子,为什么

    刘邦有八个儿子,但到吕后死的时候,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其余六个儿子都死了。因此,很多人都说是吕后几乎杀光了刘邦的儿子,但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不喜欢从头看起的,可以直接看最后一个大段。)代王刘恒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汉文帝,因为他的封国在代国,距离长安很远,而且刘恒为人比较低

  • 汉族打仗战斗力厉害吗(纯正汉族人真的不擅长打仗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族人,打仗,战斗力,纯正,擅长,厉害

    汉族当然算得上是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随便举几个例子。汉武帝时与匈奴作战,我们且不说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大明星,说一个小人物吧。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中,有一个叫李陵的,职位是骑都尉,属于中级军官。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去打匈奴的左贤王,并命李陵负责运送粮草。大家都知道在汉朝想要封侯,那必须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