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柳先生指的是谁(诗人陶渊明和五柳先生有什么关系)

五柳先生指的是谁(诗人陶渊明和五柳先生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31 更新时间:2024/1/24 5:11:57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明快的调子,正是五柳先生“弃禄归耕”的思想基础。

五柳先生即东晋大诗人陶潜,陶渊明也。其曾祖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因是少数民族,虽山武功博得高位,但“望非世族”,与当时王、谢诸姓之声望不可同日而语。

陶渊明出生时,家道衰落,以陶渊明此出身,不被社会所重视,更决定他在仕途升进上受限制。

他自幼受儒家“六经”教育,年青时曾怀济世之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足见其抱负远大。

从29岁起,他先后出仕祭酒、参军、县令,然每次历时皆短。任彭泽令时,一督邮临县,他手下人劝禀应“束带见之”,陶长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日即解职而去,任其职仅80多天。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以禄代耕”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他在几度矛盾彷徨后,终走上“躬耕自资”之路。

他这种自然的质性,非矫厉可得。辞官归田,反映出他酷爱自由,不受羁索,人格高洁,正直不苟合的心灵,恬淡的田园生活最适宜他不过了。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流露出他明哲保身的隐衷。《饮酒》其二十,把当世比作焚书坑儒之“狂秦”时代,出仕与归耕的思想斗争,恐怕是儒家用舍藏之旧训、道家用处世之哲学亦不起作用。

于是,田园生活则成其精神寄托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榆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此生活,便成了他的理想王国。

田园生活颇富情趣,与田夫野老结庐为邻,共田间劳作,并建立了淳朴友谊。“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彼此话题相通,此正是他当时生活的具体写照。

早出暮归,习以为常,同邻里关系处得也相当融洽。他们之间不拘礼数地畅饮,无所顾忌的闲谈,相与忘形,深感酒中之深味。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未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事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正是此田园生活,他对农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自己的选择心安理得,“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五柳先生有自己的精精生活,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或为隐者,或为小吏。彼此往来,谈古论今,写文章同赏、共切磋,无厌倦时。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尽管他要求不高,但仍不能解决温饱。天灾人祸也会突降,他44岁,家遭火灾,一家人无处存身,只有暂栖门前的舟舫上。

旱涝每岁常有,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仍,致“收敛不盈廛”。“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可以想象人民是如何的遭受战祸的荼毒。人祸,诗中无处查找,概有所忌。

至桑榆之年,他生活日困,有时不得不乞食,常靠向人告贷和朋友赒济勉强维持半饥饱生活。至死,此状况无稍许改变。

五柳先生可谓穷且益坚,在艰难竭蹶中,未丝毫改其素志。曾“征著作郎”,他断拒就职。江州刺史檀道济曾“馈以粱肉”诱劝,他“麾而去之”,《饮酒》中咏青松,正是他孤高品格的写真。

《桃花源诗并序》正是他归耕后20年的生活、经历、忧患、感慨而成,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其现实意义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他长期隐居,并没忘记政治,《咏荆轲》、《读山海经》等篇章,皆深深寄托了他的爱憎。

五柳先生有血有肉,《闲情赋》很有缠绵悱恻的味道,这类对爱情关系的大胆描写,有着明显的魏晋烙印。

正是这一生中许多的痛苦和不幸,才造就了他独特的人生路,在文学上成就了意深旨远的“陶体”,造成了横亘千古的冲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标签: 陶渊明先生诗人关系什么

更多文章

  • 张献忠沉银遗址在哪里(张献忠沉银地点怎么被发现找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沉银,张献忠,遗址,地点,发现,找到,哪里,怎么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人类对财富的渴望,已经渗透至每一个毛孔,只要是听闻有关宝藏的秘密,就会像嗜血的蚊子一样趋之若鹜。古今中外有很多至今仍未找到答案的谜案,我国历史上关于宝藏的传说也比比皆是。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端四起,很多豪杰都揭竿而起,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

  • 李世民种的银杏树在哪里(相传李世民种的银杏树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银杏树,李世民,相传,哪里

    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罗汉洞村,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院内的这颗银杏树,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为,文德长孙皇后栽种。在银杏树的根部有一部神泉,不论晴天阴雨、泉水不涨不落,圣树与神泉相依相偎,泉浸根、树养泉、泉流永恒,银杏树素有20年才开花,40年才结果的说法,所谓“公种

  • 朱熹的理学的理指什么(朱子理学主要内容及重要看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子理学,理指,朱熹,内容,看点,重要,什么,主要

    众所周知,“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但相对于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禅宗等流派而言,它却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犹如“矮人一等”,无缘于大雅之堂一般,微不足道。那么,“理学”真正一文不值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因为“理学”在宋明时期时非常受欢迎,而阳明心学在当时反而名不见经传,只是后来阳明

  • 水的寓意和文化(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吉祥意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意蕴,文化,吉祥,寓意,传统,中国,什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道德经》中一段脍炙人口的金句。在古人眼中,水所具备的,是善,是利益万物,是不争。水,是生命之源。向柏松《中国水崇拜》中说: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中,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的崇拜,而水崇拜是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中国的以农为本的现

  • 亚洲四大邪术是什么意思(亚洲四大邪术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邪术,亚洲,意思,分别,什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道德经》里说过,天下皆以美之为美,斯恶也,当所有人都把美当做唯一追求的目标时,这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恶。关于什么是美,不同时代很明显有不同的标准,唐朝以健硕丰腴为美,建国之后以健康劳动为美,现在则是以白瘦为美,时代变了,审美方式变了,这本无可厚非,但追求一种与自

  • 孔融让梨最后弑父(孔融让梨最后弑父的故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弑父,孔融,让梨,故事,最后

    208年,曹操下令杀孔融,包括孔融的全家。理由是孔融“弑父弑母”,犯下大不孝之罪。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居然跑偏到这种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

  • 民本思想是谁提出的重要主张(倡导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民本,思想,主张,倡导,人物,提出,代表,重要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外王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核心原则之一。细究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民本”思想在孟子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三个面向:终极性面向、主体性面向与教化面向。“民本”的终极性面向。孟子“民本”思想的首要之义在于,以“民”作为国家或王朝政治合法性的第一准则。例如,在《孟子

  • 让人热血沸腾的诗词(读起来超霸气有气魄的六首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诗词,热血,气魄,沸腾,霸气,起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词婉约柔美,但她的这首诗却无比豪迈,气概完全不输男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掳,赵宋王朝抛弃了自己子民,仓皇而逃,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作为建康知府,在城中爆发叛乱之际,也临阵脱逃。面

  • 道家儒家圣人是什么境界(道儒两家追求的境界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境界,道儒,道家,圣人,儒家,追求,怎样,什么

    每一种思想都有他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或者精神形象,比如儒家的“君子”就是儒家思想中拥有至高品格的人,儒家君子有四种品格:自省、克己、慎独、宽人。自省:自省是指检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遇到问题找自己的原因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

  • 黑色大丽花案的未解之谜(1947黑色大丽花案破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丽花案,黑色,未解,1947

    冬日的一个上午,在洛杉矶西南郊,刚过10点,贝蒂·博辛格(Betty Bersinger)在一块空地旁散步。突然,她看到一幅骇人的景象。在西三十九大街和南诺顿大街旁边的雷麦特公园里的一个区域,也就是被称作“情人道”的地方,有一具赤裸残缺的女人尸体。这天是1947年1月15日,尸体被发现后,洛杉矶市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