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南国是现在的哪里(明朝皇帝对于安南国的态度)

安南国是现在的哪里(明朝皇帝对于安南国的态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4/1/16 14:13:11

安南,秦时称为交趾郡,东汉时改名交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北方一带。

“安南”一词始于唐朝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李治曾在这里设立了安南都护府,直到清嘉庆八年才更改国号为越南。

安南虽然称臣千年之久,但早在五代十国时就已经脱离南汉成为了独立的政权。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证地区的安宁,特意在《皇明祖训》中记载了15个不征之国,安南便是其一。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认为随意攻伐他国是件不道义的事情,元朝灭亡这么快很大原因就是与邻国的关系恶劣。

若是因为追求军功而四处征讨的话只会让国家空耗国力,劳民伤财。

这第二点就是朱元璋对外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向北逃窜的蒙元身上。

虽然元朝的残部已经逃离了中原,但是从客观上来看这些残余势力还是比较有实力的。

朱元璋也是经历过元朝黑暗年代的人之一,若是等到了蒙元的死灰复燃,那对中原来说就又是一场浩劫。

在不征之国和蒙元的对比之下。那些从未大肆掠夺过中原的边境小国也就成了癣疥之疾,蒙元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形象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小国有大国梦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致命的就是统治者估错了敌我双方的真实实力,

公元1400年,这一年大明与安南过得都不太平,双方国内都有大事发生。

大明的1400年正处在靖难之役的关键时期,朱允炆朱棣在中原打得如火如荼,战局十分焦灼。

邻国的1400年过得也并不美好,安南国内的矛盾已经变得十分激烈。外戚权臣黎季犛废黜了安南国王陈氏,并且上位后大肆捕杀王族。

杀光了王族的黎季犛迫于国内压力,只好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黎汉苍。安南就这样成了黎季犛父子的一言堂。

渐渐的黎季犛父子的野心也不满于贫瘠的安南一地,就将侵略的目光看向了正值战火却地广物博的大明身上。

黎季犛形象

由于当时的大明国君朱允炆正与四叔朱棣交战,也就没注意这个千里之外的小国,但在黎季犛父子的眼中这种情况竟被当成了默认,所以信心暴涨日益骄纵。

等到了大明燕王朱棣赢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后,黎季犛还是不知收敛竟然向朱棣编造了皇位“不得不”更替的原因。

朱棣本来也算是得位不正,一时之间反而相信了这个谎言,随即册封黎季犛为安南国王。

但就在此时原安南国的大夫裴伯奢终于历经磨难,跑到了大明国都向朱棣道出了安南国内的实情。

随后安南先君遗孤陈天平也逃离安南跑到了大明求助,朱棣这才对这场他国政变的真相确凿无疑。

此时的朱棣虽愤恨黎季犛的欺骗,但还是保持了几分上国姿态。先是以诏书驳斥了黎季犛父子,然后让其赶紧退位。

朱棣形象

朱棣也怕出了差错就派广西副将军黄中和吕毅带领五千精兵,护送陈天平回国。

只可惜黎季犛父子表里不一,虽明面上唯唯诺诺,但却在阴处暗藏杀机。

这五千兵马和陈天平刚刚进入安南境内就遭到了黎季犛的伏兵袭杀,在黎季犛的意识里大明绝对不会为了陈天平和五千人马就与安南为敌的。

朱棣在听说此事之后勃然大怒,陈天平自然不算什么但黎季犛的这种举动就是在冒犯上国威严。

之前未曾派兵不过是因为朱元璋的祖训,但结果却反而让安南得寸进尺。

永乐四年,大将朱能统帅三十万大军于广西、云南两路出击安南,黎季犛本想利用气候差异和在水中投x让明军知难而退。

但是后来发现这种阴招根本就阻止不了大明铁军,再加上安南的百姓早就憎恨这个伪善的政权所以纷纷支持明军,最终黎季犛父子兵败被俘。

由于早年前陈氏皇族都被黎季犛斩杀殆尽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棣也顺势重新设立交趾郡意在将安南重新划入大明版图。

但在这件事上,朱棣做得并不成功。和之前民众对大明军队的箪食壶浆不同,安南已经独立了数百年,骨子里也早就将中原人视作外人。

于是从永乐六年开始安南就叛乱迭起,朱棣虽然屡次派兵镇压却仍然毫无用处。

“北寇凶残,南民困屈”

这是越南的历史书中评价当时被明朝占领的心情,北寇自然指的就是大明。

等到了朱棣去世后,安南的叛乱反而愈演愈烈。但这时候的大明国都早就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对安南的掌控自然也就越来越小。

当时的大明税赋一年不过千万,但用于平定安南的费用每年就需三百万两之多。加上北方的蒙元已经有了卷土重来之兆,安南一时之间竟成了大明内部最不稳定的因素。

大明的朝堂也就对是否放弃安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朱瞻基拍板,群臣意见一致都认为安南已不可久守。

时至今日,对于是否放弃安南的这个结论仍在争论不休。但纵观当时税务情况和外敌实力来看,明朝可以说已经没有能力再掌控这一偏远地区。

放弃安南尽全力来对抗蒙元,反而成了明智之举。

标签: 安南国皇帝态度明朝对于现在哪里国是

更多文章

  • 老舍的原名叫什么(著名作家老舍的个人生活及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舍,原名,代表作,作家,著名,生活,个人,什么

    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

  • 哪吒的师傅是谁(封神英雄榜中哪吒的师傅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师傅,哪吒,封神,英雄,名字,什么

    《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门下有十二金仙,在封神大战中大放异彩。这十二人虽然在黄河阵中一度被削去顶上三花,废为凡人,然而后来却得到 大机缘大造化,成功渡过杀劫,以仙道成就长生,成为独立于天庭之外的世外神仙。十二金仙中,对于今人来说太乙真的名气最大,那么太乙真人在十二金仙中能排第几?他真正的实力在仙界又

  • 鲁滨逊漂流记人物性格特点(鲁滨逊值得学习的人物品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滨逊,人物,漂流,品质,特点,性格,学习,值得

    《鲁滨逊漂流记》,最早是在初中英语课文中学到的。当时,正好同桌有这本小说,我便借了来,一个晚上就读完了,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看的虽然很快,但其中鲁滨逊在荒岛生存中体现出的坚韧精神,深深的根植于心中,久久不能忘怀。《鲁滨逊飘流记》是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鲁滨逊的离奇遭遇。鲁滨逊听从内

  • 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卢梭的启蒙思想及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卢梭,教育家,思想,启蒙,主张,影响,及其,什么

    1.论人的天性在人性论问题上,他认为人性善,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存在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他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针锋相对,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他同其他启蒙学者一样,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持感觉论观点。2.自然教育理论他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

  • 湘是哪个省的简称(我国湖南省简称为什么被称为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简称,湖南省,称为,我国,哪个,为什么

    湘,又名湘水、湘江,得名较早。楚怀王三年(公元前323年),楚王颁发《鄂君舟节》铭文,上有江(长江)、湘、资、沅、澧等诸水之称。屈原《楚辞·九歌》中,亦多有其载。战国初,湘被称为湘水,至秦始皇凿灵渠平定南越后,始有湘水之称。湘,作为河流专称,实为楚、越人所创,其义多重。其一,湘,古与蕩通,皆为烹之意

  • 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哪些(有什么和春节有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间,故事,春节,有关,关于,哪些,什么

    中国是个浪漫的国家,处处充满着浪漫的故事,历史、习俗、食物、物什、节日,都是由一个个或奇幻、或美好、或凄美、或喜庆的故事构成的。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当然更少不了故事啦。春节期间每天干什么、吃什么、讲什么话,都是有讲究的,而且背后还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

  • 2019武则天墓打开了吗(武则天墓至今还没有破未被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天墓,武则,打开,被盗,2019武,至今,没有

    乾陵在中国考古界历来被称为考古界的“三峡工程”,墓中除了世人皆知的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外,传闻还有五百吨之多的珍宝陪葬,据说至今都仍未被盗。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盗墓贼光顾,直到近代,有史可查的便有17次之多,其中还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暗中盗墓。不过他们肯定不愿再去第二次,除了无功而返之外,还与许多离奇的遭

  • 龙的九子有哪些九个(传说龙的9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九子,传说,儿子,哪些,分别,什么

    龙,上古神话里面一种地位极高的神兽,也是我们的图腾。在《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其实在上古神话里面,并没有“祖龙”这个概念。依照神话典籍来看,天地间出现的第一条龙,不是力斩蚩尤的应龙,就是体型长达千里的烛龙。单看出现时间早晚,烛龙比应龙出现更早,他跟伏羲、女娲出现在同

  • 电视剧大宅门哪年拍的(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是谁饰演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宅门,白景琦,电视剧,饰演

    大家对于《大宅门》的印象都是:那是一部值得称赞的好剧,或者说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正剧,整部剧讲了医药家族的风风雨雨几代人,虽平常但又引人入胜。不过就像冰心所说的那样"大家都只看到了花儿美,却没有看到花儿盛开背后的血与泪"。《大宅门》拍摄的时候,遇到的事情多的是人们不知道的。不过,先让我们来讲讲今天故事的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的经过(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最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结局,经过,东汉,末年,最终,三国演义,三大战役

    西汉、东汉、三国之季汉(蜀汉)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如果让东汉最后一任天子刘协来下结论,他肯定会恨恨地说:从我被封为山阳公那一刻起,汉朝就已经灭亡了!刘协之所以怨气冲天,是可以理解的:东汉末年的三次战役,有两次不管曹操输赢,对大汉王朝和大汉天子刘协都没有好处。只有一次战役,如果曹操打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