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印战争打到了印度首都吗(1962对印反击战打到哪里)

中印战争打到了印度首都吗(1962对印反击战打到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1/8 22:48:45

1962年10月,印度军队率先我国发起炮击,企图挑起战争,我国随即展开自卫还击战。开战之前,印度自信满满。

然而交火仅仅1个月,印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我军一路高歌猛进,一度打到了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有300公里的地方。

当时有人打趣说,要是继续这样打下去,说不定真就要打到印度洋去了。

中印两国的摩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边境上的领土争端,既然1962年我军拥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不趁机解决中印边境争端呢?

在正式开战之前,不管是印度还是国际舆论,都不看好我军,印度当时在国际上人缘极好,朋友一大堆。

反观我国,则是孤立无援的情况,所以听说中印两国开战后,大部分国家都是支持印度的。然而,仅仅一个月,战争就结束了,印度惨败。

这里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在这场中印战争中,印度为什么会输得这么快、这么惨?难道印度真的弱得跟个笑话一样?

当然,我国的完胜离不开我军的英勇作战和强大的实力,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印度自己内部出了问题,犯了3个致命错误。

所以才迅速输掉了战争,如果印度真的狠下心来和我们死磕,我们想获胜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所以给足了印度教训我国就及时收手了。

印度犯了什么致命错误呢?首先是军事装备。如果你看过关于中印战争的纪录片,就会发现印军当时大部分人使用的武器都是全手动步枪,打一枪就得拉一下枪栓,费时又费力。

这种武器实际上是英国人留下来的,不过人家英国使用这种枪的时候是几十年前的“一战”,也就是说印军用的是英国淘汰不要了的武器。

而我军当时已经装备了AK47改装的56式步枪,两相对比,我军装备简直是甩出印度几条街。

既然印军武器这么老旧,为什么印度不向美国或者苏联购买新式武器呢?

要知道,那时候印度和美苏两国关系都不错,买武器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印度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原来,印度奉行“不结盟运动”,所以尼赫鲁觉得,如果印度购买了美国和苏联的武器,就意味着“站队”,这就会违背印度独立自主的国策,而且还会让其他第三世界兄弟国家对印度产生质疑。

所以当印度军方提出购买新式武器时,尼赫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也为后来印度政府和军方产生矛盾埋下了伏笔。

印军不仅装备落后,军队本身也有问题。印度独立后,陆军大部分人以前都是英国人麾下的,说得难听点就是“伪军”。

尼赫鲁当年搞独立运动的时候,没少被这些人打过,因此对陆军十分淡。

尼赫鲁上位后,在军队里安插了不少自己的嫡系力量,让那些旧势力坐“冷板凳”,慢慢地,军队里掌权的都换成了尼赫鲁的自己人。

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官出身,擅长表忠心,却从来没真的上过战场。

典型代表就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总指挥布里吉·莫汉·考尔,他虽然是职业军人,但基本上没真正带过兵,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但是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情商高、会说话。

靠着这张嘴,考尔不仅混到了军中高层,还和尼赫鲁关系极好,再加上两人沾亲带故,尼赫鲁就直接把他任命为军队的“二把手”,对外吹嘘考尔是“印度战神”。

到了正式开战的时候,这样一个“草包”将军靠着他的“天才”指挥,葬送了印军最精锐的5个旅,导致印军最终惨败。

战后,昔日战神”考尔被勒令永久退役,并且因为他“送人头”的行为,还被印度怀疑是间谍,监视、调查了他很长时间。

在当时的印度军队里,这种外行指挥内行的现象不在少数。实际上,印军的实力并不算弱,他们有曾经与德意日三国交过手的“红鹰军团”,这支“牌旅”最终全军覆没。

如果没有这些纸上谈兵的糟糕指挥,我国要想完胜印度,还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的,不会如此轻松。

尼赫鲁

至于印度的第三个致命错误,则是尼赫鲁错误地判断了当时的形势,他认为中国不敢和印度打。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就一直蠢蠢欲动,试探中国的底线。

印度先是和我国谈判,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我国肯定不能答应它,双方不欢而散,之后尼赫鲁决定用武力方式解决领土争端。

当时印度和我国的起点其实差不多,都是刚独立建国时间不久,所以尼赫鲁就觉得中印两国实力应该相差不大,印度还是颇有胜算的。

尼赫鲁也不是鲁莽的人,他先是派兵在中印边境和我军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同时故意设立了几十个哨所来挑衅。

我国当时正忙于解决国内残的国民党势力和解放西藏,没空搭理印度,结果尼赫鲁更加得意,认为中国这是怂了,不敢和印度打,他决定一鼓作气拿下藏南。

当时印军高层中其实也有不少明白人,知道真要和中国动起手来印度根本占不了便宜,但是以尼赫鲁为首的官僚们不这么认为,尼赫鲁本来就和军方关系不好,怎么可能听劝?

到了1961年,印度集结了1个师,仅用48小时就成功拿下了被葡萄牙占领的果阿。刚打完胜仗,尼赫鲁有些惴惴不安,担心国际舆论会指责印度,影响印度“老好人”的人设。

结果令他意外的是,不仅没人攻击印度,就连葡萄牙也没说什么。尼赫鲁安心了,同时野心也膨胀了,觉得现在印度很强,连老牌国家葡萄牙都不是印度的对手,更别说建国没几年的中国了。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也是一片欢腾,觉得自己的祖国终于强大起来了。

要知道印度被殖民者压迫太久了,如今好不容易独立,他们急需一场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大家都觉得乘胜把中国赶出阿克塞钦指日可待,甚至一劳永逸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印度之所以轻松赢了葡萄牙,主要还是因为对方当时没怎么抵抗,而且葡萄牙早就衰弱了,实力大不如前。尼赫鲁和大多数印度人被一时的胜利蒙住了双眼,开始把攻打中国提上了日程。

另一方面,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印之间也是更倾向于支持印度的。我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美本就互看不顺眼,美国巴不得中印两国打起来,好让它浑水摸鱼。

而苏联则是担心中国和印度开战后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而且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和印度搞好关系就等于拉拢了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所以中印开打之前,苏联也是支持印度的。

另外,当时蒋介石虽然退守台湾,却还在蠢蠢欲动,因此我国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对付台湾,所以尼赫鲁觉得,即便是印度出兵,中国也会因为顾虑太多而不开战。

这完全是错误的判断,其实只要尼赫鲁了解一下抗美援朝战争,就会知道中国从来不会忍气吞声,更况印度这次都嚣张到在家门口示威了,我国就更不可能轻饶了它

所以,印度这3个致命错误,导致了最终它的惨败,那么我国为何不趁机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呢?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印度战败完全是因为内部的问题,主要是军队指挥和判断失误,但是印度真正的军事实力并不弱。

所以如果当时我国打到新德里附近时真的乘胜追击,继续占领印度,这场战争就变了性质。

我们就从“自卫”变成了“侵略”,不仅印度人会奋起殊死拼杀,就连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也会立刻处于不利的局面。

这场战争结束后,我国主动撤军的做法让全世界都吃了一惊,不过这也充分表明了我国和平谈判的诚意,展现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大国气度,并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在军事、政治、外交、道义等,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反观印度,不仅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名声毁于一旦,就连引以为傲的不结盟运动也“破产”了。

在战争后期,尼赫鲁被打怕了,为了获得支持,他把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甚至以色列这些国家都跑了个遍。

这无疑是背离了不结盟运动的初衷,其他亚非拉国家不敢再相信印度。而中国则靠这一战在国际上打出了名声,也让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实力,纷纷转投向中国这边,可以说印度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没有中印战争,尼赫鲁本来是准备要进行经济改革,发展工业。但是为了赢得战争,印度只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武器,没钱发展工业和经济了。

而且战后尼赫鲁在国内的声望一落千丈,想推行改革也不可能了,从那以后,印度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穷,到今天都没成功翻身。

虽然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但对于我国来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没有那么值得关注,相比起来,我们可能会更注重美国、日本等国家,但这场战争对于印度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

从此以后,在面对中国时,印度经是一种自卑和自信交织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印度觉得自己现在发展得不错,能和中国平起平坐;

另一方面,当年的惨败导致印度对中国的任何举动都非常敏感,中国一些非常小的举动,在它眼里都是巨大的挑衅。由此可见,这次战败给印度留下了多么大的心理阴影。

标签: 反击战战争首都印度哪里1962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情况(历史上真的有荆轲刺秦王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秦王,历史,真相,情况

    荆轲刺秦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一个没有胆略,没有智慧,甚至没有起码的武值,还被后世称为“侠士”。最多也就是一个亡命之徒而已!荆轲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出息,死了后竟然成了危害一方的阴间黑社会“大哥”!有些人身上挎一把剑就装侠士,以为别人不敢惹,然后用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招摇过市,欣然去骗吃骗喝。荆轲就是这

  • 曹操大儿子叫什么名字(曹操最大儿子曹昂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曹昂,大儿子,名字,厉害,什么

    谈到一代枭雄曹操,我们就会想起他迎汉献帝到许都,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汉的实际掌权者。然而,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他一直都在致力于统一中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宦官和外戚严重把控朝政。为了除掉宦官,大将军何进把董卓召进京。结果引来了一只豺狼,最终导致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董卓死后,袁

  • 王允是哪个朝代的人(政治家王允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允,朝代,政治家,哪个,怎样

    公元192年,洛阳城内杀机四伏,战神吕布慌忙逃出城去,不知所踪。一批批凉州兵前赴后继向宣平城楼奔去,像是有一出好戏不容错过一般。宣平城楼之上,汉献帝颤颤巍巍地望着跪倒在身前的司徒王允,叩拜完后,王允被李傕、郭汜所率领的凉州兵,当场斩首。王允,这位生于世家大族,穷一生之力为大汉效忠的大司徒兼尚书令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简介(概括大禹治水的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大禹,家门,治水,简介,概括,精神,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指大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家乡,踏上治理水患的道路,但为了竭尽全力治理洪水。尽快解除民众所受的水患之苦,大禹争分夺秒,三次路过家门口而不回家探望家人,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的崇高行为,与大禹治水典故一样为我们所熟知。那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是因为没有时间,真是因为一心为

  • 淮南王女儿刘陵的结局(真实历史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淮南王,刘陵,刘安,女儿,历史,结局,真实

    翁主,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是诸侯王的女儿的尊称(类似后世的公主,郡主)。交际花,说白了就是在一些公开的社交场合非常活跃的女子(关键是得有才华有能力有背景)。不过这个称号一般情况下是带有一丝蔑视的。就目前来说,最出名的交际花应该就是陆小曼(徐志摩的妻子)了。说远了说远了,今天我们的主角儿就是历史上最早

  • 唐朝版图最大面积多少平方公里(唐朝历史最大领土面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面积,领土,版图,历史,唐朝,平方公里,多少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总体上来说,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位居第三位。不过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多大,这个却十分难以计算。首先,唐朝的疆域变化十分快,不像元朝和清朝那么稳定;另外,唐朝实行羁縻制度,有实际上的控制,也有名

  •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简介(第一代女皇武则天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武,历史,简介,武则天,事件,故事,第一

    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是我国5000年历史上第一个靠自己能力坐上皇帝之位的女人。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女子有地位都很难,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就没有臣子反对?在李治当政期间,他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武则天有机会就会帮助李治处理政事,慢慢地学会了不少东西,理智,还同意武则天和她一起上朝,这让武则天的政治能力

  • 历史中匈奴后来成了什么民族(匈奴是哪个民族的前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匈奴,民族,历史,前身,后来,哪个,什么

    喜欢了解历史的人对“匈奴”应该非常熟悉,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在想方设法地侵扰中国边境。为了避免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很多朝代选择投资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去抗击匈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似乎逐渐杳无音信,那么你知道这个在古时候令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吗? 据中国目前留存的有关史料

  • 左宗棠是哪里人(对人物左宗棠的的历史成就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左宗棠,历史,评价,人物,成就,哪里人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故居因建于湘阴东乡柳家冲,故名柳庄。柳庄,青瓦白粉墙,庭院式结构,树木葱郁,翠柳依

  • 清明节荡秋千的来历故事(清明盛行荡秋千风俗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荡秋千,风俗,盛行,来历,意义,故事,清明节

    据相关书资料记载,秋千最早被称为"千秋",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山戎族。后来齐桓公征讨山戎族时,"千秋"便传入了中原。到了汉武帝时期,皇宫把"千秋"作为祝寿之词,寓意为"千秋万寿"。为了避开忌讳,把"千秋"二字的次序倒换,便称为"秋千"。关于秋千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在遥远的古代,逢年过节,大多数人家都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