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吕蒙之死的真实历史(三国正史中吕蒙真正死因是什)

吕蒙之死的真实历史(三国正史中吕蒙真正死因是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78 更新时间:2023/12/27 9:34:18

一、吕蒙的军事才能

吕蒙是三国中很容易被人误解的一个名将,同时也是变化很大的一员名将。

绝大多数人认为吕蒙是一员猛将,其实也的确如此,吕蒙十五六岁就偷偷跟在姐夫邓当的军队中外出作战,这叫勇气。

当时有人嘲笑吕蒙,年轻气盛的吕蒙就直接杀了那人,后来又出来自首,这叫胆识,这仅仅只有十五六岁的吕蒙。

吕蒙在姐夫邓当去世后,接管了邓当的军队,以练兵严谨取得孙权的信任,以勇猛作战取得孙权的赏识,在孙权第三次西征黄祖之战中。

吕蒙身为前锋,在战场上亲手斩杀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这被认为是打败黄祖的关键原因,此战中黄祖大败,并被当场斩杀,而吕蒙则被记了首功。

之所以说吕蒙容易被人误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吕蒙只是作战勇猛。

实际上并非如此,吕蒙其实是文武双全,在打仗时善于利用谋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甚至谋略的运用大于勇猛的武力,比如215年的湘水对峙和219年的偷袭荆州之战。

1、公元215年的湘水对峙

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刘备耍赖说要拿下凉州才给,孙权大怒,派出鲁肃与关羽在益州对峙,吕蒙则率领2万军队攻打荆州南三郡,长沙郡和桂阳郡直接投降。

只有零陵郡不愿意投降,坚守城池,虽然吕蒙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并没有依靠武力攻打城池,反而是找到了零陵太守郝普的好友邓玄之,对邓玄之说了一番话,让他把自转达给郝普。

吕蒙的话大概意思是这样说的:

先夸奖郝普忠义,然后欺骗他说刘备被困在汉中,说孙权已经攻破关羽的大本营,现在你只能投降,如果不投降则城破之后,就会杀了郝普满头白发的老母。

吕蒙善于谋略

其实吕蒙的手段就是胡萝卜+大棒+忽悠,利用信息差欺骗零陵太守郝普,郝普实力不如吕蒙,再加上吕蒙的欺骗,就投降了,没想到的是,郝普一投降,刘备就到了荆州。

但为时已晚,吕蒙已经夺下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而且是不费一兵一卒,这就是吕蒙的计谋,比他的勇猛还要高明。

2、公元219年的偷袭荆州

还有发生在219年的偷袭荆州之战,吕蒙大概在2年前就与孙权策划要夺取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但是碍于关羽的勇猛善战,吕蒙不敢硬拼,只能智取。

关羽镇守荆州时,东吴方面镇守陆口,并与关羽的防区交界的将领就是吕蒙,吕蒙以装病的办法欺骗关羽,让孙权把自己调到后方,东吴阵营自从鲁肃去世后,众将以吕蒙为首。

吕蒙自己又装病,等于是麻痹了关羽,当关羽在襄樊前线战事吃紧时,就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把荆州兵不断调到北方战场。

这其中就有吕蒙的忽悠之功,而且吕蒙策划夺取荆州的战役,从东吴的角度来看,堪称完美。

吕蒙与周瑜

因为吕蒙夺取公安城和江陵城靠的不是武力,还是谋略,其谋略的中心思想就是:伪装欺骗+收买人心,最终瓦解了关羽手下士兵的斗志,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个荆州。吕蒙的谋略分4步走:

第一步:利用伪装渡过长江。

这也就是白衣渡江,吕蒙把自己手下的士兵伪装成穿白衣的商人,藏着船中,然后偷偷地渡过长江,关羽设在长江边上的岗哨都没有发现东吴军队已经偷偷渡过了江。

然后吕蒙命令士兵解决了关羽的岗哨,这一切都是偷偷摸摸完成的,不仅关羽不知道,就连公安守将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都不知道。

第二步:劝降士仁与糜芳

当东吴军队突然出现在公安城下时,士仁还是非常震惊的,《吴书》上记载是吕蒙派出虞翻劝降了士仁,士仁直接举城投降,然后糜芳看到士仁投降了,也就跟着投降了。

史书上说士仁、糜芳与关羽不合,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荆州没兵可守了,再加上士仁和糜芳怕死,所以就直接投降了。

吕蒙与鲁肃

吕蒙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公安城和江陵城,然后整个南郡就是望风而降,本来关羽就带走了几乎全部的军队,荆州即使抵抗也绝非东吴军队的对手。

这个时候的吕蒙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没有依靠兵力与实力的优势,反而是通过劝降的办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吕蒙这一招非常高明。

第三步:收买人心,瓦解关羽手下士兵的斗志

士仁和糜芳投降后,吕蒙进入了江陵城,江陵城是南郡的治所,也是关羽的大本营,关羽手下士卒的家属几乎都在江陵城中。

吕蒙进城就约法三章,明令禁止部下骚扰百姓,同时优待关羽部将的家属,并且不断派人把江陵城的情况告知关羽部将。

当时的关羽正率军从襄樊往南撤退,关羽想了解荆州的情况,于是不断派人到江陵城打听消息,吕蒙不仅善待关羽的使者。

还让关羽的使者在城中自由接见部将的家属,然后关羽的使者就把情况带回军中,告诉了关羽及部将。

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吕蒙这一招相当高明,也相当阴险,如果吕蒙虐待关羽部将的家属,就会激起部将同仇敌忾的决心,吕蒙倒不是担心打不过关羽,而是靠这种谋略瓦解了关羽部将的斗志。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自己的家属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现在敌人善待自己的家属,只需要前去投靠就行了。

如果不投靠,真打起来,敌人就会伤害自己的家属,这笔帐都会算的,于是乎,关羽的部将就偷偷离开了关羽,逃到了南郡投降了吕蒙。

关羽只能败走麦城了,跟随关羽的士兵只有几百人,而且这些人肯定是家属不在荆州的人,关羽同时再也没有能力再收复荆州了。

吕蒙这一招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非常高明的,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根本没有出手,关羽就直接失败了。

第四步:夺取荆州、追杀关羽

关羽被吕蒙手下将领俘虏

吕蒙攻占了城池,战事并没有结束,关羽败走麦城后,向西北方向逃走,结果还是被东吴伏兵给俘虏了,这说明东吴早就预料到关羽的逃亡路线了,直接埋伏好等待关羽。

俘虏关羽后,直接斩杀,这都是东吴早就计划好的战略,而陆逊则率军一直打到秭归,东吴军队全面占领了荆州。

在整个偷袭荆州之战中,吕蒙处处体现出谋略,这是吕蒙与孙权共同策划的,这就说明了吕蒙的特长不是勇猛,而是谋略。

这才是吕蒙真正的特点,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不要以为吕蒙只有勇猛,没有谋略,那就大错特错了。

陈寿在《三国志》中是这样评价吕蒙的: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这话的意思是说:吕蒙勇猛又有谋略,善于判断识别军事计谋,依靠计谋招降郝普、擒获关羽是他最妙的计谋。

吕蒙年轻时虽轻率武断,胡乱杀人,但最终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器量,哪里只是一名武将呢?

陈寿也说吕蒙是有勇有谋的将领,同时还有国士的器量,这个评价已经是相当高了,并且吕蒙的传记是和周瑜、鲁肃共列一传的。

这说明在陈寿眼中,吕蒙跟周瑜、鲁肃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尤其是跟周瑜类似,都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将领,吕蒙只是名气不如周瑜,论谋略,吕蒙不输周瑜。

吕蒙同时还是一个变化相当大的将领,在他的身上有一个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鲁肃有一次与吕蒙谈话。

经过交谈,鲁肃惊异于吕蒙的变化,说想不到吕蒙你的才能谋略到了如此地步。而吕蒙也说自己非昔日吴下阿蒙。

这个典故就出自这里,这说明吕蒙是在不断地学习之中,不断地进步,这也是吕蒙后来能不断利用计谋取胜的原因之一。

个人认为吕蒙在三国的军事才能与魏国的张辽、蜀汉的王平相当,张辽与王平也同样是有勇有谋的将领。

张辽在合肥之战以八百勇士大破孙权,王平在兴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爽,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战役,与吕蒙偷袭荆州的影响力相当。

二、吕蒙的死

吕蒙在夺取荆州没多久后,就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孙权很担心吕蒙的病情,专门派人把吕蒙接到自己内室治病,还在墙壁上开了洞口专门观察吕蒙的病情。

吕蒙病好一点,孙权也高兴一点,吕蒙病越来越差,孙权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差,没多久,吕蒙就病逝了,年仅42岁。

三国演义中上说吕蒙是被关羽的魂魄索命而死,这当然是虚构的,也是不可能的,也有阴谋论者说吕蒙是孙权害死的,这种说法也是无稽之谈,孙权为什么这么关心吕蒙的病情?

夺下荆州后吕蒙就病倒了

因为吕蒙在周瑜、鲁肃去世后,是东吴头号大将,孙权在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后,知道会引来刘备的疯狂报复,孙权还想吕蒙率军来抵御刘备呢。

当然极度关心吕蒙的病情,孙权其实真正关心的不是吕蒙本人,而是担心没有了吕蒙,谁来抵御刘备,谁来为东吴而战?至于陆逊,那是后来实在没人,才破格提拔陆逊起来的。

况且孙权也没有害吕蒙的动机,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新三国》电视剧中说吕蒙不听孙权的命令。

这在正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孙权管人的手腕是很强的,没有人敢不听从命令的,除非不想干了,电视剧中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并非真实的历史。

那么吕蒙是怎么死的?

孙权

答案是病死的。吕蒙之前欺骗关羽说他病了,要回去养病,关羽就信了,关羽并不傻,吕蒙说他病了,总得打听一下吧。

这个时候的吕蒙是真的病了,只不过是夸大了病情而已,吕蒙利用自己的病情来欺骗关羽,只有这事是真的,欺骗的效果才最好。

整个偷袭荆州之战中,吕蒙很可能是带病参与的,等到拿下荆州后,吕蒙就真的撑不住了,反正完成任务了,一松懈就病倒了,就没能起来。

三国那个时候,普通的感冒发烧或者伤口感染就能要了人的命,周瑜36岁就去世了,也是病死的,吕蒙42岁去世。

当然也是病死的,也有可能是吕蒙感染了瘟疫,当时的长江流域盛行瘟疫,曹操赤壁大败也有瘟疫的作用,一直到219年,这病也没有消失,一直存在。

标签: 吕蒙正史死因历史真实真正

更多文章

  • 中印战争打到了印度首都吗(1962对印反击战打到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反击战,战争,首都,印度,哪里,1962

    1962年10月,印度军队率先向我国发起炮击,企图挑起战争,我国随即展开自卫还击战。开战之前,印度自信满满。然而交火仅仅1个月,印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我军一路高歌猛进,一度打到了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有300公里的地方。当时有人打趣说,要是继续这样打下去,说不定真就要打到印度洋去了。中印两国的摩擦,归

  • 荆轲刺秦王历史真相情况(历史上真的有荆轲刺秦王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秦王,历史,真相,情况

    荆轲刺秦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一个没有胆略,没有智慧,甚至没有起码的武值,还被后世称为“侠士”。最多也就是一个亡命之徒而已!荆轲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出息,死了后竟然成了危害一方的阴间黑社会“大哥”!有些人身上挎一把剑就装侠士,以为别人不敢惹,然后用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招摇过市,欣然去骗吃骗喝。荆轲就是这

  • 曹操大儿子叫什么名字(曹操最大儿子曹昂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曹昂,大儿子,名字,厉害,什么

    谈到一代枭雄曹操,我们就会想起他迎汉献帝到许都,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汉的实际掌权者。然而,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他一直都在致力于统一中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宦官和外戚严重把控朝政。为了除掉宦官,大将军何进把董卓召进京。结果引来了一只豺狼,最终导致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董卓死后,袁

  • 王允是哪个朝代的人(政治家王允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允,朝代,政治家,哪个,怎样

    公元192年,洛阳城内杀机四伏,战神吕布慌忙逃出城去,不知所踪。一批批凉州兵前赴后继向宣平城楼奔去,像是有一出好戏不容错过一般。宣平城楼之上,汉献帝颤颤巍巍地望着跪倒在身前的司徒王允,叩拜完后,王允被李傕、郭汜所率领的凉州兵,当场斩首。王允,这位生于世家大族,穷一生之力为大汉效忠的大司徒兼尚书令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简介(概括大禹治水的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大禹,家门,治水,简介,概括,精神,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指大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家乡,踏上治理水患的道路,但为了竭尽全力治理洪水。尽快解除民众所受的水患之苦,大禹争分夺秒,三次路过家门口而不回家探望家人,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的崇高行为,与大禹治水典故一样为我们所熟知。那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是因为没有时间,真是因为一心为

  • 淮南王女儿刘陵的结局(真实历史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淮南王,刘陵,刘安,女儿,历史,结局,真实

    翁主,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是诸侯王的女儿的尊称(类似后世的公主,郡主)。交际花,说白了就是在一些公开的社交场合非常活跃的女子(关键是得有才华有能力有背景)。不过这个称号一般情况下是带有一丝蔑视的。就目前来说,最出名的交际花应该就是陆小曼(徐志摩的妻子)了。说远了说远了,今天我们的主角儿就是历史上最早

  • 唐朝版图最大面积多少平方公里(唐朝历史最大领土面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面积,领土,版图,历史,唐朝,平方公里,多少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总体上来说,唐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和清朝,位居第三位。不过唐朝的疆域面积到底多大,这个却十分难以计算。首先,唐朝的疆域变化十分快,不像元朝和清朝那么稳定;另外,唐朝实行羁縻制度,有实际上的控制,也有名

  •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简介(第一代女皇武则天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武,历史,简介,武则天,事件,故事,第一

    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是我国5000年历史上第一个靠自己能力坐上皇帝之位的女人。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女子有地位都很难,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就没有臣子反对?在李治当政期间,他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武则天有机会就会帮助李治处理政事,慢慢地学会了不少东西,理智,还同意武则天和她一起上朝,这让武则天的政治能力

  • 历史中匈奴后来成了什么民族(匈奴是哪个民族的前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匈奴,民族,历史,前身,后来,哪个,什么

    喜欢了解历史的人对“匈奴”应该非常熟悉,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在想方设法地侵扰中国边境。为了避免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很多朝代选择投资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去抗击匈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似乎逐渐杳无音信,那么你知道这个在古时候令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吗? 据中国目前留存的有关史料

  • 左宗棠是哪里人(对人物左宗棠的的历史成就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左宗棠,历史,评价,人物,成就,哪里人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故居因建于湘阴东乡柳家冲,故名柳庄。柳庄,青瓦白粉墙,庭院式结构,树木葱郁,翠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