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显微镜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显微镜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56 更新时间:2023/12/5 4:21:22

在污浊的空气中、露天的脏水里,甚至我们的指甲里,藏有让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常洗手、修剪指甲,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要捂住嘴等,这些习惯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

但是在300多年前,不仅是普通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并不知道人的一些疾病是从哪里得来的,因为在那时,人们还不能用肉眼看到这些微生物。

荷兰科学家安东尼·列虎克亲手制作出了显微镜,还用它观察到了微生物,从此为人类打开了通微小生物世界的大门。由于这一卓越贡献,1680年1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接收他为正式成员。

安东尼·列文虎克

1632年10月24日,列文虎克诞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由于家境贫寒,16岁就离开学校当学徒工。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听说姆斯特丹的眼镜店可以磨制出放大镜,用它能看到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经常出入眼镜店,暗中学习磨制镜片的技艺。从此,他迷上了这些凸凹的玻璃镜片,更喜欢用它们观察小东西,在他看来,琢磨玩弄这些光学器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1665年,列文虎克磨制出第一个小透镜,它的直径只有0.3厘米,利用这种小透镜,他制成了第一台显微镜,利用它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列文虎克制成的第一台显微镜 复制品图

第一台显微镜的成功使列文虎克大受鼓舞,他毅然辞去了工作,专心研究显微镜。他所磨制出来的镜片,其精确程度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在以后的十多年中,经他之手,磨制出500多片透镜,有的大小仅有针尖那样大。

镜片材料有玻璃、宝石和钻石等。他的一生共制成247架显微镜:有手持式的、有台式的;有的长40多厘米,有的短到只有5厘米;有银质的,还有铜质的,共达25种之多。到1763年时,列文虎克式显微镜的放大倍率竟然达到300倍。

列文虎克不仅制造显微镜,还非常重视实用价值的开发。他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非常广泛,包括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昆虫,甚至人的精子。

167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了一滴污水,发现其中有许多奇怪的小生物在蠕动,数量多得惊人。据他估算,在一滴污水中,微小生物的数量居然比当时荷兰总人口还要多出好几倍。

这些小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列文虎克收集了雨水,在一开始,雨水并无异常,但是4天之后,再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沉积雨水进行观察,里面就发现了活物。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微小的活物是原来就附着在微尘上、飘浮在空气里,随风飘落入水中生存的。列文虎克为这些小生物起了个奇怪的名字,叫它们为“狄尔肯”(拉丁文 “Dierken”指细小而活泼的东西)。

利用显微镜,列文虎克还发现了红细胞和酵母菌,并首次观察到球状、杆状及螺旋状细菌。他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证明了意大利生理学家马尔皮基的推测:动脉和静脉是依靠细血管连接起来的。

在1702年,他还追踪了许多低等动物(包括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是自卵孵化,经历了幼虫阶段变成成虫,而不是像很多人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发生出来的。列文虎克把观察到的这一切都一一地记录了下来。

列文虎克关于甲壳虫眼睛的一封信中的插图

通过友人介绍,列文虎克与英国皇家学会取得联系。在1673—1723年长达50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把观察的结果用通信方式报告给学会。

根据历史记载,发给皇家学会的信共有560封,提交的报告近200份,最后一份是在他去世前不久发出的,报告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

所观测的几乎包括身边的所有事物:面包霉点、蜜蜂的蜇刺、血细胞、牙齿、头发、唾液、精液,甚至大便等。由于他所观察的结果是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因此大多数报告都被《皇家学会哲学学报》所录用。

列文虎克亲手绘制的微生物图片,这是人类眼中首次看到微小生物的样子,这些图片至今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在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五百多封信中,在1716年6月12日发出的这封信显示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他说:“我的这些成果是花费很长时间获得的。我不只为了从中享受快乐,更重要的是满足对知识的渴望。

每当我有了不寻常的发现时,我都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写出论文,自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以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

此时的虎克已经84岁。很可惜,他亲手制作的显微镜多是金质、银质和铜质的,在他去世后,被家人变卖,至今没有一件原品留存于世。

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首次为人类开辟了微生物世界,他对微生物的精准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9世纪的细菌学和原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不仅为医学及健康检查、种痘和药物研究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细胞学这门新学科的创生奠定了基础,从此人类才真正认识到,细菌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可以说列文虎克打开了人类通往生命研究的大门。

人类观察微小世界的愿望是无止境的。翻看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400年前,人类仅能用显微镜观看毛发、羽毛和微生物,然而现今,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物质表面上的原子排列、分子结构,可以直接观察,还可以用数字记录并显现出物质结构的三维图片来;

300多年前,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仅有几百倍,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显微镜和离子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已经达到200万倍;发展初期,显微镜仅限用于生物学、医学、冶金学、地质学、刑侦学等领域,现今显微镜的应用已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

这一切不仅使人们的视野扩展到了一个极大的空间,还使人类对世界的观察方式、研究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一切发展的源头之上,不得不说是列文虎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尽管他所发明的显微镜并不是人类的首例,但是人们还是愿意尊他为显微镜之父。

更多文章

  • 康熙传位给四阿哥还是十四(四阿哥篡改诏书是真是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位,诏书,篡改,康熙,阿哥,还是,十四,真是

    关于康熙的皇位到底是传给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小编就跟大家从两部电视剧说起。第一部讲的是《宫锁心玉》,《宫锁心玉》结局那一段儿,康熙皇帝快不行了,把四阿哥叫入房中,语重心长的跟他讲,之所以表现得更看重十四阿哥和八阿哥,是为了防止朝中大臣将自己的黑手伸向他早已考虑好的继承人——四阿哥。这一段发生在康熙给

  • 日本为什么有杨贵妃墓(为什么杨贵妃墓在日本这么有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贵妃,日本,有名,为什么,这么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凄美爱情结局让我们惋惜。对于杨贵妃的结局,历来有很多传说,众说纷纭。史书记载最多的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葬于马嵬坡贵妃墓中。但有人说杨贵妃没有死,死的是一个替身,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经覆灭,当年马嵬坡究竟发生什么?这

  • 史记记载了从什么到什么时的历史(史记一共有几部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记载,部分,一共,什么,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记传体通史的代表作。《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数千年的历史。司马迁

  • 昆虫记被誉为什么(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被称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昆虫记,法布尔,称之为,誉为,什么

    有这样一个人,他创造了许多奇迹:用一生的时光坚持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研究,直到91岁与世长辞;用一生的时光以昆虫为对象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第十卷问世时他已是86岁的老人;他这部著作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享誉世界……他就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亨利·法布尔,他那部十

  • 蒸汽机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谁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蒸汽机,发明,制造,世界,时候,第一,什么

    蒸汽机是一种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产生蒸汽需要使水沸腾,所以需要使用木头、煤等作燃料烧锅炉,然后利用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输出动力。蒸汽机的出现,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最终引发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一说到蒸汽机,大家不约而同地就会想到瓦特,很多人以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实际上他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诸葛亮三气周瑜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气,周瑜,诸葛亮,内容,主要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临终的遗言,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在他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和刘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瑜与诸葛亮自一认识,就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给吓着了。他每走一步,都会被诸葛亮识破、看透,并予以破解。所以在周瑜的判断中,以后对江东威胁最大的不是曹操,因为在周瑜的眼里曹操

  • 赵云能打过关羽吗(赵云和关羽的武力值谁的更高一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力,赵云能,关羽,一点

    关羽关云长,中国历史上最付盛名的武将,有武圣之称。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高九尺,相当于现在二米一十的样子。这样的身高,加上身大十围,那两膀的力气相当惊人,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在云长手中,会是一件相当称手的兵器了。高人一等的身长,最重的兵器

  • 裹小脚的历史和起源(历史上这么多年为什么要女人缠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缠足,起源,女人,多年,为什么,这么

    众所周知,俗称为“裹小脚”的“缠足”,是中国古代压迫女性的一大残忍陋习,这种用布条紧捆使得女性足部骨折而扭曲变小的习俗,与欧洲14—16世纪存在的束腰(用铁骨架紧压女性腰部造成扭曲变细)、非洲至今还有少数地方仍存在的割礼(在女性结婚圆房前先用刀具割破处女膜)并称为“人类三大残害女性的陋习”。然而这种

  • 历史上张仪结局有多惨(秦武王时期张仪干过哪些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仪,秦武王,事件,时期,历史,结局,哪些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原本是魏国安邑人,一生之中协助秦惠文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张仪原本是魏国人,与战国时期另一位纵横家苏秦一样,曾师从鬼谷子。张仪出师以后,首创连横的学说,开始游说列国,最终入秦,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国。成为秦相的张仪,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

  • 北魏是什么时期的国家(北魏时期的民族矛盾有多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时期,民族,国家,北魏,矛盾,什么

    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动乱,政权更迭频繁。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到了公元471年,北魏第七位皇帝拓跋宏登基,是为孝文帝。由于拓跋宏继位时仅有5岁,年纪尚幼,便由祖母冯太后临朝执政。因为,冯太后是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