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根本原因)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根本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2/3 2:48:27

永乐大典恐怕是现代人知道“永乐“一词的重要来源,永乐是朱棣的年号,这位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帝王,却在晚年决定迁都,将首都从安逸富庶的南京迁往前线的军事重镇北平。

这不仅让当时的众臣百官不解,也让后人对这一行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当然,要判断这一决定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先了解朱棣的生平。

能力渐露,手握重兵

朱棣虽然生于南京,但正值元末,其父朱元璋此时正与劲敌红巾军陈友谅斗争正盛。朱棣生逢乱世,观其一生,十岁就受封为燕王,二十岁就藩北平,其三十岁(1390年)大破北元军,朱元璋称其为:“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自此燕王得以由朱元璋受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这也是其逐步得到权力的开始。此后的几年,年轻力壮的朱棣开始他一生的快速崛起。

1393年受朱元璋的命令,北平地区的军中事务除奏朝廷外,也要报给朱棣。1396年北征大漠,至彻彻儿山,大胜而归。

1398年,在另一个掌握军权较大的晋王死后,朱元璋更是命其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率诸王防备边患,其权力也达到了即位前的顶峰。

虽朱元璋多疑,可对于自己最能干的儿子,也是赋予了很高的信任,即“攘外安内,非汝其谁“。

侄子继位削藩,朱棣起兵靖难

因为太子朱标风寒病逝,按规矩朱元璋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虽然对于朱棣有所信任,但朱元璋还是在遗诏中称各藩王不得进京,众臣皆听朝廷中央命令。

这也显示出在朱元璋死后,朝廷中央对于藩王的抑制态度。而从小学习儒家的朱允炆即位,性格温柔的他认为新生的明朝,各藩王的力量有些过大,于是任用主张削藩的儒学家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并以此开始削藩。

各位藩王,也就是朱允炆的叔父们,纷纷被废,这让掌握大权的朱棣有些害怕。

他暗中开始准备夺权。称病后开始秣马厉兵,被发现后,幸得其旧部通知,反以装疯卖傻骗过来抓捕他的朝廷官员并反杀之。

随后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为由,发兵夺权。虽然发难后的前两年于朝廷兵来回拉扯,损失过重,没有太多的进展。

但终于在第三年,有告密信自南京朝中发来,称南京空虚。这使得朱棣一鼓作气,再次发兵南征,一鼓作气,拿下南京。

朱棣于1402年攻下南京后,继承皇位,先是捕杀了一批官员,再是恢复旧制,取消朱允炆在位期间的改革。

之后则是开始了他对于国家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开创的“永乐盛世”,使得明朝实力达到巅峰,也有人说超越汉唐。

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七下西洋,北征蒙古,南控交趾,中华一统,这不禁让人感叹永乐盛世远不输于贞观之治。

而朱棣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做出了这辈子最后的重大决定,也有可能是明朝建立以来最大的决定,即迁都北平。

接下来的三年朱棣一年一次北征,力图稳固北方局势。最后这位戎马一生的永乐大帝,终于在第五次北伐的路上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为何迁都北平,到底是福是祸?

历史总是不可预估的,在迁都北平后,明朝由盛转衰,让人们对于这位辉煌一生的皇帝在最后时期作出的重大决定产生了怀疑。关于迁都的合理性,正确性。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分析究竟迁都是否合理?

定都发迹之地,稳固直系继承

正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兵变即位后,上演“杯酒释兵权“的戏码。对于朱棣的帝位,毕竟其虽有实力,可终究还是地位不正,通过暴力夺取的帝位,在讲求礼仪规矩的时代,其即位后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加上回忆起之前与晋王的兄弟斗争,感觉自己不再年轻力盛的朱棣,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作为曾经手握军权的藩王因夺权而登上的帝位,所以他大力削藩,设立东厂,内阁,巡抚,这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央。但他还是不放心,想要选择迁都。

首先北平是朱棣的发迹之地,这里他经营了多年,也是他夺权时的大本营。纵观其一生可以说自他开始参与权力斗争起,加上连年征战北方,北平已陪他走过了大半人生。

他经营多年北平,就算当年他武装对抗朝廷,空虚的北平城在一群老弱病残和朱棣儿子的带领下,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也能“人人欢悦”,充满斗志,另外还有“北地降者众多”的现象。

结合以上的种种因素,终于让朱棣不顾众臣反对,离开了富庶温和的南京。

从结果上看,经过各种操作加上定都北京,确实把接下来的两百年大明皇位都牢牢放在了朱棣的直系儿孙手上。所以在这一点上,朱棣这个决定是十分成功的,从他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必然的。

当时的首都南京,虽然富庶,但要政权稳定,还有一个大问题。北方常年征战,全国的兵粮军马集于北平甚多,而朱棣握军权起势,知道军权的难以掌控。

直接迁都北京,朝廷对于兵力管辖可以说尽收眼底,也让朱棣的子孙直接掌握兵权,可以说实实在在地继承皇位。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后的几百年,明朝没有出现下一个“朱棣”,也没有历史上的掌握军权威胁皇帝的权臣。

所以,从这一点上,朱棣作为一位皇帝,在解决内忧的问题上,也是十分成功的,他解决了许多朝代都出现的分权问题,给中央集权赋予了巨大保障。

天子守国门

至于人们认为朱棣迁都是巨大错误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事件,也是当今认为迁都是巨大战略错误的重要依据。

当时朝内腐败不堪,大明居然在土木堡大败而归,而北方势力自土木堡之变后,挥师南下,由于朱棣迁都,首都北京过于靠前,没有发挥大明具备战略纵深的条件。

直接导致北方势力包围京城,兵临城下。虽然京城保卫战胜利,但经此以后,实力遭到巨大损害。国家威慑也巨大降低,东北地区势力抬头,更为以后的大明覆灭埋下了种子。

从朱棣的角度出发,自朱棣戎马一生,他已经打了一辈子的仗了。

在他看来,北方的蛮族虽然十分活跃,但终归不是大明的对手,年轻时就一直在赢,即位后,以进行了两次北征,可他绝对还不够,他总觉得北方的那头恶狼需要更大的威慑。

于是,迁都吧!把首都直接北移,这样扼制他们的能力会更强,更好地防止北方的频繁骚扰。能论证这一点的,就是在迁都后,不同之前的规律,直接连着3年进行了次远征。

可是,在朱棣死后,居然会有土木堡之变这种事,是朱棣没想到的,朱棣的设想是建立在大明对于北方的压制下的,他受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局限。赢了一辈子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大明会弱到大败给这些蛮人。

自然也不会想到当双方力量变化时,北平作为首都的致命缺点。从这一点来看,朱棣考虑的问题确实不够全面,受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局限,做出了一个不够稳重的选择

本文至此,总而言之,从朱棣的心理,解决内忧,外患,国家发展以及后世影响上分析了这一行为,认为朱棣迁都,确实是对当今的中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是陆权文化的强大发展;第二,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内忧,却由于自己思想局限,让外患成为大明破灭的诱因。第三,大体上形成了当今中国的版图局势。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乾隆是真的把和珅留给嘉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你见过教科书级别的表忠心吗?如果没有,接下来请收看和珅的专业表演。奴才侍奉皇上,只有三个字,不用心。皇上天纵英明、圣虑深远,做奴才的再怎么用心也不及万一,反倒落得个曲解逢迎、事君不诚的结果;还不如干脆废掉心机,执拗了也好,喜欢了也罢,只凭一片忠心侍奉主子。就像一条狗对待它的主人一样,几曾见过狗对主人

  • 杨贵妃身高153体重160斤(历史上她的真实身高体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杨贵妃身高153体重160斤

    杨贵妃,名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事迹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根据史书记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西施、王昭君及貂蝉,不但具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身材都相当苗条,极为符合正常人的审美观点。唯独杨贵妃不同,她体态丰腴,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胖。她到底有多胖呢?关于杨贵妃的身材,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说法一,她

  • 北魏孝文帝是谁的后代(回答准确孝文帝原名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孝文帝是谁

    公元469年,一道册封太子的诏令传进平城紫宫。3岁的皇长子由身边的侍从扶着,跌跌撞撞跪下接旨。就在生母李夫人刚露出一丝喜色时,宣读的宫人突然拉长了声音,慢悠悠说道:“太子生母李夫人,赐死。”“子贵,母死。”这是北魏自古以来的传统。太子5岁受父禅位,初登大宝,但不过几年,少年天子刚满10岁时,噩耗便再

  • 东太后慈安为什么输给慈禧(慈安比慈禧太后地位高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太后慈安为什么输给慈禧

    咸丰十一年(1860),清文宗死,遗令懿贵妃之子载淳继承皇位,是为同治皇帝。尊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咸丰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前者称慈安太后即东太后,后者称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瘪太后是个权势欲极强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来。据说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谕一纸,曰:“某如恃子为帝,骄纵

  • 古代梁红玉的丈夫是谁(历史上的梁红玉是怎样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梁红玉的丈夫是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红玉是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说原籍池州,安徽省贵池县),因家贫战乱流离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

  •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清朝左都御史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大家应该都是从《还珠格格》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开始认识纪晓岚的。《还珠格格》中的纪晓岚给小燕子和五阿哥等人当老师出对子,我们看到了纪晓岚的渊博学识。当然,大家更多的应该还是通过张国立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认识纪晓岚的。剧中,纪晓岚诙谐幽默,公正廉洁,两袖清风,总是与大贪官和珅作对,最终以捉弄和珅一番收

  • 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排名(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驶权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

  • 唐明皇又称唐玄宗他叫什么(他的名字是什么称号)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明皇又称唐玄宗他叫什么

    “天意”有时候是真的很神奇,唐玄宗李隆基本是皇孙,肩负着大唐朝的未来,但是却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被幽禁在宫门之中。少年丧母,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直到自己长大,被封为临淄王,其中的艰辛估计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最终再次归来,便是王者归来,收获本该属于他的所有。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大唐的朝廷之上,

  • 上海滩名媛严幼韵为什么出轨(严幼韵第一任丈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严幼韵为什么出轨

    民国时期的上海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这里不仅创造和诞生了很多奇迹,而且一度让上海这个地方变成了寸土寸金,有识之士一定要扎根的地方。在民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殿堂级的人物,上到国家统治者,商界英才,下到名媛淑女,文坛作家。总之都是个顶个的名人。在这儿有一个中国的奇女子,被大家亲切地叫做中国上海的真名媛

  • 朱引梅交了黄金后来怎么样(上交黄金后续晚年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引梅交了黄金后来怎么样

    1949年7月,湖南省平江县城内,一位衣衫褴褛、弯腰驼背的中年妇女迈着急促的步伐来到了平江县委的驻地,手上还拿着一个破旧的包裹。驻地的警卫人员看到她后没有怠慢,笑着问她所来为何,只见这名妇女急切地说道:“我找县委书记,有重要的事要当面告诉他,麻烦这位同志帮忙通知一下。”警卫人员知道平江刚刚解放,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