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薛刚反唐是真实历史吗(薛刚反唐是正史?还是虚构?)

薛刚反唐是真实历史吗(薛刚反唐是正史?还是虚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22 更新时间:2023/12/19 11:38:14

中国历史大一统王朝中,给人印象最为孱弱的就是两宋赵氏王朝。

的确,两宋惕于“黄袍加身”之例,奉行的是“以文制武”治国策略,自身诞生又严重天生不足——先是五代石晋时著名的“儿皇帝”石敬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北宋朝廷在建立之初,就已缺乏了燕山山脉作为屏障,自北而南,一马平川,全国臣民时时可以感受得到契丹骑兵的刀锋的威胁。南宋朝廷更是龟缩在江南一隅,活得极为憋屈。

因此,两宋民间对忠臣良将的渴求和呼唤非常迫切。《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评书话本也就应运而生。

严格地说,“杨家将”、“呼家将”都是有历史影子的。

其中杨家将的领军人物是宋初名将杨令公杨继业,呼家将的始祖则是北宋开国元勋呼延赞。

不过,两演义评书中的英雄人物如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呼延丕显、呼延庆等等,却虚实结合,让人真假莫辨。

甚至,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还拿这两大家族的后人说事,塑造了杨家将的后人杨志、呼家将后人呼延灼,讲述了他们走曲线路线,上梁山造反,企求接受招安完成封荫妻子梦想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很悲伤,这两人接受招安后,就和其他梁山好汉一起,被派上征辽国、征方腊的战场……

一句话,《水浒传》宋江走招安路线是失败的。

这里,来讲一个经历与杨志有几分类似,最终却功德圆满的真实故事。

与《杨家将》、《呼家将》等等演义评书相类似,唐朝也有一个将门世家——薛家将。

关于“薛家将”这个群体的刻画描写,“说唐系列”中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樊梨花挂帅》、《薛刚反唐》等等。

讲真,历史上真实的“薛家将”,可比“杨家将”、“呼家将”牛叉多了。

“薛家将”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薛仁贵,但薛仁贵也并非毫无来历之辈,他可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人,他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都曾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仁贵征战疆场的代表作有: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称之为绝世名将绝不过分。

难得的是,薛仁贵的儿子也非寻常之辈,尤其是长子薛讷,曾任幽州太守,长期跟突厥作战。后率军大破吐蕃,雪了父亲的大非川之耻。

史书对薛讷的评价是“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应该说,薛讷就是《薛丁山征西》中“薛丁山”的人物原型。

这里,重点讲讲薛仁贵的第五子薛楚玉。

薛楚玉原本是赫赫有名的范阳、平卢节度使,但遭人陷害,以“渎职”之罪被免职。

薛楚玉被免职后,接任范阳、平卢节度使的是张守珪——这个张守珪后来收养了一个养子,名为安禄山

再说回薛楚玉,薛楚玉有两个儿子,长子薛嵩、次子薛昽。

薛嵩是个杨志式的人物,即金圣叹所说的“旧家子弟”,“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不肯从事生产,生平喜好蹴鞠。

眼看着父亲被免职,家族走入没落,薛嵩很不甘心,一门心思想着要重整祖业,再振薛家雄风。

但是,这时的唐明皇整天与杨贵妃腻歪在一起,朝政已被杨国忠掌控,薛嵩又“不知书”,除了蹴鞠和拎刀子砍人的本事,什么也不会,怎么才能让家族翻身呢?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

和历史上著名枭雄桓温那“不能万古流芳,就遗臭千古”的心态相同,薛嵩加入了造反洪流,凭着与生俱来的砍人狠劲,在叛军中异常出彩,很快就被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了封疆大吏。

不过,随着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名将的涌现,乾坤倒转,局势被一点点扳回,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朝廷。

这种情况下,薛嵩见好就收,举兵反正,投降了朝廷。

结果,薛嵩摇身变成了朝廷的检校刑部尚书,领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

安史之乱结束,薛嵩感念朝廷恩义,奉职谨慎,于大历初年被加封为高平郡王、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官爵远远超过了他的父祖,且画像被奉入凌烟阁中。

显然,《薛刚反唐》的故事就脱胎于薛嵩的经历。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薛嵩死后,他的儿子薛平历任平卢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出将入相,煊赫一时,年届八十时病死。

薛平之子薛从,也官任右领军卫上将军,统领朝廷禁军。

可以说,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待有造反污点人物最宽容的朝代,薛嵩一族未因曾经参与造反而被灭门,反而兴旺发达,喜感满满。

而唐王朝的灭亡,也与这一宽容作法不无关系。

篡唐灭李的唐末枭雄朱温原本跟随黄巢作乱,在黄巢败亡前夕改旗易帜,投降了李唐,拥有了与薛嵩相类的待遇,却不肯像薛嵩一样感念朝廷恩义、奉职谨慎,而是变本加厉,反唐、叛唐、篡唐,建立后梁,把历史的车轮推进了五代十国大动乱时期。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何惧怕曹睿(为何害怕,这些原因很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为何惧怕曹睿

    诸葛亮常谈羡慕,能回天地春。司马懿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深谙韬晦。他是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又被人称之为: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司马懿极其聪慧,博学多识,年少时就远近闻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继任丞相后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椽,后来让司马懿做太子中庶子,也就是辅助曹丕的差事。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成为

  • 中国失去贝加尔湖原因(历史上的中国是如何痛失贝加尔湖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失去贝加尔湖原因

    贝加尔湖实际控制权归俄国所有,确实是从清朝康熙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开始的,但你不能由此说这是割让土地,《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平等就不存在割让。事实上,贝加尔湖一带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只有很短时间属于中国管辖,其他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无主之地,没有政府统治。中国历史上对贝加尔湖的统治,一是在唐高宗时

  • 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圆寂到底是怎么断气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

    前言:不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信佛的人似乎比比皆是,有事去寺庙烧香拜佛似乎也都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个由印度来到中国的外国宗教在经过了中国文化的洗礼后,历经千载发展也成为了十分有影响力的大教。在近现代说起佛教就不得不提起虚云禅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第一禅师。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四个朝代

  • 巡抚和总督哪个大(巡抚和总督谁有实权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巡抚和总督哪个大

    大清入关后,建立起了一套满族统治的制度。清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督抚制度。那么两江总督和两江巡抚谁的官职更大呢?一、两江总督、位高权重清朝的督抚制度,将全国划分为23个行省。北起蒙古、南到南海,西抵新疆,北至东北,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积达1000余万平方公里。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

  •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古代丞相和宰相哪个官职大)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时代为妃嫔。”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描述的读书人在考取功名出将入相之后,家族盛宠不衰的繁荣景象。或许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于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所谓的“入相”不甚了解。不知道这里所谓的“入相”究竟是丞相,还是宰相。同样,甚至有很多人就干脆将

  • 靖康之耻的历史真相(历史事件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靖康之耻的历史真相

    说起宋朝,必然能想到“靖康之耻”,北宋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它导致的,岳飞的诗歌中也写道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究竟耻辱到什么地步呢?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宋徽宗、后宫妃子以及朝廷大臣均被俘虏。“靖康之耻”妃子们受尽侮辱,皇后行完“牵羊礼”后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屈辱,直接自杀了

  • 水浒传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水浒传描绘什么时期的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是哪个朝代

    梁山泊忠义堂的好汉全伙归顺朝廷,是《水浒传》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使许多现代读者嘲笑甚而痛骂《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本身是件颇为奇怪的事。读者记得,《水浒传》起先讲众好汉如何一一到梁山落草为寇,他们上山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大致都不是由于生来贪财嗜杀,也不是性格上有着社会难容的特点,而是由于受到压迫虐待

  • 怎么查自己是谁的后代(查自己祖籍和祖先从哪里来的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怎么查自己是谁的后代

    最近有人问我,要怎样才能寻根问祖,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从何而来的。父辈离乡多年,自己从小就出生在城里,对父辈家族以前的事情一点都不了解。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遇到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直接帮大家去寻找。因为人口迁徙以及历史原因,所以现在已经很难追溯了。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线索。

  • 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含义由来(划分到现在分别是哪个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含义

    中国从三皇五代开始,以今河南和山西部分及周边一带为统治区,成为广义上的中原地区。由这里开始,以炎帝和黄帝部落融合为主,向四周拓展,到周朝时,统治区内的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广义上的华夏族。汉朝后,统称为汉族。华夏族统治区的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周朝人把周边的部

  • 刘伯温斩龙脉传说(刘伯温为什么要斩断昆仑山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伯温斩龙脉传说

    说故事论人生,借古喻今谈天下,聊不完家长里短,道不尽儿女情长。有道是:曲木为直终必弯,养狼看家比狗难,墨染黄雀黑不长,粉刷鸟鸦不过天,糖浸黄莲终有苦,强摘瓜儿哪能甜,好事终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当神仙。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了皇帝,天下得以天平,百姓也从此可以喘口气,从此安居乐业。然而朱元璋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