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吕端大事不糊涂指的是谁(吕端是个什么人物)

吕端大事不糊涂指的是谁(吕端是个什么人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37 更新时间:2024/1/23 5:04:42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成语,出自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

这里的“诸葛”,自然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名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小心谨慎,谋事周密,终成一番事业。那么“吕端”指的是谁呢?他是北宋初期名相吕端。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生于935年。吕端父亲吕琦做过后晋的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他靠父亲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从此步入仕途。

宋太祖赵匡胤创建北宋后,吕端做过成都知府;当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吕端几经浮沉后,被提拔为副宰相(参知政事),离宰相职位只有一步之遥。

宋太宗一心一意要把吕端送上宰相宝座,这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宋史•吕端传》记载:“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由此看来,宋太宗认为吕端具备“大事不糊涂”的优点。

过了几天,宋太宗在皇宫举行宴会时,写了一首《钓鱼诗》,说“欲饵金钩深未达,石番溪须问钓鱼人”。宰相吕蒙正明白了宋太宗的心思,主动告辞,让出了宰相位置。

宋太宗便将吕端任命为宰相,让吕蒙正做参知政事。两人的位置刚好来了一次调换。

其实,大臣们说吕端“小事糊涂”,并非无中生有。在许多小事情上,吕端的确有些“糊里糊涂”。

当年,吕端还在魏王赵廷美手下当官,充任开封府判官。有一次,赵廷美的亲信乔琏找到吕端,请求他找点关系帮助私贩竹木,为王府赚钱。

吕端是赵廷美的手下,又与他关系颇好,面子上过不去,便答应了他们,给他们贩卖竹木开了绿灯。

赵廷美

不久,乔琏等人贩卖竹木的事情就东窗事发,所牵涉到的人全部都受到严惩。吕端没有拿过一文钱,仅仅是因为给有关部门打了招呼,就被牵连在内,贬为商州司户参军。

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吕端巧好就因为这次贬官,躲过了一次劫难。

原来,982年,赵廷美被控告图谋不轨。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受到赵廷美事件的影响,魏王府的亲吏全部被处斩,并籍没家产。

开封府的属官也被悉数罢免,流放偏僻之地。吕端如果还在开封府任职,一定逃不过这次劫难。

吕端担任宰相时,已经60岁。当时,朝廷里来了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年轻俊杰,叫寇准。寇准32岁成为枢密副使,33岁成为参知政事,前程一片大好。

宋太宗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让吕端和寇准平起平坐,轮流掌握宰相大印。宋太宗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执政能力。

寇准

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心里有底了。吕端年纪更大,处事较为稳重,考虑事情较为全面,是一位独当一面、让人放心的宰相。

寇准年轻,有冲劲,凡事有自己的独到想法,也是一名优秀宰相的苗子。不过,他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来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于是,宋太宗下了一道诏令:“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这道诏令,奠定了吕端的宰相地位。

“吕端大事不糊涂”,言下之意是,吕端这样优秀的人才,在小事情上看不出他的本事,只有在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上,才能看出他的过人之处。

这样的大事情,说来就来了。

宋太宗

997年,宋太宗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不治。此前,宋太宗已经确立第三子赵恒为太子,定为皇位继承人。

按照正常的权力交接程序,只需要在宋太宗病逝后,根据遗诏拥立赵恒继位即可。

可是,宦官王继恩却和李皇后勾结在一起,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打算拥立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为皇帝。

吕端知道王继恩等人的密谋后,每天带着太子赵恒去宋太宗病榻面前请安,探望病情。

宋太宗病逝这天,吕端守候在病榻前,发现身边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不见赵恒,迅速派人去召赵恒入宫。

宋太宗死后,李皇后派王继恩召见吕端,要逼迫他同意立楚王为皇帝。

吕端见情况紧急,将王继恩锁在屋内,自己只身前往觐见李皇后,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应该以宋太宗生前的意愿确立皇位继承人,一番话说得李皇后哑口无言。

事不宜迟,吕端立即率领大臣拥立赵恒为皇帝,是为宋真宗。

当宋真宗坐在大殿的垂帘后面接受大臣朝拜时,吕端次表现出谨慎的风格,命人打开垂帘,自己走上前去,亲自确认是赵恒本人后,才放下心来,率领群臣参见宋真宗。

吕端以干净利落而不失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平息了一场宫廷政变,确保了皇权的顺利交接。

更多文章

  • 辽金算不算是中国王朝(金和辽算中华朝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辽金算不算是中国王朝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谓是有两大乱世,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在这两大乱世之中,不只是没有大一统,更是各个国家混战不止,百姓是久遭兵灾之苦。而认真来说,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宋辽金西夏也可以视为一个乱世,可以说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个大分裂时期不同于其他大乱世,是由各个小国混战

  •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元盛世是唐朝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唐朝皇室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元712年登上皇帝宝座,时年28岁,在励精图治的改革进取中创造了开元盛世。在位44年之后,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而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公元762年病逝,终年78岁,是唐朝二十帝中最费时间最长,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这样叱咤风云的一代帝

  •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两个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传入楚国,成为一种上流社会传唱的高雅乐曲,现在泛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下里巴人”: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 恶贯满盈是什么意思及答案(解释一个人怎么才算恶贯满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恶贯满盈是什么意思

    到了腊月二十三,算是正式的热度开始,这一天被称为“小年”。在传统文化中,小年这天的敬神习俗也被称为“祭灶王”。所谓灶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这里的“去”,指得是灶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启奏人间这一年善恶诸事。灶王爷这一去,到除夕夜才回返回人间;灶王爷这一去,为何人间祭灶时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呢

  •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故事介绍(苏联二战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是苏联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它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苏联的黑海舰队驻扎于此。1941年夏季苏德战争爆发后,凭借塞瓦斯托波尔完善的防御和后勤保障体系,苏军不仅能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还可能出动空军对德军和罗马尼亚的石油储备设施发动空袭。希特勒将克里米亚形容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他要求德军统帅部将克

  • 司马懿还有后人在世吗(司马懿现在的后代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还有后人在世吗

    司马姓氏是一个庞大的族系,从司马懿发兵开始,一直到南北朝时才开始衰落。司马懿为司马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夺取了曹家的江山,使家族发展得很旺盛。到了东晋时,家族里却出现了几个傻子般的人物,竟然还当上了皇帝,真是可笑了。这个傻子皇帝就是司马德宗,当时的人们都说他是傻子,听说他都傻到了连热和冷都分不了的地步

  • 唐太宗的年号是什么(唐太宗统治在位期间年号是贞观)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太宗的年号是什么

    在所有关于唐朝的史籍和史料之中,几乎都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又有记载说,李世民四岁时,曾有一位善于看相的书生晋见李渊,在看见李世民时,书生说道:“此子有龙凤的姿质,日月的仪表,到二十岁,必定能济世安民。”李渊害怕书生的言语泄露,便要杀他,结果书生忽然不见了

  • 东晋灭亡的原因是王谢不和(东晋王谢两家为什么衰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晋灭亡的原因是王谢不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让我们依稀看到东晋王谢家族冠盖簪缨的盛况,而诗中的“王”正是东晋权臣王敦所在的琅琊王氏。王敦作为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在东晋帝国的权力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其后来能够接连发动两次叛乱的根基。然而这两次叛乱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第一次成功将晋

  • 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这个座右铭出自哪里,指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有句名言:志当存高远。是指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正所谓:站得高,望得远。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宽,他的格局就有多大。远大的志向从立志开始,生活不能没有目标,人生不能没有方向,“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然后通过他的努力驶向这个目标。那立志怎么才算高远呢?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

  • 湘军的创立者是晚清哪位重臣(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湘军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湘军的创立者是晚清哪位重臣

    1853年,在湖南老家为母亲守丧的曾国藩,奉咸丰皇帝的命令办理团练。曾国藩招募了一批来自湘乡等地的农民子弟,组建成为地方团练——湘军。一年后的1854年2月,曾国藩率领湘军挥师东进,与太平军作战。此后几十年,湘军成为晚清一支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不但平定了太平天国,还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收复新疆之役、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