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朱祁镇是谁的儿子(明英宗是朱瞻基的儿子吗)

明朝朱祁镇是谁的儿子(明英宗是朱瞻基的儿子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4/1/24 1:39:35

一部优秀的历史影视剧,既想要高收视率,又要符合历史脉络,这就需要主创们在具备雄厚的历史功底上做出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改编。

既要满足历史爱好者和市场的双重需求,而不是把本身就有的历史主线进行意淫式改造。

2015年上映的一部明朝影视剧大火,这就是《女医明妃传》,她的成功之处在于两点:对服饰认真考究后高度还原,对历史主线、细节把握到位。

不足的是过于美化朱祁镇和抹黑朱祁钰,以及把海瑞的野史传说移植到于谦(剧中叫于东阳)身上。

但从整个剧情发展来看,确实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明朝剧,起码,宦官王振不是和朱祁镇从小就一起长大的玩伴。

观看此剧,有一条贯穿全局的暗线引起汪郎的注意,即太后孙氏并非皇帝朱祁镇的亲生母亲,是孙氏(还是贵妃的时候)从宫女那里抱养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当时的皇后胡善详(剧中的静慈师太)争夺后宫之权。

也就是说,这部剧中的朱祁镇是宫女和朱瞻基所生,只是宫女生下朱祁镇后就被孙氏给害了,而朱祁镇被孙氏养大,也成了孙氏和胡善详争夺后宫之权的筹码。

问题就在这里,有人问了,汪郎你前面说历史剧不能把固有的历史主线进行意淫式改造,此剧都把朱祁镇改成不是孙太后亲生的了,还不算胡乱改编吗?

汪郎告诉你还真不算,因为史书中确实有这样的记载。

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宣宗即位,(孙氏)封贵妃……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胡后上表逊位,请早定国本。

妃伪辞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宣德)三年三月,胡后废,遂册(孙氏)为皇后。英宗立,尊为皇太后。---《明史.后妃列传》

《女医明妃传》中的孙太后形象

诸公,看清楚了吗?正史记载,朱祁镇不是孙氏所生,是宫女生的!当然除了正史之外,还有很多野史、稗官都持这种观点,可见在当时朱祁镇的生母身份争议还是有市场的。

《女医明妃传》把这种史书中的小细节挖掘出来作为自己的暗线,汪郎以为,这并不能算是胡乱改编,只是遵循了一条不主流的历史脉络,恰恰说明此剧的主创们的历史功底深厚!

当然,有人认为《明史》是清朝所编,这种“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的说法不能当真,其实汪郎也对《明史》这条记载表示其实也存疑,因为《明实录》记载,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就是孙氏。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嫡长子,母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八配圣章皇后,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明英宗实录.卷一》

当然,也有人说《明实录》是明朝人自己写的,既然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传统,那肯定也会把黑写成白,把“不是”变成“是”。

那么我们可以认真分析,《女医》这部剧中所采取“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的《明史》记载,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明宣宗和孝恭皇后孙氏的南薰殿旧藏半身像

朱祁镇半身画像,如果说他没有孙太后的遗传,这没人信啊!

1、皇帝的女人生孩子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

男丁,在古代社会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保证,也是一个家族力量传承的象征。不

要说是皇族,即使是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是如此,尤其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文化思想下,对男丁的重视更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现。

注意,这里不涉及“重男轻女”的腐朽思想论调,只是在陈述一个历史事实。

对于皇帝而言,儿子的诞生也就意味着国本的巩固,也就意味着王朝的传承。故此,朱瞻基的女人生孩子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

朱瞻基成婚的时间是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一直到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朱祁镇出生止,十年间,朱瞻基的子嗣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期间,胡善祥生了两女,即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孙氏生了一女,即常德公主。除此外,朱瞻基再也没有任何子女的诞生。

年近三十的朱瞻基无子,这对于大明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男童,在古代是家族和血脉延续的象征

皇帝无子,也就意味着皇位后继无人,国本不稳,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安,这是大明的文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也是他们需要思考的事。

要么等朱瞻基生出儿子,要么从宗室中选一个血统最接近的“祁”字辈子弟作为新君人选。

这对于太后张氏来说关系不大,毕竟她和朱高炽还生了另两个儿子越王朱瞻墉和襄王朱瞻墡,他们的儿子都是张氏的亲孙子

但这对朱瞻基来说,问题就大了,因为一旦从自己的侄子中选择新君人选,那就意味着皇室传承发生了转移,以后历代大明皇帝就没有了他的血统。

可见,儿子对于朱瞻基来说,事关国运,事关血统传承。

何况,明朝宫廷之中设立宫正司,主要处理皇宫之中的宫闱、戒令、谪罪等事物。

如果有宫女被皇帝宠幸,作为掌管宫正司的主事太监,难道还任由该宫女在后宫自生自灭吗?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此宫女的身份立刻由乌鸦变凤凰,成为皇帝名义上的女人。

如果有幸怀孕,此女无疑还会成为后宫重点保护对象。

毕竟在明朝,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可以检测出女子肚中怀的胎儿是男是女,故而抱着百分之五十的机率,被求子心切的朱瞻基重点保护,这是人性的使然。

由此,孙氏如何有机会接触被朱瞻基宠幸的宫女?即使是伺候她的宫女,一旦被皇帝宠幸,也会单独享有自己的独门独院,根本没有机会私自囚养在自己宫中,实施李代桃僵之计。

2、孙氏要实施李代桃僵之计,如何避开朱瞻基、张太后、胡皇后等宫廷之中众人的耳目?

前文说过,年近三十的朱瞻基还没有儿子,这对他本人及大明朝来说,都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在这种渴望有子的强烈念想下,在皇权制度已经完善的宫廷之中,谁要想通过偷偷怀孕诞下子嗣,无疑是一步登天。

何况宣德初年,孙氏的身份只是皇贵妃,就尊贵而言远不及太后张氏和皇后胡善祥。

张太后是宣德宫中的大家长,胡皇后是名正言顺的六宫之主,孙氏虽然深得朱瞻基宠爱,但在大明朝,她依旧是妾的身份,和正妻身份的胡善祥相比,名份上就已经低人一等了。

而作为婆婆的张太后,对孙氏并不喜欢,相反,她对胡善祥反而更为亲近。

故而,在这种背景下,“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的前提是孙氏没有怀孕。

那么试问,一个自幼入宫被太后张氏抚养长大的女子,也没有宫外娘家人助为援手的孙氏,有什么遮天的本领可以假装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还能丝毫不漏破绽达到夺取后宫之主的目的?

就算孙氏可以瞒过其他人,那她又如何瞒过自己的丈夫朱瞻基?

前文说过,明朝人还无法测试出女子肚中怀的胎儿是男是女。

对求子心切的朱瞻基而言,自己宠爱的贵妃孙氏再次怀孕,那么在后宫之中卸下皇权的威严,要在自己爱妃的肚皮上听听胎音,感受下自己孕育出来的小生命在母亲肚子里跳动。

如果朱瞻基真的如此,孙氏该怎么办?

何况,作为皇宫之中的长者和尊者的太后张氏、皇后胡善祥,无论是孙氏怀孕期间,还是孙氏分娩期间,难道不去孙氏居住的长乐宫探望?

也许有人认为张太后作为婆婆可能不会去,但贤良淑德的胡善祥难道也不会去探望吗?毕竟朱瞻基的女人怀孕分娩,事关她丈夫的国运和血脉传承,也事关伦理道德上的礼节。

何况身为皇后,朱瞻基的其他女人怀孕分娩,对她胡善祥而言没有任何地位上的威胁。

因为名份已定,她就是朱瞻基所有子女的嫡母,这是明朝社会伦理道德中,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都必须恪守的规则!

古代正妻的地位不是妾可以撼动的

那么,孙氏又如何避开胡善祥而做到没有丝毫的纰漏?

拒绝胡善祥的探望?对不起,礼仪上绝对不允许孙氏这么做!古代的妻妾之分,名分大义,远不是现代电视剧中那样随意,更不是现代的我们可以想象的。

假若孙氏依仗朱瞻基的宠爱,真的找借口拒绝胡善祥在她假装怀孕期间的探望,那么在分娩期又如何做到拒绝人家亲临现场,表达身为皇后带来的深切关怀?

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太后张氏,她不亲临现场,难道不会派出自己心腹太监来慰问吗?

毕竟对她而言,嫡长孙带来的诱惑还是高于朱瞻墉和朱瞻墡所生之子,虽然朱瞻基兄弟三人生的都是张太后的孙子,但地位、身份所带来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奇妙。

退一步说,如果孙氏真的在怀孕、分娩的事情上达到了瞒天过海的目的,那么,她必须精确找到那位被朱瞻基宠幸后就怀孕的宫女,以及拥有一个强大的善后组织。

可惜这些孙氏都不满足。

宫廷之中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宫正司的眼睛,而宫正司的管事太监直接听命于皇权,试问朱瞻基会拿自己的子嗣纵容孙氏吗?

孙氏于永乐年间入宫,自幼被张太后养在身边,根本无法培植属于自己的宫廷势力。

同时正因为她被张太后养在身边,换句话说,她其实就是朱瞻基的“童养媳”,即使被朱瞻基升为贵妃,其父孙忠也只是由鸿胪寺序班升为中军都督府佥事,并没有得到额外的眷顾。

什么意思?就是说孙氏无法依靠娘家人的力量来完成这招李代桃僵之计,这和汉朝时期外戚势力介入皇权争夺无法同日而语,毕竟自朱元璋创立明朝以来,皇权对外戚势力的限制是十分严厉的。

所以,既没有宫廷势力,又没有外戚势力,一个自幼入宫就被婆婆养大的孙氏,要想施行“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的计划,根本是无稽之谈。

当然,还有一个直指人心的问题,孙氏为什么要实行“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的计划?目的就在于争抢皇后之位。

但是宣德元年、二年,孙氏的年纪不过二十七八岁,正值一位女性的最佳生育阶段,何况在朱祁镇出生前,孙氏就已经为朱瞻基诞下常德公主,所以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自己无法生育问题。

而且此时的朱瞻基正值壮年,如果她“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把宫女和朱瞻基生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哄骗大明朝的皇权、宗室、文臣武将,以及天下百姓。

那么万一日后自己诞下龙子,那置自己的亲生儿子于何地?

何况要假装十月怀胎,近三百个日日夜夜,一旦露了马脚,不要说觊觎的皇后之位,恐怕整个家族都要被皇权覆灭。

这种赌性,一个自幼长在深宫的女子哪里敢去尝试?儿子还是亲生的好,生命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张廷玉为何要将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写进《明史》中呢?汪郎更愿意相信,是张廷玉对朱瞻基废除胡善祥皇后之位的控诉,为可怜的胡皇后鸣冤而已!

更多文章

  • 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古代直隶总督是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直隶总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在清朝统治时期,有一个官职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直隶总督。在当时,清朝总计设立了9位封疆大吏,而直隶总督则是所有的封疆大吏之首。一个直隶总督还会挂上兵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直隶总督的地位为何是最高的。其实,直隶总督拥有很多优势,甚至可以遥控指挥河南、山东和山西地区的驻

  • 柱国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柱国是几品官,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柱国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读两晋南北朝的史书,经常会遇到“府兵”“柱国”这两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影响了中国数百年历史,从南北朝西魏开始直到唐代。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庾桓谢这些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正

  • 古代李师师的个人资料简介(历史上真实李师师是哪里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师师的个人资料简介

    李师师,宋时东京汴梁人。父亲是东京经营染坊的小贩,姓王名寅。李师师,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了,父亲用豆浆将其养活。北宋时,东京有一风俗,父母疼孩子,就将其舍身佛寺。李师师的父亲也不例外,年幼的师师被舍身东京宝光寺。父亲带着小师师来到宝光寺舍身时,李师师忽然放声大哭,洪亮的声音惊动了主持老

  • 朱雀和凤凰的区别在哪(图画看朱雀和凤凰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雀和凤凰的区别

    首先,我来纠正一个错误,那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从来没有——凤凰有五色,赤色名朱雀,这个说法。自古的说法都是,“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鹓雏,多紫者鷟鸑,多白者鹄”。所以,凤凰和朱雀虽然都是羽翼族的神兽,但实际上二者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二者的地位,朱雀是四灵之一,凤凰是百鸟之首,一者是天上四灵,

  • 谁能打得过鸿钧老祖(比鸿钧老祖厉害的对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谁能打得过鸿钧老祖

    看过书籍《封神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在书中有很多神秘莫测的神仙,比如通天教主的师傅鸿钧老祖。在书中的鸿钧老祖,他是一个来自天外天的神仙,记得书中说“天地玄黄外,一气化鸿钧。”说明鸿钧老祖是天地的化身,但是他的元神是一个来自天外天的上古天神。鸿钧老祖在三十六层天外的紫霄宫中修炼,他有三个法力高强的徒弟,

  • 清朝知府是几品官职(清代知府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知府是几品官

    清代的知府是多大的官,知府衙门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员配置?因为短短的几句话并不能说清楚,所以本文就来仔细说一说清代的知府和知府衙门,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一、府的设立自唐代始,便于京都之所在地设“府”,其都督所在州亦称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至宋代,以州升府之地渐多,府才确定为县级以上之行政区,而原设立州则

  • 中国白酒四大泰斗人物(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白酒四大泰斗人物

    中国白酒从建国后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数千年的酒文化,传承至今,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白酒文化。十二大香型、十七大名酒,以及地方数不清的白酒品牌,中国白酒界进入了无比繁盛的时代。然而,“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在数十载的白酒发展最为艰难的时候,曾有这么一批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中国白酒

  • 1660年明朝大爆炸事件究竟怎么回事(天启大爆炸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大爆炸事件

    有一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明末火药厂事故其实是相当频繁:崇祯七年“庚申,王恭厂火药灾,伤毙数千人。”崇祯十一年六月初二发生的安民厂大爆炸连西直门城墙都受到波及被炸塌,史载:“都城十余里内,觉地轴摇撼不已,若地震。不久,轰雷一声起天半,屋瓦碎裂,梁尘飞扬,西北隅白云滃郁,弥漫亘空,中夹苍黄黑子,旋转云际

  • 演过皇帝的男演员有哪些人(演过帝王的老戏骨演员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演过皇帝的男演员

    废话不多说,排名以笔者多年经验为标准,排名分先后。焦晃排在第一位的这老爷子焦晃,绝对是表演艺术家。演技和人品都没得说,《雍正王朝》扮演康熙一角,把一个满腹忧患、不怒自威的老皇帝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仅此一个角色,足矣!陈宝国陈宝国,《大明王朝1566》对陈宝国饰演 的嘉靖皇帝记忆湛为深刻,到现在为止,

  • 唐朝爵位等级排列(唐朝爵位官位和封号从小到大排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爵位等级排列

    封爵制主要兴起于唐朝,一般来说,亲王和郡王都属于王爵的一种。亲王是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更加密切的宗室成员,而郡王大多数都是皇上的宗室子弟,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异姓的功臣勋贵。对于唐代的封爵制度,曾有不少的学者对此进行探讨,然而近年来,对于唐朝的封爵制,学术界又产生了新的探讨形式。比如:有些学者开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