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灭陈之战创造的奇迹(隋朝消灭陈国仅三个月实现统一)

隋灭陈之战创造的奇迹(隋朝消灭陈国仅三个月实现统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84 更新时间:2024/1/5 9:37:04

隋朝消灭陈国,仅三个月实现统一,创造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西晋灭亡后,历尽多年动荡,隋朝终于又一次让中原实现了大一统。其中隋灭陈的战役是实现统一的重要一环。

虽说陈后主昏庸无道,但高楼倾塌绝非一日之功,灭陈之战也蕴含着隋文帝君臣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隋国都运用哪些策略加速了陈国的灭亡。

首先在精神上麻痹敌人。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隋朝初期,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国是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而且突厥气势汹汹。杨坚和下属商议,确定了北攻南和的大方针,和陈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即使抓到陈国的细作,也好吃好穿地伺候着,然后客客气气送回国。

隋朝已经做到这个份上,陈宣帝依然放任国人在边境对隋进行抢掠、骚扰,于是隋朝出兵南伐,但是行进中正赶上陈宣帝去世,杨坚立刻就下令班师回朝,还派特使前去吊唁。

他给陈后主写书信问好,末尾加上“坚顿首”三字,表现得像个服服帖帖的臣子。

陈后主虽说彻头彻尾是个昏君,但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觉得杨坚的这些表现就是因为害怕,借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怎么样。

于是很不客气地回信:“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把自己治下的陈国称为“宇宙”,可见他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但这正是杨坚想要的。他把这封信展示给群臣,隋朝上下君臣都记住了陈后主的羞辱,等时机成熟就报复回去,陈后主自己还沉溺在“宇宙清泰”的美梦里。

然后在战术上迷惑敌人。

解决了北边的问题,隋国把矛头转向陈国。俗话讲“兵不厌诈”,隋国对陈采取了很多诡诈的战术来削弱陈的战斗力。

第一个主意是大臣高颎想出来的。隋国在长江一般,天冷,陈国处在江南,气候温暖,因此水稻早熟。

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等陈国到了收粮食的时候,就派点兵马过去假装要攻击,这样他们的农时就荒废了。

他们来防守,我们就解散,这么多搞几次,不仅陈国的粮食荒废了,他们的精神也松懈了,等真的大举进攻,他们就不当回事。

而且江南地区不适合造地窖,所以陈国粮草都存在竹舍茅屋里,隋还多次派人过去焚烧陈国的粮草,陈国的国力更加衰微。

用这一招的还有隋国大将贺若弼他在前线的时候,用老马购买陈国的好船藏起来,又故意买了五六十艘破船停在显眼的地方,陈军看了以为他们没船,江备就松懈了。

他还交代,江防人员换班时,一定要集中在广陵,大造声势;又让部下在江边狩猎,大张旗鼓。反复多次,陈军对他们的动静就不以为意,等隋军真的攻到广陵,陈国全无防备,以为神兵天降。

大臣崔仲方还提出了声东击西战略。

当时陈国占据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地区,因此长江的控制权是争夺的重点,陈国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得失更是重中之重。

崔仲方建议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舰,做出大举进攻的态势,吸引陈军增兵援救,在下游地区秘密派兵渡过长江,奇袭建康。

杨坚听从建议,派杨素在长江上游的永安(今四川奉节东)大造战船。

其中规模最大的“五牙”大舰“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大拍竿,并高五十尺”,这种大型战舰可以容纳800士兵。

规模稍小的“黄龙”战船也能容纳100多人,再小一些的“平乘”“舴艋”战船就更多。声势造够了,杨坚又派人到下游奇袭陈都城。

隋朝还注重从内部分裂敌人。

杨坚本人就是个攻心的高手,正式开展之前,他于开皇八年(588年)三月,下诏书揭露陈后主的20多条罪状

揭露的内容很全面,其中有揭发陈后主本人人品的内容:

“逆天暴物”“肆厥残忍”“狼子野心,出而弥野”“穷奢极侈,淫声乐饮”;为陈后主残害的忠义之士说话,责骂陈后主“诛翦骨肉,夷灭才良”“斩直客之言,灭无罪之家,剖人之,分人之血”;

最重要的,他不忘普通百姓在陈后主暴政下水深火热的痛苦,说“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市井不立,农事废寝”,所以陈后主简直是“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诏书最后还不忘把己方塑造为如有神助的伐罪之师,上天一定会帮助正义之兵,让隋国永清吴越,实现大一统。檄文写了三十多万份,发到陈国境内,引起了陈国很大的人心动荡。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贺若弼攻取京口(今江苏镇江),俘虏了6000多人,但他不仅不为难战俘,还给他们发放粮草,立马放走。陈军本就军心动摇,见状更多人前来投降,隋军的进攻势如破竹。

孙子兵法》说战胜的根本在于“五事七计”,杨坚励精图治,君臣一心,还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关注国计民生,国力本就比暴政统治下的陈国强大许多,所以隋朝势必要取得胜利。

这些巧妙的计谋是锦上添花,战争仅持续了三个月就实现了统一,是同类战争中用时最短的一场,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标签: 隋灭陈国奇迹消灭创造实现统一隋朝

更多文章

  • 三国陈宫智谋才华什么水平(三国里陈宫的智谋和诸葛亮相比)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智谋,三国里陈宫,才华,诸葛亮,水平,相比,什么

    曹操手下最可惜的大谋士,智谋不输于诸葛亮,最终因叛变被杀。在曹操南征北战30余年的历程中,身边曾聚拢起大批谋士良将,这些人虽然能力并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都能做到“从一而终”,鲜有投敌叛逃者。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其中有一位智谋不输于诸葛亮的大谋士,在曹操霸业初兴的关键时期选择背叛,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可以

  • 英国全名叫什么名字(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全称,全名,英国,名字,什么

    英国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团结,了解英国组成部分,你就明白了。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从建国以来,在国家发展方面,英国就一直顺风顺水,国家政治方面也一直很稳定和平,非常团结。因此英国也一直被称为是上帝

  •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哪里(元朝大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城市,遗址,位于,元朝,现在,哪个,哪里,大都

    元朝大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元朝皇帝为什么要将首都定在大都呢?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忽必烈建立大元后,将首都定在了现在的北京,也就是元大都。那么,元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首都定在大都呢?这件事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干的,他之所以定都大都,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忽必烈登基汗位

  • 孟浩然生平事迹介绍(孟浩然的一生简介和代表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孟浩然,生平,事迹,简介,介绍,作品,代表,一生

    荒唐的孟浩然:一生毁在两顿酒上,一顿没了官,一顿要了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首《春晓》可谓是人尽皆知,连牙牙学语的稚童也能脱口而出,可见孟浩然的“田园诗”的确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叹的是,孟浩然作《春晓》时,正是人生最失意的时候,而且他的人生经历比较有意思,总结来说

  • 古人常说的七情是什么(人的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七情,古人,意思,什么

    古人常说“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作为一种有感情的高级生物,面对得失的时候会大喜也会大悲,常常会因为无法控制的情绪与欲望,而导致最终犯下一些可能会悔恨一辈子的错误。古人用“七情六欲”来表达人的种种情感与欲望,这里的“七情”与“六欲”指的又是什么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七情

  • 西汉开国名将彭越简介(彭越是汉初朝代的开国功臣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功臣,名将,简介,彭越,人物,初朝代,西汉,开国,越是

    彭越是西汉王朝开国名将之一,为什么会被剁成肉酱?他做了啥?彭越对刘邦的贡献主要是楚汉之争时,彭越以游击战袭击项羽后方,致使项羽来回奔波,拖垮了楚军。彭越最终被剁成肉酱,和他找吕雉求情有关。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彭越对刘邦的贡献和被杀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很有名,成为打击侵略者的有效手段。然

  • 王充的哲学理论是什么主张(王充哲学思想属于哪一哲学派别)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哲学,王充,主张,派别,理论,思想,属于,什么

    王充:批驳谶纬、抨击天人感应、宣扬无神论。茫茫宇宙,浩大而神秘。有研究表明在整个宇宙中,已知物质和能量只占总质量的5%左右,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却占了约95%的比例。科学(哲学)进步是永无止境的,现代科学尚远远不能解释一切。那么生活在1900多年前王充,他的哲学理论,您认可吗?王充生活的时代,社会上

  •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境界,词话,王国维,人生,感悟,人间,妙不可言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获益匪浅。王国维,一位旷世全才,一代国学大师。他学贯中西,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领域均有深诣和创新。梁启超赞许道:“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王乃誉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博

  • 东晋王徽之历史人物简介(王徽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徽之,朝代,简介,历史,人物,东晋,哪个

    王徽之:东晋第一狂人,突破自我实现了吗?按照马斯洛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人类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能达到自我实现?有多少人,停留在低层次需求而苦苦挣扎?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叫王徽之,或许他到达了自我实现。王徽之,何许

  • 王实甫经典名言10句(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实甫,杂剧,名言,经典,作家,故事,著名,元代,10

    王实甫:经典名言10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乔吉、郑光祖并有才名,世称「元曲六大家」。王实甫著有元杂剧十四种,流传至今的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其中《西厢记》取材自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不仅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也代表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