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临4年,翟天临怒骂网友:论文不通过是你能力不行怨的着我么?
2019年2月,演员翟天临在直播时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把自己和知网送上热搜,送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和北大光华学院的博后入场券,还凭一己之力引发学术圈大整顿。
史称天临元年。
如今4年过去,沧海桑田。曾经象征着「学术本真」的知网本网,已被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而翟天临的微博也变成每年论文季毕业生的打卡胜地,有近百万与论文缠斗的毕业生在关心他的睡眠问题。
没想到,忍了4年的翟天临,昨天终于大破防,在评论区愤怒回怼网友:「论文不通过是你自己能力问题,怨得着我吗?规则一直在那里,到我这里泄不着愤,我也不会听。」
网友指出由于他破坏了规则导致规则更加严苛,翟天临丝毫不服气,几度回怼:「规则更加严格,只能说明之前不够严格?」
甚至反问该网友「现在变严格了,你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还是规则不该严格?」
还暗示网友,自己的论文没有问题,但不方便细说:「谁说写论文一定要用知网?」
嚯!2019年,被查到2700字论文40%重复率,先主动退博士后站,后又被撤销博士学位时,翟天临可不是这样说的:
甚至在21年,他也表示理解大家的情绪,还试图与毕业生共情。
没想到今年不装了,索性撕破脸皮直接开骂。
「史上最难毕业季」
翟天临被毕业生骂,真的不冤。
天临元年后的学位论文审查,确实进一步收紧了本就不轻松的学业出口。
尽管早在2014年,研究生毕业生的论文抽检工作就趋于严格。
但正是「不知知网」事件过后两个月,正值当年毕业生论文送审前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再次发布抽评学位授权点的通知,要求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及学术不端等情况的高校学位点加大抽查力度。
同年11月,发布对《关于优化研究生学位论文匿评及抽检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案》的答复中,再次强调论文质量抽检的反馈、质量约谈等措施的落实。
不仅是即将授予学位的毕业论文,甚至已经授予学位的毕业论文,也要重新拉出来鞭尸,不少网友表示,毕业一两年了,又被叫回去改论文。
而上述这些抽检不合格,就面临着延毕和撤销学位证。
因此,自2019年后的每一年都被调侃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影响力巨大的「不知知网」事件就是这场雪崩中最为瞩目的那一片雪花。
这场雪崩的受难者,并不是翟天临。
而是本就为了学业秃头,现在还要分出更多精力应对盲审,外审和机审重复率的学子。
翟天临,你欠我的拿什么还?
当然,如果是为了学术诚信而提高审查标准,自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今收紧后的审查标准或许并不是那么合理。
在这些逐渐严格的抽检的指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机审重复率。
在学位论文初审阶段,重复率几乎就是唯一的标准。重复率大关不过,其他都白扯。
而自2019年后,大多数学校的重复率都从20%,30%降至10%以下,有的到3%,中国政法大学甚至一度降到0%。
原来的降重,可能就是把「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改为「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但现在要改为「我家门前有两棵树,结了茂盛的果子。左边那一棵是枣树,右边那棵长得和左边很像,你猜怎么着我的老baby,居然还是枣树,这不巧了吗?」才能勉强应付反人类的查重率:
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查重系统都依赖于知网,在AI已经可以预测蛋白质结构的今天,垄断了全国90%以上论文的知网,仍然使用着「一句话超过13字重复就标红」的无情算法。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和谁重复了。
这么反人类的算法对于文科生来说简直就是暴击。
当然对于论文中涉及很多专有名词,固定材料与实验方法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同样没好到哪去。而且这些内容还不让擅自改写或者扩写。
为了满足过低的重复率要求,许多学生被迫对论文进行多次不必要的修改,学术创作变成了文字游戏。
如此一来,本该为学术规范把关的重复率审查,变成人类语言系统智斗人工智能的狂欢。
而另外一个悄悄变严格的关卡就是盲审,重复率有客观指标,至少改起来还有迹可循。
但作为答辩前最后一步的盲审,不仅完全来自于外审专家的主观看法,还拥有着残酷的一票否决权——博士论文需要三名专家的意见,只要有有一个打分不合格,基本就面临延毕。
所以一定程度上,翟天临确实替不合理且一刀切的审查机制背了锅。
他还是不懂,为什么年年都有人骂他
没有人会永远骂翟天临,但永远有人骂翟天临。
翟天临的事件仿佛一个支点,撬动了寒窗苦读二十载的研究生对教育公平性的质疑。
然而摘掉本就不属于他的博士学位后,翟天临依旧可以全身而退。
他沽名钓誉以及背后学术监管机制视而不见结出的苦果,最终竟还是要这群认真勤勉的普通学生来偿还。
有人说,翟天临的微博评论区是当代毕业生的互联网哭墙,大家在这里吐槽毕业带来的种种压力和不满,已经形成了每年必经的社交传统。
聚集在这里的毕业生们真的是恨「翟天临」这个人吗?或许未必。
只是在面对难解的毕业压力时,改变不了游戏规则的毕业生,终于在茫茫的赛博世界找到一个抱团取暖的地方——甚至还给翟天临贡献了稳定的热度,他应当感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