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本草纲目作者是谁写的作品(李时珍历经27年写下的巨著)

本草纲目作者是谁写的作品(李时珍历经27年写下的巨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48 更新时间:2024/1/19 23:39:23

时珍历经27年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人尊称为“药圣”。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他历经27年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2万字。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圣”。

在一户人家的后院里,墙头上趴着几个小男孩,他们呼喊院子里的一个瘦小的男孩:“村子里来了杂耍的人,好多人都去看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院子里的男孩抬头看看他们,想了想说:“你们几个去吧,我时间紧,还有功课要做呢,没时间去玩啦。”

墙头上的几个孩子摇摇头走了,他们说:“这个小时珍,总不跟咱们一起玩,上学整天做功课,下学了还不去玩会儿。”

这些孩子口中的小孩就是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人,他家世代都是医生,家境条件在他们那个年代还算是富足。

他的父亲李言闻原本打算让李时珍考取功名,也好光宗耀祖。家里世代行医,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很早就把李时珍送进了学堂。

李时珍上学也是好学生,这让他的父亲很是欣慰。因为家里世代行医,他家院子前后都种了很多中草药,这让李时珍从小就药草打交道。

从草药的种植、管理到后期的收成,包括切碎、晒干等流程,李时珍都记在了心里。

就像刚才,自己没时间和小伙伴玩耍,功课完成了,还要写每天的观察笔记。

这些中草药他都细心地做了记录,哪种药材喜阳、哪种耐阴都分类记录了下来,甚至连草药的形状都自己画了出来,包括各种花开的时间以及花长出的形态。

父亲给人看病时他有空就待在旁边,甚至给父亲做帮手。父亲开药方他都默默记下。有时候同样的病情他的父亲开的药方也会不同,他很好奇。

他的父亲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酌情添减。药量的多少关乎人的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医者要有父母心。

父亲的谆谆教诲,李时珍都记在心中,这为以后李时珍从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多人说中医世家,这是很有道理的。

李时珍虽然喜欢做医生,但是父命不可违。他用功读书,年仅14岁就做了秀才,这让他的父亲大为欣慰。

但是李时珍时运不济,以后连续三次科考都未能取得功名。其实那时候的李时珍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看法,他并不符合社会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结果。

父亲见李时珍仕途无望,自己的儿子又喜欢学医,自己再干涉下去对孩子的将来也不好,就同意了李时珍从医的想法。

这下李时珍可来了精神,幸亏自己平时观察多做笔记多,学起来也比别人快了很多,父亲出诊时经带着他。

父子俩去山里采药,李时珍发现大山里有很多宝贝。他认真记下各种药材的形状,时间长了,他的父亲随口说出药名,他都能详细说明药效。

就这样过了几年,李时珍从偶尔开药,到后来自己能单独出诊,很多人经他医治好了就来感谢他。他为人比较谦虚,如果听说了什么药方、偏方,不管跑多远都去请教,都细心地做好记录。

李时珍行医很认真,他看了很多前人的医书,对自己每次用药后病人的康复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他发现有些药方并不管用,很多药方记录不详细,甚至有错误。终于,李时珍在他34岁的时候,开始着手写《本草纲目》。

此时他已经收集了许多药方以及民间秘方,足迹踏遍周边的河流山川,记录下许多中药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为了获得更多的中药秘方,他行遍周边的地区,去过湖南、广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古时候交通不便利,经常需要翻山越岭徒步行走。他遇到名医甚至留下来做学徒取经。

《本草纲目》很详细地记录了药材的药理、药性以及疗效,有很多偏方自己没有实践过就很谨慎地标注疗效待考察。

李时珍前后花了27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举世闻名的百科全书,中间做了几次修改完善。

《本草纲目》全书共分为十六部五十六卷,六十类,字记录多达一百九十多万。

书中记载了1892种药物,药方多达11096个。全书描画了1160幅药物的图形图案。达尔文曾经说:“《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

1951年,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中国的李时珍被评为“古代世界名人”之一。《本草纲目》也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国外。

当我们希望孩子多一些爱好和特长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以自己的喜好去替他们做选择,而是要仔细观察他们都在关注些什么。

只有他们自己有了爱好,热情加努力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样,当家长想要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孩子的爱好变成自己的爱好的时候,建议他们读一下李时珍的故事。

更多文章

  • 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简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想要表达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简介,资料,表达,有关,什么

    北宋末年,张择端为何要画《清明上河图》?它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宋人张择端毕生的巅峰之作,宋代覆灭之前的“乌托邦”一、张择端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北宋末年,政局动荡,党争不断,皇帝不问朝事,社会生产力被破环,百姓家破人亡随处可见,造成了“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的局

  • 赵露思主演电视剧排行(赵露思主演的五部好看良心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露思,主演,排行,良心,电视剧,好看

    赵露思主演的五部良心剧,《星汉灿烂》排在第二,你看过哪几部?第五部《萌妻食神》豆瓣:6.2播出时间:2018.04.23剧情点评:本来以为是无脑甜宠剧,结果除了女主在走沙雕甜宠剧情,其他人都在认真地搞事业。剧情紧凑,叙事流畅,连打戏都好看,最重要的,讲谋略全体智商上线,又拍出了很多武侠剧拍不好的侠义

  • 电视剧天道作者到底是谁(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作者是个谜)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救世主,天道作者,原著,电视剧,遥远,到底

    《天道》播出12年依然火,原作者豆豆仍是个谜,网友:背后有高人。不知不觉《天道》播出12年了,2008登陆央视,一开播就遭下架,可是网上还是有资源在流传,喜欢的人不知道刷了多少遍。像《天道》这种融合儒释道的商战剧少之又少,爱这类片子的只能一刷再刷。《天道》中的很多台词光看是不够的,还需要悟,悟不悟得

  • 人生四大悲事是什么意思(越早认清越能活得明白通透)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悲事,通透,认清,意思,人生,明白,什么

    人生四大悲剧,越早认清越好!叔本华说过一句话:“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生不易,每个人都各有各苦,各有各难。幸福如同夹缝中的阳光,极少出现。大多数时候,我们难免被各种琐事缠身,无可奈何又无法抽离。虽说身不由己,但并非不可避免。人生

  • 二战爆发的原因及过程简述(引发二战的导火线)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二战,导火线,简述,引发,原因,爆发,过程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

  • 无间道经典台词(重温《无间道》经典片段台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台词,经典,无间道,重温

    《无间道》经典台词:这几句你可能真的没听过。很早之前应该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但记得的只是些名场面,今天重温,感慨“经典就是经典”,什么时候看都会觉得好看。今天主要是想从一些名句出发,带大家重温《无间道》,希望看完这里的你,也可以再去看一遍电影。“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

  • 郭靖和杨过谁厉害(郭靖和杨过是一个电视剧里的人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靖,电视剧,杨过,人物,厉害,一个

    杨过和郭靖,谁的武功更强?《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是金庸武侠系列丛书较为出名的两部作品。郭靖和杨过分别作为两本书的两大主角,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尤其是他俩谁的武功更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读者们在各大论坛争论了十几年,也没能论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杨过的主要武功有:自创的黯然销魂掌(被东

  • 唐三藏的人物简介及事迹(玄奘为什么被称为唐三藏)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三藏,事迹,简介,玄奘,人物,称为,为什么

    玄奘为什么被称为唐三藏?除了取经外,他还作出了哪些贡献?《西游记》的主角唐僧是中国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他在前往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对大家来说也是耳熟能详。不过《西游记》虽是虚构故事,但唐僧确有其人,他的人物原型就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他出生

  • 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诗人李白《春思》全诗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思,李白,全诗,赏析,诗人,著名

    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诗,语言很“接地气”,却将异地相思写到了极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心里到底作何感想呢?是出于对前人的崇敬,还是对当时宵小的不屑,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关于韩愈创作这首诗的目的,我们现代人已经无从推测,只是,这句话从此被后世喜欢诗歌的人奉为圭臬。李杜在对的

  • 四十而不惑的真正含义(四十不惑与五十而知天命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含义,知天命,区别,四十,五十,真正

    “四十不惑”是指的什么,和“五十而知天命”有什么区别?古人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个“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话,大概是叙述自己一生求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