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一生真正错过的名将(刘备一生中错过的三大武将)

刘备一生真正错过的名将(刘备一生中错过的三大武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3/12/26 9:42:22

刘备独具人格魅力,善于吸引、团结人才。

不过,在创业过程中,他还是与许多优秀的人才擦肩而过。

太史慈:有缘无分

刘备与太史慈,曾有过一场短暂的缘分。

193年,孔融被黄巾管亥部所围。

由于孔融曾照顾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为报恩,前往解救。

太史慈请兵击敌,孔融拒绝,坚守待援。

大汗天下,早已分崩离析,谁会来救孔融呢?

太史慈遂孤身突围,找时任平原相的刘备求助。

刘备派遣3000精兵,随太史慈前往解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两人之间的故事嘎然而止。

错失太史慈的评估

错失太史慈,有些可惜,但也不算太可惜。

1、当时很难招揽并留住太史慈。

就在错失太史慈前后,刘备送走了请辞的骑兵将领赵云。

当时的赵云,“为先主主骑”(《三国志.赵云传》),是直属于刘备的骑兵将领,而不是演义中所提的直属公孙瓒。

刘备知赵云必不返,也没有啰嗦,只是“捉手而别”,赵云也只是以“终不备德”相约,不承诺将来再随刘备。

出身一般,已经与刘备“深自结托”的赵云,尚且难以留住,何况身为青州名士,已经以信义闻名,且只有一面之缘的太史慈呢?

因此,刘备与太史慈的分手,默默无声,连一句含情脉脉的道别都没有留下。

2、太史慈的能力并非刘备集团所急缺。

太史慈一生,以两样闻名:信义、勇武。

刘备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

投靠孙策后,太史慈主要活跃于今江西地区,与长沙方面的刘磐、黄忠对战,而没有出现在长江主战场上。

总体上,效力孙策、孙权期间,太史慈虽表现出勇武之能,但其展现的综合军事能力,不但与周瑜等统帅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甘宁等将领相比,也似乎略逊一筹。

因此,痛失太史慈,不算特别可惜。

田豫:不愿一起“跳槽”

太史慈与刘备,只是一面之缘,而田豫与刘备,缘分就深了。

投靠刘备时,田豫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彼此关系非常深。

可是,刘备解救陶谦,并准备“跳槽”到陶谦处时,田豫却请辞了。

刘备心疼:只恨不能与你共创大事!

辞刘备后,田豫继续效力公孙瓒,一直到坚持到公孙瓒灭亡。

此后,田豫投靠了曹操,一直为曹家效力至死。

痛失田豫的评估

田豫知名度不如太史慈,但失去他的后果却不容低估。

田豫的能力,非常全面。

(1)、以车制骑。

218年,田豫随曹彰讨伐代北乌桓。

乌桓骑兵设伏袭击,曹军形势危急。

田豫献策,依地形,以战车围圆,弓弩置于内。乌桓骑兵攻不进来,遂退去。

曹彰率军追击,打破敌军。

(2)、识天文气象,水网作战能力强。

田豫不但擅长北方对骑兵的作战,其水网地带的指挥能力也非常强大。

在对吴作战中,他多次击败对手,展现出其全面的两栖战能力。

(3)、用兵多奇,善施计谋。

文帝初年,胡人作乱。

胡人以其骑兵优势,常待魏军深入后,断绝魏军后路,歼灭魏军。

田豫率精锐挺进,距敌十余里时,收集马粪焚烧,以烟火欺敌,做出驻扎的样子,实际上率军退走。

胡人以田豫仍在驻地部署攻击,但行动后,却发现田豫已经撤出数十里,遂紧急来追,一直追到田豫马城。

田豫先依坚城防御,又派部分精锐袭击敌人、吸引敌人注意力,随后,亲率主力杀出,一举击败敌军!

此战,田豫用兵巧妙,将孤军深入的仗打成依托坚城的守城战,又以守城+吸引+袭击,将守城战打成袭击战!

(4)、战略节奏把握好!

田豫不只是对战术的节奏把握到位,对战略节奏也颇为精明。

234年,孙权率军攻合肥新城,号10万。

征东将军满宠准备立刻率军救援。

田豫上奏:孙权来这么多人,无非是想围点打援!现在去救,正中其计!新城没那么容易被打下!我们应该让孙权先打,等他疲惫了,我们再找准时机、方向,一举歼敌!

魏明帝采纳田豫之策,东吴久攻不下,撤了。

满宠,其战略能力在曹军是靠前的。

关羽围攻樊城时,曹仁坚持不住,几乎放弃。满宠以“大河以南非国家所有”,从战略上分析,劝阻了曹仁。

不过,由新城之战来看,田豫的大兵团战略能力,至少不在“勇而有谋”的满宠之下。

(5)、军政能力全面。

田豫不只是打仗有计谋,治理地方、平定叛乱也非常了得。

无论是以步制骑的经验,还是对战术、战略节奏的把握,以及其出色的谋略,都是刘备集团一直缺乏的。

刘备如果有田豫,早年何至于一败再败?

即便是在蜀汉建国后,如果田豫在,他的谋略不正好可以弥补“奇谋为短”的诸葛亮吗?

陈登:失望的粉丝

送走了田豫后,刘备又错失了另外一位人才:陈群

不过,陈群不算将领,此处就不多说了。

陈群走了,陈登来了。

陈登对刘备表示:你现在有10万人,以徐州为根基,上可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可以说,陈登,对刘备寄托了极大的希望。

可是,刘备却让陈登失望了。

不久,刘备莫名其妙地丢了徐州。

而且,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刘备问计、纳计陈登的记载!

此后,陈登表面服从吕布,暗中已经投向了曹操。

即使后来刘备一度重新占据徐州,陈登也没有跟着刘备再瞎闹了···

痛失陈登的评估

后来,刘备在与刘表等人聊天时,说陈登“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当世无人能比。

嘴上越肉麻,心中越遗憾。

1、长期合作可能极大!

陈登不但人投靠了刘备,还把徐州“搞”给了刘备!

此时的陈登,既是刘备的下属,也是刘备的投资人!

只要你刘备好好以徐州为根基发展,陈登就会跟你干下去!

2、陈登的谋略,足以支撑刘备争雄。

陈登及其父陈珪,都是难得的智谋之士。

后来,陈登离间袁术、吕布,又献破吕布之策,无不展现出其谋略。

3、强大的指挥能力。

陈登为广陵太守期间,孙策曾两次发兵进攻。

陈登或以奇袭之法,或以虚张声势之法,两次挫败敌军!

后世《扬州画舫录》说:孙策如项羽一般强大,以十倍之众攻城,都被陈登所败,孙策不能向北发展,都是陈登之功。

4、独到的战略眼光。

汉末乱世之初,群雄都没有把目光瞄准江东。

孙策找准江东,迅速奠定后来鼎足基础。

除了孙策,陈登也看中了江东的价值。

陈登曾力主“图江南”,但没有引起曹操重视。

后来,曹操每每临江,都会叹息,后悔没有听从陈登的建议。

可以说,陈登是刘备早期错过的真正大才。

陈登的谋略、战略眼光、指挥能力都非常了得,而且曾对刘备抱以极大的希望,双方也又长期合作下去的基础!

可惜···这种大才,是老板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刘备的表现,使陈登失望!

除此之外,刘备还失去了不少人才。

但其他人物,有的虽然小说描写得神乎其神,但正史中表现一般(如徐庶);有的压根就八字没一撇,根本不可能投刘备(如张辽)。

个人认为失去陈登和田豫的遗憾最大。

以这两人的谋略、用兵之能,本可以弥补刘备集团的短板,使刘备发展得更好。

相比之下,个人认为失去陈登最为可惜。

得到田豫时,刘备只是依附于公孙瓒。

刘备不愿随公孙瓒一直走下去,自然要“跳槽”,而田豫不愿“跳槽”,分手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陈登,本是徐州大族,拥护刘备为老板。

如果刘备本人不出现失误,令人失望,陈登是可能一直合作下去的。

因此,在刘备痛失的人才中,个人认为,失去陈登,是最遗憾的。

标签: 刘备武将名将一生错过真正

更多文章

  • 孙传庭怎么会输给李自成的(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决战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传庭,李自成,决战,结果,怎么

    《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孙传庭曾连灭15股义军,擒获老一代“闯王”高迎祥,与洪承畴等人一起将明末起义打入低潮。即便在大厦将倾的最后时刻,他依然表现出可圈可点的军政素养,给李自成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可是,他最终还是连续大败于李自成,兵败身死。这是为什么呢?1636年,孙

  • 为什么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南京经历了几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朝代,南京,王朝,经历,短命,定都,为什么

    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这或许是一个错觉。只能说,定都南京的王朝,因条件所限,上限有限。自东吴建都于建业以来,直到民国,南京常作为首都。立都与南京的王朝、政权,似乎都不长久。上图截取的是以南京(或者曾以南京)为都城的主要政权国祚(如南明弘光政权这种被”秒灭“的政权就不计入了),确实国祚都不算长。对此

  • 清军衣服上兵卒勇什么意思(兵和勇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军,兵和勇,意思,衣服,不同,什么

    大清的军队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兵”。也就是是常备的正规军,也称为经制兵。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另一类是所谓“勇”,是在一定地区由地方临时招募的部队。历朝历代,都有常备兵和临时兵。一般情况下,正规军、常备兵是主要国防力量,是顶梁柱,临时招募的部队,一般是辅助的。可是,清代,很长时间内,临时工撑起了大清的

  • 范增是项羽的什么人物(范增给项羽出过哪些计策)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范增,计策,人物,哪些,什么

    范增是一位一流谋士,但与张良这种超一流谋士相比尚有明显差距。所谓一流谋士,就是能准确把握天下形势,并找到应对之道。范增一出山,就表现出了这种能力。1、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的洞察:立怀王,重整反秦大业。范增出山时,正值陈胜被杀,楚地反秦力量群龙无首之时。项梁是名将之后,因此愿意依附他的义军不少,但是,对

  • 王莽杀了所有的儿子是怎么回事(王莽篡位成功为何要杀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杀子,篡位,儿子,成功,为何,怎么,所有

    王莽先后逼杀了自己的3个亲儿子。他一共有6个儿子。其中,有2个儿子是他与侍女所生,很长时间没有公开。4个与正妻所生的儿子中,1人病死,另外3人都先后被他逼令自杀。以至于到最后,王莽不得不公开与侍女所生儿子的血缘关系。那么,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对封建社会权

  • 三国有文鸯这个人物吗(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鸯,下场,人物,后期,第一,这个

    虽然他立有大功,却仍然不被朝廷重用。最终,他更是莫名其妙死于权力内斗。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一个文学篇章。而文鸯却把“七进七出”搬到了正史。255年,文鸯随其父在寿春骑兵,反对司马师。司马师率大军急行而近,文钦大惊。文鸯建议趁敌立足未稳,挫其气势。遂与其父兵分两路,夹击司马师。文鸯鼓噪而进,大呼

  • 鲁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拥有孔子的鲁国,实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国,实力,孔子,战国,成为,拥有,之一,如何,为什么,没有

    鲁国的衰落,是理想主义的悲剧。鲁国,几乎是西周时最重要的诸侯国。鲁是以周公为始君的,也是唯一拥有“天子礼乐”的诸侯。他的政治地位高于其他诸侯。而且,鲁国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优越的。《读史方舆堪论》的描述是:“据河济之会,控淮泗之交,北阻泰岱,东带琅琊,地大物繁,民殷土沃···足以方行于中夏也”。春秋初

  • 刘邦攻打咸阳时候王翦蒙恬在哪(刘邦打咸阳时候秦军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咸阳,刘邦打,蒙恬,王翦,秦军,攻打,时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年追随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秦军何其强悍。可是,短短15年后,刘邦入关、子婴投降,大秦却几乎连一丝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大秦的虎狼之师、一众名将,到底经历了什么?大秦统一天下后,中原地区的用兵需求大幅减少,大秦遂将主要军力用于北面、南面。在前七国地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 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在干什么(齐国为何坐视五国被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国,坐视,秦国,国家,为何,其他,什么

    别急着笑话齐王。看看“五国伐齐”后,齐国经历了些什么,我们再看看:如果您是齐王,您会怎么做?前279年,田单破燕,齐国终于从“五国伐齐”的危机中缓了过来。与此同时,秦连续对楚、魏、赵等国发起了连续攻击。前279年,白起伐楚,前278年,破郢;前277年,秦又攻取了巫郡及江南···前276年、前273

  •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孙策不死会不会影响三国)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策不死会,影响,为什么

    说“没有孙策,便没有三国”可能更贴切一些。没有孙策创造性的神来之笔,恐怕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但是,“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就过于夸张了。孙策还没有强到可以结束乱世。在此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从来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以长江立国,与中原鼎足而立的政权。战国时,江东在楚国之手。但是,秦灭楚时,胜负在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