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辽的灭亡时间和灭亡者(辽朝灭亡的背后原因分析)

辽的灭亡时间和灭亡者(辽朝灭亡的背后原因分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2/5 20:16:06

辽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国家,一直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占据了长达二百一十年之久.

在辽朝发展最繁盛的时候,疆域领土在我国北方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辽朝统治北方地区的这一段时间。

这促进了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经繁盛一时的辽朝最终还是被历史的发展逐渐淘汰,造成辽朝灭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辽朝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最初这个民族内部的统治实行的是原始的奴隶制度。

但是后来随着契丹族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加上年的征战使得国家的管辖地区也在不断的扩展,封建经济的统治基础随之不断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度不能够再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奴隶制度只会进一步阻碍封建经济的发展。

但是当时辽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实行传统的统治方式。

到了辽朝的后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阻碍,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并且逐渐呈现出衰退的局面。

到了辽朝圣宗的统治时期,国家中的贵族实力不断的扩大,对于百姓的欺压也更加的严重。

各种赋税制度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困难,许多农民已经没有多的钱财粮食来进行缴纳税赋。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取“隐民”的方式来躲避赋税,所谓的“隐民”就是在朝廷中的人口统计中,没有这部分的人的记载,自然也就不会他们征收税负。

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民则选择了投身于部曲,部曲就是庄主私人管理的田地,农民在这里耕种,要向庄主缴纳相比朝廷土地租税更多的租金。

但是在这里,农民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其它税款和服役,相比较之下,部曲对于农民的负担更小。

很多部曲的庄主实际上是从朝廷中各个州县中的官户转化而来的,部曲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从朝廷的财政收入中进行瓜分,这就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了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的财政发展来说,自然是十分不利的。

辽朝的朝廷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打压这些部曲,对于采取“隐民”方式躲避赋税的农民也在重新的检查,

根据《辽史》中记载:

“诸括民户应历以来协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这从国家政策方面强制性的要求农民,即使协从了部曲的生产,但是籍仍然属于州县之内,依旧要承担国家的赋税,这就进一步打压了农民参与部曲的积极性。

但是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与辽朝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生活更加贫困,武力负担朝廷的重税,不满之情日益增长,辽朝逐渐了的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基础。

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

最开始的辽朝内部统治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是到了后期,贵族集团势力不断的膨胀,辽朝内部政治当中,开始逐渐频繁的发生各种宫廷内部斗争,各种夺权事件频繁的发生,朝廷内部十分动荡不安。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辽代传统的统治思想还是按照契丹人的方式,作为奴隶制的统治思想。

他们的统治观念中包含着一种母权思想,因此在辽朝统治期间,经常会发生外戚干扰朝政的局面。

根据《契丹国志·后妃传》中记载:

“后宫奴隶咸无劳绩,皆授防、团、节度使。”这样后宫频繁干政,就容易造成国家的朝政不稳定。

同时,辽朝在治理国家的措施中,是针对于不同民族而设置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自身的契丹族人仍然采取原来的契丹族的管理方式,对于汉人采用传统的汉制方式来进行管理。

这样的管理措施在最开始确实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来说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但是随着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汉族群体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自身的一个统治中心,而契丹自身受到朝廷的管理,也是一个权力中心。

两个权力不断增长,自然会产生碰撞,双方之间就会为了争夺权力而产生矛盾,进行斗争,这显然是辽朝的统治者所没有预测到的。

双方的势力都十分强大,他们在朝廷之上进行斗争,自然会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的波动,造成社会动荡。

军事力量逐渐的衰落。

军队作为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保障力量,它的强大能够帮助统治者建立起一个政权。

同样,它的衰落,也能促使一个国家的政权走向灭亡。契丹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辽朝,凭借的就是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从而实现了北方很多地区的统一。

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在农业方面的各种措施不当,加上当时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又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得依靠农业生产作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的降低。

财政能力的不足使得统治者没有多用于的资金用于军事的建设上,许多士兵发不到军饷,只能依靠赈济来生活,士兵的战斗能力也就逐渐的降低,士兵待遇的下降也使得很多人都不在愿意参加征兵。

国家的征兵数量相比之前大幅度减少,军队人数不足,加上军队自身的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辽朝的军事实力逐渐的走向了衰落,失去了清大的军事实力的保护,辽朝的统治自然也就岌岌可危了。

由于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要想长久的稳定,就必须要稳定和管理好汉族这一强大的统治基础。

真正的处理好汉族与本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失去了广大统治基础的辽朝,自然也就不能长久。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秦朝统一了多少年灭亡(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就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秦朝历史再一次成为热点,可是在大多数影视剧中,都着重体现的是一统天下时的铁腕手段和势如破竹,到了嬴政统一六国就夹然而止了。很少有人提到秦国只经历了二世而亡,胡亥继位后宠幸赵高,将秦国推到万劫不复之地。那么为什么秦朝那么强大?嬴政在位期间也立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最后却只经历了15

  • 李煜跟唐朝什么关系(南唐后主李煜与唐朝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一提起南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后主李煜,可见文化在历史长河里的"穿透力"远大于政、军,但李煜的君主身份可不是文化能带给他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南唐这个政权的历代君主,了解一番李煜政权的来历、发展和消失。既然是大唐灭亡以后出现在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后主李煜又姓李,那便得知这是一个李姓,且依靠手里的兵打着复

  • 南唐与后唐是什么朝代时期(南唐在唐朝的后期还是前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十国指的是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吴越、南唐、吴、荆南、楚、闽。他们存在的时间都是从唐朝灭亡之后到北宋建立初的这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十五代或十五国,而非要称之为五代十国,代和国的区别是什么呢?五代前期和后期的形势图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

  • 三打祝家庄是谁(宋江三打祝家庄是为了抢夺粮食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宋江为何三打祝家庄?看看梁山每天需要多少粮食三打祝家庄在水浒中是很有名的故事。前两次,宋江都没有取得成功,甚至还损兵折帅,直到宋江把卢俊义骗到梁山,才打败史文恭,赢得祝家庄。这段故事起因,是因为时迁、石秀和杨雄途径祝家庄,时迁被捉,石秀和杨雄到梁山请求支援。但实际上,攻打祝家庄是早晚的事,盗马不过是

  • 水调歌头是什么节日写的(水调歌头是关于哪个节日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苏轼冠绝千古的一首“中秋词”,通透豁达,治愈人心,适合今天读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悬挂中天,饱满而皎洁。烟火人间,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聚一堂,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玩花灯。他们用最古老相传的仪式,表达着对于“团圆”二字,最朴素也最深切的期待。像苏轼在词里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包括哪几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反进化论者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进化论。我有必要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地科普一下。首先最早提出进化论的不是达尔文,是拉马克。他发现鼹鼠生活于暗无天日的私底下,眼睛退化,味觉发达。蚁兽舌头特别长,因为经常使用舌头。因此拉马克提出他的进化论:经常使用的器官会进化,很少使用的器官会退化,这些获得的进化的特征

  • 自叙帖是谁写的书体(怀素的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怀素的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竟然真的是靠“吹”出来的?说起天下第一行书,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兰亭集序》,而天下第一草书,则是出自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自叙帖》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说自己的事情,如果放在今天来看,就是一幅给自己过分的夸大的简历,但是就是这样一幅一直在吹嘘自己的作品,却成为

  • 什么是通假字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在古代会写通假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简说文言文的通假现象·(一)通假字我们在阅读文言诗文的时候,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通假字不能准确辨别。如果不能很好地辨别通假字,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果,乃至于出现错读、误读,因此我们就要把通假字的问题解决掉。说到通假字,一是要弄清楚它的意思,二就是弄明白为什么会有通假字。先来看看

  • 古诗入若耶溪的意思(入若耶溪这首诗的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注释】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⑵艅(yú)艎(huá

  • 诗词创作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平仄的由来与区分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一、四声与五声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翻译佛经,魏晋时期据说中国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律的书。据说中国最早韵书是三国时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了。唐代封演《闻见记》记载《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声类》的五声可能是宫商角徵羽。到了隋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