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治娶武则天没人反对吗(武则天跟李治是真爱感情吗)

李治娶武则天没人反对吗(武则天跟李治是真爱感情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3/12/30 0:38:04

虽然武则天是李治的庶母,但李治娶她,娶得名正言顺。

另外,李治还把她姐姐母女,都纳入了后宫。都说“脏唐乱汉”,但唐朝的“婚嫁乱象”,还真算不上败坏人伦。

最初,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小老婆。

她进宫时,只有14岁,被封才人,赐号“媚”。

在李世民的后宫,武则天足足待了11年,却始终不曾被晋封,一直都是才人。

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去世,25岁的武媚娘,因为没有子嗣,被剃光了头,送去感业寺出家。

2年后,24岁的新皇李治,服孝期一满,就跑到感业寺,把出家的武则天接到后宫。第二年,武则天生下皇子李弘,被封“昭仪”,开辉煌人生。

她一步步从昭仪,成为皇后,继而成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而因为“娶父亲小老婆”的操作,李治被人骂了很多年,诟病他“败坏人伦”。史学家蔡东藩更是直言他:“为色所迷,昏庸已甚。”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熟悉历史,就一定知道,唐朝皇室的婚嫁,那真叫一个乱

  •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了弟弟李元吉后,转头就娶了弟弟的妻子杨氏,还生下了儿子李明

  • 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看上儿子的老婆杨玉环,不顾礼节,强行要求杨玉环出家,随后把她迎进宫中当贵妃。

  • 不止是皇帝,连唐朝公主的生活,都堪称声色犬马。

  • 比如,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她一边当着房遗爱的妻子,一边和僧侣辨机厮混。

  • 再比如,安乐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她先嫁给了武崇训,同时与其堂弟武延秀不清不楚,等到武崇训去世后,再嫁给武延秀。

  • 有学者统计,唐朝公主中再嫁的,有整整25人,其中唐太宗的公主6人,唐玄宗的公主8人。

    皇亲国戚的生活,也不能细看。

  • 比如,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就被传出,和自己外孙外孙贺兰敏之,关系非同寻常。

  • 《旧唐书》:“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

    从上述“婚嫁乱象”来看,李治娶庶母,又把武则天姐姐母女,都纳入后宫,还真算不上开天辟地第一人。

    他最多算是“承前启后”。

    当然,唐朝乱归乱,非要说他们这是“败坏人伦”,就有些过分了。

    至少,在李治娶武则天这件事上,我认为,只能算不地道,绝对够不上“败坏人伦”。

    如果你不同意,且听我细细分析。

    第一,李治娶的,不是父亲才人,而是感业寺尼姑。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武媚娘和李治一起侍疾。

    这是他们第一次邂逅。

    其实,当时侍疾的娘娘,不止武则天一个,但她早就打定主意,把宝压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为此,她不遗余力,在李治面前展现魅力。

    按照武则天的手段,李治对她的感情,已经非常深了。

    可即便如此,李治也没有把武则天留下后宫,更没有给她名分,而是把武则天送去感业寺出家。

  • 一方面,这是李治遵守孝道,为李世民服丧;

  • 另一方面,这也是武则天变换身份的机会。

  • 为什么要变换身份?

    因为出家以后,就是方外之人,不再受世俗约束,过往关系也全部斩断

    如此,就不再是李世民的小老婆,而是一张白纸,一个尼姑。

    2年后,李世民迎接武则天入后宫。

    此时,他娶的不是后妈,而是感业寺尼姑。

    你可以说这种做法不地道,但你不能说他乱伦。

    毕竟,出家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重生”,过往关系都在出家的那一刻,化为乌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通操作,被后来的唐玄宗学得明明白白。

    当时,唐玄宗看上了儿媳杨贵妃,便逼着她当了5年的道士,期间,李隆基给儿子寿王重新安排老婆,等木已成舟,才把杨玉环接出道观当贵妃。

    《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二十八年正月癸巳......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不得不说,这种操作,是真的非常鸡贼。

    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套,就是按照封建礼教的逻辑进行的。

    第二,“妻后母”曾是他们的婚姻习俗。

    “妻后母”,即把父亲的小老婆,变成自己的老婆。

    这在汉族的礼教下,是不可容忍的,可对于鲜卑族而言,这只是一种习俗。

    唐朝的婚姻制度,深受鲜卑族的影响。

    这一点,非常好理解。

    举几个人,大家就明白了。

  • 独孤氏,李渊的母亲,鲜卑化匈奴人;

  • 窦氏,李世民的母亲、李渊的妻子,是北周襄阳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而北周的宇文家族基本都是鲜卑族;

  • 长孙皇后,李治的母亲、李世民的妻子,鲜卑族。

  • 你看,唐朝前三位皇帝的母亲,都是鲜卑族。

    在这种状况下,鲜卑族的习俗,不可避免对唐朝的婚姻制度,形成冲击。

    在鲜卑族的习俗里,收继婚,是非常常见的。

    所谓收继婚,简单来说,就是父亲去世,儿子把庶母收入后宫;哥哥去世,弟弟把嫂子收入后宫。

    “父亡而子收其庶母,兄死而弟接其嫂。”

    按照汉族的理解,庶母,也是长辈,嫂子也不可以当妻子。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很多别的文化里,收继婚,也是一种习俗。

  • 比如,汉朝和亲匈奴的王昭君,遵守过收继婚的习俗。

  • 再比如,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也遵守了收继婚的习俗。

  • 据《魏书》记载,太后胡氏,曾以“收继婚”为理由,逼迫清河王履行“叔嫂”的义务,只因清河王和死去的宣武帝是亲兄弟。

    “时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魏书·宣武灵皇后传》

    从习俗的角度来看,唐朝时期,“妻后母”与“妻嫂”,还真的算不上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最多算是以前的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收继婚”是陋习。可在当时,社会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收继婚为种族繁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客观上来说,“收继婚”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民族因素,我们要看到时代局限和合理性,不能一听“收继婚”,就直接鄙夷。

    第三,“人伦”是儒家的规定,但李唐皇室不尊儒,而是尊道。

    “人伦”二字,最早出自《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

    所谓“人伦”,主要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关系。

    这是儒家推崇的理论,但唐朝并不尊儒。

    自汉朝开始,儒家学说,长期被统治者奉为正统学说,因此,“人伦”二字深入人心。

    但李唐时期,儒家学说的地位、影响力,都非常弱。

  •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大分裂时期,兵荒马乱,礼崩乐坏。人们的礼教观念逐渐淡薄,有放浪形骸的魏晋之士,好男风也开始兴盛,佛家也慢慢兴盛;

  • 另一方面,李唐皇室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把李耳(道家创始人“老子”)奉为祖先,令道教成为国教。

  • 而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封为弥勒佛转世,大力推崇佛教。

  • 总体而言,在唐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大不如前。

    不止皇室不重视,民间也不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在李治娶武则天,违反本就不受重视的儒家“人伦”,似乎也情有可原。

    我们很难用儒家学说,去批评李治是个“色令智昏”的人。

    就好像,在中国,一夫多妻是犯罪,可在印度,男人可以正大光明娶4个老婆。

    我们能说印度男人“色令智昏”吗?

    综上所述,李治娶武则天,只能说他不地道、鸡贼,却绝不能说他“败坏人伦”。

  • 一来,他按照当时的逻辑,完成了事情的合理性;

  • 二来,妻后母,在当时司空见惯,并不算惊世骇俗;

  • 三来,唐朝尊道,不能用儒家伦理,来道德绑架。

  • 总而言之,判断事情的合理性,必须回到当时的社会风俗,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其实,除了上面3个原因,我不认为李治“败坏人伦”,还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李治所处的时期。

    众所周知,唐朝国力强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僧侣甚至学者,都以来唐朝学习为荣。

    这些人,带来了异域文化、外来宗教,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在不断南下。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原传统礼教的观念,也都发生了不少改变。

    无论是皇室,还是百姓,都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新旧融合之下,免不了产生冲突。

    而李治娶武则天,不过是当时的一件小事,体现了融合阶段的特色。

    就算这是干得不地道,李治也不应就此背上“败坏人伦”的罪过。

    标签: 李治娶武则天反对感情

    更多文章

    • 宁穷死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宁穷死别娶生妻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生妻,穷死,意思,出自,宁穷死别,哪里,什么

      很多俗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生妻,最早指年轻貌美的妻子。但除了“宁穷死,别娶生妻”外,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寡妇门前是非多,但古人宁可娶寡妇,也不娶生妻,为什么?这事,和苏武有关。“生妻”一词,最早就出现在苏武的故事中。当时,苏武出使匈奴,却惨被扣留。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贵族用了很多

    • 岳飞死后秦桧活了几年(秦桧因为什么害死岳飞)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桧,岳飞,什么,因为

      岳飞死后,秦桧作为大功臣,当了23年宰相。除了杀岳飞,他基本没做什么错事,但秦桧死后,宋高宗仰天大笑:“老匹夫终于死了,朕再也不用在鞋子里藏刀了!”秦桧是南宋宰相。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秦桧诬告岳飞。秦桧称:(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受诏不救淮西,其罪当诛。同年12月,宋高宗下令:“岳飞特

    •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谁厉害(镇元子和如来是一个地位级别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镇元子,佛祖,地位,如来,级别,厉害,一个

      在《西游记》里号称地仙之祖的镇元大仙就是惊鸿一瞥,再也没有出现过,但就在神龙见首不尾之间,看出了镇元子法力高深。一招袖里乾坤将师徒四人全部拿住,这真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这一手法力不亚于如来佛的手掌心。那这位地仙之祖与佛祖之间地位谁高谁低,谁的辈分大。就法力而言又是谁高。镇元子是道家的,如来是佛家

    • 清末新政时间及影响(清朝末期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新政,王朝,挽救,影响,清末,末期,清朝,时间,为何

      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清末新政是指1901年到1911年的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许,改革内容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相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这次改革可谓是清政府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涉及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各

    • 齐大非偶是啥意思(成语典故齐大非偶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大非偶,典故,成语,意思,出自,哪里

      成语“齐大非偶”说的什么,出自何处,有没有意思相近的词语?“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齐大非偶”是个成语,但是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这个成语的意思因为价值观和当代公正、平等生命体关系的思维观念不符合,所以如今使用得很少。其实这个成语有个近义词——“门高非偶”。这个是不是相对更好理解

    • 晋朝的开国之君是谁(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炎,皇帝,晋朝,西晋,开国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是世祖,而不是太祖?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担任相国,袭封晋王,不久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天下统一。太熙元年(290年5月16

    • 莫言为什么不受中国人欢迎(在中国莫言作品受质疑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莫言,质疑,作品,中国,欢迎,为什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为什么在中国很多人质疑他?美国迄今有诺贝尔获奖者几百人,我们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作家莫言。在任何一个国家,像莫言这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被当作国家的瑰宝,人民的荣耀。但在我国,对于莫言的质疑却从间断过。为什么一个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伟大作家在我国却不是

    • 李绅最著名的十首诗(李绅十首经典诗作内涵深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作,李绅十,内涵,经典,著名,深刻

      唐朝备受诟病的诗人,李绅十首诗作,内涵深刻,其中一首千古流传!他是一位唐朝颇受争议的诗人,他的一首劝人珍惜粮食的诗家喻户晓,小孩子都会背,他一度被称为“悯农诗人”。但身居官场,后来更是成为唐朝宰相,他的生活因此而奢侈,被众多诗人所诟病,他便是唐朝诗人李绅。抛开生活上的奢靡,李绅的诗是值得细品的。今天

    • 和赵丽颖合作过的男明星(8位跟赵丽颖合作过的男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丽颖,男主,合作,明星

      8位跟赵丽颖合作过的男主,如今都怎样了?复出后的赵丽颖,转型走实力演员的路线,《谁是凶手》、《幸福到万家》这些都是她的转型之作,合作的男演员也不再是过去那般帅气的小鲜肉,而是肖央、刘威这一派实力演员。那曾经作为“傻白甜”的天花板,赵丽颖肯定合作过不少人气男星,下面就来跟大家回看一下,这些男性的现状如

    • 秦国统一后周天子去哪了了(秦朝时还有周天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天子,秦国,统一,秦朝

      周朝是周武王姬发在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的,商朝本质上是分封制之下的部落国家联盟,周朝同样如此。周本来就是商之下的一个部落成员,周朝建立后,承袭了商朝的制度并做了创新与改变,但是周朝最基本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周朝的兴盛和衰弱都与分封制有着深刻的关系。周朝在建立之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