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药理学发展史简表
1.3遗传药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953-1954年Bnicke等发现异烟肼的乙酰化代谢可区分为快代谢者和慢代谢者;
1956年伯氨喹引起的溶血与红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遗传缺陷有关;
1957年Kalow和Staron发现琥珀酰胆碱引起的呼吸暂停与血清胆碱酯酶遗传缺陷有关;
1959年Vogel首次提出“遗传药理学”;
1962年Kalow发表第一本遗传药理学专著:Pharmacogenetics-HeredityandtheResponsetoDrugs;
1985年PCR技术使基因序列可呈指数扩增,遗传药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获得飞跃;
1989年周宏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报道东西方人群普萘洛尔代谢和效应的种族差异;
1997年“药物基因组学”一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
2001年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正式发表;
2003年基因组HapMap计划启动,旨在提供单倍型模块数据;人类基因组序列基本完成。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简表?
一、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地质时代简表?
宙代纪世年代开始百万年前(GSSP)
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0.011430±0.00013人类繁荣
更新世1.806±0.005冰河时期
新近纪上新世5.332±0.005人类个人猿祖先出现
中新世23.03±0.05
古近纪渐新世33.9±0.1大部份哺乳动物目崛起
始新世55.8±0.2
古新世65.5±0.3
中生代白垩纪145.5±4恐龙繁荣与灭绝
侏罗纪199.6±0.6
三叠纪251.0±0.7恐龙出现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生代二叠纪299.0±0.8二叠纪灭绝事件
石炭纪359.2±2.5昆虫繁荣爬行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出现
泥盆纪416.0±2.8鱼类繁荣两栖动物出现昆虫出现等志留纪443.7±1.5陆生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488.3±1.7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寒武纪542.0±1.0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元古宙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630+5/-30多细胞生物出现
成冰纪850发生雪球事件
拉伸纪1000罗迪尼亚古陆形成
中元古代狭带纪1200
延展纪1400
盖层纪1600
古元古代固结纪1800
造山纪2050
层侵纪2300
成铁纪2500
太古宙新太古代2800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3200
古太古代3600蓝绿藻出现
始太古代3800
冥古宙早雨海代3850地球出现头一种生物细菌
酒神代3950古细菌出现
原生代4150地球上出现海洋
隐生代4570地球出现
北魏官制简表?
《魏书官氏志》:“百姓不能以自治,故立君以司牧;元首不可以独断,乃命臣以佐之。然则安海内,正国家,非一人之力也。”在王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设置国家机构、职位,选用官员。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有具体的官名、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称之为“职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则称之为“散官”。职官和散官统称品官。与品官相对应的是比视官。比视官由北魏初设,指比附品官来确定其待遇。同时,在君主国家,对贵族封爵,以作为分封的等级依据。自商鞅开始实行军功爵位制后,历代皇帝对皇室内成员和外姓功勋者封爵。爵位是一种荣誉和待遇,与职官是两回事。
诗词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篇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篇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朱自清家世简表?
1、父亲:
朱鸿钧,字小坡,生于1869年。朱鸿钧家里原本姓余,祖上入赘到一家姓朱的富家,因而改姓为朱,一直在东海县居住。
2、母亲:
周绮桐,于1898年生下了朱自清。
3、朱自清童年时代在东海县居住过一段时间,现在东海县建有“朱自清故居”。
4、1901年,朱鸿钧到扬州府下属的邵伯镇当了一名小官。两年后的1903年,朱鸿钧带着妻子和5岁的儿子朱自清,举家搬迁到扬州居住。从此,朱鸿钧一家就定居在扬州。
6、朱鸿钧一家属于书香人家,朱自清又是朱鸿钧的长子,因而朱鸿钧对朱自清寄予了很大希望,管束很严。
十八韵简表?
中华新韵(十八韵)简表
一、麻花韵a,ia,ua
二、波歌韵o,e,uo
三、儿韵er
四、街斜韵ie,üe
五、衣期韵i
六、支思韵(-i)
七、姑苏韵u
八、居趋韵ü
九、开怀韵ai,uai
十、飞灰韵ei,ui,uei
十一、高标韵ao,iao
十二、谋求韵ou,iu,iou
十三、寒山韵an,uan
十四、先天韵ian,üan
十五、人文韵en,in,ien,un,uen,ün,
十六、江阳韵ang,iang,uang
十七、庚青韵eng,ieng,ing,ueng,
十八、东钟韵ong,iong
地质年代简表?
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世下分期,期下分时。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世、期或时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世、期或时经历的准确时间。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秦朝的行政机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
1、中央行政机构
首先,设立三公。秦朝设三公为中央行政机关。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管理人国行政事务。御使大夫为御使之长,负责百官奏章我传达皇帝的诏令,并有监察文武官员的职责。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其次,设立九卿。秦朝设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机关。九卿是三公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机构,包括:
(1)、奉常,主管祭祀宗庙等礼仪活动;
(2)、令中令,主管皇宫内廷的安全警卫;
(3)、卫尉,统领卫队,掌管皇城的保卫;
(4)、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依仗和国家的马政;
(5)、廷尉,协助皇帝负责国家的司法事务;
(6)、典客,负责朝廷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事务;
(7)、宗正,负责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负责全国租税和国家财政事务;
(9)、少府,掌管皇室产业的税收和财政事务。
2、地方行政机构。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设郡守、郡丞、郡尉、监御史等官吏。郡下设县、道。县以县令、长尉为一县的行政长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下设县丞、县尉、县司空、县司马的属官。道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县一级地方机构。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古代儿童称呼简表?
古代对小孩子的称呼有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束发。古时人们对不同年龄的孩童,会用不同的年龄称谓,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从“赤子”到“束发”,泛指0岁到15岁的孩子。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
赤子:“赤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原话是:“含于德厚,比于赤子”,唐代古经学研究家孔颖达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意思是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子”,后来因为婴儿的心灵最纯洁,始终离不开父母,因此引申将品德高尚、对国家一片忠诚的人叫做“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婴儿,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因为背负着孩子,人们常说带着襁褓,慢慢就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了。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这里的“孩”,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孩提的意思是,在孩子“咳咳”发笑的时候提抱起来的意思。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髫:髫,自然下垂的头发的意思,在古代,儿童在七、八岁的时候,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即垂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句话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垂髫就是这个意思。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古代儿童在八九岁时就要梳理头发了,这个字就是“髦”(máo),它的意思是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
黄口:指的是十岁以下的童,这里是将小孩比喻成小鸟了,小鸟们的口都是黄颜色的,黄口之鸟,就是小鸟。
幼学:指十岁的孩童。《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植物名称,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用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赠别诗二首之一》,诗中这样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