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一句话)

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一句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72 更新时间:2024/1/20 10:09:04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示?

第一,驱虎喂猪,打破西南战略力量间的平衡以至自毁长城,是明朝治边政策的严重教训。1918年11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信中说:“我不愿扮演连伊索寓言都视为笑柄的角色。寓言讲的是羊狼谈判同意解除戒备,而羊群为表现诚意,请牧羊犬离去,结果它们却成了狼群的晚餐。”

在这则故事中,明廷扮演的不是驱逐而是主动打残保护自己的“牧羊犬”即麓川国的角色。

但这还不是最蠢的,最蠢的是明廷还告诉狼:牧羊犬消灭后,牧羊犬的地盘可交给狼管理。

这样的治边政策结果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明朝边疆治理的启示?

驱虎喂猪,崽卖爷田不心疼

明朝西南边疆治理的失误与教训

第一,驱虎喂猪,打破西南战略力量间的平衡以至自毁长城,是明朝治边政策的严重教训。1918年11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信中说:“我不愿扮演连伊索寓言都视为笑柄的角色。寓言讲的是羊狼谈判同意解除戒备,而羊群为表现诚意,请牧羊犬离去,结果它们却成了狼群的晚餐。”在这则故事中,明廷扮演的不是驱逐而是主动打残保护自己的“牧羊犬”即麓川国的角色。但这还不是最蠢的,最蠢的是明廷还告诉狼:牧羊犬消灭后,牧羊犬的地盘可交给狼管理。这样的治边政策结果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元朝后期,朝廷对西南边地控制减弱。1312年,站稳脚跟的混依翰罕脱离元朝金齿宣抚司,在勐卯(瑞丽)称王,自号“思汗法”,建立“麓川王国”。1317年,思汗法挥师征服景迈(清迈)、景线、景栋、勐泐、腊门、腊光等地,1343年,在瑞丽江河谷大败前来进犯的元军,后至芒市河下游三台山再战,亦大胜,麓川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大理。此后多年,双方几次再战,直到1355年,因长年征战国库亏空,思汗法才命其子莽三到北京纳贡请和,此时元廷已无力暇西南,只有于其地设平缅宣慰司,册封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

1368年元顺帝逃回蒙古,明朝建立。1382年,明军占领云南,思伦法为与明朝交好,派使团出使明朝,并将元朝所赐印信交于明朝。1384年,明朝册封思伦法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世袭宣慰使,不久改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麓川成为明王朝的属国。

在中国元明交替的这段时间,中国西南边疆域外的缅甸也进入近半个世纪的诸王分裂状态。缅甸南部孟人在锡当河和伊洛瓦底河之间建立的勃固王国(1287~1531年,治所在今缅甸勃固)、掸缅人在上缅甸建立的阿瓦王国(1364~1555年),逃往锡当河流域的缅人建立东吁王国,加上西部的阿拉干王国,缅甸陷入战国时期。

这些处于战乱中的王国起初并没有强烈的独立于中国的意识,他们乐意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成为明朝的“土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阿瓦王派板南速勒入贡中国。翌年又遣使入贡,明廷设缅中宣慰司。至于接近安达曼海因而更遥远的勃固王朝,因离中国悬远,双方交往多止于礼仪。

明朝建立后,经过朱元璋十多年的努力,边疆各地复归统一。

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元朝的历史一般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从此这个王朝称为元朝,成吉思汗被尊称为元朝的太祖皇帝。

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元者,大之至也”。“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意就是大,“大之至也”,也就是最大。忽必烈之所以取这个国号,就是为了表明他自己统治的国家是规模最大的国家。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比较短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它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趋势?

一、经营边疆的政治方略

(一)设立治理边疆中央行政管理机构

我国自秦代起就是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历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大都设有兼职官员或专门机构处理边疆地区的民族事务,如秦朝的“典客”和“典属国”,汉代的“大鸿胪”和“客曹尚书”,隋唐时期的“鸿胪寺卿”和礼部中的“主客司”以及元朝的“宣政院”等,这些官员和机构的设置对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开了在中央政府中设置具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清朝设置理藩院,表明我国边疆管理机构已经初步完备。

(二)羁縻政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行政管理方面实行了羁縻政策。所谓羁縻,就是指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统治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地位和统治权力,并封授一定的官职,由少数民族酋长、首领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其对中央政府一般只有朝贡的义务,而不承担赋税。从秦朝开始的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实行以羁縻为主要内容的特殊行政管理政策,经历了两千多年历史实践,不断成熟完善,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措施?

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他们将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包括我国西北地区各族及中亚、东欧来到中国的人),第三等汉人(包括原来金统治下的汉族及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族以至宋金对峙时四川地区的汉族人),第四等南人(即南宋灭亡后南方的汉族和其它民族),并对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经济上的负担都作了不同的规定。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第一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清朝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一、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完整的保持了中国的统一,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地方叛乱。

三、康乾盛世将中国封建社会再一次推向一个高潮,中国国力增强。

四、康熙开始实行的民族融合政策,将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团结起来,融合起来,没有出现民族分裂的问题。

历史倒退:

1、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外界隔绝,外界的新兴事物看不到也学不到。

2、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设置种种关卡。

3、抑制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失去了进入资本主义的机会。

4、加强封建皇权专制,政治上越来越黑暗。

5、清朝后期丧权弱国,对外完全缺乏斗志,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文字狱残害了很多无辜的汉族文人,也阻碍了文化的开明发展。

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是将两广,云南贵州海南包括香港进行统一,将大秦几万人带到当地通婚,传播中华文化,实祖国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拓展疆域。秦帝国的边疆策略是南开五岭加北伐匈奴,由南北两个维度拓展疆域,秦王朝扩宽疆域不仅仅增加了帝国的统治区域,对中国历史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北伐匈奴以及南开五岭不仅仅扩大了秦王朝的版图,对于整个中国历史影响也极为深远。南越地方的居民,主要是越族。殖民到越地去的秦帝国的人民居住在交通线和城市,并且与越人杂居。当时越族人民的文化是比较落后的,秦人的殖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铁制工具也由秦人传来,这对越人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秦始皇向外开拓的结果,使秦帝国的疆土大大超过前代,初步奠立了我国现有领土的基本部分,后世帝王所谓的“天下”秦始皇已经为他们划分好了。秦帝国向世界宣布,东到海暨地区,西到临洮地区,南到北向户而北至阴山是我们的领土,也是后世应该统治的领土,后世的帝王只有拿下这块领土,才算夺得天下。

晚清收复边疆治理边疆的名将是谁?

晚清收复治理边疆的名将为左宗棠。

中国国际历史的启示?

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国)大国关系关乎世界战略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联盟对欧洲和世界霸权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祸起于法西斯轴心国征服世界、称霸全球的狂妄野心。

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军事对抗,大量资源投入军备竞赛,不仅美苏损失惨重,整个世界也被置于核恐怖阴影之下。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关系是国际秩序稳定的基石。

大国和睦,世界就能和平稳定;大国交恶,世界就会冲突动乱。

大国对抗,没有真正的赢家,对国际社会也是一场灾难和平不是永久的,战争是存在的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科举,最初的设计是好的,只不过没几年就走样了。科举,最初是有吏部主考,就是选拔官员。因此,各科都有。当然,未经科举也可能当官。

唐玄宗之后,科举改为礼部主考,科举科目逐渐集中,仅剩进士、明经等科。

到了宋代,进士科增加了殿试,进士科地位大幅提升。加上北宋有意架空旧臣,因此新科进士增加及第一档,直接授官。尽管本官是从八品(状元)、正九品(俩榜眼),但通常权知通判(六品)、县知(七品),而且升官速度很快。

到明代,逐渐还原。进士一律翰林院考庶吉士,培养三年再说。从礼部主考以来,科举只剩进士科、明经科,使得人才选拔没了意义。宋代就经常有职能部门抗议科举选人不当,比如审刑院、大理寺、刑部就总在说新人不懂法律。

另一方面,科举使得专业人才低位下降、堵住了中国向工业国家发展之路。北宋科举虽然广开门槛,但技术人员地位进一步下降。

政府中的钦天监、翰林医官院本属地位较高的技术部门,但实际地位比武职低很多。很多技术人不得不参加科举和别人比文学。技术人地位低,但政府是等级架构,因此不可避免的外行领导内行。有些答主已经说了。社会影响也很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中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属于文化遗产有21处: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颐和园(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长城(北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天坛(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

  • 七下中国历史(七年级中国历史作业本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3、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4、人生百年以诚为贵,国家兴旺依法则灵。5、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7、人之

  • 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时间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元日可不是元旦,不是现在的公历一月一日,而是夏历(俗称农历)的正月一日,又称为“元正”、“元旦”。因为处于一年的开端,四时的开始,一月的开头,所以又称为“三元”或“三正”。元日在魏晋南北朝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每年此时,上从皇家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朝廷到元日要举行朝

  • 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国5000年的历史朝代的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答礼[dálǐ]答礼,读音为dál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回礼、还礼。出自《史记孝文本纪》。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水浒传》第三二回:“武松慌忙答礼道:‘却甚是冲撞,休怪休怪!’”《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对国王拱手道:‘老孙还有一事奉上。’国王答礼道:

  • 2012年8月8日2点30分出生的孩子是什么命?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本命属龙,常做销渣流水命。五行金旺土旺缺木缺火;日主天干为水八字五行个数:3个金,0个木,2个水斗茄,0个火,3个土四季用神参考:日主天干水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纯悄相助,八字:壬辰己酉壬申庚戌五行:水土土金水金金土壬辰、丁未、辛丑、己丑。水土、段颤火土、金土、土土,五行缺木,握运败纳音五行常流水命,日

  • 中国的5000年历史(中国的5000年历史从什么时候算起)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答礼[dálǐ]答礼,读音为dál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回礼、还礼。出自《史记孝文本纪》。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水浒传》第三二回:“武松慌忙答礼道:‘却甚是冲撞,休怪休怪!’”《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对国王拱手道:‘老孙还有一事奉上。’国王答礼道:

  • 日本人看中国历史(日本人看中国历史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竟然在中国出版卖疯了!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2014年,由国内知名大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这是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的中国通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掀起一阵史学著作阅读的飓风!百思不得其解吧?那就看过来1.出版方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

  • 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因为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中国的近代化教育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启动的。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

  • 土豆在中国的历史(土豆在中国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有很久历史了,有人类以后就有土豆了,我己经吃了六十年土豆了土豆在16世纪时已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 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团课笔记)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我对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和思考后,使自己对如何开展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及今后在工作中如何体现共青团员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开展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