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5000年历史(中国的5000年历史从什么时候算起)

中国的5000年历史(中国的5000年历史从什么时候算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49 更新时间:2024/1/8 7:58:34

中国答礼的历史?

答礼[dálǐ]

答礼,读音为dálǐ,汉语词语,意思是回礼、还礼。出自《史记孝文本纪》。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水浒传》第三二回:“武松慌忙答礼道:‘却甚是冲撞,休怪休怪!’”

《西游记》第九五回:“行者对国王拱手道:‘老孙还有一事奉上。’国王答礼道:‘神僧吩咐,朕即从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慌忙答礼道:“这几日在那里去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来求和,然后挑战。子若至楚军,也将和议开谈,方是答礼。”

《红楼梦》第一回:“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

《汉书儒林传序》:“於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谊。”颜师古注:“答礼,谓有问礼者则为应答而申明之。”

中国滑冰的历史?

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不过,那时不叫滑冰,而称之为“冰嬉”。“冰嬉”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以及冰上杂技等多种项目

中国从1956开始加入国际滑冰

中国速度滑冰运动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1963年罗致焕就在日本长野县浅间山轻井泽获得了世界速滑锦标赛男子1500米冠军,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冬季项目世界锦标赛金牌。这一年出生的王秀丽,199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女子速滑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女子1500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速度滑冰项目的女子世界冠军。

中国的辉煌历史?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

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3、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架飞船,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

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个小型空间站。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国纸尿裤的历史?

所谓“尿不湿一代”其实就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婴儿逐渐开始使用纸尿布之后生长的一代人。

它一面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尿布的烦琐提供了服务;另一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时间,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泄的可能。“尿不湿”的逐渐被采用其实自有其象征意义,它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的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猫的历史?

世界最早对猫类的记载及文献是中国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当中内容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但诗句中将猫与熊、虎等并列在一起,似乎不是指家猫。战国时《庄子秋水》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狸在古代中国多指野猫,但若把猫和良马对比,则很有可能是指家猫。直到西汉初,据《礼记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确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已肯定猫为家畜,驯化了。埃及在大约3000年前出现被驯化的猫,最早是由尼罗河上游住民驯养,帮助捕猎小动物。其后埃及的农业发展,让食物有了剩,鼠患爆发,养猫灭鼠这件事才终於日益突出,乃至制订法律规章加以保护猫,杀猫者将处以死刑。贵族所饲养的猫死后将涂上香油,达到防腐目的,并葬以石棺。

中国尊的历史?

中国尊,中信大厦,如今骄傲的矗立于北京的CBD,成为北京当仁不让的天际线之最美天线。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中信集团十年铸一楼。中国尊的前世今生说来话长,然而长话却可以段说: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中信集团以63亿取得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Z15地块。中信集团在竞标文件中对该地块的建筑设计方案为一座形似古代礼器“尊”的超高建筑,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尊”。

2011年9月15日至19日,北京中信大厦在商务节期间奠基动工。

2012年9月起,北京中信大厦开始打入地下桩。

2013年7月29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工建设。

2014年12月10日,北京中信大厦地下结构全面封顶。

2015年9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100米。

2016年3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200米。

2016年8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300米。

2016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第70层,结构高度达到333米,超过北京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距离其528米的总高度还有38层的距离。

2016年11月9日,北京中信大厦第68节钢骨柱安装完成,项目高度突破400米大关,达到401.6米。

2016年12月,北京中信大厦工程已施工至82层。

2017年4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104层,建筑高度达到503米。

2017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塔冠钢结构吊装完成,外框106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结构完成封顶。

2018年10月,北京中信大厦全面竣工。

2018年12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始逐步交付使用。

2019年11月22日,北京中信大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中国好客的历史?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文当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好客、真诚待客: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毛泽东招待美国友人斯诺,用自己种的菜和亲自养的鸡,他自己都舍不得吃。

中国的番薯历史?

1、番薯明朝传入中国。一般的历史记载来说,红薯是由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的,红薯传入时间,公认的记载是在十六世纪末期,比较准确的时间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1582年)。

2、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3、《金薯传习录》记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福建长乐县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带到福州,从此传到大江南北。

中国造字的历史?

有传说是仓颉造字,篆书,隶书,行书,楷书,依次发展成熟。

中国刺绣的历史?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刺绣是绘画的姊妹艺术,因此,《周礼考工记》便将刺绣隶列在绘画之内,认为“五彩备,为之绣”,从而首肯刺绣的艺术地位。

最初的刺绣又和美丽的丝织锦缎并列,统称为“锦绣”。

这又从另一层面表明,刺绣的实用和审美结合的工艺文化性质,以及它的源远流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日本人看中国历史(日本人看中国历史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竟然在中国出版卖疯了!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2014年,由国内知名大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这是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的中国通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掀起一阵史学著作阅读的飓风!百思不得其解吧?那就看过来1.出版方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

  • 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因为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中国的近代化教育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启动的。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

  • 土豆在中国的历史(土豆在中国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有很久历史了,有人类以后就有土豆了,我己经吃了六十年土豆了土豆在16世纪时已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 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团课笔记)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我对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和思考后,使自己对如何开展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及今后在工作中如何体现共青团员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开展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 中国共青团的光荣历史(中国共青团的光荣历史心得体会)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共青团历来是革命的先锋队,是共产党的有力助手。讲述共青团的光荣历史,发扬共青团革命先锋的优良传统,对当前振兴中华,有着特殊的无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

  • 中国共青团的历史沿革(中国共青团的历史沿革PPT)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十三冶具有六十多年的施工经历。1951年6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成立,雏形为北满工程处,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易名:1953年迁址后,改名为本溪钢铁公司工业工程公司,54年2月重工业部将后北满钢厂与本溪钢铁公司工业工程公司合并成立本溪钢铁公司北满钢厂。55年1月改为重工业部北满钢铁建设公司。56年3

  • 中国不公开的历史(最近中国宣布断交的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需要注册后登录,填写相应的个人信息香港大学前身香港西医书院於1887年建校,国父孙中山先生亦曾到此留学。香港大学正式於1911年创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港大一向推崇高质素教学,务求让学生有全面的发展。能去香港大学读研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梦想。中国天眼是公开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

  • 中国汉字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汉字有几千年历史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至少有大汶口文化陶文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至少

  • 什么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是《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

  • 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悠远流长,因为时间久远,很多史料的丢失导致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很多细节已经无从考证。现在流传下来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应该算二十四史了,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个人编写的,而是各个朝代的史料集合,这24本书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