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顺序图(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详细)

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顺序图(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详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4/4/16 16:12:17

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夏朝建立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舜、禹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

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清末历史事件顺序?

清末又称晚清,具体时间指公元1840年到1911年!中学历史课本所学历史具体为:1840年到1842年年鸦片战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此同时,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并成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历史结束!

中国关隘分布图按顺序?

山海关(河北省秦皇岛市)居庸关(北京昌平)紫荆关(河北易县)雁门关(山西省代县)娘子关(山西省平定县)偏头关(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嘉峪关(甘肃省嘉峪关市)玉门关(甘肃省敦煌市)

中国各朝代皇帝顺序时间表?

1、秦朝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2、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3、三国

魏*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汉孝怀帝刘禅

*武烈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吴乌程侯孙皓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6、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

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

7、元朝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元睿宗(监国)

孛儿只斤拖雷元太宗

孛儿只斤窝阔台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8、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明世宗朱厚明穆宗朱载

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9、清朝皇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1921历史事件时间表?

11921年的历史大事件

1.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制定了党纲,通过了工作决议,选举了党的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3.1921年10月13日,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工人在武汉党组织领导下,为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举行罢工。10月25日,上海英美烟厂工人9000多人,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反对厂方无故开除和欺压工人,举行罢工。11月,陇海铁路机务工人,为反对裁人减薪、虐待工人举行罢工,全路2000多工人群起响应。12月,汉口人力车工人也举行罢工。

4.1921年11月12日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明末历史事件时间表?

明朝历史大事年表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28年(元天历元年)太祖朱元璋出生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元璋下采石取太平。至正十六年(1356)攻取集庆,改名应天府。至正十八年(1358)实施屯田。至正十九年(1359)宁越府立郡学。至正廿年(1360)陈友谅攻应天,朱元璋大败之于采石矶,复太平。成祖朱棣出生至正廿一年(1361)元璋击陈友谅于江州,友谅败走武昌。至正廿二年(1362)得龙兴,改为洪都府。至正廿三年(1363)陈友谅大举攻洪都,未下。元璋回援,大战于鄱阳湖。友谅中流夭而死。至正廿四年(1364)自立为吴王,建百官。受陈理降,汉亡。至正廿五年(1365)徐达为进攻张士诚,取泰州高邮。杨士奇出生至正廿六年(1366)廖永忠迎小明王于滁州,中途沉之于江,宋亡。至正廿七年(1367)徐达等克平江,执张士诚,吴亡。徐达北伐中原。元顺帝至正廿八年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立世子标为太子,妃马氏为皇后。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十一月,徐达取大都,改为北平府。明朝开始修建明长城洪武二年(1369)元璋定内侍官制,编《祖训录》,定诸王封建之制。同年倭寇侵略山东沿岸,倭寇之忧从此而起。大将常遇春北伐时暴病而亡,享年39岁洪武三年(1370)徐达李文忠等分道北征。李文忠获顺帝孙以归,元嗣君北遁。元璋分封诸王,赐爵功臣。同年,定科举法。《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1370)逝世,享年74岁洪武四年(1371)取蜀,亡夏,降辽东。郑和出生。杨荣出生。洪武五年(1372)徐达出雁门。诏以农桑,学校课有司同年,杨溥出生洪武六年(1373)颁《昭鉴录》,训诫诸王。颁定《大明律》。洪武七年(1374)李文忠蓝玉大败元兵。遣元顺帝孙北归。洪武八年(1375)诏天下立社学。洪武十年(1377年)惠帝朱允出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仁宗朱高炽出生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惟庸以擅权诛,坐其党,死者甚众。废中书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燕王棣到封国北平就王。安置宋濂于茂州,死于道年71岁。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1380)入狱,同年处死,至此废止丞相制洪武十四年(1381)云南平。同年徐达修筑山海关,行里甲制洪武十五年(1382)蓝玉沐英克大理。马皇后卒,年51。置殿阁大学士。空印案发,株连死者数万。洪武十七年(1384)曹国公李文忠被毒死。禁内官预政,敕戒诸司不得与内官公文往来。同年,再定科举取士制洪武十八年(1385)魏国公徐达中毒死。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被诛,死者数万。同年,开国大将徐达逝世,享年53岁。画家王蒙逝世,享年77岁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傅友德蓝玉同征纳哈出,东北平。同年《鱼鳞图册》问世洪武廿三年(1390)晋王、燕王棣帅师征元。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发,坐诛,牵连死者甚众。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洪武廿四年(1391)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洪武廿五年(1392)皇太子标死37岁,立长孙允为皇太孙。洪武廿六年(1393)凉国公蓝玉被杀,功臣死者甚众。冯胜傅友德备边北平。洪武廿七年(1394)颖国公傅友德坐诛。洪武廿八年(1395)谕群臣兹后不得法外用刑;嗣居不许置丞相;皇亲唯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不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颁皇明祖训条章,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洪武卅一年(1398)二月晋王死。闰五月,元璋卒,终年七十一岁。太孙允继位,是即惠帝。于谦出生1399年建文元年,敕修《太祖实录》,宣宗朱瞻基出生,成祖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1400年建文二年,白沟河大战爆发,夹河之战爆发,《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逝世,享年约70岁1402年建文四年,成祖朱棣攻陷南京,惠帝朱允下落不明。方孝孺被成祖朱棣杀,享年45岁。被灭十族,死难者共计873人。成祖朱棣重修《太祖实录》1403年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建立建州卫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前后历经29年,总共七次。1406年永乐四年,设立云南宣抚使司1407年永乐五年,《永乐大典》问世,皇后徐氏逝世,享年45岁1409年永乐七年,在东北女真部设立奴儿干都司,成祖朱棣在北京天寿山修造帝陵1410年永乐八年,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1411年永乐九年,再修《太祖实录》1412年永乐十年,设立囊哈儿卫,设立建州左卫1413年永乐十一年,设立贵州布政使司1414年永乐十二年,成祖朱棣亲征瓦剌,诏修曲阜孔子庙1416年永乐十四年,成祖朱棣开工修建北京紫禁城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北京设立东厂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成祖逝世,年64岁。其长子朱高炽继位,改元洪熙1425年洪熙元年,诏修《太宗实录》,仁宗朱高炽暴逝,享年48岁。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改元宣德,敕修《仁宗实录》1426年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宣宗朱瞻基亲征,擒汉王于乐安城,后杀朱高煦。1427年宣德二年,英宗朱祁镇出生1428年宣德三年,景帝朱祁钰出生1431年宣德六年,明朝与安南议和1435年宣德十年,郑和逝世,享年64岁1435年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逝世,享年36岁。其长子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1440年正统五年,杨荣逝世,享年69岁1442年正统七年,宦官王振掌权1444年正统九年,杨士奇逝世,享年79岁1446年正统十一年,杨溥逝世,享年74岁1447年正统十二年,宪宗朱见深出生,李东阳出生1449年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南犯,英宗朱祁镇亲征,后在土木堡被瓦剌部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王振在土木堡被明将樊忠所杀,王朱祁钰在登基,改元景泰,瓦剌部攻北京,于谦领军民打响北京保卫战1450年景泰元年,瓦剌部释放英宗朱祁镇回京,后被景帝朱祁钰囚禁在西苑1452年景泰三年,废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太子位,立子朱见济为太子。次年,太子朱见济逝世1457年景泰八年(天顺元年),英宗复辟,改年号景泰为天顺1457年天顺元年,景帝逝世,享年29岁,于谦被斩杀于崇文门外,年59岁1459年天顺三年,杨廷和出生1462年天顺六年,画家戴进逝世,享年73岁1464年天顺八年,英宗逝世,享年37岁。其长子朱见深继位,改元成化,自明朝开国以来的殉葬制度宣告终结1465年成化元年,宪宗朱见深为于谦平反1470年成化六年,孝宗朱樘出生1472年成化八年,王守仁出生1475年成化十一年,三子朱樘被立为皇太子1477年成化十三年,设立西厂1480年成化十六年,严嵩出生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死,享年57岁,宪宗朱见深逝世,享年40岁。其三子朱樘继位,改元弘治1488年弘治元年,蒙古鞑靼部小王子向明朝进贡1491年弘治四年,武宗朱厚出生,《宪宗实录》修成1497年弘治十年,诏修《大明会典》1505年弘治十八年,孝宗朱樘逝世,享年35岁。其长子朱厚继位,改元正德,蒙古鞑靼部小王子侵犯宣府,武宗朱厚敕修《孝宗实录》1506年正德元年,王守仁被贬至贵州1507年正德二年,《历代通鉴纂要》编成,建豹房新宅,世宗朱厚出生1508年正德三年,焦芳变科举授官之制,设立内行厂1509年正德四年,《孝宗实录》修成1510年正德五年,宦官刘瑾下狱,后被凌迟。连割三天,共割3357刀,吴承恩出生1511年正德六年,南方各地发生农民起义。1514年正德九年,海瑞出生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逝世,享年69岁1517年正德十二年,应州之战爆发。武宗朱厚亲征,大败蒙古鞑靼部小王子。1518年正德十三年,李时珍出生1521年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逝世,享年30岁。其堂弟兴献王朱厚继位,改元嘉靖。1522年嘉靖元年,世宗朱厚命加生父母皇号1523年嘉靖二年,唐寅(唐伯虎)逝世,享年53岁1524年嘉靖三年,大礼议事件爆发1525年嘉靖四年,张居正出生,次年,李成梁出生1528年嘉靖七年,世宗朱厚为其父其母上谥号,重新修订《大明会典》,戚继光出生1529年嘉靖八年,王守仁逝世,年57岁,杨廷和逝世,年70岁1537年嘉靖十六年,穆宗朱载出生1538年嘉靖十七年,世宗朱厚将自己的父亲朱佑的庙号定为睿宗,并入太庙1540年嘉靖十九年,蒙古俺达进犯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达再次进犯,壬寅宫变发生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吐鲁番向明朝进贡,设岷州,隶陕西巩昌府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修筑大同长城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俺答大举入侵大同,直抵怀来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王直勾结倭寇大举入犯东南沿海,葡萄牙人占领澳门

初唐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一、初唐

晋阳兵变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太原郡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中文名:晋阳起兵(太原起兵)

时间:617年(大业十三年)

人物:李渊、李世民

影响:为建立唐朝奠定基础

唐朝统一战争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然而隋朝灭亡之后,称王称帝者数不胜数,相互之间争战不休,天下面临再一次大分裂危机。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唐朝在公元624年基本统一中原,公元628年,柴绍率军消灭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唐朝统一战争最终结束。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名称:唐朝统一战争

地点:中国全国

时间:618年-628年

参战方:唐、周围各地割据政权

结果:唐朝统一中国

主要指挥官: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秦叔宝

主要战役: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柏壁之战(公元619年)、洛阳、虎牢之战(公元620年)、虎牢之战(公元621年)、唐平萧铣之战(公元621年)、水之战(公元622年)、下博之战(公元622年)、唐灭刘黑闼之战(公元622年)、唐灭辅公之战(公元623年)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中文名: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7月2日

地点:长安城

参与人物: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获胜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颉利可汗趁机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遂与之杀白马立盟约,领兵而退。这就是“渭水之盟”。

中文名: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时间:626年

地点: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参与人物:李世民、颉利可汗

结果:签署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

唐突厥战争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1)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39年)、阴山之战(64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後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後,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徵收银钱为主。

建党伟业历史事件顺序?

电影《建党伟业》包含的历史事件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

中国各省历史事件?

1.北京首都

万里长城

北京简称“京”,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也曾多次成为国都,包括现在,北京也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追溯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时候,根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就在燕都,也就是北京封赏各位功臣。

元代的时候改称北京为大都,并定位国都,在明朝朱元璋的时候改称为北平,解放战争中非常著名的“和平解放北平”指的就是北京。新中国成立前期,在政协会议中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再次定为国都,属于我们国家的核心地区。

除北京外,所有地区按照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顺序介绍,只是地理位置,不分先后。

2.黑龙江最东北的那个城市

中国北极点

黑龙江简称“黑”,是我国最北部的城市,是“公鸡的鸡头”,位于中国的最东北,曾经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但历经千年,早已经汉化。

黑龙江的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为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但这里气候十分恶劣,相信前一段时间“黑龙江大雪”的新闻大家已经看到了,冬季前来,方能体会到冷到骨子里是什么感觉。

3.吉林“以市得名”的省份

吉林长白山天池

吉林简称“吉”,吉祥的吉,东北三省之一,也位于祖国较北的地区。吉林在先秦的时候就被纳入管辖之下,到了清朝,一个船厂建在了吉林城,被称为“吉林乌拉”,在满语中就是“沿江的城市”,后来吉林省也通过吉林市而得名,这也是全国唯一的市和省重名的例子。

吉林的坏境气候和黑龙江差不多,也比较恶劣,在清宫剧中有些犯人都要被流放到宁古塔,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地区,吉林和黑龙江都曾是宁古塔的范围之内,可见这里恶劣的气候。

《盗墓笔记》中的长白山也在这里,喜欢的可以来这里看看,吉林也有南方没有的风土人情。

4.辽宁“东方鲁尔”

辽宁号

辽宁简称“辽”,在东北三省中,辽宁是气候最好的,也是东北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比较富庶的省份。

辽宁意为“祈愿辽河流域安宁”,秦汉时期曾以辽河为线设立辽东郡和辽西郡,新中国时才归到了一起,辽宁不仅是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更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5.内蒙古自治区塞北的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内蒙古的面积非常大,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

内蒙古生活着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在唐朝时归顺,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后来消灭明朝后建立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泰山顺序图?

一、最经典的登山路线红门登山线

它是古今最主要、最经典、最佳的路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竞秀,泉溪争流,自然景观雄奇秀美,古迹众多,共计有古寺庙8处,碑碣200多块,摩崖刻石300多处,传统文化韵味浓郁,尽是精华之处,非常适合步行。

岱庙红门岱顶这条古老的传统线路,下起遥参亭,上至岱顶,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为幽区,是泰山旅游精华所在,泱泱七千级台阶可直达岱顶;中天门至景区之巅的最后一段路程,是整个景区精华中的精华,其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美丽的景色、年代久远的遗迹,会给您带来难以形容的心灵震撼!如果您时间有限,可在徒步到达中天门后,换乘索道直达岱顶,可谓“一步登天”,七分钟直达岱顶。

此路沿途景点主要有岱宗坊、关帝庙(关帝庙里有一棵汉武帝时的汉柏,千年古树千万别错过)、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此处的有小泰山)、醉心石、三义柏、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风月无边刻石、斗母宫(斗母宫为佛教宫殿,是唯一一座佛教道教共存的山)、三观庙、经石峪、总理奉安纪念碑、柏洞、壶天阁、回马岭、药王庙、步天桥、中天门、快活三里、斩云剑、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顶、日观峰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亡国之君(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亡国之君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书(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书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诗经里的故事》这套历史书讲述了商周[东、西]等大背景下故事《中国历代名君》《中国历代名臣》《中国历代名将》台湾南怀瑾写的书,你可以找找《中国通史》范文澜《上下五千年》读本系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影响中国历史100件大事》陈致平的《中华通史》《中国历史故事》《上下一万年图说中国通史》《细说中国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年龄(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年龄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出身(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出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名字(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名字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的共同特点(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姑且不说古时候,就算是现在,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当地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先秦时期有很多诸侯国,在周朝时期各诸侯国使臣觐见天子、各国之间的交涉以及孔子游学和百家争鸣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又是如何交流的呢?就像现在为了避免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和都城(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和都城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中国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用时(中国古代朝代及开国之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开国之君的庙号,一般是太祖、高祖居多。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面的称呼。皇帝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被供奉在家庙当中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到了几代以后,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庙就要被毁掉,集中到太庙一起祭祀。而且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都有庙号,可是夹在中间的汉景帝就是没有

  • 中国古代历史轴线图及事件(中国古代史历史轴)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罗马占领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2、盎格鲁撒克逊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公元5世纪-9世纪:盎

  • 中国古代史历史轴(中国古代历史轴线图及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时间轴:夏商周,秦两汉新魏蜀吴,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头很清楚了,应该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潮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隋朝唐朝五周五代十国南宋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以及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觉得历史就是非常好的东西,我们要好好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