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元年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等不列表。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
自三皇至西楚为上古;汉至清为古代,中华民国到现在为近现代。
夏桀以上仅有史记、山海经、各代传说等,尚缺实物文物资料考证;从商汤起,均已有实物文字可考证。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朝代
事件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
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
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
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
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
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
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
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昭莫多战役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约21世纪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约14世纪铸行铜贝。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
约80070O早期空首布产生
约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31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叔敖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
336秦惠文王行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邹麦等金币
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方孔半两钱,黄金以锚为单位
206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86半两减为八铢。禁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累,称为五分钱。
175铸四株半两。又许民铸钱。
14O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5四行赤侧五铢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元
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契刀和大泉。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布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刘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孙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董卓铸小钱。
208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O刘宋铸四铢。
454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北魏铸五铢。
529北魏铸永安五铢。
543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53北齐铸常平五铢。
561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金银币。
562陈铸五铢。
574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隋铸五铢。
621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铸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
666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废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708(日本铸和铜开宝)。
755768(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758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查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6779大历元宝铸于此时。
780783建中通宝铸于此时。
845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楚马殷铸天策府宝,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
917王建铸天汉元宝。南汉刘岩铸乾亨重宝。
918王建铸光天元宝。
919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辽铸天赞通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5蜀后主铸咸康元宝。辽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88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
947辽铸天禄通宝。
948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辽铸应历通宝
955后周铸周元通宝。
959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O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8辽铸保宁通宝
976宋铸太平通宝。
98O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辽铸统和通宝。
990铸淳化元宝。
994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铸至道元宝。
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国开始出现纸币。
998铸咸平元宝。
1004铸景德元宝。
1008铸祥符通宝、元宝。
1017铸天禧通宝。
1023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圣元宝。
1024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这是政府最早发行的纸币。
1032辽铸重熙通宝。
1034铸景站元宝。
1039铸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铸皇宋通宝。
1045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65铸至和元宝
1118辽铸请宁通宝。
1119铸治平元宝、通宝。
1126铸嘉元宝、通宝。
1054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055铸绍圣元宝和通宝。
1056铸元符通宝。
1064铸圣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068辽铸戚雍通宝
1071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074交子改为一贯和伍百文两种。铸熙宁元宝、通宝、重宝。
1078交子行于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83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92外路改变子为钱引。通行区域扩大到京东、京西、淮南,京师等地。
1093铸元丰通宝。
1094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自小平到当十。
1098四川发行钱引,旧交子作废
1101辽铸天庆元宝。
1103辽铸大安元宝。
1105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07铸重和通宝。
1109辽铸寿昌元宝。
1110铸元通宝。
1111铸宣和元宝和通宝。
1127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7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1吴在河池发行银会子,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4金发行交钞。
1157金铸正隆通宝。
1160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8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4铸淳熙元宝。
1178金铸大定通宝。
1180钱背加铸年份。(英国铸银便士)。
1189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交钞永远通用。
1197金铸承安宝货银链。
1205铸开禧通宝。
1208铸嘉定通宝。
1215金改发贞桔宝券。
1217金改发贞站通宝。
1222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铸大宋通宝。
1234铸端平元宝。
1236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1铸淳元宝。四川铸淳通宝当百钱。
1247会子永远通用。
1253铸皇宋元宝。
1259铸开庆通宝。
1260铸景定元宝。忽必烈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废。
1265铸咸淳元宝。
1287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5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310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50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张士诚铸天佑通宝
1355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408铸永乐通宝。
1433铸宣德通宝。
1503铸弘治通宝。
1527铸嘉靖通宝。
1570铸隆庆通宝。西班牙入侵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铸万历通宝。
1616后金铸天命钱。
1627后金铸天聪钱。
1628铸崇祯通宝。
1644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弘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
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6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62铸康熙通宝。
1674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铸洪化通宝。
1723铸雍正通宝。
1736铸乾隆通宝。
1792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美国开铸银元)。
1796铸嘉庆通宝。
1821铸道光通宝。
18371838台湾铸寿星银饼
1851铸咸丰通宝。
1853因太平天国革命,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
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大钱,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隆银行在上海
设分行。
1856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室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
行。
1862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香港铸造银元。
<>1875铸光绪通宝
1882吉林试铸厂平银币,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9广东铸龙洋。
1895华俄道胜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杖洋。
1897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
1900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4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军需债券”。
1905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请户部银行成立。
1906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孙中山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
在国外发行“中华革命军银票”
1907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
1908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颁行《大清银行则列》。
1909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颁布《币制则例》,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1911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
1912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南京造币厂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
念”币。各地大清银行均改为中国银行,继续作为国家银行,发行兑换券。
1914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铸“袁头”银币,作为国币广泛发行。殖边银行、财政部平市官
钱局开业,分别发行银元票和铜元票。
1915北洋政府公布“纸币取缔条例”,以图解决各省、各行滥发纸币问题。但是收效甚小。
1916袁世凯恢复帝制,耗费巨大,造成国库空虚,中、交两行在京、津等地停止兑现,发生“京钞风
潮”。
19191922边业银行、大中银行、农商银行、中南银行、蒙藏银行、劝业银行、中国实业银
行、热间兴业银行等很多商业银行相继开业,发行银行兑换券。
1923社会舆论力主废除银元上的袁像图案,试铸龙凤银币。因龙凤币仍带帝王色彩,而未被采
用。
1924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兑换券。
1927国民党政府仿民国元年版,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银币。
1928共产党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在上井衬建立了苏区第一个造币厂,铸“工”字银元。国民党政
府于11月在上海成在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和多种纸币。
1930-1932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多种纸币和银、铜币。1932年2月,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当年七月发行纸币。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九
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愧倔政府组建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1933国民党政府公布国币条例,海厂开铸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双帆船的银币。豫、鄂、皖、
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开始发行纸币。
1935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
北分行”。继续发行纸币和布钞。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
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流通。
1937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1938晋察冀边区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分别设立边区银行和北海银行,发行纸币。伪华北临时政府
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
1939冀南、太岳解放区成立“冀南银行”,发行冀南币。
1940晋缓边区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发行西北币。
1941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
1942国民党政府决定将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的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
1945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大江银行、江南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
行等为基础,建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国民党政府开始发行带有“东北九省流通券”字样的法
币。
1946东北解放区成立东北银行,发行东北币。
1948冀南银行同晋察冀边区银行在五月合并成华北银行。十二月一日,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
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
始发行金元券。
1949陆续收回各解放区的地方性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币逐步成为全国统一的货
币。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的前夕,在广州、重庆等地,发行“银元券”。
1955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7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分、二分、伍分三种铝镁合金辅币。
1962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79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开始。
198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角、二角、五角三种铜铸合金辅币和一元铜锦合金主币。同
年4月1日起,发行外汇兑换券。
1984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
1987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199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一角铝镁合金、五角铜锌合金、一元钢芯镀镍三种硬币。
1994中国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钞票,面值有20、50、100、500、1000元五种
1995中国银行开始在澳门发行钞票,面值有10、5O、100、500、1000元五种
1996增发20元面值的澳门钞
1999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中国古代历史周年表?
中国古代史
1、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
政治:推行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经济:青铜铸造发达;
2、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
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诗经》;
3、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经济:自然经济形成、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文化:继续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楚辞、司南;
4、秦朝时期(前221年---前206年):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文化:小篆、隶书;
5、两汉时期(前202年---公元220年):
政治:中朝制度、刺史制度;
经济:西汉工官制度形成、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与“丝国”、使用煤炭和水排冶铁、市的严格管理;
文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太学建立、造纸术、东汉蔡伦;
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政治:三省六部制;
经济:唐代青瓷和白瓷、六朝草市、长安;
文化:唐朝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欧体颜体柳体、唐诗;
7、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政治:元朝行省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
经济:宋代棉纺织业兴起、元代青花瓷、宋代市时空界限的突破和草市发展、东京和临安;
文化:南宋朱熹理学、指南针外传、火药外传、北宋毕升和活字印刷术、元代木活字、书法宋四家赵体、文人画、宋词元曲;
8、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政治: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经济:清代粉彩瓷和珐琅瓷、明代商帮和会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京剧产生、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完整版?
朝代
事件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
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
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
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
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
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
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
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昭莫多战役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历史时间轴与历史事件年表区别?
历史时间轴,一般是画一根直线,代表时间。上面刻度代表不同历史时间阶段以公元前后为分水岭。比如公元前后是西汉,之后八年,表明西汉灭亡。之后9--23年标明为王莽新朝,25年表明东汉建立,建武元年,依次类推。
历史年表,将一切有关历史的资料依时间或年份先后排列。
所谓历史年表,就是将一切有关历史的资料依时间或年份先后排列。它们对于了解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年表记述了中国历史从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朝代变迁。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经验教训?
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的经验有民以食为天,皇帝是州,人民是谁?虽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宝贵的历史经验,人民是国家之本,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的伟大正确的党
历史的教训就太多了,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饱受外国欺凌的历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时刻牢记这历史教训
东晋年表?
东晋
中宗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建武317年-317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宗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
显宗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帝
司马聃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宁宗
哀帝
司马丕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废帝
司马奕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恭帝
司马德文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历代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
原始社会
(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距今约4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
距今约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中国朝代尺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约100万年前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
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约10万年前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
距今约5万年前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
距今约3万年前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距今约3万年前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
距今约1万年前(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
约公元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
约公元前5850年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约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母系氏族公社。
约公元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
约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
约公元前3300年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
约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
约公元前2600年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
约公元前2550年黄帝与炎帝结盟,华夏族形成;涿鹿大战,筮卜出现;阪泉之战,史官出现,仓颉造字。
约公元前2450年颛顼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372年喾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297年尧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227年尧让位于舜。
约公元前2179年舜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155年大禹治水。
约公元前2142年禹征三苗。
约公元前2120年禹朝诸侯于会稽。
约公元前2100年禹划天下为九州。
约公元前2090年禹铸九鼎。
约公元前2000年齐家文化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带形成,石磐已成为重要乐器之一,青铜镜已有制造;二里头文化在黄河中游豫西晋南形成,酒器青铜爵已铸造,宫殿已建筑。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历时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启称夏后建国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历时554年)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历时275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护送有功,襄公被封诸侯,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周朝的后半段。
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周首位君王为周平王(宜臼),共传25王,历时515年,最后为秦所灭。
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剩下的诸侯大国继续互相征战,称为“战国时代”。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春秋(历时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帝制社会转变阶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战国(历时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秦(历时16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历时4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历时210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经过此次漠北之战,匈奴无力与汉朝对抗。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历时16年)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东汉(历时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历时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曹魏建立皇帝:曹丕(魏文帝)。
221年蜀汉建立皇帝:刘备(昭烈帝)。
229年孙吴建立皇帝:孙权(吴大帝)。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63年魏灭蜀。
西晋(51年)
(265年到316年)
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取了曹魏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正式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历时103年)
(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历时169年)
(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历时37年)
(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军挥师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历时289年)
(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十国(89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历时167年)
(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历时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历时97年)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明(历时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满清(历时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半殖半封建
(1840年到1949年)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四国《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英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八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加入荷比西三国。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学家普遍定义年限为:1840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秋收起义。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7年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改革开放。
1990年北京亚运会。
1992年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历史年表口诀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三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杜甫年表?
杜甫大事年表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州。闻肃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入蜀,至成都。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广德元年(763)公在梓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春,迁居赤甲。三月,迁西。秋,迁东屯。未几,复自东屯归西。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大历四年(76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几,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夏,畏热,复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