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历史人物有哪些?
李斯、樊粹庭、杨靖宇、陈大喜、韩非子等。
1、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樊粹庭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亮族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
3、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4、陈大喜
今平舆县人,清末豫南捻军领袖。咸丰元年(1851年),陈大喜和皖捻首领张乐行结拜兄弟,并任皖捻缺羡各棚拳场总敬扮弊教练。
后陈大喜在家乡举起反清大旗,在豫南很有影响。太平天国失败后,陈大喜与赖文光、张宗禹等收集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后被清政府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
5、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驻马店
驻马店历史名人荟萃。驻马店人杰地灵,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以至当今,这里人才辈出。
春秋时,蔡国人漆雕开(今上蔡县人)是孔子有名的弟子,研究《尚书》颇有成就,后成为儒家名人七十二贤之一。
秦丞相李斯,出生于今天上蔡县。他不仅辅助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对秦始皇统一法律、文字和度量衡等,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38年,他在被逐途中写了著名的《谏逐答枯客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两汉时期,汝南郡(今驻马店市)人才济济,仅《后汉书》和《风俗通羲》中留有传记、留下姓名的汝南籍官吏、名士就有百人之多。因此有“汝半朝”之称。
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桓宽(今平舆县人),秉笔直书的《盐铁论》,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81年在京都长安进行“盐铁大论战”的气氛和场面,对当今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有重要价值,在西汉乃至整个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东汉人许慎(今平舆县人),撰《说文解字》15篇,成为中国的第一部字典。
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今新蔡县人),博通经史,著作甚丰,所撰《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朝齐梁间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今泌阳县人)发表的《神灭论》,把古代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向了高峰,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作为范缜的同乡及后辈的卫留成,现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也是当世的人才。
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子,出生于驻马店市西平县,曾师从荀子,和李斯同学,其才华深受秦王嬴政的赞赏。
东汉著名水利专家许杨(今平舆县人),主持重建的古代罕见大型水利工程鸿隙陂,对当时汝南郡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汪仔义。
卢镗,今汝南县人,出身将门之家,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抗倭名将,其威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豫南捻军领袖陈大喜清陵洞(今平舆县人),从清咸丰十年十一月领导豫南捻军起义始,在五年多的军事活动中,曾指挥击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的斗争,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出生于驻马店市驿城区(原确山县),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曾任确山县农军总指挥、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殉国,年仅35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反坦克英雄班”班长雷保森,驻马店上蔡县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班创造了用步兵武器击毁坦克的光辉战例,他为此获得“一级人民英雄”的称号。
现代著名画家魏紫熙,驻马店市遂平县人,他的《黄山云海》是中国政府作为礼品赠予外国元首或政府的赠品之一。
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李丁陇,驻马店市新蔡县人,其代表作是连环画《二万五千里长征》。
著名学者、法语专家郭麟阁,出生在驻马店市西平县,他是第一位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翻译成外文传到欧洲的中国作家。
梁山伯&祝英台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1、范雎生卒年不详,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人,战国薯慧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
2、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3、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I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
4、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5、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乎手凳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岁旅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