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现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要快?

现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要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5 更新时间:2024/3/6 5:29:49

现代名人尊师的故事。--要快?

师恩难忘

刘绍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有关于名人从师的故事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着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是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是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张良拜师的典故叫做圯桥授书。

故事如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孟母三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司马光警枕读书的故事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这里说一个他成年的故事,刚满二十岁那年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

  • 读成语故事有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读成语故事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成语故事有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成语故事(2)》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共收录了150个成语故事,有上古时期的、战国时期

  • 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在我家附近就是郑州商代遗址,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经常在城墙上玩耍,爸爸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商城遗址的事情。听爸爸说,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在20世纪九十年

  • 20190315杨礼孝善文化分享之“扬人恶即是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20190315杨礼孝善文化分享之“扬人恶即是恶”近期学习“了凡四训”,也陪孩子听“弟子规”等经典,深知起心动念处皆显善恶,明了止恶扬善之要道,须从心心念念觉察,方可事半功倍。平日微信里看到重大舆论视频等,我尽量不敢转发,恐有扬恶之弊,但虽不转发,会忍不住和老婆聊聊,有时还评头论足。今日看到某省群众

  • 著名的历史人物传记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唐浩明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读长篇传记小说最大的享受就是让你经历另一种人生,让你身临其境,数日无法从虚拟场景中自拔。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种种诚恳之心与奸诈话语堆叠起来的。二《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

  • 中国文化大学怎么样?分数线大概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位于台北市近郊,毗临阳明山国家公园,海拔约410公尺,足临台北关渡平原,俯瞰淡水河与台北港;自台北市士林、北投区向山麓远眺,即可见文大校舍建筑,为台北显著地标。创办人张其昀博士建校之时,以「美哉中华,凤鸣高冈」,勉励文大师生要有崇高胸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善尽心力,本

  • 中国近代史青年名人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上甘岭战役中,敌我打的胶灼状态,敌人的机枪异常猛烈,黄继光慢慢靠近后,坚决的扑向机枪,用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扫射,这是我们的英雄事例,铭记于心,至死不忘。中兴名臣曾国藩,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革命志士谭嗣同,蔡锷,孙中山,黄兴,秋瑾;文化名人张伯驹,梅兰芳,龚自珍,魏源,辜鸿铭;军阀张作霖,袁世凯,段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俗语?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弟子规》上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论语》上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开口,不轻易许诺,是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俗话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到做到,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很

  • 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五年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初出茅庐(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4.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

  •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饮食差异: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菜色及烹饪手法五花八门。西方人注重理性饮食,不论口感,讲究摄取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教育差异:中国教育属于灌输式,注重知识巩固和熟练掌握,达到“精深”。外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灵活应用知识,达到“广博”。3、生活差异:西方人生活是倾向于独立生活,而中国人自古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