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有21处,分别有:明清皇宫、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平遥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丽江古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我国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4.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5.北京故宫1987.12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有多少座桥是历史文化遗产?
赵州桥:世界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位于河北赵县。建于随朝公元605年,李春所建。它是中国古代桥梁杰出代表,被列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而立碑纪念。赵州桥长50.82米,净跨37.02米,高7.23米。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首。
洛阳桥: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大桥,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它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059年,由蔡襄主持建造。现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洛阳桥对世界桥梁的贡献应该是它的筏形基础。此外种蛎固基法也是它独有的建造形式。广济桥:世界现存最早开启式大桥,位于广东潮州,俗称湘子桥。它建于宋代,一开始就是浮桥,后又改桥墩加浮桥,到了明代基本形成现在模式。
卢沟桥:七七事变把它和中国抗日战争紧密联系,也使得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座桥。卢沟桥位于北京永定河上,是一座连拱石桥(11拱)。它始建于金代,现在桥梁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卢沟桥最著名的就是它的石狮子,民间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楚的说法,桥梁上有500多个千姿百态。
安平桥:曾经是世界最长的桥梁。安平桥位于泉州安海和水头两镇之间,始建于南宋公元1138年,是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桥梁,桥全长约5华里,又称五里桥。
铭记历史强国有我有什么话题?
76年前的9月3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6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枣园学校举行了“铭记历史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以红领巾的名义,用满腔的热情给英雄献礼。
秋意习习,阳光暖暖,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八年级孩子们的国旗下献词,把我们的思路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14年的浴血奋战,多少可歌可泣的画面,如今依然让人心潮澎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渐入佳境的诵读声里,阳光躲进云层,不一会儿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细雨仿佛知人情,同我们一起缅怀英雄寄托哀思。
“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4位少先队员代表发出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作为新时代少年,以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青春豪情与壮志!引起了全校同学的共鸣!
张老师国旗下讲话:欢迎孩子们回家,新学期要有新目标,要怀揣梦想,笃定前行。今天举行这场特别的升旗仪式,希望孩子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希望孩子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实践中成长,在担当中历练,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亮丽的青春色彩,最后张老师祝福孩子们在新的学期里享受阳光,茁壮成长!
这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在细雨中结束,不忘历史的信念在孩子们心里荡漾。
赵州桥是我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什么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3、隋朝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4、敦煌的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等。
5、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化遗产历史依据?
历史纪念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成分或机构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考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极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文化遗产对历史有什么意义?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1.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
4.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阳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
南阳玉,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故南阳被称之为“千年玉都”。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这里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故被称之为“中华药都”。
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总投资4.5亿元,占地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9万平方米的莲花温泉水城将于今年十一完全建成开放,现已投入市场。
东莞历史和文化遗产?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著名画家邓白、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中国曲艺之乡、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
赛龙舟
2001年,东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并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文化;2008年东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子论文公益文化活动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新品牌”;2010年,东莞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的历史遗产有洛阳龙门石窟,焦作云梦山,郑州嵩山。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