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四库全书真的毁了很多经典书吗)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四库全书真的毁了很多经典书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77 更新时间:2024/1/17 11:56:34

据不完全统计,《四库全书》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同时,乾隆借修书大兴“文字狱”,让许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旷日持久。

《四库全书》修撰时,特别将书籍分为“著录”、“存目”与“禁毁”三类处理。

清朝的国力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时已经臻于鼎盛。歌舞升平之际,乾隆帝在武功之外,更为留意自己的文治建树。

易代修史、盛世修书,似乎没有什么能比修撰一部囊括古今的大书,能够彰显自己的文治功绩了。

所以乾隆帝决定要修一部远超前代,几乎囊括一切的超级大书。

乾隆推动编纂的《四库全书》

而修书的第一步,就是征集图书。

但乾隆帝在修书的第一刻起,就带着复杂的政治目的,可谓动机不纯。

要修一部囊括古今一切学问的大型丛书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他连下数道诏书访求民间藏书,“余搜四库之书,非徒博古右文之名,盖如张子之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是乎!

但皇帝的求书热情,并没有得到地方官的透彻领悟。

他们自认为此事甚小,便敷衍拖沓,导致征书进展缓慢

乾隆见诏书数下,征书却迟迟无成效,难免怒火中烧,遂严令各地据实奏复并追责征书不力的官员

不久安徽学政朱筠就搜访书籍提出几点意见,并建议朝廷开馆校天下群书

安徽学政朱筠提出开馆修书

乾隆因此决定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囊括一切学问的大型丛书。

借着修书兴起长达19年的文字狱

丛书的修纂,依旧离不开天下藏书人的积极参与。

为打消藏书家对康雍时文字狱的恐惧,乾隆特意宣称:“若藏有悖逆之书,趁机献出,不怪罪藏书之人。

同时他也不忘挥舞大棒要挟道:“如有逆书,秘而不献者,将严加定罪。”

他向藏书家保证,征书只为编纂所需,待抄录完毕即如数归还

著名藏书楼——天一阁

随后全国征书渐入高潮,数之不尽的图书汇聚到中央

在查阅一些书籍后,乾隆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他借机大兴文字狱,开始了长达19年的禁书行动

乾隆首先严谕京城内外,要求尤为注意查禁明末清初的典籍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乾隆下诏称:“明季末造,野文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

接着他又重申:“明季诸人专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列。

乾隆四十三年,又有圣旨强调:“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急宜及早交出。”

地方官迎合皇帝,禁书毁书严重扩大化

与征书相仿,查禁反书的诏书也没有引起地方官的注意

诏书下达三月之后,仅有以投机著称的两广总督李侍上奏说,查出雍正年间下令销毁的屈大均几种著作。而其他省份的督抚,均声称未见稗官野史之类的书籍。

以政治投机著称的李侍尧

乾隆对地方督抚的再度敷衍更加不满,他借着屈大均之事大做文章。他首先责备号为人文渊薮之地的江浙督抚办事不力,比不得李侍尧那般干练

此外,他再度申明只要肯及时交出禁书,概不追究罪责,而有禁书不献将严厉追责。

在诏书的作用下,征书行动慢慢让位于禁

地方督抚为了迎合乾隆的喜恶,经常小题大做,随意扩大查缴禁书的范围

起初禁书多是明末清初的书籍,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都属于例禁之列。

后来禁书稍稍放宽,一些禁书“改易违碍字句”,就不需要再销毁

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等敏感人物的著作,一律销毁,查禁特别严厉。

后来禁书范围竟然上溯到宋元时期。凡有“斥金”“斥元”字样的书籍均遭到查缴。

禁书的种类,也随着查缴日益扩大化,不仅有野史稗乘、文集笔记、奏疏杂纂、石刻碑铭等,甚至还有剧本曲本、郡邑志乘、天文占验等等。

馆臣随意篡改前朝文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因编纂丛生的四库馆,也新增了查缴反书的功能。官臣们还特意制订了《查办违碍书籍条款九则》,作为禁毁书籍的标准。

除了销毁外,《四库全书》对书籍的改易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对于反映民族矛盾的作品,他们大肆篡改,抹平其中的反抗精神

岳飞名作《满江红》内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在敏感的清代,“胡虏”“匈奴”都是犯忌的禁词,所以《四库全书》馆臣将其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岳飞名作《满江红》遭到篡改

南宋爱国文人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其中描写圣贤孔子的故乡被金人占领,以激发宋人收复故土的热情。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不巧“膻腥”又犯了乾隆的忌讳,便改成“凋零”,其意虽通,但却失去了原先的韵味。

南宋爱国诗人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又犯忌,被改作“挽雕弓”

最为荒谬的,是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其中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

刘裕曾数次北伐中原少数民族政权,收复不少大好河山。在辛弃疾的眼中,刘裕是光复汉政权的大英雄,对他心生景仰。

辛弃疾的词作也遭到改易

可到了异族入主的满清,刘裕成了反面人物,他的功绩也很少提及,而且他的小名也成了忌讳。所以馆臣们又用心良苦地将其改换成“人道宋主曾住”

如今视为笑话的改易经典,曾经却是不可质疑的最高权威

据史料记载,因查禁而被销毁的图书约为13600卷,刻版170余种8万余块

除了焚毁民间藏书外,清廷还对明代档案进行了系统销毁,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被全部销毁。因此《四库全书》完成后,也引发了诸多的批评。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便痛心地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标签: 全书经典多少很多

更多文章

  • 54门礼炮代表什么意思(新中国成立54门礼炮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礼炮,含义,意思,成立,代表,中国,什么,54

    当我们翻看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微妙的情况,那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于数字,一直有着非常特殊的认知,上至经典古籍,中间到重大礼仪,下至烟火生活。经典如《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重大礼仪场合,如古代臣民对帝王行礼,谓之三叩九拜;俗世生活如三书六礼、五福临门、五谷丰登、五味俱全、

  •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鸿门宴的含义现在指的是什么意思 )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公元前206年,在鸿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宴席上刘邦项羽“把酒言欢”,演绎了一出脍炙人口的“鸿门宴”,那这段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司马迁在书写这段故事时又包含了哪些深意?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公元前206年,刘邦一声喝下,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攻入函谷关,进入到了关中地区,秦王子婴见势不妙,便连忙向刘

  • 赵高简介及人生经历(关于历史人物赵高的评价是什么 )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赵高之名对于不少读者朋友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个人也真正做到了"遗臭万年",如果没有此人对秦二世胡亥的教唆,对大秦丞相李斯的误导,相比大秦帝国能够扭转局势,成为像汉、唐那样的长命朝代。但可惜的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出身低微、官职也不大的人能够日益深入帝心,忠厚的外表下竟藏在一颗要将世俗大权悉数收入囊

  • 独孤伽罗是历史上的人物吗(历史有独孤伽罗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独孤伽罗,这个

    隋朝的开国“大功臣”是谁?提到隋朝的建立,不免会让人想到一个伟大的女人,独孤伽罗。那么,历史上的独孤伽罗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有着怎样的出身呢?独孤伽罗,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她的父亲独孤信,是匈奴贵族的后代,是北朝时“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北魏六镇起义时,凭借着优秀的领导能力登上了政治舞台。

  • 琵琶行的作者和朝代什么(琵琶行是作者在哪里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琵琶,作者,朝代,哪里,什么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人们都很熟悉他。他写的诗流传范围很广。就是几岁的小孩子都能够吟诵他的诗词。比如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白居易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已经走了下坡路。唐宪宗即位以后,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了李绛

  • 唐代王维有什么称号美誉(王维是什么诗派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维,诗派,称号,美誉,人物,代表,唐代,什么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总评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 我国文房四宝是哪四宝(中国古代文房四宝起源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房四宝,起源,中国,古代,我国,时候,什么

    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 盗墓笔记里的禁婆是什么东西(禁婆霍玲为什么老梳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梳头,盗墓,禁婆霍玲,笔记,东西,为什么

    许多人喜爱盗墓类小说,会被其中出现的光怪陆离的超自然现象所吸引,古人因为科学的某些桎梏,常常会出现对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造成误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这个世界依旧有我们未能解释的现象和生物。看过《山海经》的朋友是不是像我一样有些疑问,古人的世界真的是那样子的吗?那些曾经消失的年代所发生的神奇事

  •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笔谈,梦溪,作者,朝代,哪个

    提起《梦溪笔谈》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部宋代的作品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沈括。《梦溪笔谈》享誉海内外,获得了极高的殊荣,堪称中国古代里程碑式的科技著作。那么,这部书究竟有多厉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书。沈括是北宋时代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便以才名而为人所知。沈括不仅是一个科学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个

  • 清朝孝庄皇后是谁的老婆(孝庄皇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皇后,丈夫,皇帝,老婆,清朝,哪个

    一部《孝庄秘史》,向我们展现了“大玉儿”波澜壮阔、爱恨情仇的一生,而她的历史原型正是历史上清朝初年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只不过孝庄的本名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并非剧中所谓的“大玉儿”。在《孝庄秘史》中,皇太极之所以要夺多尔衮所爱,执意娶“大玉儿”为侧福晋,只因为在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