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的建立者是谁(唐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吗)

唐朝的建立者是谁(唐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3/12/18 14:24:40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人们自然会想到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中华民族多灾多难,难得有几个值得后人称道的繁华盛世。

排得上号的,也就汉朝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等少数几个所谓的“治世”,其中尤以贞观之治为最,可谓盛世之极。

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才有唐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繁荣兴旺、博大恢宏与显赫声威。

唐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陶醉神往、骄傲自豪、回肠荡气的伟大盛世,没有哪个王朝可以与之比肩;

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中国古代最英明的皇帝,为儒学士人视为理想化的帝王楷模,在历史上被长期称颂,还没有哪位君王能够超出其右。

其实,李世民并非唐朝的开国皇帝,而是第二代君主。按照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宗法社会长子世袭制的传统,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从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权力的魔杖。

窦氏皇后生有四子,李世民排行第二,老三李元霸早夭,他与兄长李建成及小弟李元吉都是反隋建唐的有功之臣与重要人物。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在太原起兵,仅只一年时间就在长安建唐称帝。李渊做了皇帝,长子李建成便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作为二子的李世民,除了被父兄视为忠诚可靠、南征北讨的“马前卒”外,对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不敢存有半点非分之想。

然而,他最终还是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是时代为他提供了攫取权力的机遇与土壤,是卓越的才能与雄厚的实力为他奠定了称帝的基础,是人心深处那不可遏制的贪欲与兽性迫使他做出了杀兄灭弟的虎狼之举,是君主专制那不可避免的痼疾导演了一场似曾相识的夺嫡悲剧……

隋炀帝的残酷暴政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反抗,农民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隋朝的政权统治,如秋风横扫落叶般地荡涤着隋朝的污泥浊水。

战争,在将隋帝国推向毁灭深渊的同时,也将人们心中的各种欲望搅得喧嚣沸腾——大隋失鹿,人人得而逐之。

李渊当时为隋朝太原郡留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关系,算得上一名皇亲国戚,也曾为隋炀帝效命,残酷地镇压过甄翟儿的农民起义军。

而一直随侍在父亲身边的李世民正是在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显露峥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李渊身陷敌阵、难以脱身的危急时刻,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顿时军心大振,步骑配合直捣敌阵。

正是在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李世民不仅救出了父亲,还以少胜多,一战而定,消灭了甄翟儿义军。

李渊父子虽然镇压了太原农民军,却无法阻止、也改变不了已成燎原之势的全国农民大起义。而各地的隋朝政府官员也乘机纷纷起兵,建立割据政权。面对大厦将倾的局势及隋炀帝的猜疑,李渊父子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路。

一次,李世民对父亲说道:“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是的,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唯有铤而走险,庶几可以闯出一条生命通道。

李渊早就有心举事,面对儿子的试探与婉劝,却表现出一副不动声色、老谋深算的样子。对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唐高祖》中写道:

高祖犹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于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

秦王即李世民,乃李渊入据长安为唐王后所封。太原起兵时,长子李建成与四子李元吉均携李氏家族寄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最亲密的人选中只二子李世民跟在身边。

尽管起兵的决定权在太原留守李渊手中,但李世民也是一名主要决策者,并做了大量的联络组织工作,功不可没。

李渊于公元617年5月起兵,当年11月便占领了长安。为掩人耳目,李渊韬光养晦、潜隐锋芒,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另立代王杨侑为皇帝。

自己则“为假黄钺、持使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上演了一出自魏晋以来权臣篡位、改朝换代的“禅让”把戏。

第二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缢杀身亡。李渊再也没有必要打着“尊隋”的幌子,干脆一脚踢开杨侑,于5月在太极殿登基,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仍以长安为都。

李渊由一个不甚起眼的太原留守起兵反隋,仅只短短的一年时间,就一跃而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这一翻天覆地的巨大事件在年仅二十二岁的李世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难说李世民后来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没有从中受到激励与发。

唐王朝的历史大幕经由李渊父子的努力已然拉开,然而,这出戏剧能否继续上演走向高潮归于圆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李渊利用隋末农民起义的声势壮大自己的力量,乘机占据长安建立唐朝时,还只控制了关中与河东等地盘。唐朝周围,存在着好几支势力强大的武装势力。鹿死谁手,谁也无法逆料。

况且,一旦称王建国,目标就大了,自然会“招风惹眼”,引来一些有形无形、明枪暗箭的攻击,将自己推入漩涡的中心。已然称帝的李渊不可能从激流中抽身而退,只有通过战争扫平群雄、一统天下,从而达到坐稳皇位的目的。

然而,一旦坐上龙椅,就不得不摆出一副俨乎其然的皇帝派头,如果不是决定性的战役,自然不便亲自出征。

而太子李建成作为名正言顺的皇帝继承人,其安全也受到格外的照顾与保护,行迹一般限于都城之内;于是,领兵打仗、南征北讨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扩大地盘,征服群雄,统一中国,不仅依靠实力,更需要勇气、雄心、智慧与谋略。李世民借鉴秦、汉夺取天下的战争经验,确立了“关中本位”的战略方针,首先与占据陇右的劲敌薛举、薛仁杲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

李世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收获,就是兼并了薛举、薛仁杲的陇右精锐骑兵。骑兵速度快,灵活性强,杀伤力大,是冷兵器时代最为强大的先进兵种,在战争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李世民深知骑兵之重要,也善用骑兵,在太原镇压农民起义军甄翟儿时就初露锋芒。收编陇右精锐,是李世民军事力量的一次重大转折。此后,他将骑兵作为主力刻意培养、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咸愿效死”、与关东群雄争夺天下的主要力量。

正因为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李世民常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率领骑兵自敌阵背后出其不意地予以反击,在天下群雄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脱颖而出。

平定陇右,唐王朝有了一块安定的后方与大本营——关中平原;接着又北上太原,进军河东,消灭了乘机“南向以争天下”的刘武周、宋金刚,彻底扫除内庭之患;然后,李世民效嬴政、刘邦之举,挟秦汉之威,俯视东下,挺进中原。

李世民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成功地指挥了四次重大战役,用了七年时间,出生入死,逐一翦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天下群雄,功勋卓著。

唐高祖李渊“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而“特降殊礼”,为他专门建造了一座“宏义宫”以示褒奖。

李世民以一名叱咤风云的唐朝开国军事统帅初登历史舞台,他那杰出的军事才华在统一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体现,几乎无往而不胜。据《资治通鉴》所载,他在总结战略战术经验时曾不无自矜地说道:

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然而,军事并非李世民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李世民的真正成功与历代传颂,更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他靠战争起家,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战争,不过是他磨炼、锻铸自己的一种方式与过程而已;只有通过战争,他才有可能登上权力的峰巅。

标签: 建立者世民唐太宗李开创唐朝

更多文章

  • 公孙胜人物简介(水浒传中公孙胜人物介绍和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孙,人物,简介,特点,性格,介绍,水浒传

    公孙胜是梁山上最神秘的人物,绰号"入云龙",人如其名,恰似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虽然身居梁山核心地位,经常找不到他的身影,害得神行太保戴宗为了找他满世界的寻找。虽然公孙胜不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武功最高的,但是公孙胜却实实在在是梁山好汉里最厉害的角色,因为公孙胜却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另外,公孙胜还有着能掐

  • 隋炀帝皇后萧氏的一生(关于杨广皇后萧氏的真实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氏,皇后,杨广,隋炀帝,历史,一生,真实,关于

    要说隋炀帝,在历史上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但是要说起隋炀帝最爱的皇后“萧皇后,她的一生可要比隋炀帝精彩很多”。民间对于她很是好奇,从而有了很多关于她的传说,比如嫁给了六个帝王,年过半百还能让李世民痴迷。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身世,她哪里来的这么大魅力,她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呢?隋代北周,隋文帝为自己的二儿子

  • 丰子恺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有哪些(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展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丰子恺,作品展,散文,简介,代表,哪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里晒猫、撸猫、云养猫几乎已经成为保温杯“中年人士”的标配。当年轻人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猫主子,用各种方式逗猫主子开心时,殊不知,他们的这些方式都是前辈们玩剩下的。早在宋代时,文人们便流行咏猫、画猫和撸猫,到了近代,中国文人对猫越发痴迷,老舍、徐悲鸿、徐志摩、林徽因、

  • 元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历史上元朝的第一任君主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君主,皇帝,历史,元朝,开国,第一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忽必烈受

  •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讲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伶官,五代史,传序,教案,欧阳修,什么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一篇非常精悍的文字。明代人茅坤称赞为“千年绝调”。清人沈德潜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由于思想深邃和艺术精湛,多次被选入高中和中等师范语文课,徐中玉先生编选的《大学语文》也选了此文。欧阳修的原文本为一大段,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篇《伶官传》,结末

  •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域,张骞,出使,历史,目的,为什么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打通了中原前往西北的道路,使得西北国家开始与中原互通。可以说,汉武帝经营西域,有其政治目的,也有其军事用意。那么,除此

  • 祖宗十八代中高祖是什么辈分(始祖和高祖哪个辈分比较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辈分,中高祖,祖宗,始祖,十八,哪个,比较,什么

    祖是祖,宗是宗,祖宗是祖宗,十八代是十八代,千万别混淆!我们先来看看上九代。自己的父亲叫父亲,一世祖。父亲的父亲叫祖父,二世祖。祖父的父亲叫曾祖,三世祖。曾祖的父亲叫高祖,四世祖。高祖的父亲叫天祖,五世祖。天祖的父亲叫烈祖,六世祖。烈祖的父亲叫太祖,七世祖。太祖的父亲叫元祖,八世祖。元祖的父亲叫鼻祖

  • 李世民为什么敢反李渊(李世民怎么有那么大权力推翻李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李世民,权力,推翻,为什么,怎么,那么

    李世民之所以敢逼迫李渊禅位,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李世民是李渊的嫡次子,这是他们的家事。第二,李世民战功卓著,对建立大一统唐朝拥有巨大的功劳。第三,李世民实力雄厚,手下文臣武将众多,一般人不敢得罪。第四,是禅让,而不是夺位,李渊的性命没有任何危险。有这么4点合情合理的原因,李世民在逼迫李渊禅让的

  • 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武媚娘面首的张氏兄弟最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氏,面首,武媚娘,男宠,武则天,下场,兄弟,最终

    其一:史上最神奇的一年公元690年,大唐国都长安城,到处都在传说着一个神奇事情,据东魏国寺高僧:法明和尚“考证”,当今太后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正当人们还在“外焦里嫩”中凌乱品味时,神都洛阳又突发奇事:上阳宫上凤凰飞,凤凰后面麻雀随,肃正台前梧桐树,乱七八糟一大堆……当然这首打油诗,是小编所写,用于烘

  • 行首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在宋朝行首指的是什么职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行,职业,意思,古代,什么

    对于《知否》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这部电视剧是以宋朝作为背景的宅斗剧,在这部剧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根据宋朝的真实历史所设置的,虽然在剧中所表示出来的皇帝并非是赵忠全父子。但是这也是有是事实依据存在的,因为在历史上宋仁宗确实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赵宗权也就是历史上的宋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