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荆州指的是什么地方(三国时大意失的荆州是现在的哪里)

荆州指的是什么地方(三国时大意失的荆州是现在的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88 更新时间:2024/1/14 20:24:30

荆州自古就是华夏之地,“荆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古籍《尚书.禹贡》中,在书中整个华夏被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荆州作为上古九州之一,大致的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全部、湖南省全部、河南省南部、广东及广西北部。

从整个华夏来看,荆州的位置正处于整个华夏正中间一直到南的地方,北抵中原,南达南海,东至扬州,西临益州,如果将整个华夏视为一个大写的“十”字,那么荆州的位置就是“十”字中间到最下面的部分,北抵中原核心区域,南到华夏最南边的南海。

到了东汉时期,整个天下被人为地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也称为十三州,刺史或州原本是东汉的一种人为划分以方便监察地方的监察区。

到了东汉末年,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州牧取代刺史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因此十三州实际上演变为十三个行政区,由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也预示着东汉中央政府的没落和地方政府的崛起。

荆州就是东汉十三州之一,位置大致与禹贡九州中的荆州一致,但又稍有区别。

荆州在东汉时期下辖七个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江夏郡。但在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开始,到董卓乱政,天下群雄纷争之时,荆州所辖郡的数量一直有所变动。

禹贡九州图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年就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朝廷发生内乱,董卓控制了朝廷。

由此引发了整个关东地方政府联合起来,以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的一场军事行动,而荆州就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动乱。

董卓在作乱时,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也就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在前往攻打董卓的路上经过荆州,孙坚在武陵太守曹寅的欺骗之下,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在孙坚继续北上时,又以缺少粮草斩杀了南阳太守张咨,于是荆州刺史的官职就空缺了,以董卓为首的朝廷就派出了刘表担任荆州刺史。

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先在襄阳拜会了荆州当地豪强、世家大族襄阳蒯氏的蒯越和蒯良、襄阳蔡氏的蔡瑁等。

他借助地主豪强与世家大族的力量,以诱骗斩杀,招降归顺等刚柔并济的手段,消灭了当地的小家族、黄巾余党、盗贼,传檄而定荆州八郡。

自此,以刘表为傀儡,以荆州当地豪强世族为背景的力量就控制了荆州之地。

刘表依次控制了荆州除南阳郡之外的所有郡县,因为孙坚斩杀了南阳太守张咨,而孙坚当时又是袁术的部下,南阳郡之后就被袁术实际控制并自任为南阳太守。

刘表无法与袁术争夺南阳郡,只能控制其他七个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江夏郡以及后来的章陵郡。

三国荆州七郡

南郡的位置在今天湖北省的中西部,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十堰市、恩施州、荆州市、荆门市、襄阳市以及湖南省的常德市,当时的郡治是汉水南岸的襄阳城,这里也是刘表主政荆州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蒯氏、蔡氏的势力范围。

南郡当时还有一个重要城池是江陵城,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荆州市,当时叫江陵城。

江陵还做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数百年,是重要的战略城池,不仅扼守长江中游,而且还控制南北交通大动脉。

从襄阳南下可直达江陵,从江陵再渡过长江就能来到荆州南部,也就是洞庭湖平原,再往南,就能到达南海,所以江陵城在荆州的战略位置与襄阳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长沙郡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

武陵郡的位置以湖南石门县、湖北来凤县为最北,经湖南省吉首市、怀化市,一直到贵州的东边一小部分地区。

零陵郡的位置从今天的湖南省邵阳市一直到广西的桂林市。

桂阳郡的位置从今天湖南省郴州市一直到广东省的英德市。

江夏郡的位置就是今天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包括黄冈市、鄂州市、孝感市、咸宁市、天门市、仙桃市

章陵郡的位置就是今天湖北省枣阳市,到河南省的桐柏县及信阳市一带。

三国荆州

刘表控制的荆州七郡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7年,长达17年的时间,刘表主政荆州期间,虽然没有大规模对外征战抢来领土,但也没有大规模丢失领土,公元207年刘表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即位。

曹操南下时,刘琮在一班荆州豪强世族的裹胁、欺骗与逼迫之下,向曹操投降,除了张绣早已向曹操投降收回南阳郡外,再加上刘琮的投降,实际上在赤壁之战前,整个荆州八郡名义上归属曹操。

刘琮虽然投降了,但刘备和刘琦不愿意投降,双方汇集到江夏郡,继续抵抗曹操,因为迫于曹操的压力,孙权与刘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政治联盟,双方共同出兵对抗曹军,于是赤壁之战爆发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紧接又发生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南郡之战,最终5万孙刘联军联合赶路了曹仁,曹操在荆州的势力,除了占据襄樊地区和南阳郡之外,其余领土均被孙刘瓜分。

因为在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中,孙权出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是绝对的领导地位。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周瑜占领了荆州的核心地区南郡,而刘备迫于现状,只能选择向孙权力量薄弱和看不起的地方荆南四郡挺进。

就在南郡之战进行的同一年,刘备亲自率军攻下荆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

三国荆州地图

所以赤壁之战后三方对于荆州进行了瓜分,势力范围如下:

曹操占领了南阳郡和襄樊地区,后来曹操在占领的襄樊地区成立了一个新郡叫襄阳郡。

孙权占领了南郡,再加上赤壁之战前孙权攻杀了黄祖,抢占了江夏郡长江以南的位置,所以算半个江夏郡。

刘备占领了荆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同时包括原来刘琦的驻地江夏郡,和南郡长江以南的部分。

是周瑜主动划给刘备,那里有一座以刘备名字命名的城池叫公安,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公安县,以“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取名“公安”。

三方看起来刘备所占的原荆州领土最大,实际上刘备却是获得利益最小的一方。

因为荆南四郡本来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比起南郡、江夏郡、南阳郡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好多倍,荆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经济都在上述三郡。

再看看三方所占地盘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刘备与孙权方,双方防区犬牙交错。

而刘备所占据的地盘毫无发展前景,向北的通道被周瑜所占领的南郡堵死了,向东是孙权没有发展余地,向西是崇山峻岭,向是人烟更加稀少的交州,直到大海。

赤壁之战形势图

刘备所占据的地盘毫无发展前景,尤其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为刘备指出了发展战略的状态下。

刘备为了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回南郡,拿回了南郡,向北可以攻打中原,向西可以夺取益州,没有南郡,刘备根本没有发展前景,所以对于是南郡,刘备是志在必得。

于是刘备提出向孙权借南郡,原本孙权是不肯的,对于益州,孙权始终也没有放下吞并之心,况且周瑜在世时也一直向孙权提出攻打益州,夺取西川,与曹操划江而治,可这一切在周瑜去世之后变成了可能。

周瑜在得到孙权同意攻打益州准备回军做准备时,却意外病死在路上,周瑜的死给了刘备天大的机会,孙权随后不久转变了战略,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

从事后双方防区来看,刘备借南郡时,将原来刘琦的防区半个江夏郡抵给了孙权,对于双方犬牙交错的地盘也做了划分,刘备借到南郡之外,三方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变更为:

刘备占据荆州的荆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外加借来的南郡,放弃对江夏郡的所有权。

孙权占据了荆州的整个江夏郡。

同时双方约定,南郡将来是要归还给孙权的,这从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派人向刘备讨要南郡时就能看出来,当时刘备说:等拿下凉州再归还南郡,可见刘备也承认南郡是要归还的,只不过还想抵赖一段时间,或者说拖一天算一天。

东汉十三州

可是,刘备的态度还是激怒了孙权,孙权趁刘备远在益州时,命令吕蒙攻打荆南,鲁肃在益阳与关羽对峙,得到消息的刘备率领5万兵马迅速从益州赶到荆州与孙权进行对峙并谈判。

在曹操南下攻打汉中张鲁的压力之下,刘备首先选择了妥协,刘备以湘水为界,将湘水以东的长沙郡和桂阳郡归还给孙权,以抵借南郡,这个时候,孙权与刘备对借南郡事件有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湘水划界。

之后,刘备所属的荆州只有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三个郡了,刘备将长沙郡与桂阳郡用来抵南郡,是双方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毕竟无论是地理上,还是经济上,南郡显然等于长沙郡与桂阳郡之和,换句话说,湘水划界后,孙权与刘备双方在政治上扯平了,谁也不欠谁了。

从刘备来看,由于曹操在汉中的压力,刘备不能与孙权翻脸,他不得不选择妥协,虽然以两个郡抵一个南郡。

但刘备并不亏欠,毕竟南郡值两个郡,刘备也觉得这笔交易值得。从孙权的角度来看,他应该不会只要两个郡。

因为从吕蒙当时的军事行动来看,他是攻打了荆南的三个郡,还包括零陵郡,这三个郡有可能就是孙权用来抵南郡的筹码,显然刘备没有同意,但刘备也做了让步,用两个郡换一个郡,最终孙权也做了让步,同意了,双方仍然维持表面上的平静。

刘备

孙权在湘水划界的政治交易中显然是不满意的,这也是促使孙权在四年之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对南郡虎视眈眈、志在必得的野心。

而刘备所谓的借荆州其实也就是借南郡,并且在湘水划界之后,已经归还了南郡同等价值的两个郡,双方已经扯平了。

刘备认为扯平,可孙权并没有这么认为,这就为之后的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留下了伏笔与隐患,同时也为孙刘政治联盟埋下了破裂的导火索。

没有正确处理荆州问题,也成为刘备无法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成为压倒刘备政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襄樊之战后期,孙权命令东吴军队倾巢出动,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一举夺取了刘备在荆州的所有地盘,也就是刘备仅存的荆州三郡。

再加孙权原来占领的三个郡,从公元220年开始,孙权就占据了荆州六个郡,除了南阳郡之外,其余均归孙权管辖,直到晋灭吴之战都是如此。

更多文章

  • 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是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发现新大陆的人是谁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的时候,你也要坚定,要沉着。一朗费罗哥伦布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美洲大陆的发现者。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一个普通纺织工人的家庭,他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二弟夭折。他的家庭具有典型的中世纪手工业者家庭的特点,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劳动。哥伦布自

  • 霞光里的大姨到底是谁(电视剧霞光里的大姨真实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霞光里的大姨到底是谁

    电视剧《霞光》追剧到现在,观众最想知道的话题,那就是大姨是谁?剧情发展到现在,可是大姨还没有出现,编剧缜密,导演功夫到位极其接地气。其实,导演毛卫宁拍摄的《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就获得了好评如潮。他完全可以把《霞光》,导演成严肃冷峻的谍战剧。但是,他为了一改谍战剧的固有风格,而采取了新的导演手法。让观

  • 荆轲刺秦王没成功的原因(荆轲刺秦王是故意失败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荆轲刺秦王没成功的原因

    古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动荡,大部分人很难获得平稳的生活。如果人们生活在经济相对繁荣的朝代,还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状态。但在古代,动荡不安,大家只能放弃寻求更加平稳的生活方式。皇宫里勾心斗角,外敌虎视眈眈,一般情况下,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或者帮助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刺客和卧底已经成为常态。战国时期,秦国

  • 神圣罗马帝国面积究竟多大(罗马帝国有多大版图疆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圣罗马帝国面积

    看德国的历史,首先要理清罗马教皇、德意志国王和公国公爵三者之间的关系。德意志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公国组成的国家,各公国相对独立,公国是公爵世袭的家族领地,类似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德意志国王需要借助罗马教皇的加冕,来提高自己的威望;罗马教皇需要通过加冕皇帝,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德国的历史,主要是这三

  • 甘罗简介及人生经历(甘罗一生的生平事迹资料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甘罗简介及人生经历

    俗语有言:“少不少,甘罗十二作宰相;老不老,姜尚八十事文王。”甘罗,这个少年天才在大秦历史中短暂出现,却在历史洪流中璀璨不灭。关于甘罗的争议很多,基本集中在生于何年,以及传奇色彩浓厚的死因。《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记载,“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古代的新罗国是哪个国家(历史上新罗这个国家是现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罗国是哪个国家

    历史在某些时候会出现某种巧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国时代”,朝鲜半岛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三国时代”。在中国三国时代结束数百年后的隋唐时期,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和高句丽三个国家也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的全方面较量。可鲜为人知的是,同为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重要国家,为何新罗能和唐帝国保持长

  • 龙的九个儿子分别都叫什么拼音(都是做什么事情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龙的九个儿子分别都叫什么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句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吧,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龙所生的九子到底是哪九子,他们有什么不同。有说法认为,并非龙恰恰生了九个儿子,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往往以九这个数字来表示数量极多的意思,既是虚数,也是贵数,所以才用来描述龙这种祥瑞的神兽之子。在明代

  •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宋仁宗狸猫换太子真实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公元1033年,掌权达十一年之久的太后刘娥染病身亡,正当宋仁宗还沉浸在丧母的悲伤中无法自拔时。大臣们纷纷上奏告诉仁宗一个惊天大秘密:他,赵祯,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乃是刘娥的婢女李氏所生,由于刘娥不能生产,所以在宋仁宗出生后刘娥便倚仗权势将仁宗据为己

  • 李鸿章简介和生平事迹评价(后人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鸿章简介和生平事迹

    李鸿章这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在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几十年,涉及镇压天国、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重要的历史大事,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在中法战争之前,李鸿章是清朝“同治中兴”的重要功臣,然而到了1901年,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和秦桧差不多了,所谓“卖国

  •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