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鸿章简介和生平事迹评价(后人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李鸿章简介和生平事迹评价(后人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3/12/6 18:58:59

李鸿章这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在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几十年,涉及镇压天国、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重要的历史大事,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中法战争之前,李鸿章是清朝“同治中兴”的重要功臣,然而到了1901年,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和秦桧差不多了,所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的形象是如何转变的呢?本文试着从李鸿章的生涯进行介绍。

一,从官僚子弟到中兴重臣

李鸿章在1823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的一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京城官员李文安。

之后,他就像所有官僚子弟一样,走上了科举的道路。6岁时,他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有名师教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40年中秀才,1843年到北京进行乡试。在京城,又在父亲的引导下认识了许多高官。

1845年,又投入了曾国藩门下。1847年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李鸿章的科举之路,就是中国寻常的大官僚弟子的普通之路。

李鸿章虽然是一位传统的官僚子弟,其思想根源还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但是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如滚滚的车轮前进,在猛烈冲击着中国,也冲击着这些古老的思想。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清朝被卷入了世界市场。虽然在表面上还没有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不久的洪流就到来了。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起义,这个起义在两年后席卷了整个南方。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清朝的英勇善战的八旗、80万的绿营都无法应对。

于是清朝下令全国官僚兴办团练,以地方军阀对付风起云涌的农民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

曾国藩

1853年,李鸿章就开始在安徽办团练,不过五年后因为父亲去世的停止。1858年,重新投入曾国藩门下,充当幕府。

1860年,太平军两破江南大营,曾国藩派遣李鸿章到安徽保护江南地主。于是李鸿章就到安徽独立发展,逐渐了自己的军队——淮军。

他在和洋枪队常胜军的交流中,认识到了西洋枪洋炮的重要性。于是就将淮军装备为了新式军队。

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李鸿章等又被调往北方镇压捻军,由于淮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湘军,使得李鸿章的地位青云直上,很快就成为了两江总督,其地位和曾国藩不相上下。

战斗中的淮军1894年9月8日,《伦敦新闻画报》水彩画

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除了平定农民起义之外,李鸿章对清朝“同治中兴”的另外一大贡献是洋务运动。他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创办了苏州机器局。

1865年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李鸿章就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1870年,他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

70年代,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国力衰落,原因在于“患贫”,因此主张发展经济,开始推动洋务运动走向“求富”。

1972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企业“轮船招商局”。他依靠清朝官方的支持,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

后来,李鸿章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民用企业。

在经营方式上,逐渐从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上海外滩轮船招商局大楼.

不过,李鸿章始终是一位传统的官僚,他虽然没有顽固派那般排外,但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也是无法根除的。李鸿章创办的企业虽然学习西方,但是都采用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没有活力和生机。

同时,李鸿章将这些企业当做个人的财政,最终也就是让自己的“中饱私囊”。人们评价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他没有天下为公的意识,他始终只是一位旧官僚。

70年代的边疆危机使得李鸿章认识到,中国主要的危机来源于海上,因此他提出了“海防论”,要求建设近代化的海军。

1874年,在他的倡导下建设成功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这是晚清最辉煌的时候,当时的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走向了复兴。

但是李鸿章过分强调“海防”,忽视了“塞防”,如果不是因为左宗棠坚持收复新疆,恐怕新疆等地都成为了俄罗斯的土地。

另外李鸿章还将北洋水师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在甲午海战中力求保船,最终导致甲午战争惨败。

三,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外交人物之一。

许多人将李鸿章冠以“外交家”的称号,但是他能够在外交上展露头角,主要原因并非是他的能力强,而是他成为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

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力量无法和西方列强抗衡,因此中国急需要发展自己,而发展自己需要和平的环境和时间,因此他的外交方针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不过,一味的软弱,必定助长列强侵略的野心,这也是李鸿章逐渐变为“误国者”的原因之一。

70年代,李鸿章就开始频繁在外交上活动。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居然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任由日本军队进攻。

之后,在英国的调节下,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台事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并且实际上放弃了清朝对琉球的宗主权。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云南事件”的教案,李鸿章建议让郭嵩焘出使英国赔罪,郭嵩焘成为了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后来签订的《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取了进入西藏的特权。

访问英国李鸿章外交上的名声败坏是从80年代开始。当时,他主张放弃新疆,使得全国有识之士反感他。

1883年,中法战争开始,李鸿章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

后来,在冯子材和黑旗军的带领下,获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然而李鸿章认为应该适可而止,和法国签订了《越南条约》《中法新约》,从此法国战争目的达到了。

“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当时左宗棠对李鸿章破口大骂“对于大清,十个法国将军都还不如一个李鸿章能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因为是外加大臣,他多次出访外国,并且清朝的中兴有很大的贡献,于是自称为“东方俾斯麦”。然而,他根本没有俾斯麦的能力,也没有俾斯麦舍己为国的思想。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他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企图让西方列强来制衡日本,但是却失败了。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日本点名要求李鸿章去谈判,就是看中了李鸿章软弱无能的一面。后来,他签订了《马关条约》。

李鸿章虽然发誓以后再也不会登上日本土地,但是这也无法改变他签订了卖国条约的事实。之后,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演变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901年,他代表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作为清朝的外交大臣,李鸿章签订这些条约的确是无奈之举。不过,为什么列强都喜欢和他签订条约,这难道就没有李鸿章的个人因素吗?

1896年,他谈判《中俄密约》时,李鸿章接受了俄罗斯300万卢布的贿赂(实际收到可能只有50万),以至于让东北成为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后来李鸿章可能感到过后悔,他拒绝和俄罗斯签订条约。由此可见,李鸿章究竟是将什么放在第一位,可能不是国家民族大义,而是自己的私利。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结语

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争议很大,其中梁超的评价比较恰当,他说“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

也就是李鸿章虽然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他。如今有许多人试着为李鸿章翻案,我认为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李鸿章只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失败的人物,他无法在根本上左右大局。

但是,他个人的行为和性格,又是他成为了这个“误国者”的不二人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这个意思吧。

更多文章

  •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

  • 菲律宾有多少华人组织(在菲律宾的中国人和华侨多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菲律宾有多少华人

    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华民族那是最优秀的民族,自古以勤劳勇敢,不惧艰难,最具开拓精神著称于世。所以中华民族不光古代创造了伟大的文明,而且也通过前赴后继的移民,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尤其是东方区域,大部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那是跟我国的带动直接相关,这也是这些国家至今都有无数中国后裔的原因。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 关于虞姬和项羽的故事详细 (两人的爱情故事是真实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虞姬和项羽的故事

    自古以来,我们听过不少感人的故事,不管是后半生残暴的商纣王还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他们都曾经为了自己所爱之人失去了整个国家,难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已经注定好的吗?其实并不是,结局如何其实多半看的是二人之间,他们彼此的结局都需要他们二人共同铸造。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他唯一的

  • 我国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简要介绍他的朝代和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陈姓是中国的第五大姓,目前大陆地区共有6330万。同时,陈姓也是海外华人十大姓之一,越南的第二大姓,全球约有9800万,有“陈林半天下”之称。陈姓主要源自姚姓和妫姓,另有少数民族改姓。陈姓不仅在古代中国建立政权,海外也有极大影响力,越南、苏里南、秘鲁、新加坡、韩国都有陈姓领导人。当今,陈姓主要分布于

  • 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两人为何反目成仇过不去)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

    明朝能臣徐阶曾有恩于高拱,为什么高拱掌权,却要置徐阶于死地?徐阶、高拱在嘉靖、隆庆年间曾同朝为官,并且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徐阶机敏过人,权谋老道,大奸臣严嵩的倒台就是徐阶的手笔。高拱性格耿直、有见识有魄力,开启了隆庆新政,令帝国发展走回正轨。在《大明王朝1566》中俩人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同属裕王的老师

  • 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最终被蒙古灭亡的阿拉伯帝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

    蒙哥统治时期,蒙古人发动了一次对西南亚的远征,蒙古汗国的大军像滚滚波涛一样,第二次汹涌而来。蒙古第三次大征125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统率大军,渡过阿姆河,向波斯挺进,在花拉子模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个小王国,被这支大军扫荡得一干二净。波斯和高加索的一些小国,纷纷投降,只有马赞兰地

  • 脏唐乱宋臭汉怎么解释(臭汉脏唐宋埋汰的解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脏唐乱宋臭汉怎么解释

    民间有“臭汉脏唐埋汰宋”、“脏唐乱宋”等说法,之所以形容宋朝“埋汰”、“乱”,是因为宋朝人在皇帝的倡导之下,追求享乐,朝野上下物欲横流。北宋的国都汴梁城(今属河南开封),南宋的国都临安城(浙江杭州)曾经是古代娼妓业最为繁荣的都市,临安城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色海”。宋太祖赵匡胤曾直言不讳地

  • 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人物张仪的一生历史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争霸的过程中,各国不仅需要白起、王翦、廉颇、李

  • 1918年重大历史事件(191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1918年重大历史事件

    1月14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北京政府段祺瑞内阁追随协约国的外交政策,拒不承认苏俄。本日,北京政府派军队封锁中俄边境,阻绝中俄交通,以防范“过激党人”。1918年段祺瑞内阁成员合影。右起:曹汝霖(交通兼财政总长)、刘冠雄(海军总长)、陆徵祥(外交总长)、段祺瑞(国务总理)、钱能训(内务总长)、段芝贵

  •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和性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内容及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俄罗斯,它地大物博,横跨亚欧大陆,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在18世纪之前,俄罗斯的文明方向总体上是走向东方,它继承了拜占庭的遗产,将东正教作为了正统思想,也建立了东方式的专制体制。到了18世纪,俄罗斯已经稳定了下来。当他们回头西望,发现西欧已经进入了近代文明,俄罗斯和西方的差距已经是两个时代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