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七雄祖先是谁(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首领是谁)

战国七雄祖先是谁(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首领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4/1/1 20:58:28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诵过战国七雄的口诀,“齐、楚、燕、韩、赵、魏、秦”。但这七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搞不清。

其实,战国七雄中有的是从周朝一开始就受到天子分封的,有的是在周朝中后期受到分封的,还有的是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天,逼着周天子分封的,而且他们最开始的爵位也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自己占据了天下最中心,也是最肥沃的两块土地,其他的土地就分封给了先古圣王后裔、自家亲戚和功臣们。据说,当时共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周天子家姬姓的,就有五十三个。

诸侯国的权力很大,除了每年要向周天子上贡,以及必要时听从周天子指挥之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相当于自己的封国之内的天子。

所以,各诸侯国的国君会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封下去,他的下一级叫做“卿大夫”,一般来说各诸侯国都有四到九个左右的卿大夫,共同辅佐本国的国君。

卿大夫再继续分封,下一级就叫做“士”,也是有封地的,属于贵族阶级。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以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

同样是诸侯国,也得分出个高低贵贱,不能都一样,对吧?所以,周王室就将所有的诸侯国分为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公爵的封国就称为公国,其他以此类推。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

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在鹿台自焚,从此天下就改姓姬了。周武王自称天子,开始大封宗亲和功臣,其中第一个获封的就是他的师父姜子牙,封地在营丘,国号齐,爵位是侯爵。

不过,齐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

齐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通过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国,到了齐桓公这一代膨胀到了极点,也就有了齐桓公称霸一事。然而,就在齐桓公十四年,一个叫田完的人到了齐国。

田完是田氏的首领,他的父亲是陈国的国君,陈国也是西周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势力不大不小,算是一个中等诸侯国。

你要是非要问陈国的国君为啥姓田,那我就告诉你,因为专家考证说因为“田”和“陈”发音接近,误传。

田完因为在国内斗争不利,担心会牵扯到自己,便逃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只是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

但他的后代田桓子深得齐庄公宠爱,于是势力逐渐得以扩大,尤其是在联合其他家族击败了齐国最强大的庆氏之后,田氏已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家族。

当时,能和田氏相提并论的家族还有高氏、国氏两家,这两家都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这两家最终没有斗过田家,田桓子死后,田氏首领成了田乞,田乞善待百姓,施恩于民。

与当时奢靡的齐国国君形成了鲜明对比,百姓附之如流水。最终经过95年的斗争,以田常为齐宣公相这一事件为代表,田氏已经独揽了齐国的大权,齐国国君沦为傀儡。

大概又过了七十年,田氏托关系告诉周天子说,齐国王族姜姓已经绝嗣,请求把田氏为诸侯。次年,周天子此时早已没了制约诸侯的权力,只好答应下来,正式列田和为齐侯。

也就是说,虽然田氏没有改换国号,但实际上田氏已经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人,成为齐国的国君。

因此,齐国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田起封齐侯之前为“姜齐”,之后为“田齐”。

田和被封为齐侯的时候,大约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所以齐国的始祖该是哪个呢?

似乎你说是姜子牙也行,你说是第一个来到齐国的田完也行,你说被封为齐侯的田和也行……不过我个人觉得,既然国号没变,还是应该把姜子牙认作齐国的始祖。

楚国的始祖是熊绎

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蛮荒部落的首领前来投奔,名叫鬻熊,并且受到了重用,担任“火师”。所谓火师,其实就是一个官职,掌管火事,属于高级官员。

从此之后,这一家子就为周朝效力,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继续侍奉周武王,但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并没有给他们封爵,只是让他们一直在朝中担任高官。

到了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世代兢兢业业的辅佐周朝,于是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

子爵的爵位并不高,所以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就这样熊绎就建立了楚国。

由于楚国不在中原之地,所以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过程十分艰苦,但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积累,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大国。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楚国的发展历程,没有比“筚路蓝缕”更合适的了。

楚国和齐国不同的是,他自建国之后,政权从未发生过变动,一直是熊氏家族掌权,到被秦国所灭,共有八百年。

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一言难尽,唯一需要强调的是,后来灭秦朝的项羽,就是楚国人。

所以,楚国的第一任国君是熊绎,但这个家族的祖先叫鬻熊。

燕国的始祖是周召公姬奭

燕国与齐、楚不同,他的始祖不是功臣,而是周朝王室宗亲,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周召公姬奭。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弟弟召公姬奭于燕地,爵位为公爵,所以也称为燕召公。

燕国和楚国一样,到被秦国所灭时,共存在了八百二十八年,多出来的这二十多年,是因为召公被封的时候比较早。

虽然开始和结束时,燕国的国君都是一个家族,但在战国时期,有过四年的时间,国君之位被国相子之夺了去。尽管这个子之也是姬姓,但和燕王不是一个家族。

但是,仅仅四年之后,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被拥立为燕王,即燕昭王。总之,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燕国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影响并不大。

燕国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那个指使荆轲刺秦的太子丹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壮士在踏上不归路时,念出了这一句豪言壮语。

韩国、赵国、魏国的始祖都是“卿大夫”

要说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国家,那就不得不从晋国说起。

晋国的始祖,依然是周朝王室的宗亲,不过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而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封的。

大家都知道,周武王的王后,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两人生有一个儿子,名字叫虞。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还很小,由周公辅政。

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虞一起玩,随手拿起一片桐叶对虞说,“我拿这个封你。”周公听到后,就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那就得办!”于是,虞就这样得到了一块封地。

虞得到封地建国,定国号为唐。因为他比周成王年纪小,所以史书称他为“叔虞”,再加上他的国号唐,所以晋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被称作“唐叔虞”。

所以,千万不要奇怪,为啥晋国的国君名字前面有个唐字。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把国都迁到了晋水之旁,所以改国号为“晋”,之后一直都称晋国。

晋国的知识重点不多,唯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嫡子,但只是被封侯爵,而不是公爵,所以晋国是侯国。

晋国建国五百年之后,早已成为雄霸中原的最强大之国,可谓独霸中原。但在其扩张过程中,国内的卿大夫势力也不断扩张,渐渐凌驾于国君之上了。

前文我们说过,各诸侯国的国君可以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就相当于诸侯国里的小诸侯国,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势力。晋国当时的制度,有六个卿大夫,这六个家族六卿出将入相,把持了晋国大权。而晋国的宗室力量相对弱小,导致卿大夫逐渐架空了晋国君主。

栾氏之乱后,晋国六卿为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在激烈的较量中,范氏和中行氏先后出局,剩下的四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家的掌门人智伯命令韩氏、魏氏和他一起出兵,想要灭掉赵氏,不料赵氏反过来拉拢了韩氏、魏氏,反而一举把智家灭掉了。

从此之后,赵、魏、韩三家就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不仅平分了智家的土地,最后连晋国王室的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朝王室此时早已式微,周威烈王觉得这三家早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诸侯,无论自己答不答应,都区别不大,不如作个顺水人情,于是下令将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

晋国六卿之中,智家的爵位是伯爵,因此称为智伯,而韩、赵、魏三家的爵位都是子爵,所以我们称他们三家掌门人为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按照常理,这三家即使封为诸侯,也应该是子爵诸侯,但实际上三家都自称为王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三家分晋”也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即所谓的““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

由此可知,韩、赵、魏三国的始祖,可以说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这三个人完成了“三家分晋”,奠定了后来三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但他们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或者宗亲,而是自己家族一代又一代人打拼得来的,都是出身于晋国的卿大夫。

关于这三家的故事那可就太多了,最出名的就是赵家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此不作详细叙述了,故事里的赵氏孤儿,就是赵襄子的曾祖父。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一个养马的好手

秦国是最后扫灭其他六国的诸侯国,关于秦国的始祖,咱就多说两句。

相传,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本打算禅位给伯益,但最终他的儿子夏还是夺取了天子之位。当然,夏启也没亏待伯益,分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国君。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黄国国君,次子若木为徐国国君。

伯益的第十五世孙叫造父,是伯益长子大廉这一支的后代,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天子周穆王。有一次周穆王下属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平定了叛乱。

因此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造父也就成了周朝王室册封的士大夫,虽然是贵族,但级别其实还很低。

周孝王时,造父的后裔中,有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会养马而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把秦地赐给了他,让他成为周王朝的一个附庸国。注意,秦国此时还不是一个诸侯国,因为秦非子根本没被赐予爵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看到秦非子的名字最后是个“子”字,就以为和赵襄子等人一样都是子爵,他的名字就是“非子”,而赵襄子的名字是“无恤”,只不过因为谥号为“襄”,爵位为“子”,才被史书称呼为赵襄子的,和秦非子大有不同。

等到秦庄公时,击败了意图进兵的西戎,周宣王为了奖励他的勇猛,才将他封为西垂大夫。这只是一个官职而不是诸侯,顶多就是一个地盘小一点的领地主罢了。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周平王就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封秦襄公为伯爵,从此秦国才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定国号为“秦”。

这里的秦襄公也不代表秦国国君是公爵,而是因为春秋时期,周朝王室式微,礼乐制度崩坏,野心膨胀的诸侯国不再以爵位来互称,而是纷纷自称为“公”,楚国国君更是过分,直接自称为“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效仿,也就都称王了。

总的来看,秦国的起点很低,甚至比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还要低,楚国的开国国君至少还是个子爵,秦国的开国国君秦非子啥爵位都有,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还比不上各诸侯国的卿大夫身份尊贵。

不过,秦地在西周王室手里是一副烂牌,但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是成就万世功业的基石,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最终由秦始皇扫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综上所述,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建立时间最晚,起点最低,但最后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却正是秦国,可见“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往往越是“新来的”,越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标签: 七雄祖先首领战国时期

更多文章

  • 磨墨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古代砚台上磨墨的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磨墨,砚台,东西,名字,古代,什么

    传为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研墨要两样东西,一是墨,二是砚台,目的是制作墨汁,所以墨是主要的,在历史上,当墨改变了,砚台也会跟着改变。碳黑和胶一级课程讲过,墨的成分主要是碳黑和胶,上古时这两样都取之于自然,后来才学会了工业制取。一天然墨和研磨器所谓天然墨,主

  •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主要内容(历史事件飞夺泸定桥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泸定桥,飞夺,历史,简介,事件,内容,故事,主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虽然短,却极言出了悬崖之陡峭、水流之湍急、渡桥之艰难。那么飞夺泸定桥到底有多困难呢?强

  • 历史上刘恒是谁的儿子(代王刘恒究竟是谁的后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恒,代王,后代,历史,儿子,究竟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翻译过来就

  • 万历皇帝到底多少年没有上朝(28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影响,到底,上朝,带来,没有,多少,万历,28

    明朝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却没有被架空,这是因为他很好地利用了宫中的宦官集团,来对抗以内阁为首的文臣集团。两者彼此争斗、相互牵制,而万历则在其中上下其手,牢牢把最高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明朝的制度,和历史上以往的时代都不一样,因为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为具体办事的六部直接向皇帝

  • 知青下放真实原因(以前知青为什么一定要插队下放农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知青,下放,插队,农村,原因,真实,以前,为什么,一定

    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很多父母长辈心中的时代记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响应伟人的号召,知识青年们纷纷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无数的知识分子不能从事与自己学识有关的职业,被要求去农村从事劳动,其中许多人空有抱负,无处伸展。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呢?温

  • 谈谈宋江为什么招安(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招安,宋江,谈谈,原因,接受,根本,为什么,水浒传

    《水浒传》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之一,并被金圣叹称之为“奇书”,不是没有道理。就比如那些,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人名、绰号或曾立足的山头名儿,就经常被玩出各种花样来。拿不被人注意的山头名儿来说吧。都知道《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山头,叫: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是三位大哥,后来是史进。那么最后一个

  • 除夕是怎么来的(除夕夜的风俗来历和传说介绍 )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一枝春(除夕)》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杨缵(宋代)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不仅

  • 清朝最美的皇后(谁是大清以来颜值最高的妃子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后,妃子,颜值,清朝,大清,最高,以来

    历史上哪位皇帝都会对应一位皇后,可皇后并不一定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可能是出于皇后背后强大家族的因素,也可能是皇后本人有着独特的手段,能够掌管后宫。并且深得皇帝的宠信,这才有机会被册封为皇后,在后宫之中有着绝对的权力。不过历史上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皇后,她们凭借着个人的才貌双全成为皇帝最爱的女人,也成为当

  • 历史上苏麻喇姑最后的结局(康熙王朝的苏麻喇姑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麻,喇姑,结局,王朝,康熙,历史,最后

    苏麻入宫八年,作为皇上的内侍宫女,她亲眼看着康熙从一个孩子成长为真正的一国之君。苏麻秀气端庄,心思细腻,康熙到了结婚的年纪,一心想娶她为妻。只要苏麻愿意,他就可以让苏麻当贵妃甚至皇后。这份尊荣对一个宫女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可苏麻宁愿出家当尼姑,也不肯做皇上的女人。新婚当日,康熙兴奋地准备拜天地事宜,

  • 如来佛祖的师傅是哪位(如来佛祖师傅究竟叫什么名字 )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蜗牛看西游第4725期)文/牵着蜗牛散步在上一篇文章中,蜗牛给大家介绍了如来最怕的人,这一期,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师父。大家肯定会想,如来都这么牛的人,那么他的师父肯定厉害。不错,他的其中一位师父的确很厉害,而另一位师父,却法力不如他,最终还成为了他的部下。他们分别是谁呢?其实,在佛家经典中,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