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玉皇大帝全称叫什么名字(玉皇大帝的全称为什么那么长)

玉皇大帝全称叫什么名字(玉皇大帝的全称为什么那么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4/1/29 2:29:20

原文: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

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石猴的“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一位天庭的大人物,是的,他就是玉皇大帝,帝号全称“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帝号是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尊号、庙号和年号。今天我们就借玉帝的全称,通过这期内容为大家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帝王的各种称号以及区别。

先说一说“谥号”。古代历史上的帝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去世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少则一字,多则二十余字,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叫做谥号。

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褒贬不一的字供谥号选用。比如,隋文帝的“文”,表示“经纬天地”。

“道德博闻”,充满褒奖之意,而隋炀帝的“炀”则表示“好内远礼”,“去礼远众”,这就含有一定的贬义了。

谥法制度始于西周,秦始皇统一后,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并因谥号的定夺涉及“子议父、臣议君”,故而将其废除。

时至汉代,谥法制度得到重新恢复,而且日趋完善,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等。

唐宋时期为谥法的发展期。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帝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打破了皇帝谥号一两个字的旧例。

自此以后,谥号的字数不断增多,其实质也由客观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并逐渐沦为封建帝王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明清时期,谥号的字数基本固定下来,明代皇帝谥17字,清代皇帝谥21字、23字或25字。

例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除了对历代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已逝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表现,甚至有些人的谥号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总而言之,谥号,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也不是生前能够使用的,类似像这样的称号还有一种,就是“庙号”。

但庙号又有别于谥号,它是帝王死后被供奉在帝王家庙中所称呼的名号,重臣、名仕,甚至后妃都无权拥有。

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开国君主一般称“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这也是“祖宗”一词的由来。

周朝确立了谥号制度,但没有沿袭商朝的庙号体系,到了秦朝,连谥号也被废止。

自汉代以来,恢复了谥号制度和庙号制度,历朝历代都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对已故君主追加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唐太宗、宋太宗等。

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并构成已故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刘彻的全号为“世宗孝武皇帝”。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自唐朝起,由于谥号的字数膨胀,则改称庙号,如“唐宗宋祖”的唐太宗和宋太祖。

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中宗、宪宗是中兴之主,仁宗、宣宗皆为贤明之君,而光宗、熹宗则昏庸腐朽,到哀宗、思宗就只能是亡国之君了。

庙号和谥号同样都是当事者生前不使用,逝后用以祭祀或称呼,那么,什么样的称号可以生前使用呢,那就是“尊号”。

所谓尊号,就是为了尊崇帝后加之的称号,说白了就是帝后在位时的美称。

它由大臣们议定后上奏,经皇帝批准并向全国臣民公开发布,其政治用意在于对在位者进行歌功颂德,赞美他的文治武功等业绩。

尊号始于秦汉,盛行于唐代,如唐玄宗生前就先后增加了六次尊号,由初始的尊号“开元神武皇帝”最终增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皇后的尊号也叫“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

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慈禧的徽号最后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3个字。

由此可见,尊号与谥号虽各有涵义,但又多纠缠在一起。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玉皇大帝的全称“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高天”,这里的“天”用“高”来形容,显得更加尊贵,更加庄严,令人无比敬畏。

“大慈”与观音称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中的一样,表明玉帝不单是尊崇的帝王,也是普度众生的仁慈救世主。

“上帝”,本身是指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存在,创造和治理世界。

《西游记》中玉帝也被称为“上帝”,而且之前还加了一个“高”字,已是把玉帝的地位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西游记》后文中,诸天神佛和天庭仙班经常把这“高大上”的称呼简称为“玉帝”用于当面,由此可以断定,它是属于可以在帝王生前使用的“尊号”。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年号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并冀望在位期间能四海承平,民安国泰。

所以,多含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尤其偏爱从《易经》中甄选。例如,永乐、康熙、大明、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咸宁等。

当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大事要事时也可能更改年号。

如武帝率众狩猎,获稀有独脚兽白麟一只,众臣一致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值得纪念,便向武帝建议用来纪年,于是便立年号为“元狩”,称此年为元狩元年。

武则天称帝后,梦见一巨人,有巨足一双,她觉得是上天降福,便心血来潮,改元称“大足”。又如,唐代宗即位后不久,夜梦天上有巨大黄金印玺掉落于大唐国土,以为吉兆,便取年号“宝应”等等。

要是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则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例如,永乐皇帝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第二年朱高炽改元为“洪熙”,当年称洪熙元年。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若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则被认为是藩属、臣服之意。例如,中国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楚国就使用后梁、后唐的年号。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现在仍使用年号的是一直保持君主制的日本,正在使用的年号为“令和”。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大致了解了谥号、尊号、庙号和年号的基本情况。这期内容虽说不是西游故事,但个人认为,分清各种帝号不仅对于理解名著,而且对于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文化也有莫大帮助。

标签: 玉皇大帝全称名字为什么那么

更多文章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文字记载中国一词当时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含义,文字,记载,中国,时候,出现,当时,什么

    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的一个村民在自家后院里发现了一个被暴雨冲出来的青铜器。他当时打算把这玩意当废铜烂铁卖到废品收购店,好在一个明眼人赶忙联系博物馆的人来高价将其收走了。这就是如今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这个青铜器上有12行122字铭文讲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的

  • 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人定胜天,荀子,思想,核心,主张,提出,什么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荀子思想中,提出了性恶论,通过“礼法并用”的治国方案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荀子看来,荀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论君臣、论礼法以及论刑政的三个关系方面。在君臣关系上,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论德定次,臣子应该忠诚爱民。在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

  • 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年轻人守岁代表什么意思与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守岁,含义,寓意,年轻人,意思,象征,代表,春节,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时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那么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始,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可普通

  • 古人天黑就睡觉吗(古代人没有电晚上生活都在干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人,睡觉,生活,古代,晚上,没有

    古时候没有电,可是有蜡烛有油灯,有钱人家里可是有灯笼,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除了久别重逢的恋人或则夫妻;一般家庭,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做,特别是大多数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几十岁都还在那里挑灯夜读,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首先,不可以外出:古代的晚上,一些平民百姓或许舍不得点灯燃烛,经营酒楼歌肆的店

  • 霍光死后为何被灭族(霍光家族历史及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光,灭亡,家族,历史,原因,为何,灭族

    霍光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忠臣了,忠心耿耿的扶持了做了二十八天皇帝的昌邑王。虽然后自己亲手又把这个皇帝给废了,当时的霍光在朝堂之上称得上是呼风唤雨了,为刘家的天下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皇帝对霍光也非常好。不仅霍光本人位极人臣,待遇丰厚,与霍光沾亲带故的亲人也跟着沾光,过上了优渥的生

  • 安禄山在唐朝的官职(唐朝时期安禄山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职,安禄山,时期,相当,唐朝,现在,什么

    史学界普遍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因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的“安史之乱”的头头安禄山,之所以能从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成长为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的一方“霸主”,完全拜唐玄宗的昏庸所赐。而当时中央军的兵力才不到八万,安禄山的兵力竟然是中央军的两三倍!可以说,安禄

  • 白糖为什么是战争时期的硬通货(糖是国家战略物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硬通货,白糖,战争,战略物资,时期,国家,为什么

    一旦发生大规模持久战争时;白糖在民间真的会到一克难求的地步;因为那时候的白糖,将会被国家列入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加持储备,不过具有对人体需求白糖的摄入重要性知识的人们,也会自行储备白糖。二战期间,日本在盟军的穷追不舍及物资封锁时,其国内的白糖价格上涨了几百倍之多,即便如此,昂贵的白糖在市场上也是一克都

  • 康熙为什么处置周培公(康熙王朝周培公死后康熙的反应)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培公,康熙,王朝,处置,反应,为什么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里,作为汉臣——周培公,确实是一个人才——文武双全!无论是帮助康熙平宫中之乱,还是帮助康熙摆平三藩之乱,乃至后来康熙御驾亲征准葛尔时献计献策,还献地图,周培公立了汗马功劳。但是,周培公后来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而是当一个闲棋放在盛京。周培公的死,不是康熙处死的,而是病在在任上。因

  • 杨广和宣华夫人关系(历史上杨广对宣华夫人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宣华,杨广,夫人,历史,关系

    隋炀帝杨广演技高超,在担任晋王时期,为了抢走哥哥杨勇的太子之位。他将自己塑造成符合隋文帝审美的皇子形象,倾力结交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杨素等一批外臣,并得到独孤皇后的全力支持,最终成功逆袭,被册封为太子,成为隋朝的皇位接班人。但得意忘形的杨广,险些因为一个女人而被废掉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之位!仁寿四年(公元

  • 杨广和宣华夫人最后怎么样了(杨广为何如此爱宣华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广,夫人,爱宣华,最后,为何,如此,怎么样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其余三个儿子也被分封为王。隋文帝曾经骄傲地对群臣说:“前代帝王,都有很多宠妃,嫡庶纷争,遂有废立,甚至亡国。我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说是真兄弟。哪能有嫡庶纷争的忧虑!”其实,他未免太过于自信和乐观了。他完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