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徐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历史上徐姓最杰出名人介绍)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历史上徐姓最杰出名人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3/12/21 11:08:47

儒家讲的“仁义”源于春秋时期徐国的徐偃王,徐偃王是徐姓的祖先。

一、徐国的来历

徐国来源于黄帝的六世孙伯益。伯益在大禹治水中有功,被舜赐予嬴姓。伯益既是徐国祖先,也是秦国祖先。夏朝时,大禹把伯益的儿子若木封在徐,建立了徐国,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市的郯(tán)城附近。

周成王时,徐国是东夷的主要国家,参与了三监之乱(武庚叛乱),周穆王时期臣服了周朝。

二、徐偃王

徐偃王是徐国第32代国君。徐偃王以仁义治国,大力发展农业和渔业,把钱全都用来改善民生。

钱不够了,就裁减军队,百姓都十分爱戴他。《韩非子》记载,徐国“地域五百里”,这时的徐国是东夷最大的国家,是徐国在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期。

周穆王见徐偃王有仁义的美名,就赐他为方伯,管理东方诸侯国。《后汉书》说,“偃王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使徐国成了东方霸主,是当时唯一能和周王朝分庭抗礼的国家。

周穆王由于热衷征战和巡游,长年不在国都,这36国就拥戴徐偃王称王,修建了比西周王城还要大的都城,趁周穆王西行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时候,唆使徐偃王起兵进攻西周,以取代周天子。

周穆王闻讯以后,立即辞别了西王母,向天下诸侯公布了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几大罪状,派造父联络楚国,“发楚师袭之”。

徐偃王一来不想造反;二来他以仁义治国,削减军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自知不是周楚联军的对手;三来他不想看到生灵涂炭,于是弃国而走,从山东跑到江苏彭城的山林隐居起来,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省的徐州。

徐国的老百姓感念徐偃王的仁义,数万人口追随他而去。后来,他隐居的这座山就被称为了“徐山”。

三、儒家的仁义的来源于徐偃王

儒家提倡的仁义最早说的就是徐偃王。史书说他“弛甲弋,坠城池,修行仁义,被服慈漫,视物如伤,以怀诸侯”。

孔子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他的儒家理论,他见徐偃王推行的仁义能使百姓安于统治,国家稳定,就把仁义吸收到他的理论中来,同时也把徐偃王仁义的美名给传了出去。

荀子在《非相》中更是把徐偃王和舜并列在了一起,称为是有大仁和大德的人。

徐偃王在临终总结他的一生时有所醒悟,感叹着说:“吾赖于文德,不明武务,以至于此。”韩非子也说:“周文王以仁义得国,偃王以仁义失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周文王以仁义得人心,以武力得天下,这是乱世夺取政权的通常做法。而徐偃王的时候是周朝比较稳定的时期,徐偃王以仁义治国,国人归心,这本来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但他偏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与中央政权对抗,大搞分裂,却又不重视发展军事力量。所以,以削减武力为代价的仁义,在战争中注定要失败。

四、徐偃王传下了徐姓

徐偃王死了以后,周穆王为了安抚人心,封徐偃王的儿子“宗”为徐国国君,定都在江苏彭城。三国时期,彭城因为曾经是徐国的故都,就把名字改成了徐州,成为九州之一。

徐国往后又传了十二代,历经数百年,最后被吴王阖庐所灭,享国1600多年。徐国灭亡了以后,徐国一部分后人就以国为氏,成为今天徐姓的一个重要源头,徐偃王成为这支徐姓的祖先。

徐姓是个大姓,今天在全国有2020多万人,排名在第11位。

五、徐姓的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的徐擀(gǎn)是建安七子之一,有诗"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名将,曾经击败关羽,解樊城之围。曹操称赞他“有周亚夫之风”,被封为都亭侯。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是“淮西24将”之一。“淮西24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所带的24名亲信,其中最著名的有徐达、汤和、花云、郭英。

徐达曾经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攻入元大都,封为魏国公,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六王”之首。民间传说,朱元璋建国以后,火烧庆功楼,大杀功臣。徐达最后被朱元璋用白马汗引发“搭背疮”害死了。

徐霞客是明朝著名的旅行家,一生足迹遍及了今天21个省、市、自治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是5月19日,这一天,被我国定为“中国旅游日”。

科学家徐光是崇祯时期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是个大学问家,学贯中西,他翻译了《几何原本》,编纂了《农政全书》,在中国最早提出了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理论。

著名的画家徐渭,和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才子”,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人创始人,“青藤画派”的鼻祖。徐渭的花卉画的是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但徐渭一生不治产业,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六、徐国世系

徐国世系: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徐驹王--徐偃王

标签: 历史徐姓简介名人介绍来源杰出

更多文章

  • 玉皇大帝全称叫什么名字(玉皇大帝的全称为什么那么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玉皇大帝,全称,名字,为什么,那么

    原文: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文字记载中国一词当时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含义,文字,记载,中国,时候,出现,当时,什么

    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的一个村民在自家后院里发现了一个被暴雨冲出来的青铜器。他当时打算把这玩意当废铜烂铁卖到废品收购店,好在一个明眼人赶忙联系博物馆的人来高价将其收走了。这就是如今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这个青铜器上有12行122字铭文讲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的

  • 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人定胜天,荀子,思想,核心,主张,提出,什么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荀子思想中,提出了性恶论,通过“礼法并用”的治国方案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荀子看来,荀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论君臣、论礼法以及论刑政的三个关系方面。在君臣关系上,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论德定次,臣子应该忠诚爱民。在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

  • 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年轻人守岁代表什么意思与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守岁,含义,寓意,年轻人,意思,象征,代表,春节,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时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那么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始,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可普通

  • 古人天黑就睡觉吗(古代人没有电晚上生活都在干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人,睡觉,生活,古代,晚上,没有

    古时候没有电,可是有蜡烛有油灯,有钱人家里可是有灯笼,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除了久别重逢的恋人或则夫妻;一般家庭,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做,特别是大多数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几十岁都还在那里挑灯夜读,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首先,不可以外出:古代的晚上,一些平民百姓或许舍不得点灯燃烛,经营酒楼歌肆的店

  • 霍光死后为何被灭族(霍光家族历史及灭亡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光,灭亡,家族,历史,原因,为何,灭族

    霍光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忠臣了,忠心耿耿的扶持了做了二十八天皇帝的昌邑王。虽然后自己亲手又把这个皇帝给废了,当时的霍光在朝堂之上称得上是呼风唤雨了,为刘家的天下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皇帝对霍光也非常好。不仅霍光本人位极人臣,待遇丰厚,与霍光沾亲带故的亲人也跟着沾光,过上了优渥的生

  • 安禄山在唐朝的官职(唐朝时期安禄山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职,安禄山,时期,相当,唐朝,现在,什么

    史学界普遍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因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的“安史之乱”的头头安禄山,之所以能从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成长为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的一方“霸主”,完全拜唐玄宗的昏庸所赐。而当时中央军的兵力才不到八万,安禄山的兵力竟然是中央军的两三倍!可以说,安禄

  • 白糖为什么是战争时期的硬通货(糖是国家战略物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硬通货,白糖,战争,战略物资,时期,国家,为什么

    一旦发生大规模持久战争时;白糖在民间真的会到一克难求的地步;因为那时候的白糖,将会被国家列入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加持储备,不过具有对人体需求白糖的摄入重要性知识的人们,也会自行储备白糖。二战期间,日本在盟军的穷追不舍及物资封锁时,其国内的白糖价格上涨了几百倍之多,即便如此,昂贵的白糖在市场上也是一克都

  • 康熙为什么处置周培公(康熙王朝周培公死后康熙的反应)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培公,康熙,王朝,处置,反应,为什么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里,作为汉臣——周培公,确实是一个人才——文武双全!无论是帮助康熙平宫中之乱,还是帮助康熙摆平三藩之乱,乃至后来康熙御驾亲征准葛尔时献计献策,还献地图,周培公立了汗马功劳。但是,周培公后来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而是当一个闲棋放在盛京。周培公的死,不是康熙处死的,而是病在在任上。因

  • 杨广和宣华夫人关系(历史上杨广对宣华夫人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宣华,杨广,夫人,历史,关系

    隋炀帝杨广演技高超,在担任晋王时期,为了抢走哥哥杨勇的太子之位。他将自己塑造成符合隋文帝审美的皇子形象,倾力结交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杨素等一批外臣,并得到独孤皇后的全力支持,最终成功逆袭,被册封为太子,成为隋朝的皇位接班人。但得意忘形的杨广,险些因为一个女人而被废掉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之位!仁寿四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