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以前的高丽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高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以前的高丽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63 更新时间:2024/1/1 23:43:39

在写章的时候,我提到“高句丽,简称高丽”,于是很多人就反驳我说:高句丽不是高丽,高丽是韩国的。今天我就专门写下这篇文章,来说说高句丽和高丽到底是什么关系。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扶余族建立的边疆政权,存在时间是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一共有700多年的历史。高句丽最初在松花江上游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扩张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

最初定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后来又定都于平壤、国内城等地。为什么定名为“高句丽”呢,因为该政权出现于汉朝的高句丽县而得名。

高句丽的名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两汉到魏晋时期,称为“高句丽”或者“高句骊”,简称为“句骊”或者“句丽”。

如《后汉书》的《高句丽传》中有:“句骊蚕支落大加戴升等万余口诣乐浪内属。二十五年春,句骊寇右北平……”

到了南北朝,高句丽政权就将国名改为了高丽,省去了中间的“句”,这样的确更加优美。

从考古出土的碑文来看,高句丽至少在文咨明(492年—519年)时期就已经改名为“高丽”,文咨明王就自称为“高丽大王”。

此后,中国的史书也将高句丽改为了高丽,这些史书包括《北史》《南史》《宋书》《魏书》《周书》《北齐书》《南齐书》《陈书》等。

南北朝的史书最初是“高句丽”和“高丽”并用,最后就全部用“高丽”了。

其中,《北史》《南史》《宋书》《梁书》《魏书》对该国立有《高句丽传》,但是文中中基本使用“高丽”一词,而《南齐书》直接用《高丽传》。

到了南北朝后期,高丽一词完全代替了高句丽。中原王朝册封其王时,也册封为“高丽王”。

如《南齐书》记载“以高丽王乐浪公高云为使持节、散骑常传、都督背平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丽王、乐浪公”。隋唐时期,对任场合都是称呼为“高丽”,如隋炀帝“三征高丽”。

集安高句丽城遗址

综上所述,我们称呼高句丽为高丽,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高丽是高句丽确认的正式国名,而且被中原王朝广泛认可。

不过,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后来韩国历史上曾经建立的另外一个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存在于宋元时期。为了将该王朝和前面的高丽王国区别,我们称呼前者为高氏高丽,后者为王氏高丽。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高氏高丽的建立者是中国的扶余族,最初地方是在中国松花江,后来才发展到了朝鲜。王氏高丽是三韩民族建立的,是新罗王朝的继承者。总体上来说,高氏高丽属于中国,王氏高丽属于韩国。

那为什么两者拥有相同的国名呢?那是因为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打着复兴高丽(高句丽)的旗号来建国的。

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曾说:“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可见,王氏高丽是用了高氏高丽的国号。

高句丽壁画

现在有许多人不赞成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认为这样会造成和韩国的高丽王朝混淆,也让韩国人拥有了:高句丽是韩国的”口实。

我觉着这样想的一是自卑,二是杞人忧天。一,既然“高丽”一词是高氏先用,那么为何要先用的改?按照这种说法,岂不是中国战国时代的韩国也要改一个名字,以免和现代的韩国重名?

就算是要改,那也是王氏高丽换成“南高丽”“后高丽”,哪有前者换的道理。我们自己称呼其高氏高丽为“高句丽”也好,称呼为“高丽”也好,那是按照时代来说。

汉魏两晋时期,我们称呼其为“高句丽”,南北朝到隋唐,就称为“高丽”也何尝不可。

第二,高氏高丽是中国的民族建立的,韩国人要说该政权是韩国的,你改一个名字就能避免他乱认祖先吗?

况且,只要我们认定高氏高丽是中国的,那韩国自称是高丽后代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样,韩国人岂不是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王氏高丽地图

实际上,这种重名在中国和世界上都非常之多。

例如刘邦建立了汉朝,后来也有无数的政权取名为“大汉”,但是他们只能被称为“蜀汉”“后汉”“北汉”“南汉”等,那有让刘邦的汉改名的。

跨国的也有,例如希腊历史上有马其顿这个国家,后来希腊北方的一国就用了马其顿这个国名,难道希腊就要将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改名?

希望没有这样做,反而是让现在的马其顿改名为了“北马其顿共和国”。

更多文章

  • 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上的项羽是怎样一个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家喻户晓,可是他从未登基为帝也是事实。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项羽却被写进了帝王本纪中。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这和人们对于"本纪"二字的理解有偏差有关。"本纪"在《史记》中国的确是有记载帝王传记之意。在《史记.索引》中对"本纪"的解释也有:"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

  • 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概括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性格特点介绍

    在留存至今的唐代诗歌中,以三国背景为题材的三国诗总数达到了两千七百余首,而三国主题诗也达到了一百七十余首,所涉及到的三国人物也非常多,有近两百余人。关于三国文化在唐诗中的影响及特点,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经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仅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对唐代三国诗中诸葛亮的形象做一个概述。纵观唐

  • 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的代表有哪些人(洋务运动分为哪两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的代表

    01、慈禧上台咸丰十一年(1861)8月22日黎明时分,咸丰帝在承德死了,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等八大臣奉遗旨立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也就是同治皇帝。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载淳的生母、懿贵妃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那拉氏出身门第不高(父亲惠征死时才是安徽道台),咸丰二年(1

  • 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真实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死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

    自二战结束后,印尼便开始实行了压制华人的政策,这让在印尼生活的华人苦不堪言,让华人更没想到的是,印尼在短短的30年时间内,竟掀起了两次排华运动。这两场排华运动中,近30万的华人惨遭屠杀,是印尼华人一辈子的噩梦。在运动结束后,印尼政府并未对当地的印尼人做出惩戒,印尼政府的行为,让中国政府震怒不已,令两

  • 苏联解体的三个原因(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解体的三个原因

    常言道,坚固的堡垒,往往要从内部攻破。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便深刻验证了这个历史定律。在雅尔塔体系崩溃之前,苏联是全球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其拥有着超过500万兵力,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武直等常规装备。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武库和战略导弹打击力量。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任何国家,都

  • 刘禹锡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唐】刘禹锡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唐

  • 金国灭亡后皇室公主下场(金朝灭亡时皇室妇女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国灭亡后皇室公主下场

    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世事无常,也许你今天高高在上明天指不定就寄人篱下了。而靖康之耻与后来金国灭亡时,女真皇族的下场其实正对应了这句话,甚至要十倍于靖康之耻。在说到金国灭亡,金国皇室以及贵族的下场之前,得先说说靖康之变。宣和二年(1120年),金宋之间的海上之盟达成,海上之盟也就是金宋商

  • 清朝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败至灭亡(清朝从什么时候没落)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败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达到顶峰的朝代,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共同开创的“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繁荣富强的时期,但也是清朝走向没落的最后辉煌。其实清朝在乾隆末年就已经开始衰落了,这时候的清朝,政治腐败、思想禁锢、科技落后,跟西方国家的差距已经拉开,这是闭关锁国造成的严重后果。到了嘉庆皇帝继位,本来

  • 日本一个少佐管多少人(二战日本少佐是多大官带多少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本一个少佐管多少人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军官有尉级、佐级和将级三个等级,军衔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将、中将和少将;大佐、中佐和少佐;大尉、中尉和少尉。佐官,这级军衔,是战时日军特有的现象;日军的佐级军官,只能说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校官,但由于所率领的兵力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少佐就是少校、中佐就是中校、大佐就是上校。战时

  • 勾践卧薪尝胆几年(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灭吴复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勾践卧薪尝胆几年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在文种和范蠡的辅佐下,终于使得国力大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吴国,最终一举消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平定吴国之后,勾践便北渡淮河,越军在长江、淮河一带畅行无阻,诸侯王们都来为他祝贺,勾践号称“霸王”。那么由勾践一手缔造出来的强大越国,为何最终却一步步走向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