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桥之战是袁绍与公孙瓒双方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三国演义》中也是赵云的出场之战。
但是除了赵云主角光环之外,袁绍方面还有一位昙花一现的大将才是取得这场胜利的关键。这员大将就是麴义。
在界桥之战中,袁绍和公孙瓒精锐尽出,颜良、文丑均在这场战役中出场,各自率领一千弓弩手位于左右两军。大将麴义则统率八百弓弩手位居中军。
交战时,麴义让八百弓弩手埋伏在遮箭牌下,等待公孙瓒先锋严纲率兵冲来,八百弓弩手齐发,打乱严纲阵势,麴义乘势将其斩于马下,并夺得绣旗,公孙瓒已经开始拔马逃跑。
麹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麹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麹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
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麹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三国演义》
麴义可以说赢得非常漂亮。虽然麴义智勇双全,但赵子龙主角光环实在太过强大。
就在麴义过界桥,将要追上公孙瓒的后军时,正碰上了赵云。数合之内,赵云麴义刺于马下,麴义成为赵云的首杀。
麹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麹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麹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
此战中,麴义被袁绍摆在中军位置,而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颜良、文丑却是作为麴义的两翼,不论在袁绍心目中地位,还是战场的表现,麴义远胜于颜良、文丑。如果没有死于赵云枪下,其成就应当不止于此。
其实,不只《三国演义》,即使《三国志》正史中,麴义也可以说是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他本来韩馥的部将,后来反叛韩馥,投降了袁绍。在界桥之战中,他是真正的主角。他的表现在历史上更精彩。
其战斗过程与《三国演义》大同小异:
瓒步兵三万馀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馀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
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
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馀众皆复散走。《三国志》
历史上此战没有赵子龙,也没有颜良、文丑。麴义以八百士兵和千余弓弩手,面对的是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
即使如此,麴义阵斩严纲以及一千多敌军,乘势追杀到界桥,遇到公孙瓒抵抗军队,再次击破,直至攻破公孙瓒营寨。此战后,公孙瓒再没有发动什么像样的攻击了。
麴义在袁绍阵营绝对是第一流的将才,特别是他以劣势步兵正面击败优势骑兵,更是难能可贵。只是可惜麴义后来“恃功而骄恣”,不久就被袁绍所杀。但仅凭界桥一战,也足以位列名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