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生卒年月是比较清晰的。他是建兴十二年八月去世,也就是公元235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由此可以推出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
赵云在史书上仅有去世时间,为建兴九年去世,也就是公元229年。
《三国志》
据记载,袁绍征讨公孙瓒应为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这时赵云与刘备在公孙瓒处相遇。此时诸葛亮才11岁。但不久赵云借口兄丧,离开公孙瓒。此时,赵云至少应该在十八岁以上。
也就是说,赵云至少应该比诸葛亮大7岁以上。
从汉初平三年到建兴九年,赵云从结识刘备到去世,一共经历了37年。
假使赵云去世时为72岁,那么赵云遇见刘备时应为35岁。刘备此时也才31岁。赵云的年龄竟然比刘备的还要大。很明显是不合适的。
所以,赵云年龄肯定比诸葛亮大,但去世时也决不会是七十二岁。
提起三国时赵云,我们在脑海中想到的是一个银盔素甲、白马长枪的玉面将军形象,这其实主要是受《三国演义》以及历朝历代的小说、评书,还有我们当今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其实,真实历史中的赵云,与我们心中的赵云形象差的很远。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赵云是怎么样的呢?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军加入公孙瓒的队伍中。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大约七年后。赵云离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一直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平定江南之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又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但我们从历史真实性发的角度,再来认识一下真实的赵云是什么样子的。
先来说说长相,《三国演义》中说赵云是“面阔重颐”,即是大宽脸,《三国志》里说他是”姿颜雄伟“,应该还是一副粗壮样貌。总之肯定不会是个小白脸形象。
再来说说年龄,正史没有记载赵云的具体出生日期,不过可以肯定一点,就是赵云比诸葛亮大了近二十岁,所以,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露面,肯定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玉面将军形象。
其次,赵云终生都不被刘备重。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自此始终不离不弃。赵云的第一个闪光点在长坂坡,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赵云单骑救主,最终带着刘备的妻子甘夫和幼子刘禅平安回来。而且七进七出,过程异常惊险。
接下来,就赵云是对赵范嫁嫂,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刘备娶孙夫人后,赵云作为警卫司令,负责看住孙夫人,后来他又立一功,成功阻止孙夫人企图带走刘禅。
刘备取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入川,期间在战场上中规中矩,并无出彩之处。拿下成都后,刘备打算将土地和房屋封赏给众人。赵云却建议刘备把土地房屋分给百姓,安定民心。体现出不同于一般武将的长远眼光和大局观。
接下来,取汉中时,赵云唱了一出”空营计“,被刘备赞”一身是胆“,体现出赵云不光勇武,还是智将。
《三国演义》把赵云刻画得得完美无瑕,以至于有的人把他当做是完人。既然赵云这么优秀,为什么赵云一生却得不到重用呢?
即便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也从未重用赵云,这背后的原因到底又是什么呢?
赵云有一个名号非常响亮,叫做常胜将军。在公元261年,赵云被后世追封为顺平侯。赵云追随了刘备将近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的时间里面,赵云也建立了很多功勋。公元202年,赵云参加了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是发生在东汉建安13年,在这场战役中赵云也建立了功勋。
赵云一生得不到刘备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赵云并不那么完美。因为在刘备的心中,真正能够成大事者,要将忠义和计策融会贯通,要合理运用,在中间取一个取舍做好平衡。
而刘备眼中的赵云,是一个将义气看得更重的男人。也就是说,刘备眼中的赵云是一个大好人,这样好而又仁慈的人根本就成不了大事,在一些关键时刻容易动恻隐之心,这样就难以成千秋霸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公元208年,刘备曾经和曹操有一场追捕战,就是长坂坡之战。当时,曹操的军事力量不异常强大,刘备为了调虎离山,直接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丢在了原地,等待曹操去追捕。
刘备其实这就是给自己的军事转移和逃命,增加了一些时间。但是太过正义的赵云偏偏要七进七出,把刘备的儿子阿斗给救出来。
这件事情如果放在剧本当中,显得赵云非常正义,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郎。但是刘备这时候就觉得赵云这七进七出救阿斗(刘禅)的行为,是妨碍了自己军事计划的进行,这不利于军事发展。所以刘备非常生气,在赵云救回了阿斗之后,刘备还当众摔阿斗。这就表示,刘备并不是很看重赵云太过侠义的作风。
另一个例子是,赵云对于政治方面看重的程度并不是很高。最起码相对于刘备而言要弱很多。他既没有关于像关羽那样有忠于汉室的信念,又没有诸葛亮那样匡扶汉室的豪言壮语,只知道忠于刘备本人,做一名寿终正寝的碌碌将军。
此外、赵云的能力稍微显不足。
刘备身为上位者,自然有一定的识人的能力,他知道赵云能力不足,不能充当镇守一方的大任,这才没有让他像关羽、张飞那样独立领兵作战,赵云一般都是在小规模战斗中取胜,而大战却打得少,几乎都是配合其他大将一起行动。
赵云比较偏向儒将,文将,不想关羽张飞那样是无人敌的猛将,并且赵云本身就缺乏经验,刘备不放心让他指挥大军。而赵云跟了刘备这么久,刘备当然知道赵云真正适合什么了,所以让他当自己的保镖,可能算是物尽其用。
因此,刘备不仅没有像重用关羽、张飞那样重用赵云,甚至刘备临死前还说赵云不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