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17 更新时间:2023/12/24 5:38:03

虽说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不会超过20位,有不少好汉要么成对出现,比如解珍解宝

要么纯粹是个过场性的人物,比如白面郎君郑天寿、险道神郁保四;就算排位第五的大刀关胜,他浑身上下全是关羽的影子,人物性格也很模糊。

但即便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就是失败的,对于如此人物众多的小说而言,本身也没必要将所有人物都作重点描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是正解。

那么在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们都有谁呢?

大家脱口而出必有这些人: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和李逵,特别是对于鲁智深和武松,一个写在开篇,一个在小说中所占回数最多,足见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偏爱。

而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时候也特别有意思,两者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拳打镇关西,一个醉打蒋门神;一个喝多了酒大闹山门,一个喝大了徒手打死老虎;

一个能倒拔垂杨柳,一个能举起三五百斤的石墩;一个出家做了和尚,一个意外当了行者。即使在他们上梁山后,也分列步兵统领第一第二位,而且还经常出双入对,上阵杀敌。

但是,不论在作者心中还是读者心中,武松始终要比鲁智深低一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当中发现其中的端倪,然后你会发现,他们俩的区别之处正中当下的一句流行语:成事,到最后比得是人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我们先看他们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智深为救金翠莲而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武松为了帮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而醉打了蒋门神。

鲁智深救护金翠莲属于典型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且他原本也不想打死镇关西,怎奈拳头太重,三拳下去人就死了,只能说他力道没控制好,或者镇关西这厮不经打。

再看武松醉打蒋门神事件,说白了施恩与蒋门神都属于江湖黑帮组织,为了争地盘而引发的冲突。施恩请武松去会那蒋门神,目的就是为了再把地盘抢回来。

由此看来,武松醉打蒋门神虽也能勉强算得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与鲁智深救护金翠莲相比,总是缺了几分人道主义的那股子味儿。

如果从细节上相比,其中悬殊的意味就更大了。鲁智深是先安排金翠莲他们逃走,然后自己“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

于是“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想着金老汉父女走远了,他才起身,到状元桥去找镇关西算账。

从对鲁智深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花和尚粗中有细,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了保证金老汉父女安全,愣是在凳子上坐了四个小时,足见他的诚意。

那么武松呢?施恩提了要求之后,武松也提了个条件,就是只要路过一个酒店,就要进去吃三碗酒,那为什么他不能选一家像景阳网打虎那样,一下子喝到八分醉呢?

其实武松是一个很爱逞能的人,比如他在孟州牢城,管营有意放他一马,说他路上害病,可以借此免了那一百杀威棒。

没想到武松却说自己没病,不需要留那一顿寄库棒,“寄了倒是钩肠债”,这不是“欠揍”吗?也是他逞能的表现。

即使他在景阳岗打虎,也不能排除逞能的成分。

明明在山腰上时,他就已经看到了官方的榜文,但为了面子不肯回头,愣是硬着头皮上了山。也正因他的逞能,才有机会打死了老虎,一朝成就威名。

有学者评价武松,说他喜欢逞英雄,到最后竟真的成了英雄,也是再恰当不过。所以,武松一路上见一家酒店吃三碗酒,这分明也是逞能的表现。

谁有真的慈悲心?

在小说里写到武松杀人的场景,总给人一种李逵的既视感。金圣叹在批《水浒传》时,他曾概括出写小说的一种方法,即“正犯法”和“略犯法”。

“正犯法”指的是情节相同的题材,作者非要写两遍。比如武松在小说中是打虎英雄,而李逵杀了四只虎也没把自己变成英雄。再比如有了江州劫法场,还有大名府劫法场。

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将相同的题材写两遍,从中写出不同,写出新意。

“略犯法”则指的是情节相似的题材,作者也写了两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鲁智深的瓦罐寺试禅杖与武松的蜈蚣岭试戒刀。

鲁智深在瓦罐寺遇到几个老和尚被恶僧崔道成、恶道丘小乙侵占了寺庙。

鲁智深到来后,为了确认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恶人,前前后后反复确认,最后才出手去斗那恶僧恶道,与九纹龙史进联手斩杀了二人。

武松夜走蜈蚣岭,偶遇一座坟庵,内有一对男女,相拥在窗前看月戏笑。武松仅凭第六感就认为这是一对狗男女,恰好试试他新到手的戒刀。于是,二话不问上前便结果了几条人命。

尽管那座庵内人家确是坏人,系恶霸飞天蜈蚣王道人,但武松是先杀了人然后才从那女的口中得知事情原委。

从以上两个场景,我们也发现,武松的行事作风刚好与鲁智深反了过来。相比之下,哪个更能体现博爱之心,则是显而易见的。

真正的天真烂漫

金圣叹在批李逵时,说他真是一派天真烂漫,这一句在笔者看来实在太讽刺了。就李逵那厮还能叫天真烂漫,完全不能沾边!李逵那叫一个“憨傻”,而真正的天真之人却是花和尚鲁智深是也。

武松与鲁智深在落草前,都曾途经孟州道,孙二娘张青所开的十字岭人肉包子铺就在此处,而且两人都差点把命折在这里。但是,二人获救的方式则是不一样的。

武松到了这家铺子便察觉到了异样,早已留了个心眼儿,趁着孙二娘不注意早已把那加了蒙汗药的酒泼了,才有了后来与孙二娘的不打不相识。

而鲁智深则完全是着了孙二娘的道儿,人已经被扛入作坊里,马上就要动手开剥了。就在此时,张青看到那条禅杖非俗物,因此才解救下花和尚,此后二人结拜为兄弟。

从此二人被解救的方式,可以看出,武松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江湖经验而自救,鲁智深则是张青夫妇动了恻隐之心主动救下。

这也说明,武松的江湖经验相当丰富,而鲁智深则显得一副涉世未深的样子,孰天真孰烂漫,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鲁智深与武松的差异,金圣叹也早有论断,正是“鲁智深是圣人,武松是神人”,其中之“圣”正是鲁智深在性格当中所展示出的人性上的光辉,而武松封神则更多的体现在他的能力强大上。

是不是有种,要想成事,拼到最后拼的是人品的感悟。或许正因如此,鲁智深最后能够圆寂修成正果,而他那通透豁达的性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既惹人喜爱,又受人尊敬。

标签: 鲁智深武松原著力气厉害故事

更多文章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建议,废黜,采取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

  • 唐肃宗下一个皇上是谁(唐肃宗为什么过继孙子为养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养子,皇上,孙子,过继,为什么,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亡成都,他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被迫退位756年六月初九,哥舒翰战败,叛军攻破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洋务,运动,简述,内容,意义,历史,影响,主要,什么

    清政府也曾做过努力,不过他们以为只要按照人家的思路来做,一切就会变得很美好。只是,一场海战让他们的梦想彻底粉碎,民众不再拥护满清政府。于是,开场华丽的洋务运动和满清政府成了现在学者们眼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洋务运动”的结局虽然是“失败”二字,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可取之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不少成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最先觉醒的一定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或者文艺青年。当看到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时候,最愤慨、最先站出来的一定是知识分子。从李鸿章、张之洞领导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彻底解放,通过新文化运动,百姓

  • 历史人物赵匡义和赵匡胤的故事(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赵匡义,赵光义,历史,人物,杀死,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的儿子继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把皇位被自己的弟弟赵光多去义抢去。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身,

  • 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原因(美国打阿富汗算侵略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阿富汗,侵略,美国,原因,为什么

    2001年9月11日,世界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劫持两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直接摧毁纽约世贸大厦。一个月后,美国开始实施报复,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阿富汗战争持续时间长达13年,在这个时期内,塔利班和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明朝火烧庆功楼事件是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庆功楼,火烧,真相,事件,朱元璋,历史,明朝

    洪武年间的一天,朱元璋下令召集所有开国功臣,在南京城新修建的庆功楼开庆功宴。庆功宴当日,大臣们纷纷如约而至。众人逐一落座后,和庆功宴格格不入的菜品、汤羹被一一端了上来。心中早有异样的刘伯温闲聊之际,敲了敲身侧的墙壁,顿时心中一沉:“今日想必是要命尽于此了。”再转头,只见朱元璋已起身离座。几乎同一时间

  • 黄巾军的领导者是谁(东汉黄巾起义三个主要组织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组织者,领导者,黄巾军,起义,东汉,主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史称三国。说起来,他们都得感谢一个人,没有这个人,他们可能都不能成就这千古霸业。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们眼中的“反贼”,“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张角在

  •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故事(交战时间及双方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桂陵,马陵,长平,交战,双方,特点,故事,时间

    战国最显著的一个时代特征就是“战”,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和兼并也离不开这个字,战也就是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可不像现在这样不用人出面就可以把对方轰炸的乱七八糟。那时候的战争一开始其实靠的就是人多,也就是排兵布阵,但是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多,逐步开始向“诡道”演变,打仗更多的开始靠智谋了。说起这个演变,有一

  •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地图(依次经过的大洋大致方向示意图)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环球,示意图,麦哲伦,大洋,地图,航行,路线,方向,经过,依次

    参与环球航行的“维多利亚”号,1590年,亚伯拉罕·奥特柳斯,手绘1520年1月12日,麦哲伦率领船队进入拉普拉塔河口,他满怀希望能在南纬40°附近找到列什波亚“发现”的那个“海峡”。然而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他从拉普拉塔湾至圣胡立安海湾,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仍没有找到“海峡”的踪迹。这时,他才明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