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师生李鸿章和曾国藩历史故事)

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师生李鸿章和曾国藩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3/12/22 21:08:32

晚清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堪回首的黑暗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

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年,病逝于1901年,享寿78岁。

两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著名人物,一生亦师亦友,交织纠葛无数,除了同朝为臣外,两人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

一、师生之谊

曾国藩年长李鸿章12岁,但却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

1838年,曾国藩与李文安二人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殿试三甲,不过曾国藩排42名,李文安排112名。

在清代,同一年考取功名的,都称作同年。

这一年,李鸿章已经15岁,早已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1840,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李鸿章中秀才。三年后,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李文安望子成龙,频频来信催促李鸿章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好光宗耀祖。

1845年,即道光二十五年,李鸿章入京会试,并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从此开始了两人数十年的交往。

当时,曾国藩因为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

从初次会试落榜到1847年中进士期间,李鸿章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

曾国藩对这个聪慧的学生也是非常欣赏,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

此后终其一生,李鸿章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

二、情同父子

太平天国运动是满清统治中国期间,遭遇的最大统治危机,但在危急的局面之下,也无意间促成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杰出汉族士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咸丰三年,即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任安徽团练大臣,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当时在翰林院的李鸿章也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就此脱离文山会海,海阔天空任我飞跃。

不过,吊轨的是,吕鸿基是被李鸿章怂恿下回乡办团练的,结果当年就在舒城战败,被迫投水而死。

李鸿章却成功从“翰林变作绿林”,因为战功不断提拔。直到1857年,因为丁忧卸任,为父亲守制。

结果次年,太平军再次攻陷庐州,李鸿章被迫携带家眷出逃至南昌。

1859年,正在前线的曾国藩急需用人,想到以前的学生李鸿章在家赋闲,赶忙将其找来入幕,负责起草文书。

早期的师生关系,使得李鸿章能够参与核心机密的讨论。

数年的战场经历,使得李鸿章与曾国藩幕中李元度等文人相比起来,更能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回头来看,曾国藩幕中数年的经历,是37岁的李鸿章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能力提升。

对此,李鸿章也自称:“我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又说“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

1860年,曾国藩推荐李鸿章前往上海,编练淮军,从此,李鸿章开始了一生功业。

可以说,人生中,难得的是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上级。

不过,李鸿章幸运的都遇到了,此后终其一生,李鸿章都与曾国藩情同父子。

镇压太平天国是曾国藩一生事业的顶峰。

此后,曾国藩主动去除兵权,解散湘军,却连遭两次人生滑铁卢:

先是剿捻失败被迫去职,接着又于1871年因为天津教案失意。

而李鸿章却在镇压捻军、办理天津教案中名声鹊起,声望远超曾国藩。

对于这样的局面,李鸿章本人如坐针毡,无以向世人剖名心迹。

这一年,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在挽联中写道: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无疑借此昭告世人:曾国藩是我的终身恩师,曾国藩的功劳远远超过世人。

标签: 曾国藩李鸿章师生历史关系故事

更多文章

  • 武松和鲁智深谁厉害谁力气大(原著武松和鲁智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武松,原著,力气,厉害,故事

    虽说水浒传里有一百单八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汉不会超过20位,有不少好汉要么成对出现,比如解珍解宝;要么纯粹是个过场性的人物,比如白面郎君郑天寿、险道神郁保四;就算排位第五的大刀关胜,他浑身上下全是关羽的影子,人物性格也很模糊。但即便如此,并不能就此否认《水浒传》对人物的刻画就是失败的,对于如此人物

  •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的(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建议,废黜,采取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余的各家学说如法家,道家等均受排斥,是汉武帝接受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董仲舒先生的建议而确立的官方统治理论和伦理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大家也耳熟能详的"三纲五常",而其教育思想、"大一统"以及"天人感应"理论,都成为

  • 唐肃宗下一个皇上是谁(唐肃宗为什么过继孙子为养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养子,皇上,孙子,过继,为什么,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亡成都,他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被迫退位756年六月初九,哥舒翰战败,叛军攻破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洋务,运动,简述,内容,意义,历史,影响,主要,什么

    清政府也曾做过努力,不过他们以为只要按照人家的思路来做,一切就会变得很美好。只是,一场海战让他们的梦想彻底粉碎,民众不再拥护满清政府。于是,开场华丽的洋务运动和满清政府成了现在学者们眼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洋务运动”的结局虽然是“失败”二字,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可取之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不少成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历史上每一次的变革最先觉醒的一定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或者文艺青年。当看到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时候,最愤慨、最先站出来的一定是知识分子。从李鸿章、张之洞领导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彻底解放,通过新文化运动,百姓

  • 历史人物赵匡义和赵匡胤的故事(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赵匡义,赵光义,历史,人物,杀死,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的儿子继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把皇位被自己的弟弟赵光多去义抢去。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身,

  • 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原因(美国打阿富汗算侵略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阿富汗,侵略,美国,原因,为什么

    2001年9月11日,世界著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劫持两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直接摧毁纽约世贸大厦。一个月后,美国开始实施报复,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阿富汗战争持续时间长达13年,在这个时期内,塔利班和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历史真相(明朝火烧庆功楼事件是哪一年)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庆功楼,火烧,真相,事件,朱元璋,历史,明朝

    洪武年间的一天,朱元璋下令召集所有开国功臣,在南京城新修建的庆功楼开庆功宴。庆功宴当日,大臣们纷纷如约而至。众人逐一落座后,和庆功宴格格不入的菜品、汤羹被一一端了上来。心中早有异样的刘伯温闲聊之际,敲了敲身侧的墙壁,顿时心中一沉:“今日想必是要命尽于此了。”再转头,只见朱元璋已起身离座。几乎同一时间

  • 黄巾军的领导者是谁(东汉黄巾起义三个主要组织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组织者,领导者,黄巾军,起义,东汉,主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史称三国。说起来,他们都得感谢一个人,没有这个人,他们可能都不能成就这千古霸业。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们眼中的“反贼”,“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张角在

  •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故事(交战时间及双方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桂陵,马陵,长平,交战,双方,特点,故事,时间

    战国最显著的一个时代特征就是“战”,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和兼并也离不开这个字,战也就是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可不像现在这样不用人出面就可以把对方轰炸的乱七八糟。那时候的战争一开始其实靠的就是人多,也就是排兵布阵,但是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多,逐步开始向“诡道”演变,打仗更多的开始靠智谋了。说起这个演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