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的故事吗)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的故事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3/12/10 8:42:26

程门立雪,旧时指学生恭敬受教,现多指尊重师长;比喻虚心求教或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这个典故被记载在《宋史·杨时传》中,"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杨时四十岁了依然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大雪天和同学游酢前来拜访老师程颐,他们在门外看见程颐睡着了就站在原地等待。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厚了。

这个典故广为流传,杨时身上谦逊好学、尊师重道的品格也被人们所称赞并学习。但是现在说到程门立雪,人们往往会想到作为师长的程颐,很少能想到杨时,这固然和"程朱理学"声名远播有关。

但如果让杨时这样一个同样对理学有巨大贡献的人在故事中逐渐边缘化也未免可惜,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同样才学出众的理学顶梁柱。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官吏。杨时少年时就表现得十分的聪明,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当时知道他的人都称他为"神童"。

他幼时先读的是佛学,到了少年时便开始攻读儒学,仅仅十五岁,他在邵武游学就有不小的名声。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后补太学生。

归乡后,他仍然在含云寺读书讲学。一直到熙宁九年(1076),高中进士。中进士后虽然被委任,但他却称病没有赴任,而是专心研究理学,写出了著名的《列子解》。

五年后,元丰四年(1081),杨时出任徐州司法。后来因敬佩程氏二兄弟,于是专门投于程颢门下,专心研习理学,与程门立雪中的提到的游酢和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程颢十分喜爱这个学生,称赞道:"杨时学起来最为轻松,一点就通。"当程颢的弟弟程颐从涪陵讲学归来,听程颢提起杨时的故事,也表示赞叹:"现在就如此自信,以后谁能够超过他呢?"

元丰年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学者研究佛学,但杨时却钟情于理学,所以程颢还有感而发:"现在做学问的人都泛泛空谈佛道,只有杨时和谢显道有长进!"

待到杨时学成离去之时,程颢内心既有不舍,也有激动,目送自己的学生远去,他就有感自己的学说将在南方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但是恩师程颢却没能亲眼见到那一天,元丰八年(1085)程颢去世。杨时听说老师程颢去世消息后悲痛万分,可他在任上不能随意出行,于是便在寝门设灵大哭,并作哀辞。这时的杨时,思想刚刚转入道学,恩师突然溘然长逝,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元祐八年(1093),杨时虽然在理学上已经很有成就,但是仍然谦虚好学。他四十岁左右依然选择投入伊川书院程颐,也就是他的上一位恩师程颢的弟弟门下。

程门立雪也是在这一时段发生的,不过这个典故除了是杨时虚心求教,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的程颐被贬被排挤,处境其实很艰难,外界流言蜚语都在中伤他,杨时和游酢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有了这样的行为。

绍圣元年(1094),杨时赴浏阳任知县。在任四年恰逢一次饥荒,于是他大施仁政,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也十分爱戴他。

崇宁五年(1106)他到了浙江余杭做知县,在这里他看见了王朝的腐败,官员的丑恶嘴脸,帝王的穷奢极欲。

当时奸臣蔡京、童贯等人阿谀奉承,为了迎合徽宗的喜好,大肆搜刮民间的奇珍异宝,要建一座龙德宫。仅是苏杭应奉局,用来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就足足两千四百多艘。

不仅四处搜刮,这些官员还一级级盘剥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们没碰到天灾反而被人祸害的倾家荡产。杨时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在所著的《余杭见闻》中直言:"上至朝廷勋贵,下至州县官吏,整个天下没有欺上瞒下的,朝廷已然是无可救药了!"

他还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天下的百姓都不愿意去服工役,为了逃避选择拿钱来代替,但是这些钱也并没有交到国库,反而是进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腰包。

运送花石纲对官员们来说是肥差,谁都想分一杯羹,皇上也试着下诏阻止,但是没有用。他直言:"书上的墨还没有干,而运送花石的船就已经首尾相接了。"国不是国,官不是官,民不是民,长此以往国家必然倾覆。

后来金人越来越强大,一路南下,但是朝廷的主和派更是变本加厉。杨时甚至公然痛斥蔡京等人"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国家几乎将近崩溃,人人都为之不齿。"

还主张要诛杀童贯这类国之蛀虫,但是昏庸无能的皇帝根本听不进去。最终,积弱已久的北宋还是灭亡了,靖康之耻成了每个人心头的一道疤。

虽然后来南宋建立,杨时也被朝廷重用,但是在建炎四年(1130),他就以年事已高为由告老还乡。朝廷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他依然节俭朴素,并且鼓励儿孙也这样做。写诗云:"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

南宋绍兴五年(1135),杨时辞世,享年83岁。杨时的一生都处在承上下承上启下中,北宋南宋的更替,理学佛学的兴衰。

他以君子之风坚守自己的内心从未更改,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学术上,他都有不小的功勋。尤其是在理学一道,他是二程与朱熹之间的过渡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朱子理学,朱熹也赞扬他"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

更多文章

  • 宦官和太监有啥区别(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宦官和太监有啥区别

    宦官,又称寺人、中官、中涓、内官、内侍、中贵人等,是先秦、西汉时期供君主、皇帝、藩王役使、负责宫廷事务的官员,并不都是阉人。从东汉时期开始,宦官才开始全部改由阉人担任。阉人也并非是古代中国独有的宫廷制度,在埃及、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也存在以阉人管理宫廷,保障帝王后妃贞洁的制度。唐高宗在位时期,将

  • 蜀国未失荆州的实力(如果荆州没丢蜀国能统一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蜀国未失荆州的实力

    三国是我国古代史当中一段十分受关注的时期,得益于许多文艺作品的"二次创作",不少当时的人物和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所熟知和津津乐道。在影响力极大的名著《三国演义》中,名将关羽几乎被作者神化,从历史上的一员猛将变为了小说中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完美人物。因为小说里的刻意美化,关羽因大意丢失自己负责镇守的

  • 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长恨歌背后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

    引子今天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一篇歌颂杨贵妃跟唐玄宗美丽爱情故事的文章,文中无不表露出作者对杨贵妃的可惜和对唐玄宗的无奈叹息。可我对于他们的故事却另有看法。如果对正史并不熟悉的人来说,杨贵妃的故事大部分应该来缘于电影或者电视剧,诸如殷桃、范冰冰、向海岚等这些女明星都曾演艺过。年轻时对爱情懵懂的我在看这些影

  • 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过去的东京汴梁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

    从郑州一路向西,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以到达开封。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北宋的都城东京城。到开封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赶快找个地方果腹。到了开封,当然要吃当地特色的灌汤包了。“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一口闷,满口香。”开封第一站,铁塔公园。公园位于开封东北角,以现存的“铁塔”

  • 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著名诗人孟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01我叫孟郊,字东野,别称贞曜先生,人们还把我称为“诗囚”。囚,就是拘禁。我的一生,都仿佛陷入了命运的囚笼,苦苦挣扎而不得。如我一般命运悲苦的诗人,大概只有杜甫了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我大概就是上帝打了个瞌睡、送到人间的残次品吧。我的命运底色是悲凉的、冷涩的、寂寞的,纵有几个无比闪耀的高

  • 人参果树下全是尸骨(西游记的人参果树下埋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人参果树下全是尸骨

    人参果树是《西游记》里的一棵神奇果树,乃天地之灵根,在万寿山五庄观内,五庄观现今属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龙山药王殿,为纪念药王孙思邈才改的名字。人参果树结出的人参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可谓非常神奇。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对一个情节记忆犹新,唐僧师徒途径五庄观,孙悟空被镇元

  • 三国魏国名将大全(三国演义魏国猛将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魏国名将大全

    在古代历史上,卫将军,始于西汉时,汉文帝由代王入继帝位,设卫将军一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南北军,金印紫绶,二品品级。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卫将军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开府(即设将军府),置官属,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卫将军因为执掌京城禁军,显然是位高权重,甚至可以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媲美

  •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历史上吕雉和薄姬的关系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人家吕后虽然残忍,怎么说也是个女政治家,你以为她跟李逵一样,“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吕后的确杀了不少刘氏宗亲,也虐杀了戚夫人,但这不是出于嗜血好杀,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说得严重一点,是为了自保。刘邦生前曾有“易储”之议,想废掉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安排耿直的老

  • 真正的汉族人已经灭绝(汉族在什么时候差点被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真正的汉族人已经灭绝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华文明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而其缔造者-汉族,长期聚居在中原地区。因而就历史、人口和开发程度而论,北方要远远超过南方,甚至到了晋朝初年,整个南方大体上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南方之所以得到大开发,最关键的原因是接收到大量的北方汉族移民,而汉族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永嘉之

  • 诛九族是真的全杀死吗(古代诛九族小孩也杀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诛九族是真的全杀死吗

    许多影视剧里皇帝常诛人九族,诛九族是如何来的,又有几人被诛杀了九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华上下五千年被诛九族的总共2人。诛族一说最早出现于商朝,形成于战国秦法,秦国经历变法后变得空前强大,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秦法严酷也注定发生反秦浪潮。秦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互相监督,互相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