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平之战是谁和谁打(长平之战白起的交战对手是谁)

长平之战是谁和谁打(长平之战白起的交战对手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3/12/25 5:28:55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此战,秦国取得全面胜利,不仅拿下了长平,更消灭了45万赵国士兵。

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是完全有机会和秦国争夺天下的。但是,长平之战后,赵国只能进入到防御阶段了。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指挥长平之战的白起,更是被后人称之为战国第一名将。不过,实际上,长平之战的初期,白起并没有登场,秦军在长平的主将是王龁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命令王龁率军攻打上党郡,该地区的百姓纷纷逃到赵国境内。赵国派出廉颇接应百姓,并和王龁进行了对峙。

同年4月,王龁发起进攻,廉颇率军迎战,结果吃到了败仗,只能坚守不出了。于是,在相持一段时间后,秦国和赵国都对主将进行了调整,这促使赵括和白起相继登场。

对此,秦国之所以一开始没让白起指挥战斗,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就第一点来说,虽然长平之战后来成为一场百万人规模的战役。但是,战役的初期,秦国和赵国都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的战役。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从而来威慑韩国。

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大军多次出动,目标就是夺取韩国的上党郡。因为一开始的对手只是韩国,这促使秦国不可能派出数十万大军。

换而言之,后来的数十万大军,是因为赵国的介入和僵持,从而导致的结果,也即这是一个不断增兵的过程。

因此,秦昭襄王一开始就让王龁来指挥秦军。当然,王龁也不是平庸的将领,而是秦国的左庶长,这可以说是秦国的朝廷大臣了。

在此之前,商鞅就曾担任秦国的左庶长。虽然王龁的能力比不上白起,但是,攻打上党郡的任务,完全是王龁可以胜任的事情。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更为关键的是,在长平之战的初期,王龁不仅击败了廉颇,还斩杀了赵军的四位都尉。

公元前260年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退守在大营内,不敢出战了。由此,对于王龁来说,也没有让秦昭襄王失望,而是多次击败了廉颇这位赵国名将。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廉颇面对秦军的连续失败,再加上秦昭襄王派人在赵国散播流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这才有了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军主将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看,王龁也为长平之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二点来说,在长平之战前,白起指挥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已经有功高震主的趋势了。

从秦昭襄王的角度来看,需要培养其他的武将,以此达到制衡的效果。对此,秦昭襄王让王龁来率领秦军,也有分出白起兵权的考虑。

在白起之后,王翦也因为在秦灭六国之战中屡立战功,得以功高震主。对此,王翦选择交出兵权,并告老还乡,从而避免了秦始皇嬴政的猜疑。

现在,对于白起来说,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对此,秦昭襄王的态度就是避免秦国的兵权和战功都集中到白起一人手中。

当然,在赵括登场之后,秦昭襄王没有因噎废食,还是让擅长歼灭战的白起登场,从而一举消灭了赵国大军。

不过,正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又立下了大功,白起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猜忌。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的三年后,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对于白起的结局,也确实和功高震主存在直接的关系。

就第三点来说,秦昭襄王一开始让白起坐镇后方,不仅可以威慑其他诸侯国,还能够让赵国丧失警惕。

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不断增加兵马,这导致秦国和赵国,都出现了国内空虚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如果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偷袭秦国,这让后者自然难以抵挡。但是,白起迟迟没有前往长平,这会让魏国和楚国不敢有所行动。

并且,秦昭襄王后来让白起前往长平,也没有大张旗鼓,甚至表示敢泄露白起消息的人,将会格杀勿论。

正是因为消息没有走漏,长平之战进行时,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始终没有什么行动。而就赵孝成王来说,之所以敢用赵括取代廉颇,也是因为秦军一开始的主帅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反之,如果白起一开始就是秦军主将的话,赵孝成王还敢不敢用赵括取代廉颇,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毕竟,让年轻的赵括主动挑战身经百战的白起,显然不会有任何胜算。

最后,在长平之战中,正是因为秦昭襄王一开始雪藏了白起,从而为最后消灭赵国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赵括来说,或许到被秦军击杀的时候,都不知道对方已经换帅了。

此外,虽然在长平之战中,王龁最终成为白起的副手。不过,等到白起被秦昭襄王猜忌之后,王龁在秦国拥有更多的表现。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白起回秦国,秦王命秦军兵分三路攻打赵国,派王龁为将,率军攻打并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秦国调动更多士兵驻扎在汾城附近。当时王龁继续攻打邯郸,但依旧未能攻克。

恰逢各国援军向王龁进攻,王龁几次败退,告急使者往返于秦国。在邯郸之战中,王龁吃到了败仗。

不过,到了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地设置为太原郡。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王政即位,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秦始皇嬴政在位初期,王龁已经成为朝廷重臣了。

到了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所以,对于王龁来说,经历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等四位秦国君主。

更多文章

  •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叫什么(楚汉之争长达四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叫什么

    古老的《孙子兵法》早就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战争的胜负不仅可以决定个体的命运,还能决定历史的走向。楚汉战争历时三年,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彭城大战和垓下之战最为精彩。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以3万兵马大败刘邦五十万大军。可是到了垓下之战时,时不我与,楚霸王项羽终于节节败退,最终

  •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不同,侗族也不例外,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人们的生活都是要有仪式感的,而有的仪式感都是来自于节日,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不同,侗族也是不例外。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那么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侗族有一个节日叫做花

  • 自刎而死是什么意思(请帮忙解释一下自刎而亡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自刎而死是什么意思

    两军交战,士气为重。签订鸿沟和约之时,已是项羽气衰时刻。他曾经志在剿灭刘邦,称霸天下,谁料到如今只能落个中分天下,而且被迫率兵东归。项羽此时不仅意志消沉、情绪失落,楚军队伍中也弥漫着无心恋战、恐慌沮丧的气氛。项羽能够放下身段,与刘邦签约求和,是因为楚军此时兵疲粮尽,前方战事没有进展,后方驻地遭受侵扰

  •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谁赢了,谁兵力多)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晋军取得洛涧之战的胜利后,谢石、谢玄等率军水陆并进,直逼淝水东岸,军容甚整。苻坚登寿阳城瞭望,见晋军部伍严整、将士士气高昂,见附近的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东北2.5千米处)上草木摇动,皆以为是晋军,回头对苻融说:“此亦就敌也,何谓少乎!”这时苻坚心中始产生畏惧之情。谢石

  • 风声鹤唳出自哪个战役(典故风声鹤唳这一典故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声鹤唳出自哪个战役

    风声鹤唳这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风声鹤唳的历史故事两晋王朝灭亡之后,琅玡王司马睿南迁,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这时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相互征战的局面。最终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前秦统一

  • 阿凡达当年有多火多成功(阿凡达票房为什么那么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阿凡达当年有多火

    重磅信息,史诗级科幻巨制《阿凡达》终于要重映了!这一次是实锤了,《阿凡达》将于3月12日王者归来!自去年电影行业复工以来,好莱坞重映电影可谓是层出不穷,不乏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星际穿越》等重磅作品,然而始终未能等到传说中的《阿凡达》。如今终于“天神下凡”,这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影片,势必将成为

  • 围魏救赵是什么战役(历史上围魏救赵的作战双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围魏救赵是什么战役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齐国田忌与孙膑击败魏国庞涓于桂陵。但是这一场经典的诱敌战役,并没有出现在《史记》上,以至于后世众说纷纭。直至《孙膑兵法》的出土,才揭开了这场神秘之战的面纱。公元前386年,赵国把都城迁往邯郸,这标志赵国彻底与魏国决裂(迁都的意义先不在这里复述)。不复三晋一致对外的时候。

  • 巴金和冰心奶奶是什么关系(两人不是老伴而是莫逆之交)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巴金和冰心奶奶是什么关系

    若是提起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巴金与冰心。这两位文学大家作品繁多,思想深刻,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巴金的《家》、《春》等书堪称一个时期时代生活的镜子,他是“二十世纪良知的符号”,是“讲真话”的代表。而冰心以清新婉丽著名的《繁星》、《春水》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青年,

  • 解释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意思(成语攘外必先安内比喻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意思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人,对于一句话应该不陌生:“攘外必先安内”。长期以来,学界几乎公认这句话是蒋介石用来“围剿”红军而任凭日军入侵的罪证。但这句话的出处却与蒋介石无关,它源自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赵普。宋太宗继承宋太祖的皇位之后,对于国内外的政治环境有着不太乐观的判断。认为国内社会矛盾重重,而边

  • 古代断袖是怎么结合的(对于在一起的断袖是什么态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断袖是怎么结合的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指的是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欲望,而且,属于同性恋范畴的人可称之为同性恋者。并且,有调查,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同性恋者”这个代名词是现代经过科学探索之后得到的结果,而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之间虽然也有这样的情感发生,却未曾得到非常科学地解释。尚且,只能用另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