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关于三国空城计主要内容简介)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关于三国空城计主要内容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2/22 2:56:37

相信喜欢三国历史的各位,一定听说过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迹,而这件事也被后世之人拿来大加分析。

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将其吓退,一直到司马懿为了保住自己,才假意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二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更是被后人脑补了个遍。

但事实上,所谓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空城计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再次杜撰出来的!咦?我为什么要说再……

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别被演义骗了!你以为这真是诸葛亮想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诸葛亮错用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之后,魏军守将司马懿乘胜追击,亲帅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进发,而诸葛亮因为来不及撤退,便与身边的一帮文官滞留在了西城。

眼见司马懿大军就要行至眼前,诸葛亮却依旧泰然自若,先安抚了城中的群臣,之后令士兵藏起旌旗,大开城门,自己则带着两名书童坐在城楼上抚琴。

按照我们之前的想法,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心理博弈无外乎三种:

一、诸葛亮用司马懿小心谨慎、不敢冒险的特点故布疑阵,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伏兵,因此仓皇撤退。

二、司马懿早已看穿了诸葛亮的伎俩,但考虑到没了诸葛亮这个劲敌,自己在曹魏或许会永无出头之日,为了保住自己在曹魏的重要性,司马懿便假装中计,率军后撤。

三、也是目前讨论度最高的一种解释,诸葛亮拿准了司马懿需要自己为他创造在曹魏政权中“话事人”的地位,因此故意用空城计来要挟他,而司马懿心领神会,两人便不谋而合,一起完成了这次“空城计”的美谈。

但是,我们考虑了这么多,究竟有什么用呢?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从来就没有用过所谓的“空城计”,而令这个计谋真正在三国中被发扬光大的,其实是同为蜀国臣子的赵云,赵子龙!

事实上,我们只要查阅正史就不难知道,当时负责街亭之战的魏国主帅是张郃,而不是司马懿,在马谡失利之后,诸葛亮更是连夜撤回了汉中,根本没有与张郃正面交锋。

那此时的司马懿在哪呢?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司马懿正在带兵征讨远在新城,与诸葛亮暗中勾结,想要里应外合的孟达

因此,诸葛亮与司马懿此时并没有交集,而司马懿更不会出现在街亭的战场上,所谓诸葛亮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空城计”的传言就真的是罗贯中“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出来的吗?并不是,当时蜀国的五虎上将赵云就曾用此计大败过曹操

我们都知道,刘备与曹操曾因争夺汉中的战役僵持了两年时间,这样下来,军队每日的开销便异常巨大,而双方军粮的供给也变得十分重要。

当时参与了汉中之战的赵云敏锐地察觉到了可以在双方的军粮方面大做文章,便派遣黄忠去曹操囤积粮草的北山偷袭夺粮,但是久经战阵的曹操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因此黄忠刚到北山,就被曹操设下的伏兵包围了。

在帐中的赵云眼见黄忠过了与自己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回来,便率领着营帐中仅剩的士兵前去北山接应黄忠。

但好巧不巧,刚出营帐的赵云就碰上了曹军的先锋部队,虽然赵云奋力拼杀,还是成功将身陷包围圈的黄忠救了出来,但无奈曹军势大,赵云和黄忠只能且战且退,仓皇逃回了营寨之内。

但眼见黄忠这只煮熟的鸭子飞了,曹军哪里能忍得下这口气,自然不依不饶的追到了赵云的营寨之前,面对浩浩荡荡的曹操大军,赵云的部下张翼建议赵云闭门死守,但赵云不仅没有关闭营门,反而将营门大开,偃旗息鼓。

生性多疑的曹操自然有所顾虑,便下令大军放缓步伐,但谁知赵云此时却突然下令鸣击战鼓,伪造自己要出击的假象,曹军以为中计,便乱作一团,争相逃命,这也导致许多曹军自相践踏而死。

等到第二天刘备率兵来援的时候,听闻赵云用空城计吓退敌兵的事迹,也不由得赞叹道:“子龙一身是胆也!”

标签: 空城计简介诸葛亮内容针对关于主要

更多文章

  •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这八个字出自老子道德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德经,上善若水,载物,厚德,意思,出自,老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话出《易经》中,顾名思义厚德载物是用来比喻当一个人的德行积累到无限大之后,他就可以容纳万事万物。不管是好的万事万物还是坏的万

  •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瓦罐寺,鲁智深,结果,经过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故事。书中说,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过了三四个月,忽然天气暴暖,是二月天气。憋了很长时间的鲁智深,因为听到了山下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便又私自下山了。花和尚这番下山,先去了“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戒刀,一条六十二斤的水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简介(汉昭帝一生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刘弗陵,汉昭帝,简介,一生,怎样

    这天,汉昭帝刘弗陵见一位宫女肤白如玉,很符合他的审美,于是准备宠幸她。可一摸才发现,她居然穿了内裤!而且裤子上全是绳子,等解完带子,他也早没了兴致。一问才知道,这是皇后的外公,老爹给自己选的首辅大臣霍光为了让他“好好休息”,特意命人给宫女们做的,学名叫“穷绔”。《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虽宫人使令皆

  • 慈安真实死因真相大揭秘(真实的慈安太后深夜突然暴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安,暴毙,揭秘,真相,死因,真实,深夜,突然

    先说结论,慈安的暴毙与慈禧没有关系,慈禧根本没有害死慈安,慈禧既不敢,也不会,更不能。因为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慈安始终压着慈禧一头。而慈禧对慈安始始终保持的尊敬。在正史上,慈安的政治能力不亚于慈禧。慈安比慈禧小两岁。慈安从二月入宫为贞嫔,到六月初八立为皇后。这份能力绝非寻常。尤其面对的好色的咸丰

  • 鸳鸯为什么拒绝嫁给贾赦(贾赦为什么非要纳鸳鸯为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贾赦,纳鸳鸯,拒绝,为妾,为什么

    鸳鸯性格坚决不肯屈服,不给老色鬼贾赦当妾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也表现了鸳鸯刚强的一面。而后来的死也证明了她即便再刚强也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死是唯一解脱的方式。这也侧面说明了在封建社会,在贾府这个自诩为“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贾政语)的国公之家依旧是充满了残忍和恶毒,只不过

  • 辛酉政变曾国藩为什么不救肃顺(曾国藩与肃顺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肃顺,辛酉,政变,曾国藩,关系,为什么

    这既是曾国藩高度的政治敏感,因为曾国藩意识到肃顺政治地位不稳定。而对于肃顺而言,他亲近的是汉臣,并非曾国藩本人,从历史上看,也没有看出二人有任何交集。至于肃顺本人来说,其为人跋扈,在朝堂之上政敌太多,这也使得处事谨慎的曾国藩不得不小心行事。还有一点就是,从咸丰驾崩到辛酉政变结束也不过五十多天,曾国藩

  • 诸葛瑾诸葛亮三兄弟都是谁(诸葛家三兄弟都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干什么,诸葛家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三兄弟,老大保孙权,是东吴大将军,老二保刘备,是蜀汉丞相,老三干什么?这个问题,熟读三国的人大概都知道,下面就分别说一说。诸葛三兄弟中的老大,字子瑜,诸葛亮哥哥,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

  • 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为什么立司马衷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马衷,皇位,司马炎,太子,傻子,为什么,一个,立司

    智力缺陷人群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愚笨、愚鲁、痴愚和白痴。后世对于司马衷的智商莫衷一是。有的说是白痴,有的说是智商欠缺,个人认为司马衷不是白痴,只是反应太慢,有些迟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当时,大臣普遍认为司马衷精神不正常,对于司马衷能否驾驭一个帝国都持怀疑态度,不少人都希望司马炎改立太子。但司马炎

  • 组合起来江南七怪的武功到底如何(金庸武侠小说七怪武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功,武侠小说,金庸,江南,组合,七怪,起来,如何,到底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凡是组团的武功基本上都很水,单打独斗基本上啥也不是,比较有名的包括,少林三渡,四大恶人,全真七子,武当七侠,桃谷六怪,渔樵耕读,落花流水。最多一组是十三人组合:嵩山十三太保。这其中黄河四鬼,青城四秀,太岳四侠,梅庄四友都是看着名声不低,但实际却是名不副实。其中七人组合就三组,全真

  • 刘彻晚年为什么信巫蛊之术(卫子夫巫蛊事件中太子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信巫蛊,卫子夫,刘彻,事件,太子,结局,晚年,为什么

    皇帝给自己抄家灭门的汉武帝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公元前91年,爆发巫蛊之变。最后导致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逼无奈自杀、当了三十八年皇后的卫子夫自杀,公主被杀、涉及被杀的丞相朝臣数以万计。此事除了汉武帝个人晚年昏聩之外。还有就是朝廷势力集团之间博弈,太子集团和以江充、苏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之间博弈。最后是两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