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重耳逃亡的故事简介(重耳九死一生逃亡之路主要内容)

重耳逃亡的故事简介(重耳九死一生逃亡之路主要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3/12/29 5:35:12

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光环,成功背后的艰辛,曾经偷偷流下的眼泪,都不曾被人看到。

晋文公的成功之路就异常艰辛,回国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却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就了一番宏伟帝业。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600多年前,共同回顾一下晋文公曲折而不平凡的一生。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薨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一、骊姬之乱

重耳自幼聪明好学,喜欢结交有志之士。到十七岁时,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这五人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长大成年。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继位。这一年,重耳21岁。

晋献公11年,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献公让申生、重耳等离开国都。

当年夏天,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这一年,重耳32岁。

晋献公21年,在骊姬的陷害之下,太子申生被迫自尽。太子死后,骊姬并没有停下脚步,开始诬陷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

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这一年,重耳42岁。

晋献公22年,因为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晋献公认定他们有阴谋,非常生气,就派勃鞮去讨伐蒲城。为了不违抗父命,重耳翻墙逃走,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

二、朝堂之乱

公元前651年9月,晋献公去世,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荀息为托孤之臣。

但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趁机聚众作乱,把幼主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

荀息又立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又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之后又将骊姬活活鞭死。

里克等人打算拥立重耳为晋君,重耳辞谢道:“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

里克又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夷吾担心有诈,又许诺给秦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公元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与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因为言而无信,所以很不得民心。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杀重耳。在翟国住了12年的重耳开始了他的国外流亡之路。这一年,重耳46岁。

三、流亡国外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成这个样子,就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

当走到了河南濮阳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却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

重耳非常生气,赵衰却说:“土,象征土地,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老农送土

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并把同族的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不知不觉,重耳在齐国已经住了五年,因为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不愿离开。

这时,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内忧外患,霸权已经不在。齐姜劝他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

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这一年,重耳51岁。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不听劝告,想偷看重耳的肋骨(重耳的肋骨紧密相连成为一体,属生理畸形,古人认为是圣人之相),属于无礼。

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时,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听说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

宋国司马公孙固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又离开了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郑文公没有理睬叔瞻的劝告。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坚持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推辞不下,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

在宴席上楚成王说:“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您用什么来报答我?”。

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绰绰有余,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特别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

公元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文嬴(晋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

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说:“做大事的人不要拘泥于小礼节。”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

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

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而自立。这一年,晋文公已经62岁,在位仅有8年。

城濮之战

但在这短短的8年时间内,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关于三国空城计主要内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空城计,简介,诸葛亮,内容,针对,关于,主要

    相信喜欢三国历史的各位,一定听说过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迹,而这件事也被后世之人拿来大加分析。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将其吓退,一直到司马懿为了保住自己,才假意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二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更是被后人脑补了个遍。但事实上,所谓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空城计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凸显

  •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这八个字出自老子道德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德经,上善若水,载物,厚德,意思,出自,老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话出《易经》中,顾名思义厚德载物是用来比喻当一个人的德行积累到无限大之后,他就可以容纳万事万物。不管是好的万事万物还是坏的万

  • 火烧瓦罐寺的是谁(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起因经过和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瓦罐寺,鲁智深,结果,经过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的故事。书中说,鲁智深第一次大闹五台山后,过了三四个月,忽然天气暴暖,是二月天气。憋了很长时间的鲁智深,因为听到了山下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便又私自下山了。花和尚这番下山,先去了“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戒刀,一条六十二斤的水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简介(汉昭帝一生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正史,刘弗陵,汉昭帝,简介,一生,怎样

    这天,汉昭帝刘弗陵见一位宫女肤白如玉,很符合他的审美,于是准备宠幸她。可一摸才发现,她居然穿了内裤!而且裤子上全是绳子,等解完带子,他也早没了兴致。一问才知道,这是皇后的外公,老爹给自己选的首辅大臣霍光为了让他“好好休息”,特意命人给宫女们做的,学名叫“穷绔”。《汉书·外戚传》中记载:“虽宫人使令皆

  • 慈安真实死因真相大揭秘(真实的慈安太后深夜突然暴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安,暴毙,揭秘,真相,死因,真实,深夜,突然

    先说结论,慈安的暴毙与慈禧没有关系,慈禧根本没有害死慈安,慈禧既不敢,也不会,更不能。因为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慈安始终压着慈禧一头。而慈禧对慈安始始终保持的尊敬。在正史上,慈安的政治能力不亚于慈禧。慈安比慈禧小两岁。慈安从二月入宫为贞嫔,到六月初八立为皇后。这份能力绝非寻常。尤其面对的好色的咸丰

  • 鸳鸯为什么拒绝嫁给贾赦(贾赦为什么非要纳鸳鸯为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贾赦,纳鸳鸯,拒绝,为妾,为什么

    鸳鸯性格坚决不肯屈服,不给老色鬼贾赦当妾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也表现了鸳鸯刚强的一面。而后来的死也证明了她即便再刚强也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死是唯一解脱的方式。这也侧面说明了在封建社会,在贾府这个自诩为“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贾政语)的国公之家依旧是充满了残忍和恶毒,只不过

  • 辛酉政变曾国藩为什么不救肃顺(曾国藩与肃顺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肃顺,辛酉,政变,曾国藩,关系,为什么

    这既是曾国藩高度的政治敏感,因为曾国藩意识到肃顺政治地位不稳定。而对于肃顺而言,他亲近的是汉臣,并非曾国藩本人,从历史上看,也没有看出二人有任何交集。至于肃顺本人来说,其为人跋扈,在朝堂之上政敌太多,这也使得处事谨慎的曾国藩不得不小心行事。还有一点就是,从咸丰驾崩到辛酉政变结束也不过五十多天,曾国藩

  • 诸葛瑾诸葛亮三兄弟都是谁(诸葛家三兄弟都是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干什么,诸葛家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三兄弟,老大保孙权,是东吴大将军,老二保刘备,是蜀汉丞相,老三干什么?这个问题,熟读三国的人大概都知道,下面就分别说一说。诸葛三兄弟中的老大,字子瑜,诸葛亮哥哥,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

  • 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为什么立司马衷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马衷,皇位,司马炎,太子,傻子,为什么,一个,立司

    智力缺陷人群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愚笨、愚鲁、痴愚和白痴。后世对于司马衷的智商莫衷一是。有的说是白痴,有的说是智商欠缺,个人认为司马衷不是白痴,只是反应太慢,有些迟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当时,大臣普遍认为司马衷精神不正常,对于司马衷能否驾驭一个帝国都持怀疑态度,不少人都希望司马炎改立太子。但司马炎

  • 组合起来江南七怪的武功到底如何(金庸武侠小说七怪武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功,武侠小说,金庸,江南,组合,七怪,起来,如何,到底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凡是组团的武功基本上都很水,单打独斗基本上啥也不是,比较有名的包括,少林三渡,四大恶人,全真七子,武当七侠,桃谷六怪,渔樵耕读,落花流水。最多一组是十三人组合:嵩山十三太保。这其中黄河四鬼,青城四秀,太岳四侠,梅庄四友都是看着名声不低,但实际却是名不副实。其中七人组合就三组,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