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10 更新时间:2024/2/18 16:13:14

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原文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军阀张宗昌是如何起家?被何人所杀?

张宗昌在民国众多军阀中是一个奇葩人物。绰号“狗肉将军”“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和“五毒大将军”等。

“狗肉将军”说的是张宗昌喜欢玩牌九,过去山东这个地方把“玩牌九”称为“吃狗肉”。

“长腿将军”说的是张宗昌长得人高马大,尤其两条腿特别长。另一种解释说每逢打仗张宗昌跑得比谁都快。

“三不知将军”说的是张宗昌不知道有多少枪、不知道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有多少钱。

“五毒将军”更容易理解,说的是张宗昌“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从上面的绰号中,我们就能大概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如图)

张宗昌虽然如此不堪,但在乱世却能如鱼得水,这就应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1881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

张宗昌家中很穷,相传他的父亲是一个弹棉花匠。

在清朝建立之初,清政府禁止外来人口进入东三省,因为那里是龙兴之地。

到了晚期,清政府无力管辖,内地人为了谋生纷纷涌入东北,尤其山东这一带进入东北的人比较多,当时人称“闯关东”,张宗昌就是其中的一员。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8岁的张宗昌带着几十个山东老乡去了东北,一行人没有开肯黑土地,而是占山为王当了土匪,主要在中俄边境抢劫到中国经商“老毛子”的钱财。

由于张宗昌长得人高马大,冷眼一看他就像一个老毛子,加上敢打敢拼,很快拼凑了一支队伍,张自由自在做起了山大王。

张宗昌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辛亥革命”的爆发。张通过俄国人的报纸得知了武昌起义,恰好此时革命党人张西曼到东北买马匹,见到了张宗昌,鼓动他带着人马去南方闹革命,并给了张一些钱财,意思是连人带马都买走。

张本来有向往革命的意思,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张宗昌带着人马随张西曼去了上海,随后被光复后的浙江督军陈其美委任为光复军的团长。从此以后,张宗昌走上了军政仕途。

<陈其美>

后来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就在民国二年(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由于独断专行疯狂迫害革命党人,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开始了北伐(二次革命)。

张宗昌的第三师被派往徐州防御袁世凯南下的北洋军,然而张宗昌却在前线倒戈,投降北洋将领冯国璋,从此成了直系中的一部。

民国五年(1916年),称帝83天的袁世凯因尿毒症死去,北洋三杰之一冯国章出任代理总统,随之提拔张宗昌任侍卫武官长。

民国七年(1918年),护法战争爆发。冯国章委任张宗昌为江苏第六旅旅长,参加对南方革命军的作战。结果张宗昌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自己的军队给打没了,成了光杆司令。张宗昌在江苏没有立足之地,于是只身北上保定,投靠了曹锟。

<曹锟>

在曹琨生日那一天,张宗昌送了他八个金佛像,曹琨高兴之余答应给他枪和军队,要任命张为杂牌军师长。

但是吴佩孚等将领看不起这位土匪出身的师长,极力反对曹锟给他枪和人马,张宗昌一怒之下,远走奉天投靠了张作霖。

据说此时张宗昌已身无分文,拜见张作霖时随身带着两个空筐,张作霖一看,马上给了他一副扁担,言外之意就是让他挑起重担。

这一年(1921年)张宗昌40岁。

一切回到了原点,人到中年的张宗昌从头开始打拼。

投张作霖之初任宪兵营营长。由于打了几次漂亮战,不久被张作霖委任吉林省第三旅旅长。

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宗昌被张作霖任命为镇威军第二军副军长。

次年(1925年)4月,张宗昌主政山东。在主政山东期间,张宗昌没有留下好口碑,倒是留下了许多笑话。比如他的打油诗。(如图)

讲真张宗昌的得势离不开张作霖的赏识,张宗昌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个忠诚的人,张作霖因此能容纳这个“五毒俱全”的将领。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主子死了,张宗昌在山东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听说南京政府要派人来接管山东,意思是让他靠边站。

张宗昌不甘失败,跪求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经过和南方革命军的死磕,张宗昌最终还是失败了,仓皇逃亡日本避难。

张宗昌表面在日本当起了寓公,实际暗地里从来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企图东山再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张学良担心张宗昌充当汉奸,电邀他立即返回中国,张宗昌回国后,住在北京铁狮子胡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张宗昌回老家扫墓,然后去了省城济南。见到了当时的山东省主席,国民党冀鲁豫剿匪总司令韩复渠。

后经石友三的撮合,张宗昌,韩复渠、于学忠,张学良结成盟兄弟。张宗昌最年长,于是做了大哥。

<韩复渠>

张宗昌不做“大哥”已经好多年了,他日日夜夜都想做“大哥”。大家也知道“萌兄弟臭狗屁”,只要有钱有权才是真正的大哥。

张宗昌有野心再次成为山东的老大。

张有野心但没智谋,他以为韩复渠够哥们,于是在酒席上常说:“山东过去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我的手下分布各地,只要我振臂一呼,我的部下就会拥护我为山东主席。”

张宗昌说的也许是事实。但是他就忘了,当时韩复渠是山东主席,张宗昌这样做显然是和自己争抢位置。

韩韩复渠当时不做声色。心中却暗暗萌发出杀死张宗昌的念头。

当然韩复渠不便亲自动手,毕竟是盟兄弟。于是他找到了曾被张宗昌杀害的郑金声的儿子郑继成,把张宗昌将要乘火车到济南来的行踪告诉了郑继成。

1932年9月3日,当时的山东参议郑继成为了给父亲郑金生报仇,在济南火车站开枪杀死了张宗昌,张宗昌卒年51岁。

讲真韩福渠借刀杀人这一招儿,堪比三国时期卫借护军田续杀邓艾。文/秉烛读春秋

答:张宗昌是在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得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起家的。

张宗昌有很多外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五毒大将军”、“三不知将军”、“长腿将军”等等。

“五毒大将军”说的是他骗、赌、帮、烟、嫖,五毒辣俱全。

“三不知将军”是说他“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

“长腿将军”是说他惯于逃跑、善于开溜。

不过,张宗昌的腿也的确是长,他的身高大概在两米左右。

曾有一个美国记者,突然见到张宗昌,大为惊诧。他见多了矮小羸弱的黄种人,冷不防见到这位又壮又高的军阀,印象深刻。回国后,逢人就说张宗昌太高了,足有两米多!

张宗昌人虽然长得高大,却是个垃圾、败类、人渣,祸国殃民,做尽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随便举几例。

1925年发生的“青岛惨案”,就是张宗昌一手制造的,当时,他任山东军务督办。

另外,1926年至1928年,张宗昌任直鲁联军总司令,期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余种。

无论公仇还是私敌,张宗昌都树立了不计其数。

2007年,张宗昌的女儿张端口述、苏全有整理有《我的父亲张宗昌》,张端在里面洗白说进步记者林白水、邵飘萍不是她父亲所杀,但对于胡信之被害,只能承认是她父亲所为。她还提到:“胡有一女儿,万分痛恨父亲的行径,立志为其父胡信之报仇。父亲被刺后,她大造舆论,据说骂张之文不下百篇。”

张端还因此甩锅,说她的“父亲后来名声不好”,原因之一也是胡女的这上百篇文章所致。

张宗昌死于谁的枪口之下呢?

郑金声之子郑继成。

郑金声是冯玉祥的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兼军长,在1927年被张宗昌用卑鄙的手段杀害。

当时,直、奉两系军阀与北伐军作战,直系吴佩孚、孙传芳两支军阀势力已被消灭瓦解,奉系还想继续抵抗。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安国军大元帅,任张宗昌为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团军团长。

随后不久,国民军出现了宁、汉分裂,张作霖趁机派张宗昌率军开赴陇海线一带对付冯玉祥军队。

张宗昌的师长潘鸿钧设计诱冯军旅长姜明玉投降,逮捕了郑金声。

张宗昌不由分说,下令枪决。众人纷纷劝阻他,他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郑金声之子郑继成因此怀恨在心,对天发誓,一定要为先父报仇。

到了1928年春,国民党四大军事集团联合北伐,奉军节节溃败。

该年9月,张宗昌在冀东滦州被白崇禧部包围,动弹不得。

张宗昌感到大势已去,化装出逃,乘船从滦州口窜大连,再乘船东渡日本。其部五万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编。

1932年9月,张宗昌以回籍扫墓为名回到济南。

当时的山东省主席是国民党冀豫鲁“剿匪”总指挥、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他断然不能让张宗昌在山东再起,于是设下好局,通知要报父仇的郑继成前来动手。

这样,1932年9月2日,郑继成与好友陈凤山携枪到济南火车站潜伏,等张宗昌现身后,展开了激烈的枪战,最终将张宗昌击毙。

郑继成击毙张宗昌后,遂弃枪投案自首。

《大公报》、《中央日报》、《山东民国日报》等报都刊登了此事。

天下人民拍手称快。

社会各界、各民众团体纷纷发表电文希望特赦郑继成,说郑继成此举是为民除害。

冯玉祥等头面人物也奔走帮助,一个月后,郑继成被国民政府特赦,无罪释放。

可以说,张宗昌的遭遇,和直系军阀孙传芳颇为相似孙传芳斩杀了施从滨,后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而施剑翘也得特赦,无罪释放。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史记》的美学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

  • 《孔子传》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简单介绍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你应该讲的是最新的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写的那个版本。曹尧德是80年代开始的写文章颇多是历史人物传记的,美国名人院院士。以前写过5个人的传记被称作“曹氏五圣传”,评价很高。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普及性历史读物的几个领头人之一吧……杨佐仁是孔子研究的专家……出过不少书,不过思想正统的很,想从他这里看到点新想

  • 指鹿为马指的是三国哪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

  • 马永贞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真实民国史上,有没有马永贞这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真实历史上确实有马永贞这个人,但他不属于民国人物,马永贞死时民国还没有成立。准确来说他是清咸丰、光绪年间的人物。有关马永贞事迹的电视剧也不少,比如《争霸上海滩》、还有金城武、何家劲等人主演的《马永贞》。相信看过电视剧的年轻人比我更了解他。马永贞剧照我不知道历史上马永贞是否长得像金城武这么酷?但我相信

  • 襄萤映雪和凿壁偷光分别是那个历史人物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他成为了大学问家。凿壁偷光的主人翁叫匡衡,字稚圭,是西汉后期人。少年时家里穷,作为一个立志要出人头地他,

  • “凿壁偷光”是讲谁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是讲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的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

  • 写一篇以“让压岁钱更有意义”为主题的作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压岁钱,我要这样用过年了,过年了,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千家万户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此时的人们走亲访友,互相传递着新年的祝福。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不仅是因为缤纷的焰火,丰盛的大餐,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又能收到长辈们发送的压岁钱了。别看压岁钱只由一个小小的红包装着,它的历史可悠久了!最

  • 四面楚歌这个故事的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

  • 我为什会有这种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你的这种心理不是说你的偏科问题,也并不是说别人没有你知道的多但是成绩却比你好,其实你的这种喜欢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喜欢,并不能成为你真正去学习的内容,高中的只是,或者说一下高考并不是靠你喜欢就能行的,需要的是成绩,文科靠背,理科靠算,我建议你选择自己成绩较好的一面去选科,将来历史也可以作为你的爱好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刘琨。扩展资料祖逖和刘琨是晋朝时期的一对好友,两人有着相同的抱负,但愿为祖国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两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常常同塌而眠。一天半夜,祖逖听见公鸡的啼叫声,他灵机一动,与刘琨约定以后听见鸡叫声便起床练剑。于是两人一边刻苦练剑,一边广泛阅读书籍,天长日久,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