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扩展资料:
匡衡为了看书除了凿壁偷光,还替富人家免费干活,目的就是能够在富人家看书,主人得知他那么刻苦后也非常感动,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书借给匡衡看。匡衡刻苦学习,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特别是对《诗经》有独到的见解。
而汉元帝也非常喜欢《诗经》,因此对匡衡特别欣赏,匡衡开始平步青云,从郎中到太子少傅,再到丞相。
匡衡常引用《诗经》向元帝陈述治国之道,弘扬礼让仁和之风,这也是和汉朝的统治政策不谋而合的。不过随着元帝对他的宠信,匡衡也开始做出了一些违背人臣的事情。元帝封他为安乐侯,封地本来是三十一万亩,但因为郡图的错误,给他划成了三十五万亩,匡衡知道后并没有上报。
而元帝晚期还宠信一个叫石显的宦官,这个宦官蛊惑元帝,干了很多坏事。成帝即位后,匡衡弹劾石显。
从这里看,匡衡并没有做错,但他也被弹劾了,有大臣就说,石显把持朝政时,你没有站出来,现在还把一些责任推到先帝身上,这不是人臣所为。再加上他非法扩大土地的事情也被揭发,成帝就把他贬为庶人了。匡衡回乡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匡衡儿时凿壁偷光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却不想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尾。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小便宜,通过努力付出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永远不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个叫匡衡的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匡衡的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有一天晚匡衡躺在床上看书,看到墙壁上漏着一点亮光。于是,匡衡就拿一把小刀,挖大墙缝,借着透过来的光亮每天看书。凿壁偷光的出处“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京杂记》的主要内容《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以西汉的杂史为主要内容,记述了西汉的正史以及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西京杂记》原为两卷,首载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旧事类,至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现今通行的《西京杂志》亦为六卷,共一百余则,两万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