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怎么收复的台湾?

康熙怎么收复的台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25 11:33:51

谢谢邀请!康熙收复台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康熙初年的政治形势

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继承的是一个饱经战火、经济凋零、国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国家基业。

康熙逐渐成年,首先擒拿鳌拜,夺取权力,消除了朝廷内部的隐忧,随即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南方三藩,经过八年苦战,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康熙统一台湾是战争与谈判交替使用的复杂过程,是力量、智慧与争取人心的长期斗争。

与台湾又战又谈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不久即病逝,内部发生争讧。清朝乘机派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与清朝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郑经不允,谈判未成。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郑经战败,退出厦门,逃奔台湾。清朝乘胜派舟师出征台湾,在海上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清王朝三藩未除,经济不稳,无力用兵海上。而台湾郑氏,土地初辟,人口甚少,生产落后,经济困难,急需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且郑部大多是福建人,离家日久,思恋乡土,私下渡海来归者络绎不绝。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康熙亲政后,邢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决策选将

不久,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嗣位。清廷讨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武力攻取台湾的人很多。康熙排除了众多反对意见,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底定海疆”。

台湾地处大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水师,满族将士娴习马步,而不习水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施琅,福建晋江人,有勇略。早年为郑芝龙(编者注:郑芝龙为郑成功之父)部下,后随芝龙降清。郑成功将其父子兄侄一门杀害,结下深仇。施琅在福建与郑氏作战多年,了解台湾情况,熟悉水师机宜及海上风涛之变幻。他一贯主张攻取台湾,但因曾是郑氏部属、清廷并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闲十三年。

康熙决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只管后勤供应,与施琅和衷共济,保证了施琅出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战斗与善后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所率兵将战船与施琅相当。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兰理传)。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尸遍海,刘国轩仅率31艘船逃回台湾。

澎湖战败,郑克等极为恐慌。施琅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800名伤残者医治之后,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编者注:今作惟恐)王师之不早来”(阮锡《海上见闻录》)。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郑氏人众俱得妥善安置。台湾遂告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始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台湾宝岛得以统一于清朝政府之下。

台湾历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明朝时期郑成功(中国人)强渡台湾海峡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从此在台湾扎根发展。

康熙在其当政的时间里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情平定三藩之乱、智擒鳌拜、消灭北方的葛尔丹和收复台湾。

爱历史的二师兄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康熙康熙为收复台湾做了那些准备吧?

一,制定平台方略之人员选择

1.打破祖制任用废臣姚启圣,姚启圣本人在做官期间自认为博学多才所以很狂妄,被顺治皇帝发配到边疆喂马并声明永不录用。康熙在平台时期不计前嫌把姚启圣请回来坐镇福建任总指挥。

2.重组海军重用施琅

都知道我们祖先的天下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也就是非常擅长陆地作战,对于在大海上作战对当时的大清来说是短板,更别说能在远离陆地的海上指挥打仗了。可是就有一个人让康熙信心十足,就是俗称海霹雳的施琅。

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管理者的态度

1.在康熙任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并总揽一切台海事务的时候(台海事务包括所以沿海省份),很多的朝中大臣很多大臣的反对(认为给这个汉人的权利太大),使康熙面对很多的压力。但是康熙对于所以弹劾姚启圣的折子都选择屏蔽。

2.在任施琅为平台大将军的时候,选择了把沿海军队都交于施琅来管理,在施琅组织军队造船的时候无条件支持哪怕是国库花光,面对施琅申请银两的时候,不问原因一个字“给”。

三,平台策略恩威并附

在姚启圣提出建议迁界禁海的时候,面对着老百姓爆发内乱的可能,坚持迁界禁海。并说:大清痛痛一处,台湾痛则是全身痛。并命左相明珠亲子任抚慰大臣前去谈和(给足郑经面子)。

卖行宫为平台筹款

在平定台湾需要造船招兵,需要大量的银两作为后盾当时康熙刚平定北方之乱国库空虚。康熙命令魏东亭在东南沿海富裕地方筹款补贴国库空虚。由于空缺实在太大康熙命令魏东亭把自己当时在江南的行宫都给卖了。

以上种种足可以看出康熙为收复台湾做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一举收复台湾。

爱历史的二师兄分享对历史的认知,欢迎大家的关注点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胡雪岩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中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事业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挂的,胡雪岩一人而已。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

  • 你会看好牟其中的东山再起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牟老如果愿意,肯定能东山再起,以他个人的传奇往事,及现在大佬圈内的影响力,(有很多现在的大佬以前都追随过牟老,这里不一一指明)。虽然年尽八十,但思维清楚,身体健康,能在狱中组织会计算机的狱友做项目,说明牟老只是相当于软禁。人脉,经历,传奇,经验,资源牟老可以说全占齐了,不要说做大项目,哪怕办个培训班

  • 一个人如果落魄了,如何才能东山再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落魄的人,怎么从逆境之崛起?必须有信仰,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宁愿玉碎不可瓦全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决跟命运作斗争适合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定要掌握自然规律,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与运气自然的循环规律,方可才能从逆境中崛起。人来到世上老天也时不时的会给每一个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有时候让你高兴,让

  •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会穿越历史,独领风骚一千多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很高,这个是主要的。水平不高的话可能会得名一时,但是要得到历代的书法家的认可,并且被称为“书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当时社会,他也是万里挑一的书法家。一个人要想扬名于后世是需要真水平的,一个几百年的朝代能够让我们记住的也就几个人,何况王羲之独领风骚了一千多年。2、除了书法的技法高超

  • 创业失败负债几百万,如今举债度日,家徒四壁,如何才能东山再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问题有普遍性,我是一名创业者,选择回答。创业失败负债百万,如今举债度日,家徒四壁,如何才能东山再起?这些都是我曾经走过的路,不复杂,做好以下几点。一,摆正心态创业失败,负债几百万很正常,中国2018年负债失信人员1288万,你只是其中之一,没有什么了不起。二,举债度日尽快想办法做一点事情,先养活自己

  • 当你一无所有时,你会如何东山再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当你一无所有时,学会这几招,你就可以你会如何东山再起。做人,难免会有落魄的时候,一个人落魄的时候,不可怕,可怕的是,落魄了,也把自己的人生序幕给落幕了。这样的落幕,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人生,钉上了“苦”的标签,自己的人生,受苦不可避免。所以,一个人在落魄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救赎。什么是“自我救赎”呢?其

  •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百度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解释】指鹿为马(zhǐlùwéimǎ)解释: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 指鹿为马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指鹿为马说的是赵高。指鹿为马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记载赵高专权,指着鹿硬说是马,而群臣附和的故事。秦朝时,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

  • 吕夷简向来是那种收恩避怨的人,为何会赞成宋仁宗废掉郭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吕夷简才是睚眦必报呢,只因为郭皇后无意中得罪过他,所以在仁宗废后时推波助澜,使郭皇后被废。宋仁宗就是演义传言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在1033年三月,刘太后驾崩,仁宗赵祯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虽然知道养母刘太后对自己不错,他也心怀感激,但是想起生母李氏的一辈子,不免对刘太后有些怨言的,因此,赵祯亲政后

  • 爱美人丢失江山的夫差,卧薪尝胆的勾践,你更欣赏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更欣尝夫差,率性开为,虽因美人而了江山,只能说明他不懂除恶务尽,留下一条毒蛇,然后被毒蛇所伤谢邀@超越文体社两个人都不欣赏。夫差假如是为了爱情而丢掉江山,我会钦佩他,因为为爱情而不顾一切的做法虽然不现实,毕竟也是浪漫的行为艺术。可惜他不是,他只是好色而已,个人私欲,为私欲而放弃国家社稷,并非大丈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