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欣尝夫差,率性开为,虽因美人而了江山,只能说明他不懂除恶务尽,留下一条毒蛇,然后被毒蛇所伤
谢邀@超越文体社
两个人都不欣赏。
夫差假如是为了爱情而丢掉江山,我会钦佩他,因为为爱情而不顾一切的做法虽然不现实,毕竟也是浪漫的行为艺术。
可惜他不是,他只是好色而已,个人私欲,为私欲而放弃国家社稷,并非大丈夫所为。在好色这一点上,后来的汉武帝要高明得多。
而且他不辨忠奸,作为领袖,不能知人善用也叫人欣赏不起来。
勾践卧薪尝胆,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春秋战国时这样忍辱复国的例子很多。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些话源于范蠡对勾践的评价,由此可见,勾践也不是有德明君。
如果要强行在他二人中欣赏一个,我欣赏夫差。原因有三:
1.相对于勾践卧薪尝胆,夫差之前也让人每天指着鼻子骂他,提醒他报仇。
2.夫差临死之前,用布遮住了脸面,说他无颜面对地下的伍子胥,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也有部分良心未泯。
3.据史书的记载。勾践把西施沉湖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夫差,凭这一点,就对勾践没有好感。
主观问题,主观回答,就不摆长篇大论的历史资料和分析了,仅仅代表在个人品德上的意见,不是技术层面的。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卧薪尝胆讲述的是越王勾践被王夫差击败后忍辱负重,最后东山再起,最终击败王夫差的故事。
面对失败,勾践甘愿到国做夫差的奴仆,喂马扫地,端茶送水,作为曾经的王者,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终于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加之得力干将文仲、范的周旋,得以回国。
回国后一面对夫差示弱,年年朝贡并送上美女西施,一面暗中在深山操练兵马。为了不忘亡国之恨,每天卧薪于柴房之中,口尝上吊下来的苦胆,励精图治,持之以恒,几年下来,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时机到来,挥师北上,战胜夫差,灭掉国。
蒲松龄曾写铜条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bai。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今浙江嘉兴西南,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