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吕夷简向来是那种收恩避怨的人,为何会赞成宋仁宗废掉郭皇后?

吕夷简向来是那种收恩避怨的人,为何会赞成宋仁宗废掉郭皇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3/12/24 4:55:16

吕夷简才是睚眦必报呢,只因为郭皇后无意中得罪过他,所以在仁宗废后时推波助澜,使郭皇后被废。

宋仁宗就是演义传言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在1033年三月,刘太后驾崩,仁宗赵祯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虽然知道养母刘太后对自己不错,他也心怀感激,但是想起生母李氏的一辈子,不免对刘太后有些怨言的,因此,赵祯亲政后在朝中也做了一番清理,凡是依附过刘太后的大臣很多都被降职或者流放。

吕夷简很高兴啊!最好把大佬都清理出朝廷才显着他不是?当时仁宗也和吕夷简商量,罢免张耆、夏竦等人,完了之后吕夷简高高兴兴下班回家了。

仁宗回到后宫后,见到郭皇后,提起这个事,直爽小达人郭皇后就心直口快的怼吕夷简一句:这个依附太后,那个依附太后,说得跟他吕夷简没依附过太后似的,不过是他为人机灵善于应变罢了。

仁宗一听就思索开了,认为皇后的话很有道理,吕夷简这货也不能留。第二天早朝颁布罢免外放官员的时候,头一个被唱名的就是吕夷简。吕大相公“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不管吕夷简怎么不得其解但也被赶出朝廷了,直到后来再次回京结交内侍阎文应打听内情,才知道自己被贬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郭皇后的一句话。

郭皇后说完了也忘了,这次结怨却被吕夷简单方面记住了,算是和皇后结下梁子。隐忍着等待报复的机会。

郭皇后则不改往日作风,心直口快,不怕得罪人,还善嫉,偏偏遇到了仁宗新宠的尚美人和杨美人也是骄纵成性,这妻妾三人组相互看不顺眼,矛盾越积越多,终于爆发郭皇后失手打人误伤仁宗的事。

本来这事可大可小,以仁宗的性格不了了之的过去是很可能的,然鹅,吕夷简抓住这个机会推波助澜,撺掇仁宗废后,还举例刘秀的郭皇后有怨言都废了,何况如今的郭皇后竟然动手打天子?

嗯,仁宗同学就被撩拨上火了,趁着劲就把郭皇后废了,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吕夷简成功的报复了郭皇后。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理流!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微信公众号猴格大人说历史更改为蛮大人说历史,敬请关注。

吕夷简,祖籍山东莱州,出生于寿州,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相。吕夷简最大的败笔就是协助宋仁宗废掉了郭皇后。吕夷简去世后,宋仁宗追赠他太师、中书令,赐谥“文靖”。

1,吕夷简是北宋宰相中的战斗机北宋宰相的任期一般都比较短,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副相)只有1年半的时间。赵普很牛了,担任宰相共13年时间,大奸臣蔡京前后加起来也不过15年,吕夷简从副相到宰相一共执政20年。

吕夷简是一个治世能臣,同时是一个权斗高手,不愧为北宋宰相中的战斗机。李迪王曾,也是名相,权斗都搞不过吕夷简。

王曾想把吕夷简扳倒,找到一个举报人,举报现任开封府尹王博文,是给吕夷简送了3000贯钱买的官。

宋仁宗听了大惊失色,找吕夷简来质问,吕夷简太淡定了,一句话也不反驳,轻轻地说:让我那个死对头中纪委书记,咳咳,是御史中丞来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我甘愿受罚。

御史中丞调查了一番,发现举报人吕昌龄,就是吕夷简的族侄,向吕夷简讨官不成而大闹,被吕夷简打了一顿。

把开封府尹王博文找来,吕昌龄说不是这个人,是另一个,好像叫王博古。再一查,是吕夷简捐赠给老家修学校的3000贯,只是委托王博古办理此事而已。

事情发生了大逆转,把宋仁宗再次惊得目瞪口呆,立马把王曾罢免了。

2,宋仁宗郭皇后是北宋第一个被废的皇后宋仁宗自己看中的是张美人,但刘太后看中的是郭氏,非要让郭氏当皇后。郭氏为人强悍妒嫉,口无遮拦,又有刘太后撑腰,不准宋仁宗在后宫亲近其他人,宋仁宗在后宫过得忍气吞声。

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长出一口气。

宋仁宗和宰相吕夷简策划,把刘太后任用的大臣,如张耆、夏竦、陈佐、范雍、赵稹、晏殊、钱惟演等,全部罢免。宋仁宗退朝后,告诉了郭皇后,口无遮拦的郭皇后多嘴:“难道只有吕夷简不阿附刘太后?只是他心机多,善于应变罢了。”于是,宋仁宗就在罢免名单上加上了吕夷简的名字。

第二天上朝,吕夷简等着听同事们被罢免的名单,没想到第一个被罢免的名字就是他自己!吕夷简大吃一惊,事后通过宦官打听到是因为郭皇后搞的鬼。

当时,宋仁宗宠幸尚美人,而郭皇后则经常去尚美人哪里挑事。有一天尚美人正在向宋仁宗说郭皇后的坏话,郭皇后路过听到了,就进去责骂尚美人,尚美人也不甘示弱,郭皇后一怒之下就开始给尚美人掌脸。宋仁宗赶紧英雄救美,拦在中间,郭皇后一爪就挠在宋仁宗的脖子上,长指甲留了四道长长的红痕。

宋仁宗勃然大怒。

吕夷简趁机报复郭皇后,让谏官范讽进言:皇后九年无子,当废。吕夷简在旁边随声附和,并说:汉光武帝仅仅因为皇后怨怼,就废了皇后,何况今天还打伤了玉体。

吕夷简还把反对废后的范仲淹等人全部罢免,最终让宋仁宗废了郭皇后,报了一箭之仇。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爱美人丢失江山的夫差,卧薪尝胆的勾践,你更欣赏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更欣尝夫差,率性开为,虽因美人而了江山,只能说明他不懂除恶务尽,留下一条毒蛇,然后被毒蛇所伤谢邀@超越文体社两个人都不欣赏。夫差假如是为了爱情而丢掉江山,我会钦佩他,因为为爱情而不顾一切的做法虽然不现实,毕竟也是浪漫的行为艺术。可惜他不是,他只是好色而已,个人私欲,为私欲而放弃国家社稷,并非大丈夫所

  • 历史纸上谈兵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说的是赵括。1、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2、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

  •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典故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起源于三国时期孙权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

  •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你怎么评价这个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卧薪尝胆,一雪前耻,三千越兵可吞吴!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主人公是勾践!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近义词有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故事讲述了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 恒大濒临破产,许家印能否东山再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不可能,只能是带着臭名隐身而去西山。西山垂沉是许家印最好的归宿。东山再起是不属于他。许家印一路上非常自负不凡,他凭银行贷款800万元获得了笫一桶金,打自开始许家印就非常自信,觉得大地的一切事物可任自己恣意操作,还觉得银行的钱都是自己“许家印”的。他开始漫无节制四处运营资本,从银行、金融公司、拼命货款

  • 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的?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王勾践在绝境中奋起,卧薪尝胆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统帅越国军民一举战胜太湖流域的吴国,逆袭成功,成为春秋历史上最后一位霸主。国人素来奉行实用主义原则,成王败寇的理念,越王勾践本来处于绝对劣势的人物,居然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反杀成功,由失败者一跃成为胜利者,既让人不可思议,又令人赞

  • 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

  • 《史记》的美学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

  • 《孔子传》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简单介绍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你应该讲的是最新的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写的那个版本。曹尧德是80年代开始的写文章颇多是历史人物传记的,美国名人院院士。以前写过5个人的传记被称作“曹氏五圣传”,评价很高。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普及性历史读物的几个领头人之一吧……杨佐仁是孔子研究的专家……出过不少书,不过思想正统的很,想从他这里看到点新想

  • 指鹿为马指的是三国哪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