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三顾茅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05 更新时间:2024/1/16 9:17:37

乱世出英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布,寄人篱下。刘、关、张虽然胸怀大志,只是草武夫,势单力薄,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的曹操追杀得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刘备求贤若渴,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礼贤下士,遍搜天下英才以壮大自己。千易得,一将难求。初拜徐庶为军师就遭曹操拆台,徐庶感动刘备的仁义,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并推荐了诸葛、庞统可辅佐。二者只要得其一就可得天下。

历史证实徐庶惠眼识英才。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欲求贤而不以其道,尤欲其人而闭之门也。诸葛亮虽然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三顾茅庐”这个典故肯定有。

而且近二千年来,无论是典籍、史官,从来没有否认这个典故。这个典故经历岁月的考验,一直为人们所使用。

关于刘备“三顾茅庐”的具体描述,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岂见之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玄德冒雪再访孔明图)

三国志》先主传中,没有“三顾茅庐”的描述情节,但是,在陈寿“惜字如金”的文字中,还是可以一窥这件事的蛛丝马迹,请看: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翻译一下:曹操打败袁绍以后,亲自南下攻打刘备。刘备派遣糜竺孙乾与刘表联系,刘表亲自出城迎接,以上宾礼对待,又给他添加兵力,让他屯驻新野。荆州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防备。

也就是说,在驻屯新野期间,刘备已经开始招览天下人才,所以豪杰纷纷来归附,诸葛亮与刘备的认识,应该是这个时候。

为什么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没有交待这件事呢?

我认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各个军阀和各个谋士,都在组合自己的集团,作为先主的刘备,应该记叙的事情太多,陈寿作为一个史官,自然清楚刘备的身份、地位,所以明确自己记录的问题应该轻重有序。所以把“三顾茅庐”的事情放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来记录,这是作者的记录布局,我们只能承认历史,没法要求古人达到今天的众多要求。

(诸葛亮上前出师表图)

我比较倾向于有三顾茅庐,主要原因如下:

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已经位列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这其中就有中有比较明确的“三顾茅庐”信息,要知道当时距离刘备与诸葛亮相遇时日不多,还有知悉内情的人存活,相信诸葛亮不会贻笑大方的去编撰一些虚假消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真的是诸葛亮为了考核刘备的真心而前两次没有见刘备,知道第三次才被刘备的真心所打动才相见,结果一见倾心,终身追随。我个人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已经成大事,天下形势渐趋明朗,作为一个有抱负、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对诸葛亮来讲,刘备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毕竟曹操、孙权身边都是人才济济,在刘备相对落魄的时候投靠,可以获得最大的回报,因此应该是诸葛亮一开始就与刘备接触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名城邯郸有哪些故事值得一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邯郸被称为成语之乡,我国战国历史上很多有名的成语都和邯郸有关,如触龙说赵太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相和,及蔺相如“完璧归赵”、魏信陵君“窃符救赵”,齐孙膑“围魏救赵”,再如“负荆请罪”“毛遂自荐”“义不敌秦”“邯郸学步”“纸上谈兵”“南辕北辙”“买丝绣像”“利令智昏”“排难解纷”等后世还有“黄粱

  • 三国演义某一人物传记(2000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

  • 邯郸有哪些名人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友友们快来围观,看看河北省邯郸市的名人,他们是:一、开国将军:△王谦(19001973),河北邯郸永年区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衡水军分区副政委,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委,华北编外人事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裴志耕(19071997),河北邯郸大名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军政治

  • 邯郸历史人物谁是美女大神们帮帮忙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河北邯郸自古是出了名的出美女地方.下面我给大家说说邯郸为什么出美女,一看地形,看邯郸整个地形是平原,但是这只是片面,细看邯郸是处于盆地的一个地方,夏天闷热,冬天相对不是太干冷,这种气候在华北的各大城市是很少有的,这是造就美女皮肤的好条件之一.二与邯郸的历史有关,邯郸自古是北方重镇,自战国就是北方大城

  • 为什么张振武要逼一个不是革命也不是党派的黎元洪当湖北都督,而不是自己当?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和第八镇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同时起事,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起义爆发后,党人公推工程营队官、日知会成员吴兆麟担任临时总指挥。第二天清晨,吴兆麟与党人张振武等召开会议,商量成立军政府事宜。会上张振武等人提出:“起义已初步成功,现在急需组织湖北军政府,通

  • 如鱼得水、草木皆兵、东山再起分别是那些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如鱼得水[rúyúdéshuǐ][解释]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草木皆兵,读作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

  • 古代邯郸因有什么而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

  • 黎元洪在辽宁打过仗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黎元洪是武昌起义时的清军协统,被革命党人奉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从此发迹,先后两次出任北洋政府总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黎元洪父亲早年在天津当兵,黎元洪随父居住在天津北塘一带。后来黎元洪考入天津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后,被赏以六品顶戴,以把总身份在北

  • 邯郸,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

  • 评书《说岳全传》是谎言还是真实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姑妄言之姑听之吧《说岳全传》是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最早刊本为金氏余庆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19回,主要讲述岳飞死后,岳雷扫北的故事。歌颂了岳飞等将士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忠勇行为,鞭笞了秦桧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恶罪行。这本书的流传